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791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docx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a;张桂梅,在她身上,有一种不服输、勇争上游的精神,在教育事业上超越一个又一个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

一起来学习她的事迹吧!

下面为大家整理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1许多年前,张桂梅过的是一种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

那时,她在大理有丈夫,有一个家。

  她是黑龙江人。

母亲在近50岁时才生下她,在她年少时去世,她跟着哥哥姐姐们长大、生活,一直有寄人篱下的滋味,她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1974年,17岁的她跟着三姐来到云南支边,在中甸林业局当过播音员、宣传队队员,80年代,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男人,是中甸林业局子弟学校的校长,“为了他,我也申请去当了老师”。

很快,他们结婚了。

  她跟着丈夫回了他的老家大理喜洲,在喜洲一中任教。

在她的回忆里,丈夫多才多艺,兼职给别人修家具、讲微积分课,赚来的钱给她花,给她买她爱吃的杨梅罐头。

她不愁衣食,不用自己做饭,两人常常去洱海边上散步,想去哪儿玩就买车票。

丈夫对她好,去大理市里开会,只要当天能够赶回去,一定会和她一块吃饭。

  她是极其外放的性格。

在东北,她有过一段不安生的少女时期,在家排行第五,跟着哥姐长大,没有严厉的管束,人送她外号五猴子,总是上蹿下跳,后来在文工团里当舞蹈演员,调皮捣蛋,会哄骗邻居家的小女孩,把人家的长发剪掉,还会抓毛毛虫吓别的孩子,老师一巴掌拍死毛毛虫,手就肿起来,她挨了一顿骂,往外跑,在野外遇到了狼,最后被老乡送回家。

  等结了婚,她喜欢去歌舞厅,不想去开学校例会,作为校长的丈夫就包庇她去唱歌跳舞……有时候喝醉了,丈夫就把她背回家。

那时候她是一个美丽的老师,说一口动听的普通话,化妆,穿紫色皮鞋、蓝色裤子、红色上衣,她和丈夫的宿舍里,挂着一个手编的门帘,小个小个的珠子挂起一串,美极了。

  一位喜洲一中的女老师回忆,到了午休的大课间,在桃子树下的草坪上,张桂梅会带着孩子们围着圈圈唱歌、跳舞,“裙子穿起多漂亮多飘逸”,学校里关系好的老师给她取了个外号:

老妖精,简称老妖,她也回嘴,小妖,“生活有滋有味的”。

  1993年12月,张桂梅的丈夫被查出胃癌晚期。

后来,她形容那段岁月,“我看那山和水都是灰蒙蒙的一片,这意味着我有家的生活即将终止,爱与被爱的生活即将结束。

  她尽了最大努力留住丈夫,把房子卖掉,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也全部卖了,总共筹了二十多万。

她到处跟亲戚朋友们借钱,后来丈夫的家人劝她别治了,她不愿意。

丈夫自己也想放弃,她劝他,我们能活一天算一天呗,就等于你陪我一天就行呗。

不管多贵的治疗方案,她都试,7千多一天的进口药也用上,二十多万,半年就见底了。

1995年2月,丈夫还是走了。

她不想埋葬他,也不想火化他。

  她走到昆明的大街上,万念俱灰,往行驶的车上撞,驾驶员踩了刹车躲开,让她寻死别连累别人。

回去以后,她和停尸房的人说:

请您把他从冰箱里头搬出来。

她最后一次抱着丈夫痛哭。

爱与被爱的生活,结束了。

  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回到大理,处理完后事,她失去了生命力,头也不洗,只是躺着,什么都不想干。

只要一出门,她就看到丈夫活在小草里,活在洱海中。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她想,她必须离开。

她申请调动,填了许多地方,只有华坪接收了她。

对于这个小县城来说,大理是个大城市,她是个来自大城市的老师。

1996年,她把裙子和门帘都留给了同事们,带着一件丈夫留下的毛背心,来到华坪。

  起初,这更接近于一种放逐和逃避。

她先是在中心中学当老师,一年之后,申请调动到新建的民族中学。

但到了华坪,她看到的事物有些不一样了:

有学生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塑料凉鞋,有学生买不起饭,晚上抓一把米放进热水瓶,作为第二天的早餐。

她常带学生下馆子,帮他们交学费、添置衣服和被子,把丈夫的毛背心给一位小男孩。

  这里的孩子需要她,“为了能让他们走出大山,我做了一点小事,我感到快乐”。

她的心里有了一些轻松的感觉。

  她清楚地记得,一个带着女儿前来交书本费的父亲,走了五六个小时,把卖桃子的收入、一大包的钱塞给了她,“他很朴实地告诉我,就这些了啊,我有钱还给你送来。

”她动员了几个学生一块数钱,一分钱、五分钱、两毛钱的纸币,零星的几个硬币,脏兮兮的,总共不到50块钱。

但她把纸币捆成了一捆,留作纪念,“你看看人家这日子过的,还满高兴满高兴的,然后把孩子还送给你。

人家没有一句怨恨的,一句都没有的。

我们还怨天怨地在这儿怨的。

  她反观了自己。

  “人家还没像我,我不缺吃,不少穿啊,这个人的生死应该是自己明白的。

这个天灾人祸自己应该明白。

自己纠结在那出不来的情感,是不是?

”她慢慢打起了精神,内心的苦闷和空虚渐渐被驱散了。

  “但不幸再次降临在了她的头上”,用华坪县前教育局局长,如今是张桂梅宣讲小组一员的杨文华的话说。

1997年4月,张桂梅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

从医院到学校10分钟的路程,她走了40分钟。

  回到了宿舍,她哭一会儿,站一会儿,一夜未眠。

  当时她是四个初中毕业班的政治老师,第二天,铃声一响,她本能地走进教室。

她想陪孩子们走完这关键的几个月,他们来不及适应新的老师了,那是他们考学的机会。

她还能怎么办呢?

当年患癌的丈夫撑了一年多,是因为自己百般筹钱,在他身边照顾,如今轮到了自己,没有医药费,也没有人安慰。

  吃止痛药,再疼就捂着肚子上课,就这样,她送走了四个班的毕业生。

后来,她借了几千块钱,坐上了夜班车,到昆明做手术。

她的肿瘤拿下来,肠子粘连到了后背,每次摸的时候就感觉到非常硬,肚子像一块石头一样,疼的时候是一阵阵的,人也变成黑瘦黑瘦的了。

  万幸的是,这个从外地来的、埋头苦干、带病上课的女人被看见了。

当时华坪县正大力发展开采煤矿,学校里的老师工资低,就干着第二份职业,或者辞职出来做煤矿生意,县里正需要一个正能量的老师作为宣传典型。

一个政协委员告诉她,我们绝不能捧着骨灰盒来宣传您。

她的事迹开始在小县城里传遍,两次手术期间,一天晚上她喘气困难,学校里的几位老师冒着大雨去医院,给她取氧气袋,一晚上跑了五六次,整夜在身边照顾她。

还有一位山里的女人,把五块钱的路费也捐给她治病,自己走了六个小时的山路回家。

  她形容,那是一种“爱的支撑”。

  后来,她有过几次成家的机会。

她的名声传出了县城以外的地方,有人慕名而来。

有一次,王秀丽接到了她的电话,说北京来了一个作家,你过来看一下嘛。

王秀丽想,跑上门跟人家说自己是作家的人,通常都是不厉害的,便没去。

第二天才知道,那是张桂梅的追求者,见面的时候,张桂梅还涂了口红,穿了高跟鞋。

王秀丽立刻叫个摩的就去了儿童之家,但那人已经走了。

  要是成家了,必然是要分一半的心给对方,张桂梅说,找一个伴有什么用呢。

王秀丽说,每天很累地回到家,至少有个人跟你说一下话嘛,抱一抱你也是好的嘛。

  王秀丽听说,是儿童之家的孩子不喜欢那人。

那人坐椅子,孩子就说,你起来一下,假装要扫地。

那人坐床边,孩子就说,你起来一下,假装要叠被子。

一天都不让那人坐下。

他们还问张桂梅,你要忙着结婚吗?

你就怕以后我们养不起你吗?

  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北京来的作家了。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老师,我们要去西藏当兵了。

”今年9月,张桂梅接到两名学生的电话。

原来,在大连读书的冉梦茹和在桂林读书的刘敏相约好了,要去西藏当兵。

  “海拔那么高,你们怎么受得了?

”张桂梅问。

  “不是您鼓励我们去艰苦的地方吗?

”学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们不会当逃兵,不给您丢脸。

”几个月过去了,两名学生已经正式入伍参加集训,张桂梅还时常念叨着她们。

  “我一直教育姑娘们要报效祖国,可真去这么艰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

”她说。

  “张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学生坚韧、感恩、奉献。

”杨文华说,华坪女高的学生出去后都像张桂梅一样,能吃苦、肯奉献,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了艰苦地区。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的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又回到了母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

”周云丽说,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靠残疾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种地卖粮,供她和姐姐读书。

  “当我听说有位好心的老师建了一所免费高中时,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华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课,学生们坐在院子里,由张桂梅统一组织理论学习。

  “张老师会给我们讲革命先烈的事迹,带着我们读党章,还会讲她创办女高的艰辛经历。

”周云丽说。

  2021年7月,周云丽大学毕业。

当时,她已经考上了相邻县一

  所中学的教师岗位。

但听说华坪女高缺老师,她毫不犹豫就放弃了正式编制,回到母校担任代课老师,直到一年后才考试转正。

  “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

”周云丽笑着说。

  每年的毕业季,是张桂梅最高兴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发短信给她报喜。

  “她经常向我炫耀,哪个学生去搞研究了,哪个学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后露出老母亲般的欣慰笑容。

”王秀丽说。

  平日里,张桂梅喜欢看学生在课间操时排成方阵唱红歌、跳红舞。

  嘴里还经常念叨:

  “姑娘们长得多好啊,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的。

哼,等她们考上大学就得减肥了。

  每天上午课间,歌剧《江姐》的经典选段《红梅赞》都会在校园里准时响起,这是她最爱的歌曲。

学生们齐声高唱,她偶尔也会哼上几句。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3云南华坪女高的一天,从清晨的喇叭声开始。

  女高就建在半山腰上,天还没亮,五点多响起的高亢喇叭声,是来催促起床的,女孩们揉着眼睛往外走,一个女人的声音穿透过喇叭:

  “傻丫头,快点!

”到了教学楼,喇叭声也不间断:

  “时间快到了,迟到了的扫球场去!

”课间操的音乐响起,喇叭声继续从人群中穿过:

  “脚抬高点呗!

”到了吃饭时间,喇叭里传出的是震耳欲聋的红歌,吃完饭的女孩们赶紧往外跑。

到了深夜,喇叭声喊着女孩们的名字,让她们赶紧上床睡觉。

拿着喇叭的女人就站在楼下盯着,按照规定,宿舍的门不能关,谁要是玩手机或者聊天,她马上能听到。

  这个木兰王牌的小喇叭始终握在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手里,在它之前,她已经用坏了十几个一模一样的。

喇叭的主人强硬,脾气挺大,不好对付,掌控着关于女高的一切。

  在这所寄宿制学校,性别特质是要被抹平的,女孩们必须剪齐耳短发,短发洗起来节约时间,也节约水,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每周放假只有3小时。

开学时要抄党章,看革命战争片,周六有一堂思政课,张桂梅会拿着喇叭在台上讲,作为一个女性,一定要坚强,要独立,要读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有高三的学生,把书码得高高的,在那儿低头打瞌睡、照镜子,张桂梅发现了,一股脑儿把桌上的书扫到地上,把镜子直接砸烂。

还有学生11点多下了晚课,被张桂梅揪出来说藏零食的事。

按照规定,私藏零食是要退学的。

女孩倔着不认错,张桂梅就要求老师和她一起盯着,有时候僵持到凌晨一两点,6点多上课,老师快坚持不住了,还是得陪着张桂梅“演戏”,分饰黑白两角,一定要让女孩认错。

  女高的毕业生陈法羽回忆说,上学时看到张桂梅站在那儿,她和同学们都不敢往那边走,干脆绕点远路。

女高的学生几乎不敢抬头和她对视,上课没注意听讲要被骂,成绩下降了要被骂,负责打扫的区域有灰也要被骂……

  在女高当过三年志愿者的殷鉴告诉《人物》,自己能待这么久,是个意外,跟张桂梅在一块,必须处处自觉。

他看着之前许多去女高支教的志愿者,有人想指导张桂梅搞素质教育,还有人夜里贴黑不溜秋的面膜,让女孩们看见,也模仿着买三块钱的面膜,把脸弄过敏了。

  这些志愿者,基本都被张桂梅轰走了。

  女高老师的情况也是如此。

2021年,张红琼读大四,在云南师范大学见到了张桂梅,她和同学们被张桂梅的讲演感染,找到了张桂梅住的旅馆,说想来女高当老师。

张桂梅强调,要能吃苦。

她想,自己后来被选上,可能也是因为看着强壮。

  来华坪面试那天,张红琼看到,校址上只有一片草地和一个厕所。

  5个月后的9月1日,凭着一栋4层楼,女高开学了。

在两个大教室各放几张床,男老师住一间,女老师住另一间,学生们住在二楼,宿舍也是教室改造的。

晚上学生上厕所,就由一名女老师和一名男老师陪同,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去上。

  刚办学的时候,张桂梅要求老师们五点钟起床,分成四个小组打扫整栋教学楼,到七点钟,还要打扫干净院子。

张红琼说,他们一点也不情愿,觉得她太压榨了,违反了《劳动法》,十几个老师还写好了联名信,签了名,要抗议张桂梅的行为。

一年之后,17个老师走了9个。

  卫生交由学生打扫后,张红琼是学校团委书记,负责每天站院子里看着学生打扫卫生。

有一次,她没看学生扫地,出门吃饭了。

吃着饭,接到张桂梅的电话,她赶紧坐个摩的回学校,但还是晚了,张桂梅在院子里劈头盖脸批评了她一顿:

你现在回来干什么……张红琼一边哭,一边走回去继续看学生打扫卫生。

  早上要跟卫生,中午要跟,晚上还要跟,后来张红琼怀孕了,她想,以后孩子出来我怎么办啊。

一天早上,她决定“软抵抗”,就在宿舍睡着不出来了,想以此退出这个工作。

张桂梅找到她,她说,卫生不想管了,我要更多去关注一下孩子。

张桂梅同意了。

但之后两年,她明显感觉到和张桂梅的关系疏远了,“为了家庭疏于工作的这种人,张老师就不怎么欣赏”。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4就是这样一位“暴君”,今年夏天出现在央视的《面对面》节目里。

她建起的女高,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去年有159个女孩参加高考,考上本科的是150人。

再往前数,从2021年女高成立到现在,一共有1804名女孩考上大学,离开这里——在西南边陲的小县城,这可以称作一个奇迹。

七八月份,张桂梅为此接受了两次群访,13家媒体的记者围绕着她,网上都是“女英雄”的称呼。

  在华坪,张桂梅的名字其实20年前就传开了。

成为女高校长之前,她是带病上课的民族中学老师,也是当地孤儿院“儿童之家”的院长。

时代变迁里,她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魔幻,随意问起路人,人人都知道她,一位上了年岁的婆婆说,在电视上看到张桂梅骑着骆驼去深山里家访,劝女孩们回来读书——实际上,华坪压根儿没有骆驼,张桂梅骑的,是一匹马。

  在那些过往的语境里,张桂梅已经成为一个全身心奉献的、伟大的党员——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一生无子。

她日日往返于女高和儿童之家,连远在东北的哥哥、姐姐相继去世,她都没有时间回去。

她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像一个完全没有缝隙的人——直到她登上微博热搜的那天。

  那是今年10月,张桂梅的一个采访引发了热搜。

视频中,张桂梅讲述因为学生当了全职太太,而不愿意接受她捐款的故事——“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你滚出去”,将张桂梅置于舆论中心,“全职太太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声音,一时之间淹没过了“女英雄”。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张桂梅拒绝了不断前来约访的媒体,直到11月份的一天,她才出现,穿一件黑色羽绒服,党徽戴在胸前,打开羽绒服,里头是黑色毛衣,在同一个位置,还戴着一个党徽。

  “红到心里去了。

”她伸手去遮,有些不好意思。

  有媒体问张桂梅,你觉得自己现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女性状态吗?

  你希望学生们成为怎样的女性呢?

  张桂梅轻轻摇了摇头,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又提到女性了,算了。

  “全职太太”事件之后,她面对媒体有了些谨慎。

那天,包括《人物》在内的一行人来到她面前,她看着县委宣传部的人,说你怎么又来了,是揶揄的语气,也是她一贯的说话方式,直接、干脆。

  她说她的想法最初是从自己的女学生出发,后来到深山里的女性,“能救一个是一个”,希望女孩们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还可以读书,高考,离开这里,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环境。

  “真的是重要,家庭的背景,家庭的环境,母亲母体的肥沃”,张桂梅正讲着,我们大笑了起来,母体的肥沃?

多么新颖的表达。

  “我说的是知识的肥沃,土地的肥沃……”张桂梅赶紧解释,但也跟着笑,“我又不好好说话了。

  那些围绕着张桂梅的“女权主义者”的称谓,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萍并不认同。

她和张桂梅认识好几年,觉得对方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救山里的女孩,救一个就是救三代,“可能我和她接触多,我也认同她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她的这个朴素的观念就是这样,如果一定要把她和什么概念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过度解读了?

  女高办学路上曾经最坚定的反对者、曾任华坪县教育局局长的杨文华在采访时主动提起了那个视频。

很多人谈独立,谈自由选择,不见其语境。

他觉得张桂梅反对的不是全职太太,而是反对她的学生们去当全职太太。

  “这些学生就像她亲生的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她们10年前就是结婚生崽,生一窝的那种。

”他激动地侧着手掌砸了砸桌子,“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老师,把你捞出来,救了,你又回到原点了。

”王秀丽在华坪县电视台工作,是最早关注和报道张桂梅的记者之一。

作为记者,她最开始书写张桂梅,并非是那种歌颂式的报道视角。

  “因为我觉得不管对她的评价有多高,其实她是个非常普通的女人。

”她是张桂梅在华坪唯一的好朋友,她们会各自搭着摩的到餐厅会和,相约吃火锅和披萨,喝几杯云南干红,偶尔也在办公室偷偷喝饮料、吃零食。

张桂梅和她说起自己年少时的男友、去世的丈夫,以及后来可能成家又被她拒绝的机会。

  她们也会争吵,常常其中一个摔门而出,十几天不联系,直到另一个打来电话。

女高建校那年,王秀丽接到一个电话,张桂梅在那头说,我都要死了,你还不来看我。

  “她也有她的烦恼,她也有她的委屈。

  跟着张桂梅去家访,王秀丽会帮忙拍一些镜头,家访的视频会放给学生们看。

但有时候,王秀丽不愿意拍,她觉得女孩们会自卑,并不想展示出来。

张桂梅固执地要拍,她说,我不这样做,她们就以为她们像公主一样。

王秀丽还是举起摄像机拍了,“一个人撑了那么大一所学校,还要努力地让这些孩子出去,不要让人家看她们的笑话,至少要让她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时候她可能稍微有点暴躁,有点尖锐。

  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5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

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

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

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

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

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

”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

  “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

  “傻丫头,快点!

”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

  “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

”她说。

  2021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

  “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

”杨文华说。

  2021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

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

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1500多名学生。

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

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

心急火燎的张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张行军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学生上网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

”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

”王秀丽说。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