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216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docx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

  具有一定的窍门。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目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

这学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个好习惯培养。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

我们发现学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写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

为什么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不理想呢?

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习惯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分两类:

学生调查方法:

访谈调查访谈内容主要包括:

学生在家、在校的写字、做操、升旗的行为表现。

  三、调查结果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情况如下:

  1、每天在家写字的姿势如何:

正确不正确不确定56%36%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纠正错误写字姿势:

有无偶尔86%8%5%

  3、你的书写习惯如何:

好一般不好

  91.8%6%

  2.2%

  4、学校举行的每周一升旗仪式:

认真参加且心情激动参加,无任何感觉不想参加79%19%2%

  5、升旗时是否佩戴红领巾:

总是佩戴有时不佩戴总是不佩戴98%2%0%

  6、做眼保操时:

认真做有时认真做不想做75%20%5%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学生升旗、做操、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三个层面的现象,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占

  80.8%,习惯一般占16%,习惯不良的占

  3.2%,从总体看,我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写字三方面都还做得不错。

部分学生在写字姿势方面还比较弱,为学生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都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

  制定标准。

  升好旗:

  1、穿好校服,正确佩戴红领巾,按时参加升旗仪式。

  2、集合铃声响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队,安静、整齐有序地进入操场。

  3、站立时,挺胸收腹,双手五指并拢,下垂紧贴裤缝边。

  4、升旗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逗打。

非少先队员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5、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感强。

  6、国旗下讲话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讲话完毕要鼓掌致谢。

  7、升旗完毕,按指定线路退场,不拥挤、不喧哗。

  写好字:

  1、三年级及以上同学用钢笔写字。

  2、写字时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笔一画,不潦草。

  3、写字时姿势端正,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地面。

做到“三个一”,要求身体与桌面垂直。

  4、写字完毕,认真整理书本,避免书本出现卷角现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

  1、音乐响起,学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时,闭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宜,符合节拍。

  广播体操:

  1、广播准备音乐响起,各班体育委员迅速组织学生在走廊整队,安静、整齐有序地到达指定场地。

  2、排队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乱,并迅速呈体操队形散开,纵横成一条线。

  3、广播操音乐响起,精神饱满地认真做操。

动作正确到位、优美,与音乐协调一致,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广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线路有序退场。

  五、采取对策制定规章制度,培养良好做操习惯为培养班级学生良好的做操习惯,加强对学生正确做操的训练。

  班主任与体育老师联系,共同训练、指导学生做操的动作准确性,同时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做操关系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班级的风貌,让集体荣誉感促使孩子们做好操。

  重视细节管理,规范学生写字习惯针对小学生视力急剧下降的趋势,我们要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堂,只要孩子们读书、写字,任课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及时提醒孩子们纠正错误读写姿势和读写习惯。

读书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腰背挺直,胸离课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长,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地面……与此同时,我还多次在班级内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等,如今,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互相监督升好旗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升旗仪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种爱国的表现。

为使队员明确升旗的行为准则,我规定了学生从服装和红领巾佩戴,到升旗时高唱国歌的神态,再到行少先队队礼时的姿势、手势等的要求。

并且由班级值日生每周一检查升旗服装和红领巾的佩戴情况,由两个体育委员监督整个升旗仪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

每周五班队会时,由学生评选出升好旗标兵。

  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必须积极地和家长保持密切联

  系,共同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在家里督促孩子写好字,及时纠正孩子们不良读写姿势。

同时请家长配合在每周一升旗的时候提醒孩子服装和佩戴红领巾。

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在今后的工作中,让学生走走出教室,担负起班级的荣辱;走出校门一步,担负起学校的荣辱,走上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荣辱,真正让好习惯伴随学生健康发展!

  升好旗红领巾,胸前系。

  齐肃立,行队礼。

  穿校服,操场聚。

  演讲话,记心里。

  奏国歌,升国旗。

  同学们,齐努力。

  做好操广播操,炼身体。

  眼保操,动作准。

  听口令,齐做起。

  用力匀,眼更明。

  队列直,动作齐。

  好视力,终受益。

  写好字方块字,是国文。

  身坐正,脚放平。

从小练,正当行。

  眼和纸,离一尺。

  心要静,眼要明。

  笔握稳,写工整。

  学生调查报告篇2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为生力军的大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于衡水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积极的态度,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其中学校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大学生策略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98X10-0221-02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时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传统文化趋于弱化。

作为青少年主体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度不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挑战。

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们必须改变态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包含了诸子百家思想、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建筑、传统中医、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古玩器物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其民族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大学生从各方面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认识,同时能更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伟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得大学生真正以中华民族为荣,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的优秀思想和美好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平天下”,非常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注重与他人关系的平衡和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不耻下问”,对于学习的态度非常积极向上…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种种思想,都督促着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2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分析本课题对衡水市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关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题,

  61.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27.8%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只是有点兴趣,还有几乎10%的学生不感兴趣。

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只有

  52.1%的学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选择性继承,其中大部分是精华,也有糟粕;

  22.1%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不应该继承;

  8.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利大于弊,应该放弃继承。

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是很高,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不清。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

  51.6%的学生持不乐观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未来很迷茫。

  第二,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了解程度差,传承传统文化的情况差。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方面,问卷中只选取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有所了解的某些方面。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只有

  39.8%的学生能全部记住,

  58.2%的学生只能记住一部分。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的三大思想,只有

  13.8%的学生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

  59.1%的学生只是大致了解,不能完整描述。

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只有

  12.5%的学生都看过,并读过多次,

  27.5%的学生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

  48.8%的学生只看过其中一两部,还有同学基本没看过。

关于中国三大国粹,只有

  24.6%的学生知道,

  61.1%的学生知道一部分,还有

  14.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

  关于古代诗词曲赋,

  17.2%的学生能背下很多,

  31.8%的学生表示能背下一些,还有

  39.5%的学生能背的很少。

关于某一门传统艺术,只有

  9.6%的学生选择了精通,

  64.3%的学生选择掌握过一点点,

  26.1%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

所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且了解不深刻,仅限于表面的一点点,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

  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由以下原因

  引起。

  第一,长期以来社会政府对于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对儒家文化、对传统节日慢慢重视起来,但是重视程度仍旧不够。

在此之前,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低。

同时,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不够,开展的活动较少,宣传影响力度小,社会没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方向上为大学生树立风向标,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较为忽视。

  第二,学校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够。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方面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

较少的学校单独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去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

除了课程设置外,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较少。

文科以及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或许了解的相对多些,理科类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学校在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做的不够。

  第三,外来文化对于中国的冲击。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在不断地传入中国。

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

人们越发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从而忽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

尤其大学生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近年来,美剧、日剧、韩剧、泰剧等电视剧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很大。

这在问卷中也有所体现,

  38.7%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影响,

  45.1%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

  第四,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因素。

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慢慢消退,所起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影响如何这一题上,

  25.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各个方面有着绝对影响;

  53.8%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但较以往有所减弱;

  12.9%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基本褪色。

所以大学生没有在传统文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很多学生所在的家庭在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也没有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重视传统文化的家庭相对来说较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关注的是孩子的专业成绩。

问卷中也显示只有

  23.9%的学生通过家庭影响来了解传统文化,所以家庭在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上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

  3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及途径要想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改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第一,社会及政府营造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

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

在问卷中,可以看出

  49.6%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0.2%的学生通过书籍资料来了解传统文化。

社会上多鼓励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发行,同时要保证高质量的节目使得学生接受更多更准确的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

同时书籍方面,正规整个出版市场,抵制盗版低质量的书籍,确保学生能读到正版的相关书籍,在书香中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

  政府可以利用多个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多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相关的活动。

  第二,学校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

问卷显示

  46.1%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创新。

  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与教学内容有着众多显性或者隐性的联系。

每个专业的教师应仔细思考自己的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尽量将所教内容相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传授给学生。

同时这种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将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方式,可能会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其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多主动的了解和学习。

  学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随着社会以及政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表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再是星星点点,不再是各种片段,而是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和培养目标,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尤其对于理科类的学生可以作为必修课,来弥补其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

不管在专业课教学中,还是在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理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课堂上传授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

除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组织更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相关的讲座,满足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将教室、宿舍、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充分利用,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第三,学生自身要加强民族意识,树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学生要纠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主动发扬,主动承担传承的重任。

  学生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在各种外国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后,很多大学生盲目地崇尚外国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近年来韩剧、美剧、泰剧、日剧大量引进了中国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外来文化作为自己最爱的文化。

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去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区发扬光大,而不是以外来文化为荣。

  第四,社会、家庭、学校应该互相协调,共同致力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

家庭因素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

社会及政府要重视对家庭、社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生活中再次影响孩子。

同样,学校也可以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机会,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下,学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下,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王晓朴.加强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河北农业大学学

  报,20xx,9:

20-

  22.王冠,司雁龙.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文学界,20xx:

  241-

  242.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54:

113-

  116.

  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思想教育研究,20xx:

18-

  20.

  覃萍.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梧州学院学报,20xx:

74-

  77.魏媛媛,杜瑞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汇总的现状及价值实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xx:

75-

  77.学生调查报告篇3目前90后大学生作为各大高校的学生主体,已经成为高校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基本状况调查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对三江学院部分90后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调查,对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便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早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交流。

马克思在曾提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典型的社会角色,自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并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同时,90后作为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年代人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的独特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三江学院1990年后出生大学生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涉及文新院、外国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

  97.2%,符合统计要求。

在486份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368人,占76%,大二学生为118人,占24%;男生268人,占

  55.1%,女生218人,占

  44.9%;理工科学生255人,占52%,文科学生231人,占

  47.6%。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两个问卷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讨论会和个体分析,对在校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进行了解。

  自编问卷包括学院、专业、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基本信息,问卷从家庭教养、交往范围、网络交往状况、交往态度和原则、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动机、交往认知和交往冲突及处理情况等9个维度;

  《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包括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5个维度,从而剖析良好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性因素,力求探寻改善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措施。

  二、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描述综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

  跃、兴趣广泛,内心有交友渴望,普遍比较重视在校期间同学人际关系,并希望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集体生活。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90后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其中,有131人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占调查人数的27%,298人在交往中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占调查人数的61%,还有57人表示会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占调查人数的12%。

  可见,大部分的90后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比较理性,但是由于90后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忽视他人和集体,不能或者不愿深入的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在交往范围和方式上,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最主要的渠道是宿舍与班级,所占比例是59%,其次,社会实践、网络、社团活动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很重要的渠道。

在宿舍人际关系上,对自己所处的宿舍关系氛围评价“融洽和睦”的占

  33.8%,“较融洽”的占

  55.2%,可见大部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气氛友好、融洽,而还有7%的学生表示宿舍关系“沉闷冷漠”,宿舍成员之间关系不太紧密,成员之间互不关心,但这些宿舍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和冲突,另有4%的学生选择宿舍关系“较为紧张”;在班级人际方面,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集体活动的态度是有35%的学生表示“很热心”,在集体中,能积极投入、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这类学生多为学生干部或者班级干部;55%的学生表示“比较热心”,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愿意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热心”于大学的集体活动,部分学生埋怨集体活动太多,安排不合理。

  在交往方式上,除了与班级、宿舍及其他一般交往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交流外,在调查的学生当中,68%的学生表示更习惯通过手机平台进行人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