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743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docx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

广西荔蒲县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四)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6分)(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

中国画很重视空白。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

空白处________有意味。

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

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

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

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

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

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

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

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

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

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更 却 如果 相反    

B.更 而 倘若 所以    

C.也 只 倘若 所以    

D.也 而 如果 相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B.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C.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

D.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B.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C.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D.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6分)(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市场经济要多元,至少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市场的基础是什么呢?

我想就三点,第一是自由,第二是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

第一,自由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自由,从积极方面来讲,就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劳动,自主地决策,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消极方面讲,每个人都不受他人的奴役。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自由、没有市场机制,即意味着一部分人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这就是强盗的逻辑。

第二,市场的基础是产权。

产权也是我们道德的基础。

只有我们尊重个人的权利,通过为个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自己的收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目前道德的衰落一个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很好地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财产。

产权也是我们社会信任的基础,因为只有每个人对自己获得的东西充满了信心,他才会愿意投资,才会愿意花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一种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

产权保护的重要一条,就是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如果没有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有真正很好的产权保护,而不受限制的征税就是掠夺,1215年英国《大宪章》,约束国王的征税权,也就是说国王不能任意地征税。

第三,谈一下企业家,任何阻碍企业家创新的政策都是反市场的。

计划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阻碍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

限制企业家活动最大受害者是谁?

是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者。

企业家所有的东西都是伺候人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允许一项产品进入中国,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数亿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本身。

市场经济的三个基础缺一不可,否则,我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

(节选自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讲演》,有删节)

(1)   结合文本,说明为何要保护“产权”,怎样保护“产权”?

(2)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

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

(3)在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谈自由和企业家精神有何意义?

3.(9分)(2018·南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话杨庆祥:

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

扬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

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

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

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

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

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

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

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

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

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

《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

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

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

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

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

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

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凤凰文化:

“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

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

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

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

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

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

“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

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

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

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庆祥认为当个人与世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书写就是一种理性的方法。

B.杨庆样认为,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的伤痕文学,其代表作品《班主任》《伤痕》,他们的文学价值大于文学史价值。

C.“新伤痕文学”把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

D.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类型相似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2)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杨庆祥之所以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大量关于改革开放涉及伤痕问题的作品的出现。

B.杨庆祥认为中国当下所谓“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OO后”其实都是同一年代人。

C.杨庆祥认为余华的《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作为“新伤痕文学”,还未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3)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对时代的疗愈作用是怎样完成的?

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概括。

4.(12分)(2018高三上·汕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

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

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

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

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

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

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

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

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

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

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

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

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

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

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

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

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

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

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

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这一人物的塑造,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2)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

(3)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9·长春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表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遗逊及亲成还吴,进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

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栈,为作内应,权遗逊讨栈。

栈支党多而主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进正色曰:

“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

”虑即时毁彻之。

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

“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

”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

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

“卿宿留阿寄。

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

”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

“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

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于,枉见流徙。

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宣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能帮助堂祖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

讨伐费栈,因敌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看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

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撤除;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

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②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7分)(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

②向子諲: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

通“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

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

“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表现出自己虽身处破屋却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1分)

8.(1分)(2016高三下·山南模拟)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9.(10分)(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静和动是一对矛盾体。

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

就像旅游,①________,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

在外面流浪久了,②________。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③________。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2020高二上·哈尔滨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上的画面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作为一名时代青年,请据此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1、

7-2、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1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