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docx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阶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增量发展阶段向减量发展阶段过渡,由原来的规模扩张阶段向集约高效发展阶段过渡。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显着下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严峻。
一、2015年钢铁工业运行分析
(一)钢铁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我国粗钢产量34年来首次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粗钢亿吨,同比下降%。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2015年粗钢年产量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全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生铁亿吨,同比下降%,生产粗钢亿吨,同比下降%,生产钢材
全国历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单位:
亿吨
产品
2015年
上年同期
比上年同期
2014年增整(%)
增减量
累计增长%
粗钢
生铁
钢材
铁矿石
焦炭
铁合金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亿吨,同比增长%;平均日产粗钢万吨。
2015年粗钢、生铁产量增幅由正转负,钢材产量增幅回落个百分点。
3、从区域产量增减分析,多数省份减产,江苏增产超千万吨
2015年全国六大区域粗钢产量仅华东小幅增产,西北、西南大幅减产;分省市看,统计的30个省市中仍然是江苏增产量最多,达到1037万吨。
山西、新疆、辽宁、云南、福建等11个省份减产超过100万吨;11个省市减幅超过10%。
产钢大省河北增产%、辽宁减产%、山东减产%。
2015年,民营企业为增产主力,减产以国有企业为主。
4、从钢材品种结构分析,铁道用材、长材产量明显下降,但板带材、管材产量仍保持增长
2015年,全国铁道用材、长材产量明显下降,但板带材、管材产量仍保持增长。
其中铁道用材中重轨、轻轨均大幅下降,长材中棒线材减幅较大;板材中冷轧薄板、特厚板增幅较大,管材中焊接钢管增幅较大。
5、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上升
钢材分品种产量
2015年,世界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粗钢16亿吨,同比下降%;扣除中国内地后的世界粗钢产量约8亿吨,同比下降%。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单位:
亿吨
国家或地区
2015年
去年同期
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
欧盟(28国)
其它欧洲国家
独联体(6国)
北美
南美
非洲
中东
亚洲
其中:
中国大陆
全球66国/地区合计
扣除中国大陆
(数据来源:
国际钢铁协会)
6、钢材出口增幅回落,进口下降。
钢材出口价格降幅扩大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我国全年累计出口钢材亿吨,同比增长约20%,增幅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钢材1278万吨,同比下降%,去年同期增长%,由增转降;折合粗钢净出口亿吨,同比增长17%,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铁矿石亿吨,同比增长%。
进出口价格方面,全年出口均价为559美元/吨,同比下降196美元/吨。
全年钢材进口均价为1122美元/吨,同比下降约120美元/吨。
近3年来随着我国钢材出口量增长,出口均价逐年下降,并且降幅逐年扩大,2013年同比下降%,2014年同比下降%,2015年降幅扩大到26%。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增多,2015年发生37起,是前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
7、铁矿石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全国进口铁矿石亿吨,同比增长%。
全年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为美元/吨,同比下跌%。
2015年铁矿石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走势,截至2015年底进口铁矿石(62%品位)价格为美元/吨,同比下跌%。
铁矿石库存方面,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港口铁矿石库存为9321万吨,环比上升404万吨,较年初下降约503万吨。
(二)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形势与运行特点分析
1、国民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钢材需求明显下降
2015年,对钢材消耗量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大宗原材料行业、传统制造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困难重重,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造成钢材市场需求明显下降。
从历年数据分析,2013年是粗钢表观消费峰值年,2014年是粗钢产量峰值年。
2013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14年同比下降%,2015年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7亿吨,同比下降%,如果再考虑五大品种、22个城市社会库存和钢铁协会会员企业库存的代表性,2015年粗钢实际消费量降幅更大。
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今后若干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2、钢材价格指数过渡下跌,再创新低
2015年,受钢材需求疲软、市场供大于求及市场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呈现不断下跌态势。
除3月份和8月份略有小幅回升外,其余各月均是不断下行。
据钢铁协会监测,到12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点,同比下降点,降幅%。
各月价格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
据钢铁协会监测,从全年情况看八大钢材品种中,长材价格下跌超过800元/吨,板带材及管材价格下跌超过1000元/吨。
与2014年同期相比,在八大钢材品种中,2015年中厚板价格同比跌幅最大,下跌了%;镀锌板和无缝管跌幅在24%左右,热卷和冷板跌幅在30%左右;长材方面,普遍跌幅在25%左右,其中螺纹钢跌幅达%。
从国际市场看,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点,环比下降点,降幅为%,连续第16个月下跌。
其中:
长材指数为点,环比下降点,降幅为%;板材指数为点,环比下降点,降幅为5%,比长材价格降幅高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相比,综合指数下降50点,降幅为%。
其中长材指数下降点,降幅为%;板材指数下降点,降幅为%。
分地区看,北美、欧洲和亚洲继续下降,降幅均有所收窄。
3、全行业效益严重下滑,企业经营异常艰难
2015年,据钢铁协会统计,大中型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亿元,上年为盈利亿元;亏损企业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
主营业务进一步增亏导致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降,投资收益依然是利润最大来源。
2015年,盈利前10家企业合计盈利亿元,占盈利企业盈利总额%,;亏损前10家企业合计亏损495亿元,占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从区域来看,东北地区企业亏损最为严重,华南地区亏损最少。
2015年,大中型会员钢铁企业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其中管理费用同比下降%,财务费用同比增长%,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3%;财务费用主要受汇兑损失增加影响导致上升,全年汇兑净损失109亿元,同比增加亿元,上升%。
12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同比下降%,其中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下降%;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长期借款同比增长%;应收账款同比增长%,应付账款同比下降%。
4、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
2015年,钢铁工业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减少亿元,下降%;其中炼铁投资同比增长6%,炼钢投资同比下降%,矿山投资同比下降%,钢加工投资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亿元,同比下降%。
其中民间投资3356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高出全行业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投资亿元,同比下降%。
其中民间投资1181亿元,同比下降%,降幅高出全行业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同比下降个百分点。
二、2015年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钢铁行业遭遇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受发展惯性及前期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影响,产能增加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对钢材的消费强度将会进一步下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消费量将结束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进入下降通道,产能、产量、需求严重失衡成为突出矛盾。
二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我国钢材市场北材南运的问题依旧突出。
据钢铁协会监测统计,2015年1-12月份,会员企业钢材产量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接近50%,而当地消费量不足27%,而华东和中南地区是钢材净流入地区。
同时,品种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去年下半年以来,板材价格指数已经低于长材价格指数,12月末板材价格指数降至点,同比下降%,长材价格指数点,同比下降%,板材价格跌势更猛,说明板材产能、产量过剩更为突出。
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价格下降剧烈,热板卷、冷薄板、镀锌板跌价幅度均高于普通钢材,传统的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尽失。
三是企业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近两年出现了亏损严重的企业一度停产,有的企业想退出,但是企业退出通道没有打通,退出机制没有建立,退出政策仍然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考虑,仍要求企业维持生产;有的企业资金链已断裂,成为了“僵尸企业”。
四是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重了恶性竞争。
除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以外,还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采购、销售不规范,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有些地区在环保、安全、质量、财税、土地、用工等方面的执法尺度不一、行政监管不严,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不够;有的地区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2016年钢铁行业运行预测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走势偏弱,国内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钢铁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需求下滑、企业亏损仍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2016年钢铁行业仍然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形势依然严峻。
1、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国内钢材需求难增长,推进钢铁供给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已经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在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钢铁行业实现扭亏脱困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015年至今,我国传统产业不断回落、增长动力不足,而战略新兴产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渡时代,钢铁企业必然出现这样的困局:
向传统产业提供钢材,销路不畅;向新兴产业提供钢材,用户有限。
国内钢材需求下滑难以避免。
2、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钢材出口增长难度较大
2015年,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钢铁行业遭受产能过剩危机,但我国钢材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这也导致了全球许多国家针对中国钢材出口产品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政策,加大对中国钢材产品的进口限制。
预计2016年国内钢材出口进一步增长难度较大,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
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继续凸显
美联储已于2015年12月份宣布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转向实质性紧缩,推动美元不断走强。
这一方面将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境外融资成本上升;同时也会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境外融资风险加大。
国外融资门槛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的限贷措施也没有放松迹象,钢铁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继续凸显。
4、钢材和原燃料价格维持低位波动走势
2016年国内钢材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钢材消费需求下降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钢材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条件。
同样,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仍然处在产能持续释放期,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将更加明显;煤炭行业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但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扭转,价格仍然低迷。
预计2016年钢材和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料供求关系难以好转,价格将维持低位波动走势。
5、减产、停产企业增多,亏损企业扭亏难度大
2015年以来,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不断有钢铁企业整体关停,减产、停产有在全行业蔓延趋势。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围绕“去产能”深入发展。
钢铁企业将在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和服务型发展上展开新一轮高素质竞争。
那些不符合竞争要求、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综合成本偏高、负债高企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减产、停产的钢铁企业将增多。
目前,亏损企业主要受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和内部运行机制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如果不能较快的进行转型升级,亏损企业扭亏难度较大。
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钢铁行业要坚持创新、减量、协同、绿色、智能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解决钢铁行业发展动力问题。
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内外发展环境,必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减量是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只有降低钢铁产能与产量规模,压缩企业数量,规避过度生产和恶性竞争,钢铁企业才能走出当前困境。
协同是解决上下游产业间利益分配问题。
实现上下游产业间资源整合、利益共享。
绿色是解决企业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问题。
绿色循环低碳是发展方向,没有绿色循环钢铁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更谈不上发展,先进典型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钢铁企业完全可以与城市共融。
智能是解决制造水平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问题。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钢铁行业有希望率先迈入中高端制造水平。
钢铁行业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
(一)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摒弃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过去及当前企业主要通过投资新的产线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产品结构,立足于现有产线实现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的力度不够,钢铁企业应立足现有装备优势,加大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巩固并强化基于品种细分的市场优势细分,突出本企业的品种特色和品种优势。
同时,要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将在钢铁产品需求结构、品种研发、智能化制造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给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加大“产销研用”的融合,更加贴近新市场,在产品调整的同时,调整客户群。
(二)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摒弃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减量发展。
钢铁企业依靠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转折性改变,今后的发展将是减量发展,既包括产能和产量的减量,也包括企业数量的减量。
要通过市场倒逼、机制引导、法律约束、政府推动实现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通过行业自律协调实现产能有序释放,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打通企业退出通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实现企业数量减少。
(三)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改变单纯依靠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向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前钢铁全产业链运行出现问题,表明产业链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产业链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间资源和利益的整合,突出表现为钢铁行业从向下游要利润转变为与下游行业共享利润。
基于产业链整合,钢铁企业要运用“互联网+”来突破用户个性需求多样化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相矛盾的瓶颈,促进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造钢铁产业链不仅体现为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让上下游产业间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供应链关系,实现按需创新、按需生产、按需订制物流方式,实现合作者间的共赢。
(四)转变发展方式,就要由钢铁产品制造商,转向智能制造服务商。
从“制造”到“服务”,不仅是一个概念的转变,更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制造高端服务;另一方面要有质量和品牌意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并通过产品设计与前期介入,为用户提供专家式的深入服务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挖掘产品最大价值。
(五)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
钢铁企业要高度重视环保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从思想上树立遵法、守法的意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心存侥幸,不踩“红线”,不越“雷池”。
文稿提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