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1148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docx

D25幸福并不遥远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学科类别

 初中科学

论文序号

 

幸福并不遥远

—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2012年10月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3

一、研究的缘起………………………………………………………………3

二、研究的理念………………………………………………………………4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4

(二)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本质………………………………4

三、实践中探索………………………………………………………………5

(一)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课堂教学策略……………………5

(二)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练习设计策略……………………10

(三)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实验优化策略……………………16

四、实践后效果………………………………………………………………22

参考文献………………………………………………………………………23

 

[内容摘要]初中科学课堂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优化各种教学策略,创设积极的教学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而优质的发展,提升学生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幸福感。

我们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实验优化三方面在实践中摸索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合作、有效学习为主要目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提升幸福感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初中科学幸福感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已不再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品质生活、健康享受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中考、高考升学率的不断提高,教育也应当走过“温饱式”的应试教育,走向“品质化”的素质教育,教师应当“有品质地教学”,学生应当“有品质地学习”,学校更应成为“打造幸福的摇篮”。

我们的学生幸福吗?

学习成绩好学生的就一定幸福吗?

家庭富裕的学生就一定幸福吗?

初中各个年级段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同吗?

不同学校的学生幸福指数相同吗?

幸福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组成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初中生成长幸福指数”的调查。

在大人的眼里,现在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玩的,与自己几十年前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的孩子应该是很幸福的。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73%的学生认为自己“幸福”,有8.04%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边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生活和学习是持消极态度的。

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的8.04%的学生自认为“不幸福”的原因中,依次是很少或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被责备、课堂学习不喜悦、自身没有安全感、与老师关系不好、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

据分析,对“学习方面”和“自身方面”现状不满是造成初中生幸福指数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学习方面”如学习压力、课堂氛围、作业布置情况最不满,分数最低,平均分仅为3.05分(满分为5分),特别是“时常得到老师表扬”项的得分是所有20项中分数最低的,仅为2.37分。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孩子感到家长的爱、教师的爱、学生的爱,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保持心灵的平和;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幸福,让每个孩子幸福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教育培养对象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怀揣梦想和希望的学生,而非死气沉沉甚至厌世轻生的学习机器。

让科学课堂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让学生在充满希望、快乐和幸福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学习的快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研究的理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幸福感

我们认为,幸福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或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或正在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总体愉悦状态。

2.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幸福感

初中科学课堂应该是一段师生共度的幸福时光,是“学也愉悦,教也快乐”的教学过程。

因此,我们以为,从学生的的角度而言,初中科学课堂应该是所有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学有情趣、学有自主、学有创造的课堂,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民主与尊重

(2)关注与激励(3)审美与道德(4)自由与创造(5)成功与发展

(二)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本质

1.正确的幸福观是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基础。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客观的境遇,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虽然主观的幸福感需要借助客观而存在,但客观的存在却不会自动上升到主观幸福。

学生正确的幸福观需要我们更多地加以引导。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保证。

从调查中可以知道,教师关注、同学关系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然是学生感受幸福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去掉“师道尊严”的架子,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挖掘和张扬学生内心中积极的因素,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少年。

3.高成就感是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关键。

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幸福感肯定不会高。

从我们的调查显示:

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随着成绩的降低而不断降低。

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好者体验到了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中等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显著地低于成绩优秀和较好的学生。

成绩较差和很差的学生缺乏成功体验,长期成绩的不理想挫伤了他们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

4.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外部基础。

幸福是一种心态,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离不开积极心态的营造。

每天大声地吟诵积极向上的语言,可以让人充满力量,而经常谈论消极颓废的语言,则容易使人意志消沉。

师生关系、课堂氛围、课堂关注、课堂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的情感体验,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让学生“悦心悦意”。

其中,师生关系是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源动力,学生喜欢的教师大多具有“热情”、“民主”、“公正”、“关心”、“尊重”等方面的品质,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

轻松、安全的课堂氛围则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活动的愉快。

教师的课堂关注与课堂评价,让师生之间在认知上交流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启发与激励。

5.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是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保障。

正确的幸福感离不开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又离不开积极的评价机制。

公平竞争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幸福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通过制订合理正确的评价机制来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团队合作、大胆表现、基础达标等应当成为课堂竞争的重要指标。

三、实践中探索

(一)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课堂教学策略

1.分组和明确任务

(1)公平分组

首先要对班级的成员进行分组,首先依据学习水平把每班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两位同学组成6人小组。

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根据学习水平,对每个层次学生进行排名。

选法是组里第1名和组里第12名,组成1对。

依次类推。

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老师协调从每个层次中个选一对组成6人小组。

每组选出一个组织和交往能力强的甲生当组长。

(2)明确任务

①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组员通过先自学后合作的方式掌握课堂基础内容,每个层次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充分展示个性特长,锻炼能力,体验幸福感。

中下等学生通过一定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向优秀学生提问,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优秀学生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同时采用小组答疑的方式,解决本组共性问题,提高中等生和扶持后30%学生。

最后目标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让中等学生更加扎实,让后30%打好基础。

②明确管理任务

每组2位甲生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与考核。

课前,两位甲类学生督促和帮助组员完成预习作业。

课中,组长依据各个环节组员表现根据评分制度完成组员积分表记录。

课后,有乙类学生记录易错的题目,一周统计一次,并由各组组员轮流负责输入电脑作成班级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用。

2.课前预学

(1)操作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出好预习指导卷。

①预习题分AB两组,A组题属基础知识为主的简单题,主要是每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答案一般都能在书上找到或稍加思考就能获得答案。

B组题是提高题,着重考查知识点的适度运用。

组员采用“先自学后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量的预习题。

即:

每一个同学先自己阅读课本,完成相应的预习题,而后,优秀学生要充分发挥督促和帮助作用,既保证中等、较差学生完成作业,又保证较差学生理解A组题内容。

组员对预习题完成的要求如下:

优秀学生:

完成A组题+B组题;中等学生:

A组题+50%的B组题;较差学生:

A组题。

②以小组为单位出1—2个思考题,供课堂激情环节使用。

③各组组长负责指导并督促本组组员完成课前预习题,并确保较差的学生能够理解A组题目。

④预习题目一般要求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本环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①通过“先学后教”来提升每个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是因为有所收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这是幸福的根本。

在课前预习环节,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看,教材基本内容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通过对教材基本内容的预习可以让全体学生初步领略教材的基本内容,达到有所收获的幸福。

A组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基本内容作了个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能及时掌握情况并进行检验,更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教学内容向纵深发展。

B组题的预先设置,让优秀学生能够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尝试性地去解决问题,可以大大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等学生则可以对B组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留下一定的印象,以便课堂作深入的探讨。

②通过“合作互助”来体现幸福感:

幸福感来自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前预习环节,优秀学生负有指导中等及较差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责任,并负有有指导较差学生在课堂演练环节力争不失分的职责,这有利于小组同学的相互合作,能够很好地改善同学关系。

同时,通过团队的作用发挥,让每一个同学形成了一种“家”的亲情感和凝聚力,每一个成员都想为这一个小家贡献一份力量。

3.演练300秒

(1)操作方法

上课伊始,全体组员将完成的预习题放于桌上供检查,各小组长(优秀生)交换检查各组的预习作业,并及时批改,作好作业情况的统计。

教师根据预习的A组内容选择若干个问题,让各小组较差学生书写在小白板上。

各组中等的学生负责监督并及时批改较差学生预习检查的作业,将分数及时公布在小白板上,并在教室指定位置展示。

为确保检查的公正,我们采用小组交换监督的方式进行。

预习检查题在中等同学批改登分后,再由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全体同学对中等同学的批改进行再评价,发现有错误的情况,则对中等同学进行倒扣分。

(2)本环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①预习检测让每一个学生小小地感受完成任务的乐趣。

通过预习检测,既可以督促每一个同学认真做好预习作业,又可以让每一个同学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做”,“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情,离成功就近了一点”。

②让较差学生充分享受学业的成就感。

根据成功学理论,幸福来自于“适度的目标”“合理的期望”“社会比较”。

作为班级较差的学生,他们只要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对自己提出合理的达成指标,通过适当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

同为较差学生,他们之间通过相互比较,获得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分数之后,其主观幸福感、成功感不言而喻。

4.经典600秒

(1)操作方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等一系列手段,在基于学生完成预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和深入,完成课堂演示实验,抓住教材的关健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知识框架。

(2)本环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教师的引领作用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一些难点问题的顺利突破,对一些似题而非问题的清晰分析、深入思考,尤其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宏观的框架,这对于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精讲过程中,学生因点破难点、解除困惑而欣慰;也因自学知识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而自喜;更为由于自学的辅垫而减缓了课堂教学的坡度而兴奋。

5.风采600秒

(1)操作方法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各小组优秀学生,通过抽签的方法,上台讲解课前预学中B组题。

在同学讲解的过程中,该同学可以充分运用教师使用的PPT、板画、实验等手段,以提高讲解的清晰有效性。

同时,其它同学或者教师可以对该同学的讲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疑难的问题,提请讲解同学阐述。

(2)本环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①幸福来自于“关注与欣赏”。

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如果能够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关注,得到来自于教师和同伴的认可、欣赏,尤其是当他获得来自同龄人会心的微笑,不由自主的鼓掌,其学习的主观幸福感必然强烈而又深刻。

②让优秀学生上台讲解,更可以提升优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力,提升深度的幸福感。

在许多时侯,优秀学生对有些问题的看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当需要他说明为什么时,他难以自圆自说,因此,他的思维就往往停留在表象,难以深入。

现在通过“展示”的方式,让他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还要接受同学提出的疑问甚至刁难,迫使学生学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本质。

③提升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度。

由于是学生在担任教师的讲解任务,对其它同学而言,关注度明显提升。

6.激情600秒

(1)操作方法

抽取各小组自出题目,考查其他同学,各组可以随机抢答,回答问题由较差到优秀顺序回答。

具体做法:

①充分预习精心备题。

上新课前一天,以小组为单位出题,每一小组至少出一题。

出题方式有3种:

一是来自于作业本的原题;二是对作业本原题进行适当变形;三是自己看了资料想到的问题。

老师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让相应组学生一式两份,以备课件呈现,同时也会奖励该组一定的分数。

老师课前要选好题目,估计到的难题要准备好讲解思路,必要时准备好课件点拨讲解。

②积极抢答激烈辩题。

较差同学要积极举手,争抢答题机会。

获得答题机会的较差生不会答题可以让本组的中等生或优秀生帮忙,如果还没有得到令学生满意的答案,别的组可以进行补答。

下面的同学可以向讲解学生发问,老师根据情况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本环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①提升关注度,提升兴奋点。

“问题从学生中来”、“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考一考其它组同学”这对每一个同学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兴奋剂。

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得到教师的选用,或者难住了别组的同学,或者解答出了别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这对于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兴奋,一种喜悦。

学习在这里不再枯燥,学习力就是幸福的根源,认真学习、认真思考成为获取成功喜悦的致胜法宝,得到的是来自同学的欣赏和成功的鼓励。

而这样的兴奋和成功,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堂演绎着。

②提升较差学生的参与度。

为了提升中等、较差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我们在请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遵照从较差到中等最后才优秀的原则请同学回答问题。

给较差学生以更多的参与和成功机会,并给予更多的加分机会。

这使得较差同学非常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即使不能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至少可以让这一些同学少一些游离的空间。

③提升小组合作的思想。

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或者只有少数同学能够理解的题目,我们总是让小组同学先进行组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一部份同学先进行组内展示,将已知的结论先告诉组内中等、较差同学,然后,再进行全班抢答。

这样既让更多的同学有“展示”的空间,又让中等、较差同学有了可以表现的机会。

④提升预习的质量。

由于有出好“抢答题”的考验,各组同学在准备抢答题的环节上势必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思考,寻找合适的题目。

太难和太简单都不容易被教师选上,而且自己选择的题目至少自己还要知道解决的方法,无形中提升了预习的整体质量。

7.幸福300秒

(1)操作方法

课堂达标测试。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呈现课堂达标检测题,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标检测。

或者也可以采用教师呈现答案,学生交换批改的方式及时批分。

(2)本环节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幸福来自于“达成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热热闹闹,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一切都是“形同虚设”。

根据主观幸福感的目标理论:

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工作从而成功地达到目标的人,他们显示出的快乐超过了那些没有目标或达到目标有困难的人。

课堂达标环节的设立,既让每一个学生明确了每一堂课都有目标,每一堂课的达标就是一个成功的台阶,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习自然就是一个上升的阶梯。

另一方面,课堂达标已明确地告诉学生,成功与幸福其实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只要能够坚持一节课,就能体会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喜悦。

(二)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的练习设计策略

课堂练习对学生科学学习起着监控、反馈、巩固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还有利于教师的教。

使课堂练习设计的更加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学习,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施自主性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一旦置于主人的位置,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就有可能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

在课堂练习设计中。

教师可以让出一定的位置,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课堂练习,不管成绩好坏,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练习的设计,提升幸福感。

案例分析一:

在电学的复习课时,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有一只“6V12W”的灯泡,问“6V12W”含义是什么?

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然后提出: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

学生设计:

①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②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③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④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在正常发光时,谁更亮?

⑤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路中,要使它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⑥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哪个亮些?

⑦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哪个亮些?

⑧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两端电压之比;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

产生的热量之比?

⑨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

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成功感。

2.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实施差异性设计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班化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设计差异性课堂练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星级:

(1)一星级:

重点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一般适合学困生。

(2)二星级:

以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及应用的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中等学生。

(3)三星级:

鼓励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一般适合优秀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提升每位学生的幸福感。

案例分析二:

以下是在学习电学时设计的一道课堂练习题:

有甲、乙两个灯泡,甲灯泡标有“220V,40W”,乙灯泡标有“220V,100W”,

(1)计算两个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电阻?

☆☆

(2)把两个灯泡并联在220V电源两端,问哪个灯泡亮,为什么?

☆☆☆(3)如果把两个灯泡串联在220V电源两端,哪一个灯泡亮呢?

通过计算说明

由于分层课堂练习的设计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不再有困难,也不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的幸福。

3.有效达成目标,实施趣味性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

“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特点,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内含科学道理的成语、诗词、歌曲、生活现象等让学生去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三:

在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前,我放了一段有关“死狗洞”的录象,课后结合录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在意大利,曾经传说有一个山洞,当地人叫它是“死狗洞”,狗进了洞就会死去,人进去却安然无恙。

人们说,洞里有一个妖怪叫做“屠狗妖”。

有一天,科学家波曼尔来到山洞想揭开这个迷,他看到洞顶挂着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地上立着石笋还湿漉漉的,波曼尔将火把接近地面,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波曼尔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屠狗妖”不就是二氧化碳吗?

它不仅会杀狗,还会杀人呢!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①写出死狗洞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②说明死狗洞“死狗”而不“死人”的原因

③除了材料中波曼尔所用方法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吗?

     通过录像学生“兴趣盎然”,而对死狗洞“死狗”而不“死人”的原因,以及要与科学家波曼尔比设计实验水平,学生积极性更是高涨。

可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题目,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充分利用学生错题资源,实施纠错式设计。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经验,不断搜集积累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

中下等学生的错题可能是教学基础性目标未达成,而中上等学生的错题可能是教学重难点没有很好突破,教师只有在学生易错、易漏、不严谨、欠规范等要害处加以启发、指导、点拨,并及时给出评价,帮助学生澄清错误概念,强化正确概念,才能更好的利用练习设计策略来提升初中科学课堂学生幸福感。

案例分析四:

浮力是中学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在课堂练习中设计的典型易错、易混淆的浮力概念题

一量筒内装有60毫升的水,把一个质量为20克的物体放入该量筒后液面升高到75毫升处,则该物体最后在水中的状态是()

A.一定漂浮B.一定下沉C.可能漂浮D.可能悬浮

分析:

要解答这道题目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体放入量筒后排开了多少体积的水?

2如何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

3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

在解答时大部分同学的思路是:

先计算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75毫升-60毫升=15毫升,然后根据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确定物体排开水的质量为15克,由于物体的质量为20克,则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质量也为15克,故有5克的物体露出水面,所以得出物体在水中漂浮的结论,所以选择答案A。

其实,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怎样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所以,在计算出V排后,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15克水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