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23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方案

总序号:

62--63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生字词学习)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世界及自身开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犹如良师,为他们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每课教学的最后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缺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根据上下文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

任务二: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任务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揭题,审题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读课文,认生字、纠正字音。

(评价任务一)

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三)诵读,理清课文层次

1、再读。

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2、给课文分段

3、指生分段读课文

4、师生评价

附: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妇女受洋人欺侮

修身立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梳理周恩来的立志历程,体会到其志向是经过成熟思考而确立的。

3.学习表现人物品质。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二:

周恩来的立志历程,体会到其志向是经过成熟思考而确立。

任务三:

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激情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学习课文

 

弄懂课文的几个问题,并能准确的回答。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思考:

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

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

如:

从“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目标一、二)

 

学生准确流利的读(评价任务一、二)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

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

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

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目标二)

 

体会句子的含义(评价任务二)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

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目标三)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评价任务三)

附: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遭人欺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方案

总序号:

64--65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生字词学习)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情分析

叶圣陶、肖复兴两位作家,学生都较陌生,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解。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让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知。

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

“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眼帘、推荐”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读生字词。

任务二:

会写生字词。

任务三:

会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

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关系

 

了解有关叶圣陶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划分段落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生字词会读会写,会说出词语的意思。

(评价任务一二)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内容写出了课题的意思。

(目标三)

 

学生会找出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

附: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荐翻帘页删

莫名其妙身临其境春风拂面质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叶老认真、质朴,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朗读课文。

任务二:

体会感情,培养品质。

任务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激情导入,温故知新

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会生字。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语文

1、介绍文章写作特点:

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课文中作者感受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目标一、三)

 

 

通过读课文,学生能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评价任务一)

三、感悟“借景抒情”

1、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了爬山虎?

划出了,读一读,感受爬山虎的特点。

2、作者仅仅是向我们描述爬山虎的美吗?

出示句子,在对比朗读中体会。

(目标二)

 

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评价任务二)

四、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有关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句子含义。

(目标二)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要的句子。

附: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  ――   一丝不苟

堪称楷模

谈话  ――   平易近人

教学反思:

 

27、《乌塔》教学方案

总序号:

66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乌塔》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于没有出国家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来阅读这篇课文。

3.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

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学会六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任务二:

能正确朗读课文。

任务三:

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利用《我想···》导入

我,很想有一双翅膀

那样,我就能象鸟儿一样飞过广阔的天空、去那远方,看看巴黎铁塔的模样

2、同样有一个充满理想,渴望独立的女孩,她如柳絮和蒲公英般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独自一人先后游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几乎游遍了整个欧洲。

师:

这个德国小朋友叫乌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

(板书课题——)读题?

 

对文章感兴趣。

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

(如,漱惬码驳逻辑)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乌塔独立自主

3、默读,看看乌塔和我们中国孩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目标一、二)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评价任务一、二)

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乌塔的精神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2、第8、9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乌塔的精神,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乌塔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

(目标二)

1、是否理解重点语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是否能读出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

 

能结合实际谈感受。

(评价任务二)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写《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目标三)

是否能找出语言动作描写及好句子。

(评价任务三)

板书设计

 

27.乌塔

 

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教学反思: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方案

总序号:

67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

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

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

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3.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4.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

认识生字。

任务二:

读课文,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任务三: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学习目标二)

学生明白张国强遇到了什么问题。

能够快速读课文(评价任务二)

(二)读阅读提示后自读课文

1.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

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目标一、三)

1、读课文正确、流利。

2、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画出好句子。

(评价任务一、三)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目标三)

会写书信。

(评价任务三)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也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

(目标三)

学生学会写信(评价任务三)

附: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羡慕

回复:

从自己找原因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语言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方案

总序号:

68--70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

课时:

共3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学情分析

在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最难以做到的是把内容表数具体,尤其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描写。

在教学中注意这些描写的指导,帮助学生写具体,突出人物特点。

“我的发现”中引号的用法是学生特别容易混淆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用法。

3.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教材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从教材提供的三个话题中自由选择交流的内容,然后再全班交流。

“我的发现”栏目中,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和习惯。

读书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言,这些名句闪烁着古代人的智慧,展示了他们对于成长、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会给成长中的少年很大的启发。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

3.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评价任务

任务一:

相互交流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任务二:

介绍时语句通顺。

任务三:

根据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回顾导入

1.回顾内容:

在本组教材中,围绕“成长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2.谈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令人难以忘记。

(板书话题:

难忘的成长经历)

环节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勒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想象合理。

2.汇报拓展:

符合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

1.分小组进行交流,提出要求:

(1)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2)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3)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目标一、二)

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

(评价任务一、二)

2、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

四、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目标三)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

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情感真挚。

(评价任务三)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成长故事。

能说出即可。

附: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认真修改。

 

评价任务

任务一:

确定自己成长中值得写的一件事。

任务二: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任务三:

写完后认真修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写的一件事。

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事情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习作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

写时还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情、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的地方写出。

(目标一)

(2)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了解习作要求,确定要写的内容。

(评价任务一)

三、指导习作

1.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目标二)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目标三)

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评价任务二、三)

四、班组评议,进行修改 

1.完成作文后,小组交流习作。

2.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目标二、三)

 

通过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

(评价任务二、三)

五、誊抄习作

教师巡视。

书写干净、工整。

 

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小东和小林的对话,从中有何发现。

2.积累名言。

  

3.展示自己。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我的发现,从中发现的问题。

任务二:

积累名言。

 

任务三:

展示自己,提高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的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句子是否按要求正确书写。

出示“日积月累”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目标二)

会读、会背诵、会造句。

(评价任务二)

二、“我的发现”

1、认真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深入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目标一)

能说出自己的发现(评价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