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7009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语言品读法。

通过课前背诵,课内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点拨法。

抓关键词语,设喻、联想点拨理清词作脉络;讨论法。

对重要语句含义的讨论。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教育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步骤;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步入高中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天下。

今天,我们来看一代伟人毛泽

东年轻时的理想抱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小时候的一首《立志》诗可见他抱负远大。

毛泽东年轻时求学长沙,后再经过长沙,故地重游,回忆往事,以“沁园春”为词牌,作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年轻时理想与抱负的诗作——《沁园春〃长沙》。

二、解题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播放朗读影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

(2)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3)学生试读全词。

(可一边播放朗读影片,一边试读)

指导朗读:

“看”、“恰”后面稍作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后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后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4)学生齐读,指出不足之处,反复读3遍。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1)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

立、看、怅、问、携、忆、记

提问1: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

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2: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

明确:

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提问3:

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明确: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提问4: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明确:

四幅图画: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1)朗读词的开头三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调整句序,简要说明大意:

明确: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3)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明确: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4)提问5:

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

不行。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5)提问5:

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

明确: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朗读“看”字所领7句。

(2)这7句所描绘的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3)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

明确:

(学生自己先概括,教师然后板书)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近景--动景      万类霜天

鹰击长空--仰视--高景--动景         竞自由   

鱼翔浅底--俯视--低景--动景

(4)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大胆发言,不拘一格)

明确(借鉴例子):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5)比较鉴赏:

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唐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

作品景色特点表达情感

秋思萧索 寂寥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知情

秋词秋高气爽 充满力量乐观开朗,豁达向上

湘江秋景图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

(6)提问: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

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明确:

①层林尽染:

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

(王实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百舸争流:

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③鹰击长空:

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

④鱼翔浅底:

“漫江碧透” 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

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

(7)提问:

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

明确:

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②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3、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

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

(3)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背诵词的上片。

五、课堂小结

1、明确:

词的上片的词眼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明确:

问题的提出方式是:

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

3、明确:

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

下片中哪几个字标志词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往事的回忆?

明确:

忆  记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1)提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上片是旧地重游,下片自然是“游”字引起,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

简析“稠”。

明确:

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

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战斗岁月:

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

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提问:

“中流击水”之一情景蕴含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四、总结全词:

(1)提问:

“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2)提问:

从全词的主旨方面理解,上下片有什么关系?

明确:

上片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艺术地回答了“同学少年”主宰世界沉浮的答案。

上下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3)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①词的上片虽然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

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②词的下片虽然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7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五、探究阅读:

1、《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境”和“意”上有何不同?

境意比较

《雪》描绘的衣服辽阔壮丽的冰雪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了北国风光的特征。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雪 境界开阔

《长沙》写的是南方,湘江、秋山、

天空、鱼鹰、…抒发了革命青年对祖国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气势宏大

2、〈沁园春长沙〉的意象分析:

(1)“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2)《沁园春长沙》的意象

①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山上的“层林”, 

空    江中的“百舸”, 

间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以壮景抒豪情

②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六、作业:

课外阅读:

 

读文后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板书设计

山(林)遍层次

上阕:

描绘湘江秋色立—人、时、地、境江(舸)透自然界(万类)竞

(领字)看—湘江秋景天(鹰)击动静

向—深切思虑水(鱼)翔色彩

概括的忆精神

忆—峥嵘岁月具体的忆:

学子议政实践

下阕:

回忆峥嵘岁月典型的忆:

击水湘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