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4541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docx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

玻璃瓶、塑料瓶等。

纸区材料:

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

杯子区材料:

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

如:

  “瓶

  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

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

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

在第三个环节:

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

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

  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

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

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

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

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

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

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

则瓶子不发出声音。

  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

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

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

是吗?

好不好?

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

声音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

  “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

”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

  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

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

  “谁做过泡泡水?

”?

  2、提问:

你是怎样做泡泡水?

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

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1224

  3、认识比例:

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胶洗洗水水手洁液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

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

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

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

  四、幼儿操作:

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

  六、结束活动:

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

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

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

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

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3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张向前飞得更远。

  2、在活动中体验距离的远近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牛皮筋、毛线、夹子、罐子、沙包、飞镖、飞盘、透明胶、剪刀等。

  2、相同质地的纸人手一张。

  3、幼儿用记录单人手一张,教师用记录单一张。

  一、以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设想。

  1、“你们每人有一张纸,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这张纸离开你飞得很远?

  2、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3、你们的办法不错,不过用一些比较硬的材料时,飞的时候要找一个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

  1、“等一会就请你用这些办法去试一试,而且还要把实验的情况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

  2、介绍记录卡,并引导幼儿思考“远近”的记录方法。

  “远近”怎样记录呢?

  3、实验并记录。

  4、讨论:

为什么用了一样的方法,却有的小朋友的纸飞得远,有的飞得近呢?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操作。

  1、出示几种物品,“其实要想让纸飞得更远,还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师这儿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来帮帮纸的忙,让纸飞得更远。

  2、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第二次尝试。

  谁的纸跑得远?

怎么能记录他的纸跑到了这个位置?

你用的什么方法?

这种方法怎么会让纸跑得比其它纸远呢?

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跑得比这个位置更远?

  3、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

  4、互相讲述自己的记录卡。

  5、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思考:

你发现怎样可以让纸飞得更远?

  继续尝试,探索让纸飞得更远的方法。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4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探索五官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认识自己的五官。

  3、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能看、听、尝的物品。

如鲜花,各种甜、酸、咸食品。

  2、手鼓一类的乐器。

  活动过程导入部分教师:

”小朋友们,老师啊,最喜欢看你们可爱的脸了。

那就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说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展开部分

  1、教师:

”桌子上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东西,用你的

  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它们有什么秘密。

  2、幼儿分组,自主选择物品。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事物的奥秘,并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请个别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的经过,并总结五官的用途。

  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念着《五官歌》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与拓展让幼儿以后注意观察,人们都想了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五官。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了五官,并能用汉语表达它们的名称,但由于我们班都是民族孩子。

汉语底子薄,在了解这五官的用途时,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延伸。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用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点。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5活动对象:

大班活动内容:

声音重现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2.能分辨声音的差别。

  3、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活动准备:

  1.将报纸、木珠、纸箱、塑料袋、不锈钢杯、玻璃瓶、瓶盖、易拉罐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布遮盖。

  2.《郊游》

  《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的音乐磁带。

拉拉公主讲话磁带录音。

  3.拉拉公主的形象4.打击乐器人手一份,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录音。

  活动重难点:

  1、启发幼儿能大胆创造、制作出各种声音。

  2、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听声音猜一猜”游戏,放打击乐声音让幼儿猜,说出什么乐器在唱歌。

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听听好象有人来了。

  “大家好!

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

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也可以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和大自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了。

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老师轻轻打开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

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

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儿讨论:

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呜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得用这些材料表现鸟呜声和流水声。

  3、请幼儿用手上已经解除魔法的物品来伴奏好吗?

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选的材料伴奏。

  五、活动小结

  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

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2、幼儿欢呼庆祝胜利,放《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歌曲,幼儿边唱边用手上的废旧材料创造出有节奏的声音.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6

  1、初步了解染色的方法,尝试用彩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染色。

  2、愿意动手操作,体验染色的乐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各种染色作品布置成展览区。

  2、废旧的白棉布、白纱布;餐巾纸等若干;稀释的彩色颜料。

  一、欣赏染色作品

  1、出示染色作品提问:

它是什么?

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幼儿讨论,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二、尝试染色

  1、教师示范

  2、幼儿染色,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将材料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染色。

  三、作品展示

  1、幼儿讲述制作过程中用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2、在展览区中展示幼儿作品,同伴欣赏活动建议:

1、这是一次极富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动手染色,幼儿会发现棉布等上面的各种颜色、花纹不同的图案,在幼儿尝试染色时,建议老师适当提醒幼儿将棉布折成不同的形状并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

在作品展示的时候亦可发挥幼儿想象,说说自己作品上的花纹像什么。

  2、幼儿收集染色的丝巾和衣服,放置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表演,进一步感受染色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丽。

  3、用白棉布、白纱布染色显得浪费,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能染色的废旧材料,这样更具活动意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7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图形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玩一玩。

  二、中间部分:

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四种几何图形

  1、认识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2、游戏:

图形宝贝站起来。

  玩法:

师说:

”请圆形宝贝站起来”,是圆形的幼儿马上站起来。

  3、游戏:

图形宝宝找家、师:

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

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师:

这是谁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

”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

  4、游戏:

谁的本领大教师用ppt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结束部分:

操作练习给图形、三角形、方形涂色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

”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8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

  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

这是什么?

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

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

平时见过哪些垃圾?

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

能闻到什么气味吗?

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

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

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

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

教师小结:

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

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

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

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

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

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

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

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

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

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

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

为什么?

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

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

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

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

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

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

橡胶教师小结:

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

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

活动延伸:

教师:

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9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

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

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

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

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

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

踩影子。

  6、亲子活动:

制作影子钟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

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活动反思:

选材内容的生活化。

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10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

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

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

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

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

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

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

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

怎样调的?

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

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优秀教案11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操作中增强观察比较与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大正方体一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笔。

  3.各种正方体玩具、积木等。

  4.课件。

  活动重点知道正方体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六个大小形同的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活动难点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过程出示正方形的纸,复习导入

  1.小客人是谁?

它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2.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