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127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主备教师:

张爱华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指的是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其核心是开国大典,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二 目标与分析 

1.目标:

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式,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掌握开国大典的过程和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 

2、分析:

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一次会议,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学生更难理解。

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幻灯片。

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 

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北伐)→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问题一:

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为开国大典做准备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生活动:

学生看教材内容,并结合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的内容有哪些?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内容:

(1)《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4)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5)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2: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

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问题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

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

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

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

“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问题4: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

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问题5: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例题:

以下内容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 D.采用公元纪年 

变式练习:

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因为(   B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问题二:

西藏的和平解放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此目内容,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问题1:

 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

(1951年) 

问题2 :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例题: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D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变式练习:

西藏和平解放是在   (  C   ) 

A、1950年     B、1953年       C、1951年   D、1960年 

六、目标检测 

1、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D   ) 

A、朱德     B、陈毅      C、刘少奇      D、毛泽东 2、“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 (   D   )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3、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54”“28”的含义最可能是( B   ) A、“54”标志着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B、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C、甲午中日战争结束至新中国成立的54年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建立起了第一支红军队伍 

D、1928年第一支红军队伍诞生,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下列地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首都,其先后顺序是( D  ) ①延安    ②北京     ③西柏坡      ④瑞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

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

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

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开国大典。

 

第2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主备教师:

张爱华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指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其核心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这两个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 

二 目标与分析 

1.目标:

了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其历史意义。

 

2、分析:

了解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和土地改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及历史意义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中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和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的原因不了解。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图片进行了解,其中关键是教师要讲清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进行教学。

 

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幻灯片。

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五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背景、经过、结果其历史意义。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利用历史图片进行了解,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

 问题1:

中国参战的原因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

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威胁我国的安全。

 

(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问题2:

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

“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他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

 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对我国领土主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朝鲜的存亡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要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必须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问题3:

经过怎样?

 

(1)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国人民志愿军五战五捷,把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3)上甘岭战役。

 

(4)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

 问题4:

结果如何?

 

1953、7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问题5:

抗美援朝的意义怎样?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例题:

将士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的军歌,奔赴前线去参加(   D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变式练习:

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

他扮演的是 (  C    )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问题二:

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其内容,教师讲述并适当加以补充,提出相关的问题。

 

问题1: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新中国成立之前,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和富农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农民,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为了争取农村广大群众,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 问题2:

土地改革的经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时间:

1950年6月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问题3: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例题:

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 ) 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变式练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六 目标检测 

1、“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我的祖国》,电影描述了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医、却药等严重困难,坚持坑道战斗的一个个感人场面,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D)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上甘岭战役 

2、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来的“最可爱的人”的代表是(  D   ) 

 A、黄继光  B、雷锋  董存瑞   C、黄继光  董存瑞   D、黄继光  邱少云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B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4、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B、

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是新中国的光荣和骄傲。

土地改革从1949年到1952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叫做经济恢复时期。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不仅圆满完成了经济恢复的任务,而且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主备教师:

张爱华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指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三大改造。

其核心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一五计划”的原因、经过和成就,了解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二目标与分析 

1.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2、分析:

理解“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掌握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原因和作用,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三大改造的实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分析宪法的性质和三大改造的实质、经过和结果。

  

四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因、经过和成就。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此目内容,利用图片分析了解,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提出问题。

  

问题1:

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

 

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问题2 :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3)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例稳步增长。

 题3:

“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包兰、兰新、包成等铁路建成,京汉与粤汉铁路接轨 例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B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B、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的爆炸 

C、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 D、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变式练习: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三大改造完成 

问题二:

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掌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民主政治。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问题1:

哪些事件说明我国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

1954 

(2)地点:

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宪法》的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群众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宪法的性质:

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问题2:

为什么说她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因为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例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   D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变式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B  ) A、 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人民民主共和性质           D、联邦共和性质 问题三:

三大改造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师生活动:

学生看书利用教材和图片了解掌握本目内容,教师适当补充,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问题1:

对农业的改造用什么途径?

改的情况如何?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

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问题2:

对手工业的改造用什么途径?

改的情况如何?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艺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问题3:

资本主义工商业用什么途径进行改造?

    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问题4: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

 

到1956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5: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问题6:

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点。

 例题:

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C   ) A、 租赁   B、借用      C、赎买         D、没收 

变式练习:

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C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五 目标检测 

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C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  A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3、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C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于(  D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5、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D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斗争。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节课掌握的重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所 

主备教师:

张爱华 

一 内容与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其核心是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

 

二 目标与分析 

1.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

掌握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及影响。

 

2、分析:

了解总路线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它提出的背景并能予以客观评价,掌握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影响。

 

三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十年建设探索失误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关键是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教材内容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四 教学条件支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幻灯片,掌握的知识多。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

标志是什么?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问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基本点和失误的原因。

 师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规定任务进行分析理解,教师进行讲解,提出问题。

  

问题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情况如何?

 时间: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基本点:

P22页 

问题2:

总路线失误的原因: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例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   B  ) 

A、1956年     B、1958年     C、1959年    B、1960年

变式练习: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它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D   )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问题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问题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

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否适宜?

为什么?

 

问题2:

这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

 

问题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原因: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

 后果: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问题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有哪些?

 

是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加上自然灾害;苏联突然终止对华援助等。

 例题:

小刚的奶奶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历史时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