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4714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docx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

10级《中学数学新课标及教材剖析》复习题目

1.试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

它的具体改革目标是:

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新课程不是不学书本知识,而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

2、新课程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领悟而获得的知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二、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倾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1、突出了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的根本地位。

2、突出课程三维目标整合发展的功能。

3、强调课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4、强调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整体。

三、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1、新的分科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2、课程改革继承了传统分科课程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3、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为本学科教学服务。

四、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五、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以项目探究为线索,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2、以个体活动与整体活动的转换统帅合作探究的多元互动。

3、注重开放的探究过程,强调个性探究的体验建构。

六、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七、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2.试述高中数学新课程十大基本理念。

答: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

3.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答:

1.导入生活化,创设合理情境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生活化,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历

3.例题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练习生活化,加强应用题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二、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三、树立学生的信心有利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4.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应用的意识

数学应用,并不仅仅是在例题、习题和考试题目中增加几道应用题,或是在每本教材中增

加两节,而应该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贯穿应用的意识。

2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重要数学思想和解题工具

(1)方程与不等式——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2)导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

3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应用数学结论

(2)应用数学方法

4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

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5.以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说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

1.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课程教学必须建构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

新课程首先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分表明新课程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识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重要职责应当是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通过选取合适的学习素材,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过程去组织数学教学,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平等合作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者。

课例《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设计如下:

 ①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在本节的问题2中时间t和碳14含量P的对应关系P=(1/2) 和问题1中时间x与GDP值y的对应关系y=1.073x能否构成函数?

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师生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概括共同特征。

 ③给出指数函数定义。

 ④继续创设问题情境。

能否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吗?

 ⑤学生积极回忆,独立思考,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基本思路。

教师适时介入,给予指导。

 ⑥按照基本思路,学生独立画图,观察图像总结性质,并相互交流。

教师课堂巡视,个别辅导。

2.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

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

“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如《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

 ①通过丰富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建立起函数概念的背景,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模型。

 ②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函数概念的活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价值,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认为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致力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

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教材中开辟了“观察和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展开的。

另外,新课程还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建,凸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努力软化学科界线,展开跨学科的对话,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定平衡性。

因此新课程从结构上也倡导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所体现的不是分科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和学问。

注重社会生活,关照学生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位学生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秉持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新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6.简述四川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常见策略。

•答:

•目前我省不少区域或学校在进行新课程理念实验,这些研究在国内都比较前沿而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这里简要介绍四种具有四川特色的教学模式.

(1)数学阅读任务教学

(2)三阶式导学

(3)三段式教学法

(4)DJP教学模式

(5)自主学习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1)数学阅读任务教学

•实验区域:

成都、绵阳、泸州、达州等.

•理论支撑:

波利亚《怎样解题》,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心理学

•教学策略:

构建数学阅读任务教学框架体系,按照认知水平将数学阅读任务分为不同的水平层次,并落实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2)三阶式导学

•实验区域:

成都高新实验中学

•理论支撑:

加涅的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

•所谓“三阶”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体验与感悟——课前自主学习;

•②生成与内化——课堂互动参与;

•③反馈与强化——课后及时训练.《三阶式导学案》倡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循环归纳、螺旋上升。

•做到点点清、天天清、段段清。

•(3)三段式教学法

•实验区域:

棠湖中学

•理论支撑:

以激发学习内动力为前提,以强化组织教学为保证,以优化教学程序为重点,以激活课堂互动为关键,以落实学习环节为抓手,以迁移知识能力为目的。

其教学理念为:

效益在每一个课时,希望在每一个学生,成功在每一个环节。

其教学策略为:

从学困生抓起。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

•(4)DJP教学模式

•实验区域:

成都市龙泉区

•理论支撑:

(自主实验研究)DJP教学是指学生利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讲解和师生的评析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

DJP教学的基本理念是:

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

DJP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

示案导学-交流讨论-精讲评析-练习巩固-反思拓展。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1级(4)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班级简况:

高2011级(4)班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由两个直升班选择文科的学生构成,现有学生人数5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4人。

•教师实践感言:

•罗素说:

“当学生超越老师的时候,就是学生毕业的时候”。

一年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后,学生由畏惧数学、被动学习数学变化为自觉走进数学、研究数学、欣赏数学、享受数学,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当好学生的“学生”、评价学生、欣赏学生。

7.请你谈谈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

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8.请从宏观层面和操作层面简述新课程实施界面上有什么显著变化?

答:

宏观层面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操作层面

•课程结构变化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并行,学生可以自主选课

•学生学业认定方式变化

•以学分制认定

•评价方式的变化

•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

9.从若干方面论述教师知识结构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题。

答:

新课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系列3、4的选修课程涉及大量的以往高中数学课程中没有的知识。

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必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初等数论与密码,球面几何,矩阵与变换,统筹法与图论,等等。

这些知识虽然都是大学数学专业能够覆盖的,但是如何在中学阶段、在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条件之下实施课程教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越是复杂高深的知识在知识背景比较浅近的人群之内传播,对于教师本人在知识理解和讲授方法方面的要求越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比在大学对数学专业的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更大。

  另外,新课程的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教学中的探究与真正的数学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难以想象完全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0.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表现时,评价内容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答:

评价内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案有新意。

     

   现实性——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

 

       真实性——确实是学生本人参与制作的,数据是真实的。

 

       合理性——建模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方法得当,求解过程合乎常理。

        

有效性——建模的结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1.你能否理解代数中的模式直观,以实例说明。

答:

模式直观是一种比图形直观更为广泛的直观思维途径。

模式直观并不是如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直观”离不开几何图形。

模式直观是一种在大多数场合不能利用几何图形并借助于视觉形象所产生的对于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一种直接的、形象的推断和理解。

有时模式直观表现为人们对复杂过程所发生的程序或秩序的理所当然的了解和理解。

在上面的证法2中我们把“从n个元素的集合中取m个元素的过程分解为两种绝然不同的取法程序,其中一种在所取的m个元素中不含固定元素a,另中一种在所取的m个元素中含固定元素a,这样合在一起就是从n个元素的集合中取m个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情形”。

证法2的合理性建立在这种“程序分划”的模式直观之上。

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直观的实例是关于组合公式

(m,n≥2)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在n个元素中固定一个元a,那么从n个元中取m个元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定不取a,共有

种取法;一定取a,共有

种取法,加起来共

个取法。

容易看出证法1依赖于组合符号

的定义及烦琐的数字计算,是一种对发现公式本身丝毫无助的纯验证法。

而证法2直观形象,通过这种途径我们不但能够证明公式,而且这是一种发现公式的真正途径。

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传统的教学观点甚至认为证法2不能算作逻辑证明,不少旧教材仅仅把证法1作为该公式的证明,而把证法2作为对公式的一种“直观理解”。

现在我们暂时不对这些有分歧的观点做出过多的判断和评论,关于证法2是否是真正的数学证明这个问题,读完下文之后读者一定能够自行判断。

12.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

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奠定基础。

其中,

  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

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其中的专题将随着课程的发展逐步予以扩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进行选择。

根据系列3内容的特点,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适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13.为什么必修5个模块按照1、4、5、2、3顺序更合理?

答:

近年不少新课程实验区的相关学校,多数地区新课程数学必修5个模块按照1-4-5-2-3的顺序开设。

理由如下:

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与选修IA(即必修模块之数学1——数学5及选修系列1(文)和选修系列2(理))的主干知识由函数主线、几何主线、概率与统计主线和算法主线这四条主线构成。

二、新课程数学必修5个模块按照1-4-5-2-3的开设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三、虽然新课程数学必修5个模块按照1-2-3-4-5或1-2-4-5-3等顺序开设也有合理性,但多年教学一线的经验表明,对优生而言可能无所谓,但对大面积中等生而言,数学1的函数知识学习后接着学习数学2的几何,再学数学4和数学5的函数相关知识时,又要费很大的力气去复习数学1的函数基础。

在高中普遍扩招的前提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普遍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顺序学习函数、几何、算法、统计与概率是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选择之一。

14.试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框架和内容结构的特点。

答:

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新课标之下的数学课程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

系列1、2是必选课。

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立的;系列2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立的。

系列3、4是任选课,是为对于数学兴趣高并希望进一步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学生而设立的,内容反映的某一方面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数学视野,更多地了解数学的价值。

 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摸、数学文化的内容。

此类内容不设专门章节,而是渗透到各章节、各模块内容中。

但是建议在高中阶段至少要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一次数学建摸活动。

“数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使学生在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某些普遍性的数学观念、形成一种可以指导更广泛范围内的思想模式与行为规范。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必修课程分5个模块,选修系列1、2也由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数36学时。

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教学时数18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