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52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docx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

电动给水泵前置泵检修规程

1.1设备规范及结构说明

1.1.1设备规范

型号:

FA1D56A

型式:

卧式、轴向中分泵壳型

级数:

1级双吸叶轮

流量:

6477m3/h

扬程:

100m

转速:

1480r/min

轴功率:

191.3kw

效率:

81.5%

进水温度:

166℃

汽蚀余量(有效):

27.5m

汽蚀余量(必须):

3.8m

进口压力:

0.96MPa

出口压力:

1.84MPa

1.1.2结构说明1.1.1.1总则

该泵为水平、单级轴向分开式,具有一支撑在近中心线的壳体以允许轴向和径向自由膨胀,从而保持对称中性。

该泵安装在有适合的排水装置的刚性结构的泵座上。

1.1.1.2壳体

壳体为高质量的碳钢铸件,是双蜗壳型、水平中心线分开、进出口水管在壳体下半部结构,这样可避免在检修时拆连接管道。

壳体水平中分结合面上装有压紧的石棉纸柏垫。

为了减少发兰盘在压力载荷与热冲击联合作用下的变形,采用了高强度螺栓,并采用圆柱帽母以便采用最小螺距。

壳体通过一与其浇铸在一起的泵脚,支撑在箱式结构钢焊接的泵座上,壳体和泵座的结合面接近轴的中心线,而键的配置可保持纵向与横向的对中并适合于热膨胀。

壳体上设有排汽阀。

1.1.1.3叶轮

叶轮是双吸式,不锈钢铸件,加工至精确的配合公差并经过动平衡,双吸叶轮可保证叶轮的轴向平衡,在自由端上装有一双向推力轴承。

叶轮是由键固定在轴上的,轴向位置是由其两端轮毂的螺母所决定,这种布置使得叶轮可定位在蜗壳的中心线上。

1.1.1.4轴

不锈钢锻件,除应力状态,在淬火和回火前先粗加工,热处理后,进行切削加工至径向留3MM余量,然后将轴置于一垂直炉中除应力,再进行最后加工磨削。

1.1.1.5叶轮密封环

该环减少泄露量,安装在壳体腔内,由防转定位销定位。

1.1.1.6轴承

泵装有滚动轴承,轴承装在牢固地连接在泵壳端部支撑发兰上的轴承托架上。

轴承为稀油润滑,装有冷却水室及温度测点。

1.1.1.7轴封

泵装有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为平衡型,有弹簧支撑的动环和水冷却的静环组成,分开的填料箱设有一水冷却套,从而使机械密封旋转部分周围的温度较低。

1.1.1.8联轴器

泵与电机之间的迭片式联轴器是柔性与扭转刚性兼有的金属迭片式结构。

1.1.1.9泵座

泵座是重型坚固箱型截面的型钢结构。

1.2检修工艺及标准

1.1.1泵的拆卸

1.1.1.1联轴器与管件

1.1.1.2拆除冷却水管、机械密封水管和润滑油管、节流孔板,做好记号,保存好。

1.1.1.3拆卸联轴器外罩、联轴器螺栓,拿下中间套。

1.1.1.4检查联轴器中心,做好记录,然后用专用工具拉出联轴器。

1.1.2轴承拆卸

1.1.1.1传动端轴承

1.1.1.1.1拆传动端轴承座冷却水管;

1.1.1.1.2打开轴承座放油塞,放掉轴承润滑油;

1.1.1.1.3拆下轴承测温元件;

1.1.1.1.4拆下联轴器保护罩;

1.1.1.1.5拆下联轴器螺栓,并取下联轴器迭片组件;

1.1.1.1.6拆下锁紧联轴器螺帽的紧定螺钉,然后用专用工具拆下联轴器

1.1.1.1.7在联轴器和泵端部系上强力衬垫,从轴上拔下联轴器,拆下并保存好联轴器键;

1.1.1.1.8拆下传动端外端轴套锁紧螺母及锁紧垫圈;

1.1.1.1.9拆下传动端轴承座与泵盖之间的六角螺栓与弹簧垫片;

1.1.1.1.10拆下传动端轴承座与泵体之间的六角螺栓和定位销;

1.1.1.1.11拆下传动端轴承座及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外圈;

1.1.1.1.12清洗检查轴承及油封有无损坏和磨损,若有则进行:

(a)拆下传动端外端衬套;

(b)拆下单列向心轴承内圈;

(c)调换装上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内圈;

(d)装上传动端外端轴套。

1.1.1.1.13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外圈装到传动端轴承座内,

换上新的油封,并装上轴承座和定位销;

1.1.1.1.14旋紧轴承座与泵体之间的六角螺母;

1.1.1.1.15装上并旋紧轴承座与端盖之间的弹簧垫片和六角螺栓;

1.1.1.1.16装上传动端轴套的锁紧垫圈和锁紧螺母;

1.1.1.1.17把联轴器键装入键槽内,并把联轴器装到轴上;

1.1.1.1.18用专用工具旋紧联轴器螺帽,并装上紧定螺钉;

1.1.1.1.19装上轴承测温元件;

1.1.1.1.20装上轴承座冷却水管;

1.1.1.1.21装上轴承座放油塞,并往油杯加轴承润滑油,使油位

到最低油位线以上;

1.1.1.1.22装好迭片式联轴器及联轴器防护罩;

1.1.1.2自由端轴承

1.1.1.1.1拆下自由端轴承座冷却水管;

1.1.1.1.2打开轴承座放油塞,放掉轴承润滑油;

1.1.1.1.3拆下轴承测温元件;

1.1.1.1.4拆下自由端轴承座与端盖之间的六角螺栓及端盖和密封垫;

1.1.1.1.5拆下自由端轴承座与自由端轴承座端盖之间的六角螺栓和弹簧垫片;

1.1.1.1.6拆下自由端轴承座与泵体之间的六角螺栓、定位销,并拆下轴承座;

1.1.1.1.7拆下外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和轴承中间的隔离圈;

1.1.1.1.8清洗检查两轴承及油封有无损坏和磨损,若有损坏或磨损,则进行:

(a)拆下轴承紧锁螺母和锁紧垫片;

(b)拆下外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c)拆下内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

(d)拆下自由端轴承座端盖;

(e)调换新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用专用夹具将内外两侧轴承按装配位置夹紧,并测量两外圈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中间隔圈尺寸间距为+0.15mm。

(f)换上新的油封,装上自由端轴承座端盖;

(g)装内侧轴承内圈和外圈及外侧轴承的内圈;

(h)装上轴承锁紧垫圈和锁紧螺母;

将中间隔离圈、外侧轴承的外圈连同轴承座一起装上;

1.1.1.1.9装定位销,旋紧轴承座和泵体之间的六角螺母;

1.1.1.1.10装上并旋紧轴承座与自由端轴承座端盖之间的弹簧垫片和六角螺母;

1.1.1.1.11装上密封垫和端盖,并旋紧六角螺母;

1.1.1.1.12装上轴承测温元件;

1.1.1.1.13装上轴承座冷却水管;

1.1.1.1.14装上轴承座放油塞,并往油杯加轴承润滑油,使油位到最低油位线以上;

1.1.3.拆卸机械密封

1.1.3.1传动端机械密封

1.1.3.1.1按1.1.1.1节的步骤

(1)—(11)拆卸;

1.1.3.1.2拆下传动端外端轴套;

1.1.3.1.3拆下单列向心短圆柱磙子轴承的内圈;

1.1.3.1.4拆下传动端的轴承座端盖;

1.1.3.1.5拆下传动端的内端轴套;

1.1.3.1.6拆下机械密封

1.1.3.1.7检查机械密封部件,必要时更换新的;

1.1.3.1.8装上机械密封;注意:

紧固密封盖的六角螺母的力矩为20N.M

1.1.3.1.9装上传动端内端衬套;

1.1.3.1.10装上传动端轴承端盖;

1.1.3.1.11装上单列向心短圆柱磙子轴承的内圈;

1.1.3.1.12装上传动端外端轴套;

1.1.3.1.13按1.1.1.1步骤安装;

1.1.3.2自由端机械密封

1.1.3.1.1按1.1.1.2节步骤的

(1)—(8)拆卸;

1.1.3.1.2拆下轴承紧锁螺母和锁紧垫片;

1.1.3.1.3拆下外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1.1.3.1.4拆下内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

1.1.3.1.5拆下自由端轴承端盖;

1.1.3.1.6拆下自由端盖;

1.1.3.1.7进行以下工序:

(a)拆下机械密封;

(b)检查密封部件,必要时进行更换;

(c)装上机械密封;

1.1.3.1.8装上自由端衬套;

1.1.3.1.9装上自由端轴承座端盖;

1.1.3.1.10装上内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

1.1.3.1.11装上外侧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1.1.3.1.12装上轴承锁紧垫片和紧锁螺母;

1.1.3.1.13按1.1.1.2步骤(11)—(17)安装;

1.1.4泵体的拆卸

1.1.4.1按1.1.3.3.1节步骤的

(1)—(5)拆卸;

1.1.4.2按1.1.3.3.2节步骤的

(1)—(6)拆卸;

1.1.4.3拔出泵体和和泵盖连接的定位销,旋下紧固螺母;

1.1.4.4拆下两端机械密封盖和密封冷却壳体的连接螺钉.机械密封轴套的紧钉螺钉,将机械密封从轴上滑出;

1.1.4.5拆下两端密封冷却壳体与泵的连接螺栓;

1.1.4.6把起吊装置装入泵盖的吊耳上用预螺钉将泵盖吊起,小心吊起泵盖并吊离;

1.1.4.7装上起吊装置并吊住转子;

1.1.4.8绕着叶轮旋转泵壳磨损环,直至其脱离泵体的槽,然后吊开转子,并送到适当的维修场地.

1.1.5转子的解体

1.1.5.1把转子放到水平的支架上,确保转子的牢固.平稳在架子上;

1.1.5.2从泵轴上拆下传动端和自由端的机械密封组件.机械密封轴套和轴套键;

1.1.5.3从泵轴上拆下传动端和自由端的冷却壳体和壳体磨损环;

1.1.6检查、更换和维修程序

所有部件必须彻底清理,并检查是否有磨损和损坏。

所有部件的径向运行间隙都必须用内外径千分尺测量,并与本节的1.1.6.5节所给的数据相对照,若测量间隙超过规定数值要进行更换零件。

1.1.6.1叶轮和泵壳的磨损环

检查叶轮是否有冲蚀现象,特别是在叶片的端部;

检查叶轮和与之对应的泵壳的磨损环,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若间隙超过所给定的值,应重新配置泵壳磨损环。

1.1.6.2轴和轴套

检查轴的任何磨损环和弯曲情况并检查同心度,同心度在表读数0.025mm之内;

检查机械密封轴套有无磨损和损坏状况。

1.1.6.3机械密封

检查机密封有无损坏和磨损。

必要时要更换。

1.1.6.4轴承

彻底清洗并检查轴承及轴封有无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1.1.6.5间隙

下表是泵的运行间隙,第一组是新件的间隙值,第二组是更换新件的间隙值,均为直径方向以mm为单位。

间隙位置第一组第二组叶轮与泵壳磨损环之间0.56/0.721.18

自由端圆锥磙子轴承轴向隙0.15/0.25---

叶轮与泵壳磨损环(轴向)1.0(传动端)---

6.0(自由端)---

1.1.6.6动平衡

1.1.6.6.1若更换叶轮,将影响整个转子的动平衡,因此要进行动平衡检查和调整.

1.1.6.6.2若现场设备适合,建议按下述方法检查动平衡:

1.1.6.6.3以轴径的中心线支撑点,检查转子的动平衡,其值为63M/N之内;M—转子的质量(g)N—泵的转速(r/min)

1.1.6.6.4要达到动平衡,可从叶轮盘上切去金属,但切去金属量应在以下限度内:

1.1.6.6.5叶轮盘的任何一点的厚度的减薄量不允许超过1.6mm;

1.1.6.6.6直径400mm以外处,禁止切学削去金属;

1.1.6.6.7按扇形计算切削金属量,扇形的弧度不超过圆周的10%.

1.1.6.7装配叶轮

1.1.6.7.1只有在需要装配备用叶轮时才可从轴上拆下叶轮,并按下列步骤进行。

注意:

从泵轴上拆下叶轮之前要认真辨别叶轮在泵轴上的位置,为组装时作准备.

1.1.6.7.2松开叶轮螺母锁紧垫片,用专用工具拆下两端叶轮螺母和紧琐垫片;

1.1.6.7.3从泵轴上拆下叶轮和键;

1.1.6.7.4检查键和备用叶轮或轴的键槽的配合是否合适;

1.1.6.7.5在轴上装上叶轮,安装时注意叶轮的方向,并确保叶轮的键槽准确的和键对齐;

1.1.6.7.6确保叶轮的轴向位置原来的位置相同以保证叶轮对中;

1.1.6.7.7装上叶轮锁紧垫圈和叶轮螺母,并轻轻预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