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7500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docx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以知识共享为前提,创新意识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英语作为外国语的重要语种,既是知识共享的内容又是知识共享的载体和手段。

因此各国在抓以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革之时,都很重视英语教育。

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趋势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在课程总体目标上。

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

特别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的问题。

(二)在教学观念上。

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

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三)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

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与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课程评价上。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

从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向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五)在教育技术上。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六)在研究焦点上。

从教什么向如何教的转变,从学什么向如何学的转变。

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国家和地区外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训。

受国际大趋势的影响,我国现正处在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目前,基础英语教育发展的形势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

英语课程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和进步有目共睹。

可是,我国已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仅仅用纵向比较的方法还不够,还要横向地与别的非英语国家(如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相比,那样便会发现我国目前总体英语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所需要的英语水平相距甚远。

我国基础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从1987年的大纲开始,历次修订的大纲都强调防止和纠正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传授、忽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现象,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虽然有教师思想观念的问题,但主要是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没有或基本没有能给予教学以正确的监控作用。

大纲缺乏明确而详细的语言行为目标。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

测试题过多地考查零碎的语言知识,而没有考查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缺乏丰富的语境。

教师为了应付这样的试题,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知识。

因此,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英语教育的水平,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必须得改,这样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就诞生了。

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应该在心理上完全接受和认可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它不是一条绳索,而是一个方向一个纲要,具体如何实施我们应该以它为准则,深入理解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在它的指导下,探索研究新的学习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坐享其成,所以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把教室当成研究室,每个教师就是研究者,应该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的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在《新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

那么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正好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小学学段学习的特点,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小学阶段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目标。

小学语言技能在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要达到下列目标:

听指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说指能在教师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即模仿、复述;读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写指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玩演、视听是指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小学阶段语言知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在语音上,语音清楚、语调自然;在词汇上,要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语法上,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以及介词的用法;在功能上,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在话题上,能理解和表达式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

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词汇、词语和语言材料都十分有限。

归纳总结语言知识或语言规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

而且在初学阶段,规则通常不能概括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最常用的简单词汇往往在词形变化上,在发音上并不简单,也不一定符合规则。

常用的语句在结构上或意义上,往往也很复杂。

为此,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和重点要放在听、说、读、写训练上;要放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音、正确地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英语的习惯上,要放在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上。

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它也是指导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保证。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

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因为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学习成绩上的体现也不同。

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必须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的任何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略,都会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处理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呢?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设计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我把它理解为分层教学。

这个要求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呢,我觉得首先要做两个分析:

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首先确定基础内容,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同时还要准备预备内容,为基础内容和扩展内容而服务的。

二是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说,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分析了解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特别是要了解学有困难的学生的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

设计的预备内容能否起到作用为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我觉得活动也应该多样化。

因此一节课的教案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活动应有实践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还应该有个体活动和交互活动;这样就能使每个层次、每个类别的学生在下课的时候,都能这样说:

“上了了今天的课,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

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英语课程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

 整体设计目标指的是贯穿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是根据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而设定,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的要求,即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从1年级或2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基本级别的要求,反之可以适当降低级别的要求。

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体现灵活多样。

我们可以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教学路子和教学评价形式上保持整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体现灵活多样。

(一) 设计三个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衔接的教学路子:

1,“听-动-说”路子,这适用于低年级或三年级的开始学英语者。

这个路子以活动(听英语、做游戏、表演、唱歌曲)助听、助说,由听而动而说。

小学英语绝对不是一上来就学什么音标、语法,大量词汇;而是要通过做游戏,背歌谣,学唱歌,画图画等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儿童对英语的兴趣。

一开始,甚至可以不学字母,不认单词;只要他们听懂老师的指令,听了就会做,做游戏、填颜色、画图画。

这样,使儿童觉得学英语特别好玩,感到乐趣,不感到是在学习什么,丝毫不觉得什么负担,重在培养语感和学英语的兴趣,以“听、动、说”活动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

在这一阶段中注重听做活动,让他们在唱中学,表演中学,玩中学,激发兴趣。

2,“听-说-动-认读”路子,这适用于中年级或三年级学英语的已进入第二学年的学习者。

就初学英语者来说,除了Goodmorning.Goodafternoon.Hi.Bye-bye.等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一般可以随学随用之外,即使Howdoyoudo?

Howareyou?

这样简单的句子的不同语境的用法,也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际运用才能掌握的。

因此,当我们责备学生“为什么我给你讲得这么仔细,你还是不会用”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听。

在说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张口必须准确”。

那种认为“不正确就不要张口,否则错误成了习惯,就改不过来了”的观点是一种陈旧的观点。

交流是语言实践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

只有通过有意义的交流才能学会一种语言。

在交流实践中,只要能够达意,不引起误解或闹出笑话,出现一些语音、语法或用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可以允许的。

交流实践多了,通过听到和读到大量正确的外语材料,并勇于进行说写实践,错误就会逐渐得到纠正。

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纠正发音。

学生可能把Thankyou说成Sankyou,这不要紧,只要你老师常常向学生说Thankyou,并且故意让学生看得见你把舌头尖伸出来;儿童是有心的,他们会慢慢改过来的。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要想儿童发音好,必须老师发音正确,而且要漂亮、要美,要声调活泼,使学生听了你的英语,无形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儿童学外语发音,是熏陶出来的,不是纠正出来的,千万不要为了纠正发音把儿童学外语的兴趣打掉了,当然,也不绝对排除纠音。

倘若学生总把Ithink说成Isink,就可以告诉他,你要是老说Isink,你就可以沉到水底下去啦。

这一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外部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

3,“听-说-用-读-写”路子,这应放在小学高年级使用。

这个路子把“动”改为了“用”体现了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把技能训练完成在任务教学中。

Dothingswithwords.在这一阶段中注重设计真实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完成任务。

如给学生一项任务给外国人打电话,邀请他们来参加英语晚会,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用英语来打电话,然后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而且我们应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关照我们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二)在评价方式上,小学阶段的这种综结性评价可以根据开设英语的不同年龄阶段坚持采用口试为主,能力性评价为方向的基础之上进行灵活调整。

我们建议小学终结性评价卷的构成比例为:

若从一年级使用《新标准英语》,评价卷的结构比例为:

       ►一、二年级听说占100%,不设计读写评价题

►三年级听说评价占90%,读写评价题占10%

►四年级听说评价占80%,读写评价题占20%

►五年级听说评价占70%,读写评价题占30%

►六年级听说评价占60%,读写评价题占40%

 若从三年级使用《新标准英语》,评价卷的结构比例为:

►三年级上学期听说评价题占100%,不设计读写评

价题。

►三年级下学期听说评价题占90%,读写评价题占

10%

►四年级听说评价占80%,读写评价题占20%

►五年级听说评价占70%,读写评价题占30%

►六年级听说评价占60%,读写评价题占40%

当然这个比例只是《新标准英语》给我们的建议,我们还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相应的调整。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突出学生主体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第二,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因此,每个决策环节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

 尊重个体差异是指英语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的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

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

示范活动通常应该是语言训练比较好、或者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学生向全班同学示范,但在学习那些比较容易学习的内容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要平常语言训练不太好、平常活动开展不太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这样有利于提高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要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语言问题,不同层次的情景会话,不同层次的考核评估,对学习较容易的孩子提高要求,配合教师做对话示范,当难题、知识易混点的解决、辨别者;延伸学习,参加课外英语兴趣活动,阅读《英语辅导报》、《学英语》、《英语周报》、《英语小画册》等读物,并剪报、编报、出板报等。

对学习较困难的孩子降低要求,做基本要求的简单对话,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平时考察少量、分布,给予过渡练习和辅导,而且在课堂上多一些关注、呵护、微笑,这样学生会出现“Haveatry,Icantry,Letmetry”,积极配合教学的场面,教师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如great,wonderful,welldone,excellent,goodgirl,goodboyandsoon,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

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儿童需要接受有动感的语言,他们需要说出他们特别想说出的语言,他们需要在与伙伴的互动中获得使用语言的快乐,因此,儿童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背诵对话,记忆单词,了解语法规则,而是重在体验,重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特定情境中的感受与体验是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真实的内容基础上的,通过完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任务,掌握语言,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并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氢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活动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片段,让语言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学英语帮他做事情,就像说汉语一样,不觉得是在学习什么,没有负担,在设计活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2)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3)活动要有真实性,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4)活动要有连续性、渐近性,有步骤的推进;5)设计活动时准备简单的道具,有效的营造氛围;6)由于学习内容的限制,活动中说言有些设计的不是很完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表情或简单的词语来示意,传递信息,使活动更完美。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的评价过于侧重终结性评价方式,即考试。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评价体系,新的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不赞成“一考定终身”的以终结性考试为唯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的做法,而是要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潜能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

就其形式面言,形成性评价应包括学生的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的质量、当堂学习效果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阶段测验、终结(期末和年末)考试等。

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并不排斥终结检测(包括毕业考试),只是强调要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即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

突出形成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课堂评价活动,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单元评价,复习单元的评价,终结性评价。

形式上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六、开发课程资深,拓展学用渠道。

 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于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势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它英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英语教学更有其特殊性。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播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相结合,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推进素质教育,展示新课程的魅力,仍然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

 总之,只要我们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它就会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使他们不仅站在门外好奇地窥探,而且急于走进去看个究竟。

 让我们早一天把这把钥匙交在他们手里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

新《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发展的基础上的。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

关键词: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全面发展 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的功能在于交流,所以我们教学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建立在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基础上的。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这几个主要的方面的技能及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读写的训练,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要摆正关系,保持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使四种技能平衡发展。

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学习英语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但不代表我们不要学语法。

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

目前认识的误区之一是一提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是相关的。

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这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和重要因素,也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衡的热情与动力。

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策略。

现在我们的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备课要备学生,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我以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简单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这一层面上,而是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关心他们的情感,以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教给学生合适的方法,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崛起,将计算机引进中学英语课堂,无疑是改进教学手段的一种突破性的尝试。

恰当地运用CAI辅助英语教学,必然会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然而,CAI是以教具的身份走进课堂,而且自始至终都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我们教师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过分地对其依赖。

否则会事倍功半,走入现代教育技术误区,取得不良教育效果。

自去年到现在,我听过许多节运用CAI辅助英语教学的课,其中有几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1.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在听课中,我发现一怪现象“电脑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被电脑耍的猴子。

CAI攻占了课堂,成为主体。

老师学生是奴隶,被它牵着鼻子走。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管该用不该用,整堂课拿课件塞满。

好像不这样就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就不是现代教育课堂。

致使教师讲课时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鼠标点到哪儿,老师讲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统被抹杀。

老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彻底被遏制。

传统的东西,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一概抛弃忘却。

教学走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极端。

 为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更不能让它统治课堂。

在运用CAI辅助教学时,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尽量做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少而精,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需用时则尽量用,能不用则尽量不用,做到宁缺勿滥。

2.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怪现象之二,哗众取宠,画蛇添足,故作玄虚。

在教师忙于播放的课件或剪辑中,故意设计上一些与所讲内容无关的背景、动画。

好像不将课件制的花里胡哨,就不足以显示出自己的高超技艺,不摆出一副吓人的招式,就不足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住学生、引起兴趣。

有位教师讲一节课用了二十多张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