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其一阅读答案.docx
《凉州词其一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州词其一阅读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凉州词其一阅读答案
凉州词其一阅读答案
代:
唐代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篇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
xt>一、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①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②楼兰:
指西汉时一个楼
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单调、清冷)的特点。
(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
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
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答:
通过对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边塞生活的艰苦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
诗歌化用典故,采用虚实结合,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主题(3分)
(4)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无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
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又是对戍边战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折杨柳”的曲子,自
然引人产生对故乡亲人、春色的回忆与思念,但眼前既无春色,亲人更是遥不可见;戍边将
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国奋战的,由此对战士们为国报忠的决心起到了极好的衬托作用。
(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季节、天气、地点,照应题目中“塞下”,写边塞苦寒。
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去寻觅春天的愉悦心情。
c.颈联宵眠抱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
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d.尾联“愿”、“直”,语气斩钉截铁,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二、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
一仞八尺,万仞
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
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
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
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3分)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
关系?
(1分)答: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答: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
诗人广阔的胸襟。
4.“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答:
“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5.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8.对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9.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10.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答: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11.一片”与”万仞”对照,明写了什么?
暗写了什么?
(明写了玉门关的扼居险要,暗写了守关将士孤寂的处境)
三、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歌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
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
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和誓歼残敌的决心。
尤其是:
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在漫天飞雪里纵横驰骋。
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
1.填空:
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边塞诗,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
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逐:
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
满:
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
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3.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答:
(1)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
(2)暗示已有敌情;(3)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4)暗示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
4.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答: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赶的场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5.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
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率领轻骑冒雪追敌,“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
四、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句主要咏画面景物,第联想。
(2分)
2.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
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
(列举两例)(3分)答:
早春(初春)示例:
三两枝的桃花、满地的蒌蒿、抽出短芽的芦苇
3.“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
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4.这首诗的作者和苏洵、苏辙并称为“三苏”
5.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竹)、(桃花)、(蒌蒿)、(江水)和(芦芽),动态的景物有(河豚)和(鸭)
6.诗中表现“早春”的景物有:
桃花、萎蒿、芦芽(不可答“鸭子”、“江水”)。
7.“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写法等)作一点赏析。
[答]①内容角度:
写江中鸭子。
鸭子下水,说明水温已经上升,告知春天已到。
②哲理角度:
鸭子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
这句诗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积极思索。
③写法角度:
这句诗将艺术美和人生哲理融合而成为一体,不仅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积极思索。
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答]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
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9.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2分)
示例:
(江岸边,)一片竹林稀稀疏疏,颜色青翠;远处,三两枝桃花悄悄绽放,色彩鲜艳,(似乎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的到来)。
10.这是一首题画诗。
画幅中没有,而诗中出现了的景物是什么?
(2分)河豚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诗人对惠崇画作的欣赏、赞美之情(或:
表达了诗人看画中之景时的喜悦、高兴之情)。
(意思对即可)
五、关雎
1,《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
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
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这是?
?
兴?
的艺术手法。
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
?
比?
的艺术手法。
3赏析;?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
?
悠哉悠哉?
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
?
辗转反侧?
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
4、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5、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君子”指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淑女”指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6、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9.305篇诗歌。
按音乐分类,编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0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1.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
12.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1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15.“、“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16.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
“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17.《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
请说说这种表达方
法的作用。
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8.“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
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六、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
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5。
6.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
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
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7.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失望、惆怅的心情。
8.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9.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
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惆怅)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
【篇三: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txt>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扬州市打造的“扬州好人”品牌意义非凡,它为我们起一座道德的丰碑。
②玉树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证明了大灾面前我们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③松鼠是十分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他们就从窝里跑出来?
?
a.竖立充足警觉b.树立充足机警
c.树立充分警觉d.竖立充分机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暑假里李鸣参加了“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自然联想到....
亚热带的阳光。
b.温家宝总理认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这决不是骇人听闻。
....
c.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挖空心思,加大检查力度。
....
d.修建后的扬州宋大城焕然一新,令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再次发生,市政府增派力量,加强了市区各学校的门卫管理。
b.不仅纪实影片《海豚湾》感动了奥斯卡评委,而且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c.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d.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一面》一文中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清晰起来。
b.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松鼠》一文,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出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c.《木兰诗》,北朝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劳、勇敢、机智的女英雄形象。
d.《赵普》一文通过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表现了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崇高品质。
6.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用正楷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书写美观者可另加1分)(4分)
8.默写(每空一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9分)
(1),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4),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5),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莲》)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7)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名著欣赏与阅读(5分)
(一)石猿端坐上面道:
?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
(二)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1)这两段文字中的“石猿”即日后的,“裙钗”指的是。
(2分)
(2)从上述两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石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请结合具体故事情节简要回答。
(3分)
1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题目。
(5分)
(1)根据画面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试着给它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2)对漫画中父亲“不让干家务”的观点,你赞同吗?
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劝说这位父亲呢?
(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
(5分)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凉州词(其一)张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①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这两首诗描写了边塞哪些特有的景象?
(2分)
12.《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5分)
【甲】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选自《于园》)
【乙】
①个园者,本寿芝园旧址,主人辟而新之。
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
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
②主人性爱竹。
盖以竹本固,君子见其本,则思树德之先沃其根;竹心虚,君子观其心,
则思应用之务宏其量。
主人爱称曰:
个园。
(节选自《个园记》)
注:
①寿芝园,石涛所居,后人家业败落,卖给两淮盐商黄至筠。
②沃:
灌、浇。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非显者刺
(2)缘坡植牡丹、芍药.
(3)卧房槛外(4)盖以竹本固..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幽阴深邃奇b坐其中,颓然碧窈..
周以虚槛,敞以层楼观其耸构巍峨..
c叠石为小山d主人处处款之..
愿为市鞍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2)个园者,本寿芝园旧址,主人辟而新之。
16.两座园林各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于园的特点及个园得名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共15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
寻觅?
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
东方足迹?
、?
寻觅之旅?
、?
低碳行动?
三个展区,在?
寻觅?
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
智慧之旅?
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
斗冠?
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
叠篆文字?
,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
中国红?
,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
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
外衣?
,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
新九洲清晏?
,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
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
九洲清晏?
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
?
新九洲清晏?
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
?
新九洲清晏?
之?
新?
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
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
新九洲?
之首,以?
雍?
命名,取?
和谐?
、?
本?
、?
宗?
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
田?
、?
泽?
、?
渔?
、?
脊?
、?
林?
、?
甸?
、?
壑?
、?
漠?
,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
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