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9617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坡道脚手架方案.docx

坡道脚手架方案

××××××××××××工程

屋面施工上人坡道

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施工单位:

×××××××公司

日期:

二 0一0 年八月二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标准4

2、采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ﻩ4

第二章工程概况4

1、工程概况ﻩ4

2、场地布置ﻩ5

第三章 通道搭设方案6

1、上人坡道架体搭设总体思路6

3、上人坡道搭设顺序10

1、钢管、扣件、脚手板ﻩ10

2.2、扣件10

3。

3、脚手板ﻩ11

2、上人坡道架搭设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11

3、增强架体的整体稳定措施ﻩ12

4、上人通道架体的质量控制与验收ﻩ12

1、几何尺寸ﻩ15

2、立杆根部单肢稳定性验算16

4、顶层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计算19

5、顶层立杆稳定性验算ﻩ20

6、格构支架极限承载力计算ﻩ21

7、附件ﻩ22

第六章文明施工及安全技术措施29

2、通道安全防护措施30

第七章  工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32

第八章通道防雷与消防37

1、拆除前安全防护措施37

2、通道拆除要求38

3、脚手架坡道拆除ﻩ39

3.1、施工前准备ﻩ39

3。

2、脚手架拆除施工方法40

第一章编制依据、标准

1、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本工程钢结构施工专项方案

2、采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总包单位:

屋面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2、场地布置

因屋面工程施工需要在三区3-3轴至3—4轴北侧,采用满堂脚手架搭设上人坡道,搭设最高处为23米,最底处为0米,长度为46米,宽度为6米。

如下图所示:

  

脚手架及压板机加工平面布置图

考虑到上人坡道满堂钢管脚手架的牢固、安全、稳定性,基础回填土采用机械分层回填碾压平整、密实(挖土机夯实),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底部应浇筑C20砼,碎石垫层10cm厚以上,建筑物的基础周围自然地面及护坡均便道浇筑C15素砼10㎝,向外有不小于1:

0。

05的排水坡度,四周设15cm×15cm宽排水沟,在四角有60cm×60cm×100cm的积水坑,备好排水机械做到有组织排水。

材料进出由北面及南面的通道出入。

第三章通道搭设方案

1、上人坡道架体搭设总体思路

为满足屋面安装,需在3区从檐口位置斜向地面搭设一个长46m,宽6m,高23m的满堂上人坡道架。

因屋面上人坡道架搭设之前幕墙的脚手架已经搭设完成,且屋面坡道要承重,所以屋面上人坡道脚手架不能与幕墙的脚手架连接在一起,成为单独的一个架体。

上人坡道做法:

满堂上人坡道架采用建筑施工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Ф48×3。

0钢管搭设,立杆纵向间距1。

5m,立杆横向间距1.5m,步高1.6m。

为便于屋面施工,上人坡道架的搭设应符合《建筑施工用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GB130—2001)的要求。

现场上人坡道的上部有高压电线,所以在搭设脚手架和拆除脚手架前给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防止碰触电线。

工人搭设时都穿防触电绝缘胶鞋,带手套,高空时系牢安全带。

搭设的脚手架斜坡从电线杆脚部开始往上搭设,防止因距离高压线太近引发触电事故。

    

       坡道栏杆平面图

为增强操作架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在地面标高9米处每隔4。

5米设置一道纵向、横向剪刀撑。

顶层上人层做法:

顶层水平杆采用Φ48×3.0钢管,间距≤300mm,水平杆上方铺设4×9公分木方并满铺18mm厚木工多层板用铁钉钉牢,为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安全,在通道的上面木板上设置防滑条,用100×50㎜的木方条按@300mm用钉钉牢。

在东西二侧设置1。

2米高防护栏杆(刷红色、白色警示油漆),下方设置高20公分的挡脚板。

 

车辆通道口做法:

在9米宽的水泥路面上预留宽4.5米,高4.8米的车辆通道。

通道口上方设置防坠物平台。

通道平面节点布置图:

通道剖面图:

具体搭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2、施工准备

(1)、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2)、技术准备

A、施工前仔细阅读施工方案设计,仔细了解现场情况,做到搭设脚手架前心中有数。

B、脚手架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相应考核。

考核合格人员办理进场手续,方可上岗操作,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C、各级负责人依据脚手架方案分别对上人坡道架搭设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人员准备

对脚手架作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取得架子工登高作业操作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讲究职业信誉,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高的技术素质。

对施工班组长的素质要求:

除具有以上人员的素质外,还要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熟练掌握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4)、测量仪器准备

主要测量仪器详见下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水准仪

DZS3-1/AL332

1台

全站仪

DZJ-3

1台

测力扳手

2把

3、上人坡道搭设顺序

依据图纸要求拉好定位线,铺放横向扫地杆,自控制线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横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纵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固定,固定底杆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直,每边立起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

校核立杆和水平杆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5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扣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全部完成。

第一步全部完成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设置支撑杆,按第一步搭设要求和作业程序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搭设进程及时设置剪刀撑,铺层间加强水平杆、铺设木方和多层板和装上人层二侧防护栏杆,防滑条、档脚板等.

第四章材料及质量控制

1、钢管、扣件、脚手板

1.1、钢管

采用φ48×3。

0直缝焊接钢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23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上严禁打孔;

新、旧钢管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应分别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8。

1.1、8。

1.2条的规定。

2。

2、扣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3、脚手板

本脚手架采用多层板为脚手板,其质量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上人坡道架搭设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1)、按上人坡道架搭设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按JGJ130-2001规定的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2)、对场地要求:

上人坡道架搭设之前需对场地进行平整夯实,高差不得大于100mm。

(3)、场地经平整夯实后,按要求放线定位,在立杆下部铺设12#槽钢,槽钢长度不得小于3000mm。

(4)、立杆:

采用Φ48×3.0钢管。

立杆为1。

5m×1。

5m,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表面不大于200mm的立杆上。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立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于3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立杆高≤20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0mm,立杆高20m~30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8mm。

(5)、纵向、横向水平杆:

采用Φ48×3.0钢管。

步高为1.6m.顶层水平杆采用斜撑加固,水平杆顶层上铺设作业层。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搭接连接,与立杆抱紧。

搭接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错开距离不应小于300mm.剪刀撑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应等间距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6)、剪刀撑:

采用Φ48×3.0钢管.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在45°~60°之间,剪力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5根。

剪刀撑用扣件与水平杆的连接每三个步距用扣件连接牢固,扣件中心至主节点距离≤150mm。

(7)、顶层构造:

顶层为施工上人层,顶层水平杆采用Φ48×3.0钢管,间距≤300mm,水平杆上方铺设木方和满铺多层板。

(8)、顶层二侧均应设置高度≥1.2m防护栏杆,栏杆上横杆不少于二道并满挂安全网,且应设高度200mm的挡脚板。

(9)、搭设高度:

搭设高度为斜坡区域采用阶梯型。

(10)、提前做好安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工作平台、测量仪器、吊装设备、加工设备及有关人员等,务使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11)、格构柱、格构梁做法。

3、增强架体的整体稳定措施

(1)、采用扣件及短钢管在操作架内部八个“口”格构柱,格构柱之间采用格构梁相连形成空间框架结构,以增强操作架的整体稳定性。

(2)垂直剪刀撑-—操作架四周及操作架中间均设置多道垂直剪刀撑(见附图),剪刀撑与格构柱、格构梁两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剪刀撑体系。

(3)、水平剪刀撑—-在底层、中间层设置多道水平剪刀撑(具体位置见附图)。

4、上人通道架体的质量控制与验收

架体质量控制主要为立杆垂直度和扣件拧紧力矩控制。

(1)、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架子工安装技术培训工作。

(2)、严格控制进场钢管的质量,严禁不合格钢管用于本工程.

(3)、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看工作状态。

(4)、对测量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务使测量定位、检测准确。

(5)、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完全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因素,达到“预控为主”。

特别是对立杆垂直度和扣件拧紧力严格控制。

(6)、操作架搭设完成,由施工单位质安部自检,然后上报监理,由甲方、监理、总包及使用单位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操作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操作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

偏差a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与工具

地地基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不沉降

-10

最后验收垂直度20~80m

±1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

总高度

50m

40m

20m

H=2

H=10

H=20

H=30

H=40

H=50

±7

±20

±40

±60

±80

±100

±7

±25

±50

±75

±100

±7

±50

±100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间距

步距

纵距

横距

±20±50

±20

-

钢板尺

纵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

±20

水平仪或水平尺

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

±10

扣件安装

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

a≤150mm

钢板尺

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

a≥300mm

钢卷尺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a≤h/3

-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a≤la/3

-

钢卷尺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40~65

N·m

-

扭力扳手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60

角尺

第五章计算书

1、几何尺寸

1.1、操作架搭设尺寸:

1。

5m×1。

5m×1.6m(步高);

1.2、最大搭设高度:

23m;

1。

3、计算参数:

钢管受力计算时按3.0壁厚计算,自重计算时按3.5壁厚计算。

几何特征

外径

厚度

截面积

i

I

W

重量

E

单位

mm

mm

mm²

cm

mm4

cm3

N/mm²

立杆、水平杆

48

3.0

424

15.94

10.78×104

3.87×104

3.84kg/m

2。

06×105

栏杆

/

/

/

/

14kg/m

/

竹笆脚手板

/

/

/

15kg/㎡

/

 

注:

立杆、水平杆自重按壁厚3.5mm计算

2、立杆根部单肢稳定性验算

2。

1、单根立杆承受的恒载标准值

项目

公式

荷载标准值

合计

支架

自重

立杆

23m×0.0384kN/m

1.42kN

(1.42+2.76)×1。

2=5kN

5.57kN

水平杆

(1.5m+1.5m)×24层×0.0384kN/m

2。

76kN

顶层加强水平杆

4根×1.5m×0.0384kN/m

0.23kN

脚手板自重

0.15kN/m×1。

5m×1.5m

0.34kN

2.2、单根立杆承受的活载标准值

活荷载包括:

脚手架自重(操作架内不得集中堆放材料)、施工工具、安装人员等,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取2.5kN/㎡;

NQK=2.5kN/㎡×1.5m×1.5m=5.63kN

2。

3、组合

N=1.2NGK +1.4NQK=1。

2×5.57+1.4×5。

63=14。

57kN

2.4稳定系数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 l0=L+2a=1600+2×100=1800mm

长细比λ=l0/i=1800/15。

94=113〈[210]

查表可得:

稳定系数

高度影响系数:

k=1/(1+0。

005H)=1/(1+0.005×23)=0.897

2.5、验算

N/mm²〈205N/mm²

2.6、验算结果:

满足要求。

3、操作层水平杆抗弯验算

顶层水平杆构造:

加强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平行,位于横向水平杆上面,间距为300mm

3。

1、操作层纵向水平杆验算

纵向水平杆受荷面积

按3跨连续架体计算

3.1.1、静载计算

  

(1)恒载:

脚手板重:

0。

15kN/m2×0。

3m=0.045kN/m

     横杆重:

0。

0384kN/m

  合计:

0。

083kN/m

  恒载作用下的弯矩:

kN·m

(2)活荷载:

施工活荷载:

2.5kN/㎡;

  2.5kN/㎡×0.3m=0.75kN/m

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kN·m

3.1.2、组合:

1。

2×0.0149+1。

4×0.17=0。

256kN·m

3。

1.3、验算:

N/mm²〈205N/mm²

3.1.4、验算结果:

满足要求

3.2、操作层横向水平杆验算

3.2。

1、荷载传递方式:

脚手板→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

3.2.2、计算简图:

3。

2.3、静载计算:

(1)恒载:

  P恒=0。

083kN/m×1。

5m=0。

1245kN

将集中荷载转化为等效的线荷载为:

横向水平杆自重:

q恒2=0.0384kN/m

合计:

0.3497kN/m

 恒载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

kN·m

(2)活荷载

 P活=0。

75kN/m×1.5m=1.125kN

将集中荷载转化为等效的线荷载为:

kN·m

3.2.4、组合

1。

2×0.063+1.4×0.639=0。

97kN·m

3。

2.5、验算

N/mm²>205N/mm²

3.2.6、验算结果:

横向水平杆加固后经验算,横向水平杆受力满足要求。

4、顶层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计算

顶层(操作层)扣件所承受的力为操作层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力

扣件受荷面积

4.1、恒载计算

顶层水平杆[(4根×1。

5m)+1。

5m]×0.0384kN/m=0。

288kN

脚手板 0.15kN/m²×1.5m×1。

5m=0。

338kN

合计   NGK=0。

288kN+0。

338kN =0。

626kN

4。

2、活荷载计算:

施工活荷载  2.5kN/m2×1.5m×1。

5m=5.625kN

4.3、组合

N=1。

2 NGK+1.4NQK=1。

2×0.626+1.4×5.625=8.626kN

4.4、验算

N=8.626kN>[Ro]=8.0kN

4.5、验算结果:

不能满足要求

4。

6、加固措施:

顶层操作层横向水平杆与立杆采用双扣件连接

8.626kN<[Ro]=12.0kN,满足要求。

5、顶层立杆稳定性验算

立杆受荷面积

5.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单榀脚手架杆件挡风系数 

式中:

An--按一个单元计算1.5m×1。

6

An0。

048m×(1.5m+1。

6m+2.19m)×1。

20.305㎡

A1.5m×1。

6m(脚手架轮廓面积)2。

4m²

=0.305/2。

40。

127

按表6.3.1,36项(b),整体计算时

顶层标度:

23m,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基本风压:

=0.40kN/m²

wod²1.518×0.40×0。

048²0。

001,µs1.2

整体挡风系数计算(根据《GB50009》规范表6。

3.1.21项)

5.2、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弯矩:

=0.85×1.4×0。

565×1.5×1.6²/10=0.258kN·m

5。

3、恒载计算:

顶层水平杆 [(4根×1.5m)+1.5m]×0.0384kN/m=0.288kN

脚手板0.15kN/m²×1.5m×1.5m=0.338kN

合计  NGK=0.288kN+0。

338kN=0。

626kN

5.4、活荷载计算:

施工活荷载  2.5kN/m2×1.5m×1。

5m=5.625kN

5。

5、组合

组合1 N=1.2NGK+0.85×1。

4NQK

=1.2×0.626kN+0.85×1。

4×5.625kN=7.44kN

组合2N=1.2NGK+1。

4NQK

=1.2×0。

626kN+1.4×5。

625kN=8。

626kN

5.6、验算

按组合1验算  N/mm²

按组合2验算 N/mm²

93N/mm²<205N/mm²

5.7、验算结果:

满足要求

6、格构支架极限承载力计算

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

其中:

—格构支架极限承载力;

E-钢管弹性模量;

I—格构支架立杆组合惯性矩;

 U-格构支架某一层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单位水平位移;

H-格构支架总高;

I=∑(IX+Aa²)=0+2×(2×10.78+4.24×75²+4。

24×225)

  =477043cm4

格构支架某一层在水平力作用的单位水平位移:

式中:

k0.001mm/N;b1300mm;h1600mm;d =2193mm

sin²(1600/2193)²0.532

代入公式:

·= ·=467663N

工作条件系数取0.36,

高度影响系数:

k=1/(1+0。

005H)=1/(1+0。

005×23)=0.84

PE=467663×0。

36×0.84=141421N,

每根立杆能承受141421N÷4=35355N=35.355kN

立杆实际荷载为:

14。

57kN<36.34kN(满足要求)。

7、附件

顶层斜撑计算书

7.1、计算简图

节点编号图

单元编号图

7。

2、荷载信息

(1)。

(恒、活、风)节点、单元荷载信息

a。

节点荷载

**以下为节点荷载图 单位:

力(kN);弯距(kN。

m)

第0工况节点荷载简图

第1工况节点荷载简图

b.单元荷载

以下为单元荷载图:

单位:

力(kN);分布力(kN/m);弯距(kN。

m);分布弯距(kN.m/m)

  (2)。

荷载组合

1.20恒载+1.40活载

-3.8

-3.9

0.0

—0.0

0.0

0。

0

0.0

0.0

0。

0

0.0

0。

0

0.0

3

-0.1

-0.1

-0.5

-0.5

0.0

0。

0

0。

0.0

0.0

0。

0

-0.1

0.1

4

-4。

0

—4.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0

5

-3.1

—3.0

0.0

0。

0.0

0.0

0。

0

0。

0

0.0

0.0

0.0

0。

0

6

—0.0

—0。

0.3

0.3

0。

0.0

0.0

0。

0.0

0。

0.0

—0.1

7

—0.0

-0.0

2。

4

2.4

0.0

0.0

0.0

0.0

0。

0.0

0.2

-0.1

8

—1.3

—1。

3

1。

1.3

0.0

0.0

0。

0

0。

0.0

0.0

0.2

—0.2

9

—3。

8

-3。

9

0.0

—0.0

0。

0.0

0.0

0。

0.0

0.0

0.0

0.0

10

-3。

9

-3.8

0。

0

-0.0

0.0

0.0

0.0

0。

0.0

0.0

0.0

0.0

11

-3。

-3.8

0。

0

-0。

0

0。

0

0.0

0.0

0。

0

0。

0

0.0

0.0

0。

0

12

-3.8

-3.7

0.0

0。

0

0。

0

0.0

0.0

0.0

0.0

0。

0

0.0

0.0

13

-3.8

—3.7

-0.0

-0.0

0。

0

0。

0.0

0.0

0。

0

0。

0

—0.0

0.0

14

-0。

1

—0。

1

2.3

2.3

0。

0

0.0

0.0

0.0

0。

0

0。

0

0.2

—0。

1

15

-0.1

—0.1

2.3

2。

2

0。

0.0

0。

0

0.0

0。

0

0。

0

0。

-0。

16

-0。

1

-0。

1

0.5

0.5

0.0

0.0

0。

0

0。

0

0。

0

0.0

0。

1

-0。

1

17

—0。

1

-0.1

0.5

0.5

0.0

0。

0

0.0

0.0

0.0

0。

0.1

-0.1

18

-0。

1

-0.1

0。

5

0.5

0。

0

0。

0

0.0

0.0

0.0

0。

0

0.1

—0.1

19

-1。

3

—1。

3

1.4

1.4

0.0

0.0

0.0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