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61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docx

下载之前请注意:

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

2:

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

请邮箱联系:

lcs012@

浅析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摘要: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堪忧。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ntryside senior citizen cares for

the ag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be unoptimisti

C.The family

retirement function attenuates, the community retirement

mechanism lag, the social welfare, the government relief and

guarantee the investment serious insufficiency lowly and so

on, causes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countryside senior

citizen to occupy the family edge and outsid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retirement is worrying.Solves this

problem to need to plan the consideration,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from the idea, the system and so on

obtains variously.

key word:

 Countryside, old population, retirement question

前言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

事实是全国1.43亿的老年人口当中就有将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

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生于农村,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比较了解,而且近两年在山西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

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

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

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

现在挣钱靠科学、靠技术、靠外出打工。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原有的优势。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农村老年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其基本生活需要由子女提供,而子女因经济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很容易产生纠纷。

尤其在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活跃,传统养老观念受到挑战,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基本认同养老的同时,行为上则表现得更为现实和自我。

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

为了改变生活和摆脱贫困的处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年轻人不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大量向城市流动,进行务工和经商。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要靠自己,处于自养状态,同时还要承担照料下一代和从事农活等体力劳动。

比如,山西的临县,近年来本县50多万人口中就有10多万外出打工。

这些常年在外拼搏的打工者,生活艰辛。

收入较好的尚能给家中老人寄些生活费,许多打工者仅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有的甚至自顾不暇,没有力量顾及老人。

在临县我们看到,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大多是自己养活自己,活到老干到老,是许多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旦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因无固定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均高于城镇老人。

4.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一年辛苦下来,除了必要的开支已所剩无几,特别是不发达的农村收入更低;二是给孩子成家和盖房子是农村人的最大开支,许多家庭把多年积蓄花光,甚至还背上外债;三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及家庭投资,而不是靠自己的储蓄来养老。

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此外,随着教育消费的增加和医疗制度改革,使农村许多家庭本已拮据的生活更加贫困,有的负债累累。

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至初中、高中、大学,其花费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农村人也已认识到读书是改变个人和家庭面貌的重要出路,宁愿自己受贫,也要供养子女上学,这也使老年人成为家庭边缘人而被忽视、歧视,甚至虐待的一个现实因素。

(二)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服务体系相比,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其中城市发展进程比农村快,近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

表现为:

一是对老年人经济上支持不足甚至没有支持。

在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农村,对60岁的老人实行退休制度,有的对老年人按年龄给予补贴。

这对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作用很大。

但这只是中国农村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无缘享受这种补助。

二是老年服务体系仍属空挡,最具代表性的敬老院不仅不普及,现有的许多还只是仅供参观的“展品”。

老年医疗服务、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都未建立。

三是老年协会组织还不普遍、不健全、不完善、不系统化。

尽管近年来老年协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引导和督促家庭养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组织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组织健全的也存在作用发挥欠佳的问题。

而中国的习俗和传统观念决定老年协会组织在农村家庭养老的纠纷中担当重任。

我们期待农村的老年协会组织在对家庭养老的引导和督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也尽量调解和化解。

(三)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基本处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之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农村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群体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他们身上体现不够。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

由于农村整体收入水平低,老年人收入更低,贫困率高达,农村老人基本没有社会保障。

2003年参保农民5428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的只有198万人,占农村老人总人数的3%,人均养老金492元,这也主要集中于京、津、江、浙等地,像山西这样的欠发达省份,农村老年人养老基金只在个别富裕村才有,广大农村老年人是难以享受到养老金的。

农村医疗水平整体上低于城镇,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

据卫生部统计,医疗资源只有20%分布在农村,由于农村的卫生经费的比例从1991

年的20%降至10%,农民人均卫生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28%。

2003年农村每千人口医师仅为0.68人,为城市1.76的39%,还有的农村无医疗点,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为9.5%,约有40%~60%的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

农村的低保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目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还是极少数人,大量特困户尚未得到保障,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农村传统的“五保”制度受到承包责任制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冲击。

“五保”老人未能实现应保尽保,现主要靠低保和社会救助。

2003年有30

万五保户享受低保(户数比上年下降了41%),另有174万五保户受到定期救济补助,但水平很低,低保年平均只有270元,定期救济只有417元,每月只有二三十元。

二、完善农村养老机制的几点思路 

如前所述,我国将近7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

农村的养老面之广,情况之复杂,难度之大,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能力,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起来,实在难以达到。

如果靠艺术家唱几首充满爱心的歌曲,靠企业家的一点捐助,靠社会的助老工程,靠政府的救济,靠某个组织的恩赐,都不是解决农村养老的根本办法。

我们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靠单一方法、措施只能解一时、一地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多方面入手。

目前,首先要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

1.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

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

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年,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体制转型上,过多强调社会保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作用,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

如果失去了公平的分配机制就无法保证人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2.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

其一,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

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

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