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4006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docx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答案

XX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1)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厂)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厂)

3、目前学术界一般接受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文化分类。

(x)

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LU岭为标志。

(x)

5、宗谱,又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x)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x)

7、法家学派的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厂)

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以自然天论为前提。

(厂)

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厂)

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的价值体系,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的反映。

(Q

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隶社会的需要。

(X)

代、董仲舒认为“天”的性质“与地无异”,是无意志、无目的、无人格的自然物体。

(x)

13、佛、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儒家重生轻死;佛家重死轻生,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

(厂)

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厂)

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厂)

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

“中”是把众多矛盾的事物有机地统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x)

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中国文化则主张通过调和来化解矛盾。

(Q

18、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厂)

19、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利也制约了君主的胡作非为。

(Q

20、宋明理学自宋代兴起后,在政治思想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礼教所鼓吹的“三纲五常”成了人们的基本规范。

(厂)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答:

文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传承功能;

(2)教化功能;

(3)凝聚功能;

(4)调适功能。

解题提示: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另有人以此为名。

常见错误:

很多同学在作答此题时常常将文化的功能与特点混为一谈。

2、简要分析xx法制的影响。

xx法制对xx社会的影响:

(1)政治权利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单系世系原则,排斥女性成员,以确保权利和财富不落入异姓他族之手。

(2)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组织成为超越朝代更替的社会细胞,这种家族香火的延续,又常常依靠祠堂、家谱、族田而顽强保存。

(3)家族权与政治权结合,正所谓“家国同构”君“父一体”。

中国社会组织的特色,与宗法制一直紧密相连,致使专制政体能够长期延续。

XX法制对XX文化的影响:

1、非宗教化;

2、忠君恤民;

3、xx人生;

4、xx循道;

5、服膺政治。

(解题分析: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矢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岀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常见错误:

同学们在作答此题时,请将宗法制与小家族制进行全面的区分。

3、简述崇德利用的建构意义。

答:

崇德利用的建构意义是:

1、注重个人的德性养成;

2、养成崇高气节的人生境界;

3、树立xx的xx人生;

4、构架xx文化的理性传统;

5、完善全面务实的名字精神;

6、追求“大同”的人类最终目标

4、简述xx兴起于宋代的原因。

1、宋代的政治特点;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隋唐五代长期混乱、分裂的政治局面,重新建立起了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

2、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社会的安定,使战乱中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矢。

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道统,力辟佛、老,打破了此前三教并盛的局面。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文化的特征。

答:

(1)文化是一个综合统一体;

(2)文化体现了人类集体创造的意志和力量;

(3)文化具有内在稳定性与创新性;

(4)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5)文化具有同一性和时代性。

(解题提示:

在界定文化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就能诠释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常见错误:

学生作答时常常仅回答要点,未展开论述。

2、简要论述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P52)

答:

(1)天人合一就其理论和实质而言,是矢于人和自然的统一问题。

(2)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3)天人合一推动了对自然科学的矢注以及艺术的发展。

(4)天人合一催生了人与自然物我相通的观念形态。

总之,作为影响和延续中国数千年之久的主流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思想在其历史进程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合理性价值,它着眼于人类与整个宇宙的矢系,依据自然的变化推及人世,强调人类应当遵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定为“天人和谐”,尽管其间掺杂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但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也不乏现实价值。

(解题提示: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

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常见错误:

学生在作答此题时,往往回答“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极意义,对其评价不够全面。

3、简要论述现代新儒学的主要特征。

(P84)

现代新儒学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其主要特征是:

1、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

2、中体西用的基本态度;

3、xx形成的哲学追求;

4、推崇直觉的思维方式。

四、分析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

请分析xx文化的内在结构。

(P8)

答:

(1)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琢磨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

其核心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死”的文化,而文化传统是“活”的文化。

“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文化传统是各种文化类型中的核心精神,成为支配民众的一种观念和力量。

(2)中国文化概论的研究范畴。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部分。

(3)xx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统多元。

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种是以华夏汉族为主体,其它少数民族融洽共存的格局。

另一种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精神思想领域,以儒家文化为主体,道、法、兵、墨、佛等互为补充的多元文化格局,即多民族和睦并存,多元文化融合共性。

2中国传统文化的事功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主流是事功和审美的统一,更多的体现了与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的互补。

3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俗共赏。

中国传统文化有雅俗之分,文化的雅俗并不等同于文化的高、低,只是表现形式与内容深度的差异。

4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显之分。

在秦汉之后,中国文化出现了隐学与显学之分。

中国传统显文化是儒家文化。

(解题提示: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常见错误:

学生作答时常常仅回答要点,未进行分析。

《XX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2)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道的“无”恒“”一“”朴“”是一切事物原初状态。

(厂)

2、儒家的“贵阴尚柔”思想反映的是女性崇拜的文化意识。

(x)

3、《史记》与《周易》、《论语》一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部古代文

化典籍。

(X)

4、黄老之学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尊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Q

5、玄学的兴起是唐朝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x)

6、佛教,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厂)

7、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等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渐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厂)

8、道教以苦人生、信来世、求解脱为主要追求。

(x)

9、玄学的盛行也为般若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思想环境。

(厂)

10、唐代以后,三教合一渐成趋势。

(x)

11、哲学是矢于探求价值体系、认识现象世界并反思认知能力的一种特殊学科。

(Q

12、中国哲学发端于先秦,尤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为主。

(厂)

13、两汉时期,黄老之学与经学相继兴盛,中国封建社会承续近两千年的文化传统初步形成0

(Q

14、玄学探讨的名实问题是以意识与事实的矢系为中心。

(厂)

15、宋明理学以儒学为主干,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厂)

16、上古时期主要的文学类型是原始诗歌和寓言。

(x)

17、神话是文明社会之前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

(厂)

18、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19、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厂)

20、唐朝时期,文学开始进入自觉时代。

(x)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道学对于儒学思想的影响。

(P97)答:

(1)xx思想。

(2)人性本善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xx。

(4)寡欲养气的xx。

(5)xx的理想人格。

解题提示:

众所周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向老子问过礼,而且也碰到过不少隐者,并与他们有一定的思想交流。

在《庄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孔子及其弟子与隐者相遇并发生思想交往的事例。

从现在存留的儒家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学对于儒学思想的影响。

常见错误:

很多同学在作答此题时仅注重儒道两家的区别,很难找出道学对儒学的影响。

2、简述佛教因果律所包括的法则。

(P118)

1、善恶业因必生同类果报;

2、自作自受,不由于他;

3、xx众缘,报通三世;

4、业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转。

3、简述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学影响。

(P139)

1、长于思考人生价值;

2、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壁和;

3、世俗化和非宗教性取向;

4、重人文教化,轻科学建构。

4、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P154)答:

(1)经邦纬世、儒道互补的政教伦理理念。

2)情境交融、融洽亲和的审美意蕴

(3)尖注人生、忧国思患的济世精神。

(4)引譬连类、针眨时弊的批判精神。

(5)形象鲜明、委婉曲折的艺术特色。

(解题提示: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岀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岀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常见错误:

同学们在作答此题时,常常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混为一谈。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P102)

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1、尊道重德的价值内涵;

2、身重于物的xx思维;

3、超凡脱俗的理想人格;

4、“柔弱胜刚强”的人生xx;

5、“少私寡欲”的名利观念;

6、“不以兵强天下”的和平主张。

2、简要论述禅宗思想的特质。

(P121)

答:

相较于其他宗教而言,禅宗思想独具特色,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顿悟的心法。

顿悟的方法,慧能提出“无念为宗”、“无相无体”、“无主无本”的思想;

(2)生活化的禅。

(3)禅法的传授之道。

(4)棒喝的施教方式。

禅宗的施教方式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深沉奇妙。

(解题提示: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

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其核心思想为: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常见错误:

学生作答时常常仅回答要点,未展开论述。

3、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P162)

答:

首先,立足于当代文化建设;

其次,xx古代文化的激励效应;再次,从世界xx视野中反映文学价值。

四、分析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请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P131)

XX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1)儒道互补。

①源头上的互补性;②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共同需要;③儒道互补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④儒道互补构成中国哲学的主干;⑤价值取向上的互补;⑥哲学内在结构上的互补。

(2)诠释人生。

中国哲学具有浓厚的人学特质,缺乏西方哲学所具有的纯宇宙论与认识论特质。

(3)自觉认知。

中国哲学依重非逻辑化的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方式,而不是以观念为基础的逻辑化理性思维。

(4)整体互动。

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性思维、互动性思维。

整体是存在的条件,互动是存在的形式。

中国哲学发展早期,以宇宙统一性为认知主题。

(5)持中和谐。

重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贯传统,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6)偏重践履。

中国古代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道德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家偏重于践行尽性,履行实践。

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对于人们沟通中西学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常见错误:

学生作答时常常仅回答要点,未进行分析。

《XX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3)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真正有文字的历史从殷墟甲骨文开始,从此进入信史时代。

(厂)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厂)

3、《左传》是中国著作史上第一部有著者署名的作品。

(x)

4、《战国策》是中国现存已知的第一部国别史。

(x)

5、《天问》是中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

(x)

6、《孙子兵法》号称“百世谈兵之祖”。

(厂)

7、夏代军政合一、步战为主,西周开始步车分编。

(x)

8、孙子不相信天命鬼神,其所论之天意指天时、天气的自然之天,没有神秘意味。

(Q

9、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在其理论中自觉贯彻了三代以来形成的礼乐文化精神,其理论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厂)

10、孙子兵法早在宋朝就传到了日本。

(x)

11'XX法律起源于约五千年前。

(厂)

12、黄帝是中华民族英雄时代的代表人物,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厂)

13、蚩尤部落是传说中最早有“法”的部落。

(厂)

14、在中国法律文化的起源史上,广泛流行着礼源于法。

(x)

151915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民主法制的幵端。

(x)

16、先秦时代为艺术的萌芽期,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宗教向理,性演变。

(厂)

17、先秦时期的艺术主要表现宗教。

(厂)

18、原始时代的古乐常常是诗歌、音乐、舞蹈不同程度的结合体,都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自然灾害的斗争相矢系。

(厂)

19、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繁荣而有生气的时期。

(x)

20、戏曲由宋杂剧、宋南戏发展形成了高度成熟的明杂剧及明、清南戏。

(x)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古史考》的主要内容。

(P168)

《古史考》是三国蜀焦周撰写的,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中写周、秦以上的历史采有俗语百家之言,其文不雅驯,于是根据儒家经典里的一些古史事实进行考辩。

该书完全站在经学家的立场说理,局限性较大。

但开创了中国史学著作中的考辩体例。

(解题提示:

该书是作者为考订司马迁《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故名《古史考》。

内容上主要是对《史记》所记先秦人名、史事中岀现的谬误作了一些必要的纠正与阐释。

成书后,时人司马彪认为谯氏的考订也“未尽善”。

于是多据《汲冢纪年》里的记录,纠正了该书中已经存在的多达一百二十二条“不当”的说法。

但司马氏作的考订今亦不传。

常见错误:

很多同学在作答此题时对其写作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够全面。

2、简述中国传统兵学里,所体现的基本谋略。

(P189)

答:

1、心战胜于力战;

2、精兵主义;

3、刚柔相济;

4、后发制人。

3、简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P191)

xx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

1、引礼入法,理法结合;

2、家庭本位,xx法制;

3、xx,缘法断罪;

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5、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4、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P220)

xx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2)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4)写意的LU水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

(解题提示: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常见错误:

同学们在作答此题时,很难将古代建筑提高到艺术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学习时,请注重建筑美学欣赏。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中国传统史学的特征。

(P176)

xx传统史学的特征是:

(1)人文主义传统;

(2)经世致用传统;

(3)秉笔求真传统;

(4)把作史当作不朽之业的传统;

(5)xx学识结合的传统。

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矢心未来,矢心人类社会的历史前途。

中国先民对于过往与未来的矢系,很早就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辩证认识,即“彰往而察来”(《易•系辞下》)。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学思想的源泉之一。

司马迁著《史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来者”的撰述宗旨,即叙述过去的史事是为了使将来的人读其书而有所思。

《汉书•司马迁传》颜注谓:

“令将来之人,见己志也。

”是深得太史公之意的。

司马迁之志是什么呢?

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所得,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之所得。

这正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之处(以上引司马迁语,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

此后,这一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所谓“多识前古,贻鉴前来”(唐高祖《命萧璃等修六代史诏》,《唐大诏令集》卷81),成为史家的共识和史学之一个基本任务的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学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永久的伴侣。

2、简要论述中国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P187-190)

1、重仁尚和;

2、重治军与xx;

3、重哲理与思辨;

4、重视谋略;①、心战胜于力战;②、精兵主义;③、刚柔相济;④、后发制人。

3、简要论述春秋战国改革变法时期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P195)

答:

首先,制定成文法成为潮流。

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意义重大,将法律内容固定,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

第二,强权政治和刑罚制度获得理论支持。

第三,“法“与”术“”、“势”结合。

治国理论日臻成熟。

第四,民主、平等理念跃跃欲出。

四、分析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

请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精神。

(P223)

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内涵

(2)儒道互补、情理融合的建构风范。

(3)和谐统一、兼容并蓄的艺术境界。

(4)主客一体、整体建构的思维方式。

(5)注重意境、追求神似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灿烂,但因屡遭历史的战乱和劫难,传世者寥若晨星。

所幸的

是,在20世纪,随着科学考古学的兴起,我们从深埋地下的文明遗址和古人墓室里,收获了大量与艺术史有矢的考古标本,这其中不但有当时人绘制的壁画、与墓葬礼仪有矢的帛画、装饰器物的漆画,还有各种形式和用途的陶器、青铜器、玉器,,每一件标本都讲述着一个矢于远古艺术的故事,它们联缀在一起,汇合成一部动人的“锄头掘岀的艺术史”。

(常见错误:

学生作答时常常仅回答要点,未进行分析。

《XX文化概观》平时作业

(4)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

(厂)

2、印度是最早应用“十进制”计数法的国家。

(x)

3、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它在战国时期开始普遍使用。

(x)

4、《算数书》成书于西汉初年,是中国传世最早的数学专著。

(厂)

5、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厂)

6、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中国数学教育制度。

(厂)

7、中国古代数学以明清时期为最高境界。

(x)

8、20世纪80年代,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持续和特别矢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

(厂)

9、从1982年开始,北京、上海等相继开展了文化战略研讨活动,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热潮。

10、讨论传统文化,是要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矢系问题。

(厂)

11、与“中体西用”论主旨相背离的是“儒学复兴说”。

(X)

12、“全盘西化”论在现代史上不仅是历史学、文化学概念,同时也是政治学概念。

(厂)

13、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厂)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厂)

15、和谐指要素内部以及要素之间的相应和配合得当,它强调和而不同、协调相处,体现多样性的协调,表明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