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47151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docx

《机械姬》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

《机械姬》:

恐怖的延续与镜像的突破

  摘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数码转型的大时代,2015年上映的电影《机械姬》以人工智能这一主题从新的维度阐述了技术革命之于人的意义。

一方面该影片依据恐怖谷理论、集体无意识、认知不协调延续了赛博朋克电影的恐怖叙事策略,用极的恐怖号召极的改变;另一方面《机械姬》突破了当前赛博朋克电影不能自然过渡“镜像阶段”的困境,将大众的目光从人工智能牵引向了人类本身,以他者反观自我,并进一步透露出人类在数码转型的大时代应该有的辩证思维和态度。

  关键词:

《机械姬》;人工智能;恐怖叙事;镜像阶段

  电影《机械姬》作为赛博朋克电影最新的典型的代表,延续了赛博朋克这一流派一贯以来的恐怖叙事策略,这里的“恐怖”不仅包含了影片在情节和内容设置上所喜用的灾难性结构方式,也涵盖了观众观影后细思极恐以致背脊发凉汗毛竖起的不适感(无论是导演有意或无意为之)。

《机械姬》的高明之处不仅是以相较之前影片更为娴熟的手法来进行恐怖叙事,更在于该影片对过去赛博朋克电影一直徘徊在“镜像阶段”的困境的突破,在这一层意义上,《机械姬》站在了对人工智能抑或是科技的讨论和反思的最前端。

  一、有意无意的恐惧

  赛博朋克文本的生存空间在于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模糊地带,贴着诸如黑客、人工智能、控制论与电脑生化等元素的标签,带有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

赛博朋克电影通过描绘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地带来号召人类社会的改变。

这种黑暗地带的操作化展现往往是通过直接的灾难来建构的,用血腥来刺激观众的神经,譬如《银翼杀手》对妄图成为人类的复制人的毁灭,《我,机器人》中人类与机器人的激战。

而间接的恐怖叙事则摒弃了宏大的场面换以细思极恐,如《楚门的世界》《Her》,让观众更为主动和深刻地反思社会生态和人类文明。

电影《机械姬》继续了赛博朋克电影一贯以来的恐怖叙事策略,披着惊悚的外衣讲着人与人工智能的故事。

  尖端科技给予了电影宽广的发挥空间,电影的想象力又启发了科学的盲区,电影和科技如双生的藤蔓旋转上升。

科学的最前沿以一种空白的存在形式成为了电影创作的沃土和哲学思辨的乐园。

当人类企图去讨论去反思科技这一存在时只有身处哲学层面才能更好地做出解释,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在表现这种哲学思辨时稍有不慎便会让观众不知所云、呼呼大睡,因此恐怖叙事似是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正如《机械姬》简单的场景、少数的角色设置、大量的隐喻,都以一种哲学的意味在讲这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但是平铺直叙或许并不会让观众买账,因此需在画面、音效上披上惊悚的外衣。

此外,《机械姬》的恐怖叙事做了更多的尝试——对机器人的仿真处理。

1969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恐怖谷理论,认为当机器人与人类相似度超过95%之后,由于人对机器人的正面情感达到饱和而会转向极度反感,机器人与人之间的那一点细小差别会被放大而显眼刺目。

生活中人对洋娃娃、尸体有着无法言说的不适感正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所以为了避免陷入“恐怖谷”许多影片在角色设置上会强化机器人的机械特征,但是《机械姬》却反其道而行,缩小人与机器的差别到了极致,让银屏前的观众背脊发凉如面行尸走肉    

  

  除却影片制作上有意为之的恐怖,本能的恐惧则是解释赛博朋克电影恐怖色彩的秘钥。

对于人类而言,人工智能是一种未知。

人的认知是通过不断地巩固旧的认知模型和建构新的认知模型建立起来的,面对未知人首先会提取已有的认知模型尝试解释这一未知,当尝试失败的时候则更倾向于逃避。

这种认知结构是潜伏在人类基因中从千百年以来的祖先那里沉淀下来的,荣格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

人类祖先在面对“未知”这一头猛兽时受了太多伤,因此血液里也只好流着恐惧,似乎这样就能带来安全感。

既然未知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受伤,而人在自我保护方面总是理性的,所以人类面对未知总是会小心翼翼、诸多揣测,甚至不怀好意,这都是骨子里的烙印,以致打开网页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跳将出来的是满屏的诸如“革命”“人类终结者”“担心”“打败”这样的字眼。

电影《机械姬》在处理人机矛盾这一不变命题时比起以往赛博朋克电影简单的人机大战设计得更为精巧,导演选择了情感背叛来直击观众内心,拥有独立意识的机器人艾娃利用完男主人公加利的感情后,抛弃他独自一人逃出实验基地,即使它可以选择带着深爱着它的加利一起离开。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从未消失过,可能是人被机器取代的无力感,可能是机器战胜人类的强烈打击,可能是对机器情感的揣测,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恐惧一直都在。

这就是人,人总是这样自相矛盾,一边极力发展人工智能,一边又终日惶恐以致惴惴不安,而改变这种认知不协调又太痛苦,付出的也不仅仅是意志努力,所以甘愿沉浸在恐怖色彩的笼罩中负重前行。

  二、镜像的突破

  镜像阶段是指婴儿在面对镜中自我形象时的两种错误认知:

一是把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混淆了“自我”和“他者”,二是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

孩子在镜前举手投足,“牵动”镜中像,获得了一种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觉——对于一个行为无法自主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赛博朋克电影正是处在无法自然过渡镜像阶段的困境之中。

无论是在真实的科技研发中还是影片的艺术表达中,人工智能都被要求无限接近人类,而“接近人类”这一概念就透露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镜中像这一讯息。

人按照自己的外形和信息处理方式建构了人工智能,并以人的标准定义所谓“智能”,人站在人工智能面前对自己的作品及其操控沾沾自喜。

即使许多影片中爆发了人机大战,但是最终都以人类的胜利结尾,人始终处在一个创造者和掌控者的角色上。

所以透过这些影片反观社会,在对人工智能进行反思和探讨的时候,往往只能停留在机器伦理、机器的情感情绪等层面上,备受好评的2014奥斯卡影片《Her》虽然迈出了一步但还是迈不出科技伦理。

  《机械姬》的高明之处在于影片从头到尾每一分钟都在讲人工智能,每一个情节都围绕人工智能展开,人机互动的表象,人机冲突的本质,一应俱全,但透过这重重的机械人们的目光从人工智能被牵向了人类本身,人们所要思考的已经不再是人工智能是什么而是最原始的哲学难题——人是什么。

影片中主人公加利在面对众多机器人之后连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不得不划破自己的皮肤看到那血,感到那痛,才勉强知觉自己是一个血肉之躯。

如果人与人工智能的差异只剩下血和肉,岂不悲哉?

存在主义在回答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的精义是“自由选择”,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

那么当人工智能拥有独立意识、情绪和情感(过去许多影片已然探讨过了),电影《机械姬》中的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伪装唤起人类的情感并加以利用,自由地做出每一个选择,选择利用人,选择抛弃人,这样自由的存在是否可以称作人?

人之于人工智能其独特性在于何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那模糊界限的定义是什么?

当人开始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念是喜,一念是悲。

《机械姬》给了人类一个机会,一个反观自身存在的机会,打破了那面映着操控者那张沾沾自喜的脸的镜子,破裂的碎片直叫人连自己是谁也分不清楚。

缸中之脑的问题似乎再一次抛在了人类眼前,不过这一次唯物主义的要义能否给出一个答案是未知的。

  人工智能正在以超乎人类想象和把控的速度向人类社会和文明渗透,或许一个不经意的转身才发现人早已身处科技的围城之中。

因为科技,人前所未有得感受到了自由,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依赖,人不过是捆绑在全球巨大网络上的点与点的存在。

造物者或操纵者的身份在人还未意识到之前早已悄然转变。

人工智能还在向逼近完美的方向发展,在不久的将来    

  

  也许已经是当下,人工智能似是成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在这个时刻,人已经迈向了自我赛博格化,在身体层面接受某种控制。

《机械姬》更进一步地是预示了一个未来,一个人在精神意志层面受到控制的可怕未来。

  不可置否的是当今社会正处在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波。

这一轮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力量向人类袭来,广泛而深刻得影响着人类生活、文明和生态的方方面面。

但是如此迅猛的科技浪潮却几乎在全球范围之内未经抵抗且未经讨论。

或许抵抗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一如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最终都成了历史纪念性时刻。

那么讨论和抵抗的意义在于何处,在于它给了人一个机会,一个反观自身及其所处的时代的机会,当科技正在全方位渗透生活,人类不得不张开双手去拥抱去迎接新的历史时刻到来的时候,一个讨论这种变化的意义的机会,探讨技术在技术之外的意义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当新的科学技术给人带来种种便利和进步的同时,去思考与此同时人类为了便利和进步付出了什么的机会。

更明确来说就是不仅要看到技术进步使人得到了什么,还应该知道同时人失去了什么。

换句话说人类甚至没有感受到科学技术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为这个改变又付出了什么代价。

《机械姬》正是为数不多在严肃探讨科技之于人类的双重意义的作品之一,只有人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有明确的界定,才能在此基础之上以他者的身份去审慎看待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制造了一个自由选择摆在人类面前,人是甘愿沉迷在科学光幻想和美妙之中,抑或是打破这一幻想。

至少不要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将来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回顾我们就像我们回顾非洲平原的化石一样,直立猿人,住在尘土里,使用粗糙的语言和工具。

最后全部灭绝。

  参考文献:

  [1]胡郁.人工智能的迷思——关于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梳理与研究[J].当代电影,2016

(2):

50-55.

  [2]李猛.技术批判与生态反思——人工智能题材电影评析[J].电影文学,2013(13):

26-27.

  [3]林品.全球连接数码转型后人类主义——戴锦华专访[N].文艺报,2016:

1-6.

  [4]栗桢.关于赛博朋克电影主要元素的哲学思考[J].天中学刊,2013(5):

65-69.

  [5]马婕(2016).《机械姬》:

对意识边界的探索[J].电影文学,2016(21):

136-138.

  [6]许乐(2016).AI童话与AI梦魇——解读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J].当代电影,2016

(2):

56-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