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750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docx

最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

1.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1.1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学科关系

1.2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规划论、建筑论、形体环境论、管理论、全过程论

(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沙里宁:

“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组织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丹下健三:

“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时对人类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早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被看作是艺术的处理。

“是创造性的活动。

在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市环境的形式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戈斯林: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针对视觉环境满足任何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的尝试”。

(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拉艾:

“城市设计是建筑形式与开放空间在社区环境中的合成”。

林奇:

城市设计要处理“可能的城市环境的形式”,“为聚居地或其重要部分的使用、管理和形成创造可能性的艺术”。

(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美国建筑师协会:

“城市是由建筑和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

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

十人小组:

“城市设计必须首先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和其他感知关系,重视人们对时间及场所的感受,创造舒适与安宁的感觉”。

(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

“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

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的城市设计

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共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

“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郭恩章金广君“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城市设计的目的

3.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3.3.2为市场经济服务

1.4城市设计的特征

空间向度

时间向度

多学科

多主顾

指导性

人与环境

参考书目

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

E·N·培根(美)《城市设计》黄富厢译

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

徐思淑等《城市设计导论》

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王建国《城市设计》

 

第二章城市设计简史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步城市设计史。

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

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1.1城市文化特征

——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

——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

——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广场、圣地、公共建筑

1.1.2雅典卫城

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

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

苏格拉底:

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

柏拉图:

《理想国》“社会几何学”

亚里士多德:

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应加以限制,城市居民自由而有节制的享受生活

希波丹姆:

米利都城,几何形、方格网城市结构

柏拉图:

《理想国》

 

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成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

全城共含5040个地块,居民5040个(主要指武士阶层的成员),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应当建立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

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

遵循古希腊哲理,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分为三个部分:

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米利都城是体现其规划思想的代表。

1.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2.1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设计精神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

—体形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场的控制作用

共和国时期——共和广场群,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帝国时期——帝国广场群,皇帝们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

1.2.2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依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须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模式

—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延续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1.3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3.1城市空间特征

自然形成

教堂为中心

道路弯曲、宽度自由

广场封闭式构图,平面不规则

建筑实体界定公共空间

 

如画的城镇,适合步行的体验空间

1.3.2城市广场

—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和丰富多样的界面,造成封闭空间

—广场形式和大小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确定,也取决于主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视觉要求

—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塔、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几何中心

—建筑物、纪念性雕塑和广场之间应有紧密的功能上、视觉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1.4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1.4.1城市改造

罗马市政广场的改建:

——米开朗基罗最精美之作

——对古罗马广场和建筑群设计经验的借鉴和改进

1.4.2巴洛克:

戏剧化的城市设计

—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真正影响并改变了西方城市格局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体系

—集中反映当时的几何美学

—轴线系统,放射道路,强烈的秩序感和恢弘的气势

—符合君主和教皇的心理需求

1.4.3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的影响

2.中国城市设计简史

2.1《周礼.考工记》

—服从礼制营建制度的需要和人伦秩序的体现

—由外而内,控制式和封闭式

2.2《管子》与《理想国》

—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

—打破“先王之制”,城市选址因地制宜

—城市布局上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第三章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集中与分散:

关于城市理想模式的探索

1.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结合城乡优点

改善城市环境

消除贫富差异

建立新型社会经济关系

新城市运动

1.2莱特的广亩城市

《消失中的城市》

自然主义者

每人一英亩土地

高速交通连接

抛弃城市结构,真正融入自然

中产阶级郊区化

1.3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明日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空间、人口和各种资源的集中

提高城市运做效率

反对传统城市空间模式

体现现代艺术观

光明城,300万人口,中心24栋摩天楼,60万人居住在周边的板式豪华公寓内。

巴黎伏瓦生规划

2.空间和秩序:

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2.1卡米罗·西特:

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罗·西特(1843—1903)

《城市建设艺术》

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公共广场的形式和大小

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公共广场群

北欧公共广场的布局

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特征

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结论

2.2培根:

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

找出“同路人”的“城市经历”

费城城市中心设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3.场所与文脉:

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3.1场所·场所精神

空间容纳人们日常生活的三维整体

场所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场所=实体空间+精神意义

场所精神场所的总体氛围

3.2文脉·城市文脉

文脉就城市设计领域而言,文脉就是人、建筑、城市及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脉包括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

显性文脉包括人在城市中的社会活动,人的活动领域和领域的构成要素

隐性文脉对城市有潜在影响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

——诺伯格·舒尔茨

4.生命与活力:

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简·雅各布其人,记者、自由撰稿人,《建筑论坛》助理编辑,赞赏城市原有街道的欢乐与祥和。

“城市规划这一伪科学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至今还未突破那些似是而非、以愿望代替现实,却又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迷信,过分的简单化和象征手法,使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走向真实的世界。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Diversityisnaturetobigcities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

——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

——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性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纽约时报》: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或许是城镇规划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力作。

《城非树形》(1965)《俄勒冈实验》(1975)C·亚历山大

《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P·达维多夫

《城市设计宣言》(1987)A·雅各布D·阿普尔亚德

5.环境与意象:

城市设计的意象论

凯文·林奇(1918—1984)

《城市意象》

条件:

识别性物体的外形特征

结构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意义在使用上对观察者的重要性

元素:

路径Path

区域District

边缘Edge

节点Node

地标Landmark

6.生长与衰败:

城市设计的有机论

6.1有机疏散伊利尔·沙里宁

—1918年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是有机体,符合生命体的内部秩序,不能任其凝成一片

—把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离开中心的地域

—工业不应占据市中心,空出的面积开辟绿地

—大赫尔辛基规划,建立半独立城镇,控制城市的扩张

 

第四章城市设计基本要素

土地使用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公共空间

使用活动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1.1目的

城市设计研究的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

建筑设计:

通过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把建筑蓝图变为真实的建筑物。

城市设计:

通过控制相关建筑元素,使建筑师的建成作品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作用。

城市设计师的“二次订单”

1.2城市建筑:

建筑·城市建筑

反映地理特征:

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

支持城市运转:

符合城市的规模、尺度

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涵义:

尊重建成环境的意义,尊重历史文化特征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反映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行为:

同样功能的建筑物,在城市不同区位,其形态会有所差异

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考虑、对城市既有空间肌理的考虑

1.3控制要素

高低

大小

形状

风格

色彩

材料

质感

容积率

空地率

建筑高度

体量

沿街退后

质地

色彩

环境影响

1.4控制原则

1.4.1保护城市地形和天际线的美观和特色

1.4.2保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1.4.3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关系

1.4.4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

1.5弹性控制概念

1.5.1高度奖励

私人地块修建城市公共福利设施或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1.5.2城市环境日照条件评价

鱼眼镜头结合日照天穹图某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日照条件,为周围体量控制提供依据

1.5.3高层建筑的分段控制

对建筑底部、中部、顶部及屋顶形式的控制

2.土地使用

2.1研究内容

城市设计:

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

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2.2土地使用的原则

2.2.1土地综合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保持城市空间的全天候活力

2.2.2保护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资源

作为城市设计师应当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形体要素突出城市整体景观特色

2.2.3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狭义基础设施:

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及电力、电讯设施

广义基础设施:

公路、铁路,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城市的发展和容量

基础设施耗资大,建设周期长,先行建设

土地使用计划中:

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物质空间,提供方便条件

有效协调基础设施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

3.公共空间

3.1概念

也称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

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

新型公共空间:

公共建筑物的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建筑灰空间

3.2特性

开放性

可达性

大众性

功能性

3.3中西城市公共空间演变比较

西方:

广场为主要形式,承载大量城市公共生活

中国:

“街”为主要形式,承载的城市公共生活有限,以商业贸易为主

西方:

近代,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环境的附属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0世纪50年代,城市美化运动,公共空间建设考虑景观、艺术效果,对人的活动需求考虑很少

60年代,简·雅各布的著作发表后,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心理和需求心理

中国:

近代,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也发生转变,也开始承载更多的公共活动

近十几年,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量很大,也出现了种种误区,甚至重蹈西方失败的覆辙

问题一:

尺度失当,难以积聚人气,缺乏活力

问题二:

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缺乏对人的关怀

3.4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理想目标

尽量消除城市消极空间,尽量增加城市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

无人问津、无法使用的城市空间。

大面积的停车场、废弃土地、闲置的河岸、倒闭的工厂、铁路两侧的棚户区、建筑物之间的三不管空地……

城市轮廓低沉、水平,建筑物内部生活与街道活动紧密结合,户外空间尺度人性化

现代城市脱离街道生活,充斥着高层建筑,户外空间尺度非人性化,产生消极空间。

消除消极空间,“缝合”城市空间的创伤,创造积极空间

设计控制要点

1、边界明确,形成积极空间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及视觉联系

4、强调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人情味

4.使用活动

4.1人的活动类型

必要活动:

构成城市活力的基本要素

选择活动:

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社交活动:

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增加后两种活动,就能提高城市运转的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选择活动和社交活动与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

4.2使用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互动关系

符合人行为心理的环境,可诱发使用活动,反之则抑制

使用活动可改变空间的性质,使之变得有意义,甚至促使其环境品质的提升

4.3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一:

设计活动以增强环境对人的吸引力

策略二:

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考虑到使用者利用环境设施的能动性。

策略三:

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空间环境

策略四:

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段,激发使用活动的产生

策略五:

重视环境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以积极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使用活动

 

5.交通与停车

5.1重要性

汽车改变城市结构,带来城市问题

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5.2关注的内容

侧重于定性研究,确立一种模式,以此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根本目的是如何减少大量车行交通与停车空间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使城市不至于沦为“汽车的城市”,仍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最大限度维护步行者利益。

5.3模式研究

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

地下、多层、路边

停车与景观的结合:

林荫停车场

中心区边缘停车

发展公交捷运系统

建设步行街、区

6.步行街\区

6.1步行街\区的意义

以人为本

社会效益:

增加城市积极空间,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经济效益:

带动相关商业活动

环境效益:

减少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交通效益:

减少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压力

6.2建立步行街\区的必要条件

交通可达性,人车分离的可能性

街道界面(硬质、软质)在美学意义上的和谐、连续

必要的环境设施

活动支持(商业活动、特色人文活动)

6.3步行区

步行网络所连接的城市元素在功能上应有紧密的联系

范围过大反而造成不便(德方斯)

适应人的步行心理,提供多种选择,不能强迫人的流线

7.保护与改造

7.1保护与改造的涵义

保护:

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城外,还包括保护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历史街道环境、历史性景观特色和地方性风俗民情。

改造:

采取适当措施,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保护活动体现经济价值,利用经济收益更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7.2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

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

柯布西耶与国际化

空间与心理的归属感

历史:

城市生长的印记;

文化:

城市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模式

多样性与地方特色

保护与改造的收益

经济、社会和文化收益

7.3保护与改造的类型

个体历史建筑或遗存的保护及环境整治

索非亚教堂、革新街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群体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旧金山吉拉德广场

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改造

上海新天地

历史性区片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菊儿胡同、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

设计与实施中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

修复或整饬

功能定位

室外空间

视觉条件

交通组织

功能调整

开发

建筑风格

7.4保护与改造的城市设计控制技术

保护区划

设计导则

视线控制

建筑风格与形式控制

建筑高度

管理手段

空中开发权转让

建筑立面转让

减免税收

8.标志与标牌

8.1类型

交通标志

公共性标牌

商业性标牌

8.2作用

标识性

区域识别手段

8.3管理

台北市

美国查尔罗特市

深圳

哈尔滨中央大街

 

第五章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5.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保持城市总体目标的连续性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通过形体环境规划反映出来。

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建筑体量、形式和风格,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道路与交通,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等。

5.2满足人的需求

1943年,美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

生理需求——城市环境的微气候条件

安全需求——交通安全、设施安全、可识别性

社交需求——城市公共空间

自尊需求——空间的私密性、归属感

自我实现需求——城市特色、社区特色、建筑特色、公众参与

5.3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

城市的特色不仅包括形体环境形态,还包括居民的行为活动、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

5.4考虑不同的时空效果

5.4.1开发建设实施的时序性

5.4.2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人的运动所展开的空间序列

5.4.3四季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日景及夜景的不同效果

5.5遵照美学原则组织设计元素

创造格局清晰的景观秩序

保证空间界面的连续与变化

提供轴线和景观条件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交融和渗透

 

第六章空间与景观

1.城市空间

1.1城市空间的构成

底界面

侧界面

顶界面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第一层次轮廓线:

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

第二层次轮廓线:

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构成的形态

一次街廓H/D1—1.5

二次街廓H/D2—3

1.2城市空间的领域性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

2.城市景观

2.1概念与构成

2.1.1概念

(城市形体环境+城市生活)物质形态的的视觉形式

2.1.2要素

景物、景感与主、客观

2.1.3构成

自然景观

山水、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城市环境表征

人工景观

新旧建筑、建筑群形成的城市轮廓线、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品等。

活动景观

能够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反映地方风俗民情的活动。

2.2城市景观建设的策略

2.2.1加强对城市景观问题的研究,制定长远与近期的景观建设计划。

包括城市风貌特色、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

2.2.2建构景观体系

城市天际线形式;

高层建筑的分布;

城市形象标志系统;

主要公共空间的布局;

主要景点的分布;

视线、视角、视廊的形成与保护;

城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地位;

城市广告招牌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的布局与构想等等。

2.2.3建立景观管理条例,实行景观质量在内的设计评审制度

2.2.4在城市设计领域加强与景观建筑学和公共环境艺术学科的联系

 

第七章开发与管理

1.开发

城市开发是以土地为载体,开发利用空间的经济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种城市活动对空间的需求,如居住、商业、工业和娱乐等。

1.1开发的类型

1.1.1新开发与再开发

城市的生长期到成熟期:

新开发递减、再开发递增

城市的中心区到边缘区:

新开发递增、再开发递减

1.1.2公共开发与非公共开发

1.1.3商业性开发与非商业性开发

1.2与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

1.2.1城市区位与地价

1.2.2开发强度与收益

1.2.3使用功能与层数

1.2城市设计与开发

环境品质环境的经济价值

空间形态密度、功能、界定、尺度、领域的划分、环境特色

对开发商的再认识

2.管理

城市设计是一连串的设计与实施管理的决策过程

管理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

法制化是实施管理的根本保证

2.1开发前----预先设计

2.2开发中----区划法

1特殊区划:

历史区、混合使用区、特殊使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