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705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其特色在于满足人们对自然田野生活的向往性、对自然环境发展和保护认知的教育性、以及对动态生物生态活动和静态农村人文活动的娱乐性,而其目的则在提供经济、社会、休闲、生态、教育、文化传承、美学等功能。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休闲度假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休闲农业是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乐在其中的氛围,以找到心灵的归宿,感受到家园的温馨。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休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多功能农业,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有效模式。

周强省长8月29日在全省市州委书记、市州长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休闲农业已成为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休闲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它可以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关联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促使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转变。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促成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改造,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其它服务业的繁荣,从而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现代农业建设。

(二)发展休闲农业能促使农业和休闲业相结合,创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农业而言,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跳出了依靠单一农业生产的圈子,开发了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收获前的观赏价值,增加了农产品的经营途径,充分挖掘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旅游方面的价值;就休闲业而言,休闲农业是休闲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所产生的新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融入自然、注重休闲的优势成为一个新型产业,两大产业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休闲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5人就业。

据此,发展休闲农业就不失为一条解决当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即休闲农业通过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城乡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

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

但同时不可否认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也有一些不良习惯长期延续下来,如环境卫生差、不文明的用语等依然存在。

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城市居民的到来,这些不良习惯会不断改善。

为了吸引休闲者,农民必须学会讲究卫生、保持卫生、保持村容、院落整洁。

为了使休闲者愉快,必须学会文明用语。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城乡休闲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相互交流、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城乡文明共同发展。

二、湖南休闲农业的现状和比较优势

(一)特色明显

湖南省休闲农庄,具有明显的特色,按区位划分,主要有城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民俗风情型和基地兼容型;按功能划分主要有观光观赏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和民俗节庆型。

1、按区位划分,我省休闲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城市郊区型。

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我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较好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等地区级城市周边农村。

尤其以长沙为最,其周围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特色休闲农家乐等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十分红火。

(2)景区周边型。

我省现已开辟49个森林公园,拥有张家界、南岳衡山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还有洞庭湖区、南山牧场等,而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乡村的包围中,是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的经营意识也较强,这些地区依托景区发展休闲农业较好。

(3)民俗风情型。

湖南拥有很多民族风味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村落、山寨、民居群落,如岳阳张谷英村、永州上甘棠村、湘西凤凰古城、怀化侗文化村、邵阳长安营等,这些地区通过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组织开展民族风情、文化休闲观光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休闲农业产品,对休闲观光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4)基地兼容型。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我省农村种养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建设较快。

许多基地和园区同时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2、按功能划分,我省休闲农业也有四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

湖南农业种养业资源丰富,长沙花木带、湘潭湘莲、祁东黄花菜、衡阳乌莲、祁东席草、嘉禾白脚麻、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湖南观光园艺、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长沙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优质水产走廊、万亩药材基地、万亩肉牛繁殖基地、10万亩优质茶基地都是湖南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2)参与体验型。

我省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长沙、益阳两市,主要以垂钓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茶乡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等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

据调查,参与型采摘普遍受到休闲者的欢迎,雪峰蜜柑、衡山白糖李、道县甜橙、蓝山金柑、江永香柚、临武蜜柚、衡阳珠晖和东安井头圩葡萄、郴州苏仙区南枣等名优特水果生产基地均已或准备开发这类休闲农业项目。

(3)休闲度假型。

湖南动植物资源丰富,张家界、南岳衡山、郴州莽山、炎陵桃源洞、常德花岩溪、浏阳大围山、永州阳明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竹海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

长沙、衡阳、湘潭等大中城市的郊区,则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儿童娱乐场所,给人以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清新场所。

(4)民俗节庆型。

湖南地域风俗、节庆等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其中,享受其中。

长沙的农博会、浏阳的烟花节、益阳的竹文化节、石门的柑桔节、郴州宜章的农家乐节等民间节庆也形式多样,让人流连。

各少数民族的节庆更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如苗族四月八的跳花跳月盛会、瑶族的二月初一敬鸟节、侗族的花灯节等。

这些地区休闲农业也得到相应发展。

(二)初具规模

我省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40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年接待休闲者逾30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过30亿元。

其中长株潭经济发展区现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庄1366家,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89家,环洞庭湖区1488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309家,湘中南区556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203家,湘西山区159家,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58家。

尤其是长沙市的长沙县、开福区、浏阳市,株洲的天元区、益阳市的资阳区和桃江县等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三)经济效益明显

休闲农业由于适应市场需求,而且具有投资小、回收快等特点,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省4000余家休闲农庄年经营收入过30亿元。

2007年“五一黄金周”,长沙市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30万,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长沙百果园“十一黄金周”经营收入逾百万;据省休闲农业协会对19家副会长单位统计,在此期间他们日平均接待休闲者超过400人、营业收入超过3万元。

长沙的千龙湖度假村、浩博农庄等年经营收入超过400万元。

休闲农庄在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期间,分流游客,减轻热点景区压力和提高接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取得了良好效益。

(四)积累了经验

省乡镇企业局研究编制《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发展,划分四大区域战略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市州县亦制定当地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规范整合当地资源,挖掘保护当地资源。

《规划》为湖南休闲农业有序健康发展的蓝本;制定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星级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在4000余家休闲农业庄园中,甄选评定95家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规范休闲农业运作,提高休闲农业庄园服务质量,树立休闲农业庄园形象;办网“湖南休闲农业网”,办刊《休闲农业》,出版书籍《亲近自然—湖南休闲农业庄园指南》,组织休闲农业企业参展农博会,加大舆论宣传,展示休闲农业企业形象;举办论坛,加强合作交流;组织培训,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策划水平;指导示范休闲农业企业拓展农业功能,形成产业带动能力。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经营业主们也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经营好休闲农业企业,要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档次适中、项目丰富、特色突出。

浏阳浩博农庄,突出种植特种蔬菜,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产业化经营;长沙市千龙湖生态度假村,系长沙近郊一片天人合一之地,一个世外桃源之乡。

碧波荡漾,鸟飞鱼跃,千龙半岛静卧湖心,千龙八景各领风情;湘西德夯矮寨,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之间,集武陵神奇山水和湘西神秘民俗文化于一体,苗歌迎亲朋,异域醉风情,一幅古朴的《山风鼓韵》通卷;郴州梦里故乡休闲园,注重文化内涵创意经营,森林公园天然氧吧,怡然自得,洞中探险,户外拓展,攀岩露营,挑战自然。

三、湖南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更新滞后,追求短期效益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态,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是对发展休闲农业不重视、不支持,旅游的投资建设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而对开拓休闲农业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

二是对休闲农业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休闲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

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分依赖非自然非农业技术手段,人工化痕迹明显。

(二)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建设雷同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休闲农业,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效益低下。

还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休闲农业富起来,就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就利用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搞起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则逐渐衰落而停业。

(三)项目规模较小,产业链条残缺

目前,休闲农业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休闲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

休闲农业产品单一,缺乏精品,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难以提高重游率。

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棋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很难与现代人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欠规范

目前,休闲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指示牌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

此外,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欠规范。

很多休闲农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

有的村、户从业人员素质差,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

四、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已具备得天独厚的诸多条件。

(一)特有的湖湘自然环境

以乡村为主体的湖南,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组成岩类多样,地貌类型齐全。

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0.49%,尤其岩溶山水、砂石柱状峰林、丹霞风光和花岗岩高山雄景等特有地貌景观地位突出。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域,气候的季节性和暖湿性特征明显。

全省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景观季相变化明显。

全省水系以湘、资、沅、澧四水为骨干,以洞庭湖为汇聚中心,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达5341条,且径流丰富,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河湖水体四季丰盈,共同构成了“潇湘”山水风光长轴画卷,为湖南的乡村休闲和绿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

与休闲农业密切的主要是乡村农耕文化景观,它是指最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我省环洞庭湖的大水面养殖和捕捞、大面积的粮、棉、桑、麻种植,以及大型农业机械操作等,均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现代农业色彩;湘西、湘南、湘东的山地立体农业、土地多层次利用,以及筒车吸水、石碾加工粮食等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的古、土、特、真、野风情;湘中河谷平原和丘陵盆地,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精耕细作农业,以多样、优质、高效为特征,使人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并与大自然协调和谐的魅力,为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全省现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

今后,省会长沙到其他13个市(州)以高速公路相通,从长沙到各市州的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同时,政府通过县乡公路改造,加快了我省乡村公路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四)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

从客源上看,省内“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3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全省的1.66倍,集中了全省5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至2005年,三市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00万人;衡阳、岳阳、常德、郴州、益阳、邵阳等城市人口规模也将以同样速度发展。

到2006年底,城镇化水平为38.7%,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城镇人口达到30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04.7元,比上年增加980.7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69.3元,实际增长7.2%。

到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将分别达到14611.7元和8169.5元,因此客源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从省际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同时港澳游客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北面有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京、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虽然距湖南相对较远,但也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五)各级政府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热情高

“中部崛起战略”为我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创造了契机。

促进中部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基地的扶持政策,加快农村综合配套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大流通体系建设等等。

我省是中部6省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产品基地,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将会给我省休闲农业的稳步发展创造良机。

湖南在全国首开先河出台政策文件,引导、扶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明确将休闲农业企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范围,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6年湖南率先成立省级休闲农业协会,邵阳市、岳阳市、长沙市开福区、岳阳市君山区等也相继成了休闲农业协会,为联系广大休闲农业企业和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

全省各地在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方面,也加大了政府引导力度,对休闲农业项目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进行扶持,主要领导给予高度关注。

邵阳市、衡阳市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政策性文件,衡阳市成立了由副市长牵头的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乡镇企业局。

休闲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前来有关部门咨询、征求意见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六)民间资本投入积极

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乡镇企业家、工矿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等,在掘得自己的第一桶金后,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领域,转而开发休闲农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休闲农业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

民间资本已成为休闲农业投资主体。

目前长沙县、望城县民间投资休闲农业资本均超过1亿元以上。

长沙近郊投资上千万的达10家以上,如岳麓区的金星生态园、望城县的千龙湖度假村、长沙县的和风休闲山庄等。

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在望城县投资2.2亿元,开发整理荒山、荒坡,建成大型休闲农场。

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农业活动为基础,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城乡交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二)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的原则。

要坚持农村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突出休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

休闲农业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与休闲者、农事体验者等城镇居民建立的农产品供销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加强品牌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化形式,发展规模化的种养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休闲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餐饮、住宿、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参与性和突出特色的原则。

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加强科学规划和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的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合理的空间分布,充分考虑农业区域化布局。

要在现有农业开发基础上增加观光休闲的内容,以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和项目主题创新实现特色经营。

三是文化融合的原则。

要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突出文化教育内涵。

休闲农业项目要注重文化品位,继承和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加强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的运用示范,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传播农业文明和科学知识。

四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资源保护。

休闲农业开发建设要特别注意保护原生态,防止资源环境退化,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实现休闲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体战略目标是因地制宜,将休闲农业与调整、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休闲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拓宽农民的经济来源,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就近期发展目标而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业主自主开发休闲农业产品。

“十一五”期间,全省按照长株潭经济发展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和湘西山区的四大区域总体布局,建成20个集聚连片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全省重点引导建设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800家;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7000万人次;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业主)收入年递增30%以上。

(四)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按照地理区域、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我省休闲农业可划分为长株潭经济发展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和湘西山区等四大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并区分发展重点。

1、长株潭经济发展区

长株潭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20县(市、区),该区列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位条件优势明显,铁路有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浙赣、湘黔线连接东西,有通往省内各地公路运输线359条,有黄花国际机场和霞凝港口;经济相对发达,是我省经济、文化中心。

该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人民消费水平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快;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融合大城市,重点发展以农业科技主题园和参与、体验性强的休闲景观群;二是结合优质水稻、优质茶叶、优质水产、优质花木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三是依托炎帝陵、韶山花明楼、大围山、岳麓山等景区,大力发展景区型休闲农业。

2、湘中南区

湘中南区包括娄底、邵阳、衡阳、郴州、永州五市51县(市、区),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条件较好。

地处五岭山脉,地理位置上对接泛珠三角地区,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京广、湘桂、洛湛铁路和京珠、上瑞、衡昆高速以及322、107、106、320国道贯通该区。

该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自然风光秀美,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养殖等较为齐全,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重点打造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将湘南地区休闲农业园区打造成粤港澳后花园,建设好一批“山顶绿树葱茏,山腰果树环抱,山下四季花香”的生态优良的休闲山庄;二依托南岳衡山、新宁莨山、宁远九嶷山、双牌阳明山、资兴东江湖、祁阳浯溪碑林等著名风景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三是以神农创耒、道县谷源为基础,大力发展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

3、环洞庭湖区

环洞庭湖区包括常德、益阳、岳阳三市24县(市、区),该区地势平坦,有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水资源丰富;该区是我省乃至我国的粮仓,农耕文化深厚。

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重点发展集疗养度假、采摘垂钓、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农渔风光、渔事劳作(如采珍珠等)、荷花观光生态园等;二是结合国家、省粮、棉、油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体验休闲农业;三是依托洞庭湖,发展湿地公园等集观光、保护等于一体的休闲基地。

4、湘西山区

湘西山区包括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三市26县(市、区),该区有芷江机场、张家界国际机场,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上瑞、长渝高速和320、209、319国道贯通该区。

该区自然山水秀丽,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称;民族特色鲜明,有土家族、白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生活。

该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一是突出大湘西的自然景观,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著名风景区,注重和大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二是利用少数民族多的特色,大力发展和挖掘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

六、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湖南以“打造休闲农业第一省”为目标,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指导休闲农业的发展,科学制定湖南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规范利用和整合休闲农业资源,谋划湖南省休闲农业良性发展,打响湖南休闲农业品牌。

(一)搞好结合,调优产业结构

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发展,突出解决“三农”问题,转变观念,全面贯彻“五个统筹”,抓住机遇,做到“五个结合”:

和大城市相结合,依靠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提高档次水平;和大旅游相结合,依靠消费者,充分结合旅游资源,获得发展动力;和产业相结合,依靠农业,形成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和“三农”投入政策相结合,依靠政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支持休闲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