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4362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

  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

下面是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生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通句子,理解文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围绕这个目标,我确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导入时,我由罗斯福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

在解题时,我又让学生对比今天的课文与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何不同,从而引出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

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并由教师范读,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这样学生读得有点韵味了。

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抓住谈话,突破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不会马上理解。

因此在这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是孔君平为什么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

二是杨氏之子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马上体会到了杨家孩子回答的妙处: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当然,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学生一下子归纳不出来,于是我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了对比,学生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

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

杨氏之子的回答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

我稍微提示,学生马上说出了无懈可击、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同学还说出了顺水推舟,以牙还牙这些词语。

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更说明他们读懂了文意,理解了文章。

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语言练习:

孔君平听完杨氏子的话会怎么说呢?

学生的回答不乏有赞美之声,谦虚之词。

我想,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四、深挖教材,拓展延伸看教材,参照教参,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文意,体会故事中杨家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但是我在细读课文发现,本课体现的不仅仅孩子回答的巧妙,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现着教养、礼貌。

因此在学生体会了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我又设计了问题:

杨家孩子不仅聪明,还是个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课文什么地方能体现出来呢?

我又引导学生,你家里来了客人,你怎么做呢?

学生马上找到了四个地方:

  1、“为设果”,客人来了,赶紧拿出水果招待,懂得待客之道,有礼貌;

  2、“果有杨梅”,端出的水果还不止一种,很热情。

  3、把孔君平尊称为“夫子”,有礼貌;

  4、在“孔雀是夫子家禽”前加上“未闻”两字,语气婉转而又不失教养。

  学生体会得快而且非常准确。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入下去,在拓展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因为这个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孩子充满兴趣。

回答或幽默风趣,或善意提醒,或充满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想此时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五、教给方法,学以致用《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

  “看注释”,而孩子们又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后面几句的理解,我就让同桌合作,用上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最后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即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习其他古文的兴趣。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环节也做了调整和放弃,如讲故事,另外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让学生用文言文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许会更感兴趣。

  3、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

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学生语言的评价,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其实,这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缺所致。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