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4818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人毛巾 衣服 之一doc.docx

工人毛巾衣服之一doc

(工人毛巾衣服)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工”“人”“毛”“中”“衣”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理解意思,正确书写。

2、知道工人在工厂做工,织出毛巾,做成衣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工”“人”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理解意思,正确书写。

2、知道工人在工厂做工,织出毛巾,做成衣服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复习韵母EN、IN、ONɡ,笔画“丿”“乀”“乚”“横折钩”、“竖提”,以及熟字“土”“八”“手”“中”“瓜”等。

二、看图说话。

工厂里,工人叔叔阿姨生产忙。

工人开机器,织出毛巾,做出衣服。

三、自学生字。

1、拼读音节。

重点读好ɡāNɡ、RéN、JīN。

告诉学生FU没有声调,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2、数数5个生字笔画,想想该怎么写。

它们跟学过哪个字有点像,写时候应注意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工:

读好后鼻音。

跟“土”很相像,笔顺也相同,但竖不出头。

用“工”组词,如“工厂”“工地”“做工”“建筑工”“清洁工”等。

人:

读准声母和前鼻音。

跟“八”不同,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注意起笔位置。

用“人”组词,如“男人”“女人”“人人”“人民”“打人”等。

“工人”是在工厂、工地上做工人,有钢铁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纺织工人等,说说工人还生产些什么。

(教师板画识记)

四、书写指导。

五、巩固。

卡片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毛”“中”“衣”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理解意思,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生字。

毛:

前3笔与“手”字相同,注意第4笔方向。

“毛”可组成“羊毛”“毛线”“毛衣”等。

巾:

读准韵母IN。

跟“中”相像,但少一笔,让学生说说我们用毛巾干什么。

衣:

字形是难点。

带领学生书空,然后书写。

我们有哪些衣服?

上衣、大衣、衬衣、裤子、毛衣、运动衣,统称“衣服”。

三、巩固。

1、卡片认读。

给拼音和生字“找朋友”。

2、比较形近字。

3、在田字格里抄写生字。

◆【2004

《工人毛巾衣服》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2、连起来说说三幅图主要内容。

3、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朋友具体情况,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四张挂画:

①小燕在扫地;②小燕在擦桌子;③小燕在倒垃圾;④小燕帮奶奶穿针。

教学过程

1、提出教学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看图说话,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说话说得最完整、最清楚。

2、初步观察,概说大意。

(出示4幅图)请同学们看4幅图,想一想,图上讲是怎样一件事?

(指名简要说)

3、仔细观察,说得具体。

(1)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

图上画着谁?

她在干什么?

(指名连起来说)

出示“谁在干什么”句式卡片,指名练说。

(学生回答正确后,板书:

扫地)

扩展原有句式,补上“什么时候”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

(2)自学图2、图3、图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自由轻声练习说到同桌互说。

交流图2、图3、图4说话内容。

(3)按顺序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说。

(4)小结:

小燕一早起来就扫地,擦桌子,然后把垃圾倒了,晚上又帮奶奶穿针,真是个好孩子。

(5)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用“什么时候,我在家里干什么”句式进行自由练习。

4、.总结。

通过让学生“看图、想图、说图”来完成看图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2004-01-28】

 

《小燕在家里》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课。

教材简析: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

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也往往是多元。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独立理解和感受空间,让学生以自已对课文内容领悟来代替教师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太阳从连绵起伏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

你们看,红红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

(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

哪个生字最难记?

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

登山看日出。

(用生字铺成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B、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C、汇报、展示、质疑。

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禾苗,绿了。

山上小树,高了。

田里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山上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锦缎了。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理解。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并思考:

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神情,感受阳光美好。

●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

●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

(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

●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A、学生朗读、评议。

B、小组讨论:

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

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

(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A、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B、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

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

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

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

如果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现阳光美好。

8《阳光》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停顿。

(3)理解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两篇文章主旨以及所蕴含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瑰宝。

女娃造人故事还记得吗?

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讲述神话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远古时代产生,那时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准确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亮点。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探求欲望。

今天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

2、《山海经》译,书名。

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

(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

竞跑,赛跑。

     欲得饮:

想要。

饮于河:

黄河。

         大泽:

大湖。

       邓林:

桃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水不够,又去北方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四、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想像、夸张浪漫主义魅力。

2、你对夸父追日行为有什么看法?

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内心独白?

明确: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是,死后,他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行为,从而理解夸父宏大志向,巨大气魄。

夸父临死前内心独白:

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结尾: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那么,什么是“邓林”呢?

“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

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桃林”之义而得名。

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

夸父遗下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内涵,丰富了夸父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

比喻人有宏大志向或巨大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在学习《夸父追日》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暮景,

埋没在紫蔼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旭阳,去探千瓣之光蕊心?

壮士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

余光中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

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突破。

(转换思维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

《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目、精神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精神。

逆向思维:

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精神是远远不够,还要有科学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

以自己弱小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

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

1、作品简介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

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一部著作。

2、导语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威信。

他统治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地城。

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事情。

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

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

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主导力量,妇女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权威已经确立。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赤发,他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后代。

他部落在现在今天河南北部。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办法。

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利用是至关重要。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

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土地情况,发现有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

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高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做法。

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

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计划。

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

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

颛顼利用鬼神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

当时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计划是正确,坚决不肯妥协。

为了天下人民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事业。

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

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

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

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

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行为得到了人们尊敬。

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敬重。

3、“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自然隆起。

不周山,就是不完整山。

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4、事实

至于传说中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

尽管前边所讲神话和传说是后人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真实,象部落首领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权力。

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分化。

注:

“五帝”指是黄帝和他以后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5、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6、学生齐读2遍。

(齐声朗读)

7、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8、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

传说中部落首领。

颛顼:

传说中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

碰,撞。

不周山:

传说中一座大山),支撑天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

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

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江河。

尘埃:

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

归向,这里指流向)。

9、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战争场景

二、质疑:

1、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在你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人?

讨论并归纳: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

2、夸父和共工共同特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英雄。

三、教师总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在那个时候,我们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旅行者取出唯一水壶摇了摇。

一个旅行者说:

“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

”而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

“               .”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

(2)个旅行者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

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是更遥远路,凭这半壶水恐怕难以走出茫茫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

第二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练习与测评》上相应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

传说中部落首领。

颛顼:

传说中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

碰,撞。

不周山:

传说中一座大山),支撑天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

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

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江河。

尘埃:

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

归向,这里指流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