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874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docx

河北南宫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

南宫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

“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

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2014.02.19)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駮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

向来B.将论囚              论:

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

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        决:

判决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4分)

(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②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③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④。

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

时年他才四十二岁。

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

②青帘:

借指酒家。

③缟袂:

白衣。

④外家:

娘家。

8.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5分)

9.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悼齐如山先生

梁实秋

抗战期间,国立编译馆有一组人员从事平剧修订工作,我那时适在北碚遂兼主其事,在剧本里时遇到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

同人都是爱好戏剧的朋友,其中有票友,也有戏剧学校毕业的,但是没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因此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求颇感认识不足,常常谈到齐如山先生,如果能有机会向他请益,该有多好。

胜利后我到北平,因陈纪莹、王向辰两位先生之介得以拜识齐先生。

齐先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除了演剧的事情之外,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以知齐先生是一个真知道生活艺术的人。

齐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等,抗日军兴,他为保护这一批文献颇费了一番苦心,装了几百只大木箱存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胜利之后才取出来。

这时节“中国国剧学会”恢复,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个展览的地方。

我记得是在东城皇城根一所宫殿式的房子,有三间大殿作为展览室。

院里有汉白玉的平台和台阶,平台有十来块圆形的大石头,中间有个窟窿,据说是插灯笼用的,我看有一块妨碍行路,便想把它搬开,岂知分量甚重,我摇撼一下便不再尝试。

齐老先生走过来就给搬开了,脸不红气不喘,使我甚为惭愧。

还有一次在齐先生书斋里,齐先生表演“打飞脚”,一个转身,一声拍脚声,干净利落,我们不由得喝彩,那时在座的有老伶工尚和玉先生,不觉技痒,起身打个飞脚,按说这是他的当行出色的拿手,不料拖泥带水倚里歪斜的几乎跌倒,有人上前把他扶住。

那时候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而尚健康如此。

中国国剧学会以齐先生为理事长,陈纪滢、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还延请了若干老伶工参加。

因为这个关系,我得有机会追随齐老先生之后遍访诸位伶工,听他们谈起内廷供奉,以及当年的三庆四喜,梨园往事,真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由于我们的建议,后来在青年会开了一次国剧晚会,请老伶工十余位分别登台随意讲说他们的演剧的艺术,在当时盛况空前。

我们为国剧学会提出了许多工作计划,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的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还经常看到他的写作,年事已高而笔墨不辍,真是惭愧后生,最近先生所著《国剧艺术汇考》出版,承赐一册,并在电话中嘱我批评,我不敢有负长辈厚意,写读后一文交《中国一周》,不数日而先生遽归道山!

先生对于国剧之贡献已无需多赘。

我觉得先生治学为人最足令人心折之处有二:

一是专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闲的艺术生活。

我们无论研究哪一门学问,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有可观,这点道理虽是简单,实行却很困难。

齐先生之于国剧是使用了他的毕生的精力,看他从年轻的时候热心戏剧起一直到倒在剧院里,真是始终如一的生死以之。

他搜求的资料是第一手的,是从来没经人系统地整理过的,此中艰辛真是不足为外人道,而求学之乐亦正在于此。

齐先生的这种专精的精神,是可以做我们的楷模的。

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著,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当做艺术来享受,所以他风神潇洒,望之如闲云野鹤。

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

他有闲情逸致去研讨“三百六十行”,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

有一次他请我们几个人吃“豆腐脑”,在北平崇文门外有一家专卖豆腐脑的店铺,我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这等的一个地方,果然吃得很满意。

他的儿媳黄瑗珊女士精于烹调,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齐先生的指点。

齐先生生活丰富,至老也不寂寞。

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不钦佩他的风度。

老成凋谢,哲人其萎,怀想风范,不禁唏嘘!

相关链接:

①齐如山与梅兰芳谊兼师友,早在民国初年,他就为刚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编写了大量新戏,并进行排演。

在舞蹈动作、服饰化妆、剧本文学性各方面皆卓有创造,开一代新风,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XX百科)

②1933年,因种种原因,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齐如山则留在了北平。

齐如山对这次分手十分无奈和惋惜,此时写给在上海海兰芳的信,让后人读出了凄楚伤感和他的骄傲倔强:

“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您写信,至今已20年了。

……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

……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

”(万伯翱《我所知道的齐如山》)

③齐如山在剧本创作中有着充分的观众意识,在《编剧回忆》中,他特别提出了“编剧需迎合观众”的看法。

他认为剧作家应运用一切办法抓住观众……考虑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梁燕《京剧巨擘齐如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与同人都不是真正科班出身,自感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术认识不足,所以希望能有机会向齐如山先生请教。

B、文中写到作者摇撼不动妨碍行路的大石和伶工尚和玉“打飞脚”倚里歪斜几乎跌倒两件事,是为了衬托齐如山先生戏剧功底深厚。

C、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能够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但他并不是去享受耳目声色的娱乐,而是去欣赏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D、齐先生对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有着浓厚的兴趣,常与贩夫走卒交往,喜欢各样各种的地方小吃,他的儿媳精于烹调可能就与齐先生的指点有关。

E、本文从齐如山先生的兴趣爱好、治学、工作、生活等方面着笔,塑造了一位国剧界的老前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齐先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2)齐如山先生对于国剧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除热爱京剧(平剧)外,齐如山先生的形象还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齐如山悠闲的艺术生活对于研究京剧有哪些帮助?

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___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___________。

A、一挥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B、一蹴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

C、一挥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D、一蹴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势南气,山水大成”,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步伐而建立的中国画新体系,它像一面旗帜,向沉迷于“阴柔”者发出召唤。

B.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1比1战平首尔FC,凭借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夺冠。

C.《生死疲劳》自2006年出版后,沉寂了近四年的莫言终于推出了自己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该书登上了本年度畅销书的排行榜。

D.三年来,大连市政府以推进全域城市化,采用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水平。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②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③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④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A.⑤③④①②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⑤⑥③②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字。

(6分)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正如中国人①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②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但是,③,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

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17.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出他有关读书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什么叫文化?

文化就是进人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文化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猴子被一条河拦住去路。

水上的独木桥说:

“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

”猴子说:

“知道。

我从没走过这么窄的桥,但有信心。

”于是猴子像杂技演员一样伸开前肢用来平衡,小心翼翼,双脚交替前行,一步步挪到了对岸。

另一条河上也有一座桥,比独木桥宽三倍。

桥说:

“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

”猴子说:

“知道。

我走过比你窄多了的独木桥。

”于是想也不想,跳上就走,哪料,才走几步就掉入了水中……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周考5答案

1.C(“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B(“‘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A(“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4.B(论:

判罪,判决)5.C

6.D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

错误。

7.

(1)(道路)很直并且平坦,不用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故意走这条路?

(2)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

8.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2分)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

(2分)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1分)

9.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2分)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

(2分)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

(2分)10.略

12.

(1)(5分)E3分、A2分、B1分(B主要是为了衬托齐先生精神矍铄、身体健康C原文并未否定享受耳目声色之娱,而是否定“穷奢极侈地去享受”D“常”和“喜欢”与原文不符

(2)(6分)①收藏并保护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一批文献、通过展览宣传国剧;②领导国剧学会组织多种活动。

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③写出国剧方面著作;④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基础。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6分)①兴趣广博:

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

②有生活情趣:

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等。

③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国剧学会为弘扬京剧艺术做了许多工作、④骄傲倔强:

认为梅兰芳离开自己后艺术没有进步;(5)身体健康:

年纪七十多仍搬石打飞脚。

(份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①有助于他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认识、写出大量的研究著作;②有助于丰富和创新表演艺术,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基础;③有助于了解观众心理,使京剧艺术能抓住欢众。

④博的见识有助于专业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涉。

13.B(一挥而就:

笔一挥就完成,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同;不以为意:

不在意,不当回事。

人所不齿:

人们不作同类看待,表示鄙视;人所不耻:

人们不以之为耻)

14.A(B、成分赘余,删掉“以”或“凭借”。

C、结构混乱,“《生死疲劳》”应该放在介词“自”的后面。

D、成分残缺,“全域城市化”后应加“为目标”。

15.C(①句是对③的解释,说的是阅读心态,②⑤讲的是阅读方法,④讲读书对人的影响方式,⑥是阅读的结果。

同时,“熏染”紧承④中的“浸染和熏陶”。

16.①喜欢茶 ②酒的热烈奔放③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6分;答出一句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

(“读书”“文化底蕴”“网络阅读”“独立思考”各1分,句子完整流畅1分)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

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

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

(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

刘敞质问翻译说:

“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

“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

”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

刘敞回答说:

“这就是传说中的。

”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

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

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

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

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