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45058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考试号

……………………………………………………装……………………………订………………………………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一代代文学巨匠ǒu心lì血写就的作品,都是其生命体验的结晶,是其一生yuè历和灵感níng聚而成的精华。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父亲摇着头慨叹道:

“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

B.一条条河流,或悠长,或曲折,或激荡,或平缓,或清澈,或浑浊……无不吸引着我们去寄情抒怀。

C.中国人早就拉胡琴了,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有“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样的诗句。

D.我们是如此遥远,相隔万里;我们又是如此亲近,触手可及。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现在的骗子无孔不入,千万别被他们的花言巧语给骗了。

B.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每个班级开展得如火如荼。

C.他做事一向谨小慎微,所以办事很少出错,总是得到大家的赞扬。

D.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学生们在座位上听得津津有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①~④每题1分,第⑤-⑥题各2分)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

②,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身无彩凤双飞翼,。

④,忠言逆耳利于行。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角度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

⑥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怀抱梦想,行走在历史风尘中。

在文天祥那儿,梦是《过零丁洋》中“,”的坚贞!

5.名著阅读(6分)

⑴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战士形象,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填人名),保尔在生活中的原型为(填人名)。

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填书名),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3分)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在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

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C.《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记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种种冒险经历。

D.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

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

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分)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

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

为什么?

(3分)

(3)仿照例句写话。

(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丹阳送韦参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严维唐王勃

丹阳郭里送行舟,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一别心知两地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寒鸦飞尽水悠悠。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

(1)选出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A.“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B.“寒鸦飞尽水悠悠”,成群的寒鸦纷纷飞尽,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此句诗人直接抒情,感情真挚浓烈。

C.“风烟望五津”,“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尤显得杜少府任所的荒远,上任路途的艰辛。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2)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

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

“尼欲作乱。

”卫君欲执孔子。

孔子走,弟子皆逃。

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

夜半,子皋问跀危曰:

“吾不能亏③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我何以得此于子?

”跀危曰:

“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

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

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及狱⑤决罪定,公憱⑥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

非私臣而然也,

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⑦公也。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

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

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

③亏:

损害。

④倾侧:

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⑤狱:

案件。

⑥僦(cù):

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⑦德:

感激恩德。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弟子子皋为狱吏()②固吾罪当之()

③及狱决罪定()④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B.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C.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

(1)弟子子皋为狱吏(主谓间)

(2)倾侧法令(动宾间)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2分)

(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分)

11.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三)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12~14题。

(10分)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

班级姓名考试号

……………………………………………………装……………………………订………………………………线………………………………………………………………………

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2.“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优势。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情况完成下面两题:

(2+2分)

(1)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去?

并说说理由

14.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划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死海和大盐湖里有一种嗜盐杆菌,实验证明,只要加入糖类就可以发电了。

(四)阅读张保振的《话说英雄气》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

①从古至今,无论是著文,或是讲演,乃至于文摘史载,要想让人记得住、传得开,没有点英雄气象是不成的。

②英雄气象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叫“敢”:

敢言人未言,敢为人不为;或者叫“别”:

别出心裁,别有新意。

  ③英雄气象常常得到人们的赞美、肯定。

当年经孔子修订而成的《春秋》,虽说材料是依据鲁国史官所编供,但他决不人云亦云,而是自有主见,“以一字为褒贬”,颇有“微言大义”之意,不仅形成了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春秋笔法”,而且被后人称之为“素王”。

素王者,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也。

但素王也是王,不是英雄,何以称王!

  ④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勇气。

这种勇气,就是须有破得旧说的勇气。

如果只会依规画圆,只会准方作矩,不仅难与英雄气象结缘,恐怕只能落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的“混混”行列。

⑤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须有入书出书的智慧。

只会效《楚辞》、仿《七发》,很可能会被书捆住自己的手脚,并且永远也难以超过《楚辞》、《七发》的水平。

⑥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须有水之就下的精神。

如果只想让水向上流,不仅苦了自己,而且永远也难以聚起一个龙居之深潭,更难以使龙行雨注。

水就下,下基层,不仅能接得地气,获得活力,而且能深得英雄之气。

因为基层的群众,本身就是真正的英雄。

深入群众,化入笔端,不仅能使文富有当代性,而且具有影响力,乃至散发出醇香令人醉的英雄气象。

⑦英雄气象,不仅意匠如神变化生,而且笔端有力任纵横;不仅创前所未有,而且传后之无穷。

一句话,英雄气象,是文化之瑰宝,是精神之明珠。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的观点,说说莫言是否有英雄气象。

如果有,是因为他具备了哪些特点?

(3分)

【资料链接】我是一个在作品里喜欢说真话,喜欢用作品说真话的作家。

我的创新是立根于乡土,立根于个人经验,然后广泛吸收了中国古典的和外来的文学技巧,形成了我自己这种亦真亦幻、历史与现实纠缠在一起的一种立体的写作方法。

作家要不断地写乡土,就要对乡土的变化了如指掌,要深入到乡土气息,对这个乡土发生的变化非常清楚,才能不断地持续地写。

——莫言

莫言的小说,无论是精神指向,还是叙事风格,都是先锋且独立的。

他没有成为这个盛世的合唱者,他眼里所看到的,多是受伤者和软弱者。

——谢有顺

(五)阅读张梅的《苇花温暖》,完成15~18题。

(20分)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

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可最初的,来自《诗经》: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能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③生命的寒意在一群群芦苇那里显露无遗。

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

在它们面前,河水缓缓流淌,和时间相仿,毫不回返地离我们而去。

  ④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

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春夏,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

像深秋初冬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

  ⑤于是,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

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

走近一群无语的苇。

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

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

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⑥沿着坡度倾斜的河滩下去,冬日的河水已经很浅了,得比夏日的丰水季节多走数十米才能走到渡船上,将那些土坡旁清瘦的芦苇丢在身后。

不过,迎接你的,是对岸的一群水鸟,因为近水,显得更有生气。

水中只有在冬季露出的浅滩上才有,水鸟们径直飞到苇丛里,或许会留下几个小而圆的蛋,没有人会惊动它们的宁静。

  ⑦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

它们能称为花么?

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

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⑧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

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

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

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⑨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功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

至少,不用枕窸窸窣窣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⑩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18.选文开头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

”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分)

20.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作者喜爱苇花的原因。

(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6分)

【链接】让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链接材料是《枣核》的结尾,与本文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不同之处。

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作用有何不同。

 

三、作文(60分)

22.请以“这次,我没有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要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100

班级姓名考试号

……………………………………………………装……………………………订………………………………线………………………………………………………………………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呕沥阅凝2.B3.C4.略5.

(1)朱赫来奥斯特洛夫斯基《牛虻》

(2)D(3分)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

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孙悟空”是《西游记》第一回中菩提祖师取的,“行者”是第十四回唐僧取的。

6.

(1)成语极具文化价值;成语被忽视,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2)甲组好。

理由示例:

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3)例:

它像一支歌,用旋律彰显着青春的喜怒哀乐。

7.

(1)B(3分)

(2)《丹阳送韦参军》抒发了送别友人的孤独、寂寞、伤感及对友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