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PID恒温控制系统.docx
《基于PLC的PID恒温控制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PID恒温控制系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PLC的PID恒温控制系统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
基于S7-200型PLC的PID恒温箱控制
学生姓名
范永林
学号
2008103054
所在系
电子工程系
专业名称
自动化
班级
2008级1班
指导教师
程诚段纯爽
成绩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摘要:
本论文阐述了利用PLC模块通过数模转换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等,并运用梯形图编写程序,实现对液体加热及对温度的保持。
本系统的适用性很强,稳定性、精确性良好,程序开发通俗易懂,可以适应农业和工业生产中恒温系统的需求。
本文主要介绍了恒温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
关键字:
PLC,数模转换,恒温系统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showtousethePLCmodulethroughtheanalog-to-digitalconversionmoduleandtemperaturedetectionmodule,andusedtheladder—diagramprogramming,realizetheliquidheatingandtemperatureismaintained。
Thissystemapplicabilityisverystrong,stability,accuracy,goodprogramdevelopmentunderstandable,canadaptto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stanttemperaturethatrequiredbythesystem.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dtheconstanttemperatureandthehardwareandsoftwareofthesystemdesign.
Keywords:
PLC、Analog-to-digital、Theconstanttemperature
前言
恒温系统装置是一个模拟生产使用恒温系统。
他使用了PLC,数模转换功能模块,温度传感器,电热棒等.实现系统的加热,以及恒温保持。
使用PID算法可以精确的控制系统温度.该模拟系统可用于对室温的加热,以及保温。
外面虽然可以买到类似的商品,但是却不如该系统灵活。
随着经济的增长,有些农业生产对温度的要求相当严格,例如,农场的养殖场就对温度非常讲究.据研究表明禽类不仅对光照有严格要求,对温度更有严格要求,温度会下降到15度左右,禽类的产蛋率成明显下降趋势,而温度高于30度左右,禽类的产蛋率同样受到影响,此时我们就得严格控制室温在20-25摄氏度为最佳温度,才能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该系统主要划分为PLC主模块,数模转换功能模块,温度监控模块,加热模块。
主要功能有:
PLC模块将数据信号传送到功能模块使之转换成模拟信号使温度传感器工作,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系统温度,转化成模拟电压信号,然后通过EM235CN模块将温度信号转化成数据信号,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1.PLC简介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
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其标准中将PLC定义为:
可程式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位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程式逻辑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2.PID指令与模拟量控制
2。
1PID算法
典型PID算法包括三项:
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
即:
输出=比例项+积分项+微分项
计算机在周期性地采样并离散化后进行PID运算,算法如下:
Mn=Kc*(SPn-PVn)+Kc*(Ts/Ti)*(SPn—PVn)+Mx+Kc*(Td/Ts)*(PVn-1-PVn)
比例项:
Kc*(SPn—PVn)
积分项:
Kc*(Ts/Ti)*(SPn—PVn)+Mx
微分项:
Mx+Kc*(Td/Ts)*(PVn-1—PVn)
2。
2PID控制回路选项
常用的控制回路有PI、PID。
(1)如果不需要积分回路(即在PID算法中无“I"),则应将积分时间Ti设为无穷大。
由于积分项Mx的初始值,虽然没有积分运算,积分项的数值也可能不为零。
(2)如果不需要微分运算,则应将微分时间Td设定为0。
0
2.3回路输入量转化和标准化
在PLC进行PID控制之前,必须将其转换成标准化浮点表示法.
(1)将回路输入量数值从16位整数转换成32位浮点数或实数。
如下:
ITDAIW0,AC0//将输入数值转化成双字
DTRAC0,AC0//将32位整数转换成实数
(2)将实数转换成0.0—1.0之间的标准化数值。
/R32000。
0,AC0//是累加器中数值标准化
+R0,AC0//加偏移量0
MOVRAC0,VD100//将标准化数值写入PID回路参数表中
2。
4PID回路输出转换成比例的整数
程序执行后,PID回路输出0.0-1。
0之间的标准化实数值,必须被转换成16位成比例整数数值,才能驱动模拟输出。
PID回路输出成比例实数数值=(PID回路输出标准化实数值—偏移量)*取值范围
MOVRVD108,AC0//将PID回路输出送入AC0
*R32000。
0,AC0//将实数四舍五入取整,变为32位整数
DTIAC0,AC0//32位整数转换成16位整数
MOVWAC0,AQW0//16位整数写入AQW0
3.控制方案设计
3。
1任务及器件选型
3.1.1任务要求
对恒温箱进行恒温控制,对温度进行PID调节,PID运算结果去控制接通电加热器或者制冷风扇,但由于电加热器或制冷风扇只能为OFF和ON,为开关量,不能接受模拟量调节,故采用“占空比”的调节方法.
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送入PLC后,若经过PID指令运算得到一个0—1的实数,把该实数按比例换算成一个0-100的整数,把该整数作为一个范围为1-10S的时间t。
设计一个时间周期为10S的脉冲,脉冲宽度为t,把该脉冲加给电加热器或制冷风扇,即可控制温度.
3。
1.2PLC选型
选用实验室具备的SIEMENSS7—200CN(CPU226)型PLC及EM235CN模块。
3。
1.3加热器件选型
电热棒的功率考虑到继电器的成本随负载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应尽量选择小功率的电热棒
3.1。
4温度传感器选择
使用Pt100热敏电阻传感器。
用高纯度铂做电阻导体,具有非常好的线性、高温稳定性和复现性。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测量范围:
—200°C~+850°C允许偏差0。
15°C
3。
1。
5继电器选型
选择驱动电压为24V的继电器,负载考虑到使用电热棒功率较大,选择使用10A的负载避免继电器被烧坏。
3.2具体方案
3。
2。
1方案简介
在恒温箱内有一个加热元件和一个制冷风扇,电加热元件和风扇的工作状态只有OFF和ON,即不能自行调节,现要使恒温箱的温度恒定,且能在25—100摄氏度范围内可调节,如图所示:
3.2。
2地址分配及符号表
(1)地址分配:
Q1.0:
控制接通加热器;
Q1.1:
控制接通制冷风扇;
AIW0:
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
(2)符号表:
符号
地址
符号
地址
设定值
VD204
微分时间
VD224
回路增益
VD212
控制量输出
VD208
采样时间
VD216
检测值
VD200
积分时间
VD220
3.3放大电路图
3。
4流程图
3.5程序梯形图
4.系统功能
系统开始运行时,在编程软件上修改初始设定温度T1,T1应该比常温高,例如取T1=50度,电热棒开始加热,当室温别加热到50度时,电热棒停止加热。
若检测温度高于50度时,启动制冷风扇,使温度下降,保持在T1附近不变;具体过程是:
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送入PLC后,若经过PID指令运算得到一个0—1的实数,把该实数按比例换算成一个0-100的整数,把该整数作为一个范围为1-10S的时间t。
设计一个时间周期为10S的脉冲,脉冲宽度为t,把该脉冲加给电加热器或制冷风扇,即可控制温度。
5.设计总结
完成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放大电路的设计,温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电路设计,都遇到不小问题,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配合下,这些问题都逐一解决,最终使恒温系统,达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在实践当中运用了PLC和PID调节,对PLC的编程方面,也有所提升;熟悉掌握了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对一些电路的设计有所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这次的经验会带给我很多启迪,且为以后工作奠定一定实践基础。
6.参考文献
[1]吴建强,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宇.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及编程技巧[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
[3]魏志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何衍庆,俞金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巧[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周渊深.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黄净主编。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M]。
北京:
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
[7]廖常初.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6版)[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