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9020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天航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航天航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航天航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航天航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航天航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天航空.docx

《航天航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天航空.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天航空.docx

航天航空

 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并为之探索奋斗了100多年。

1809年,英国的乔治·凯利爵士发明了第一架滑翔机。

但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还不能实现自主的飞行。

此后在1874年和1884年,法国的迪唐普尔和俄国的莫查依斯基分别进行了蒸汽动力的飞行试验,但都只实现了短距离的跳跃飞行,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动力飞行。

 1903年秋,莱特兄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飞机者1号”。

这是一架用轻质木料为骨架、帆布为蒙皮的双翼机,驾驶者俯卧在下层机翼正中操纵飞机。

1903年12月17日晨,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着“飞行者1号”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动力飞行。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持续了12秒,飞行距离约36米。

在当天的第四次飞行中,飞行时间持续了59秒,飞行约260米。

但能平稳地直飞,还能操纵它转向飞行,世界上第一架动力终于诞生了,人类飞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

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人类史上首次空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安德烈驾驶一架双翼飞机飞往比利时列日一带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同时,德国飞行员汉斯也正驾驶飞机前往马恩河岸执行同样的任务。

两机在空中迎面相遇,汉斯按照飞行员的规矩绅士般地向对方挥手致意,但安德烈可不吃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头。

这一污辱性的动作令汉斯怒火中烧。

  报复心促使汉斯立刻调转机头向安德烈扑去,安德烈也不示弱,驾驶战鹰往回盘旋,并再次向汉斯晃动一个小指头。

岂有此理!

汉斯拔枪射击,安德烈也举枪还击,两人在空中就斗在一起。

然而两人却弹弹虚发,谁也没法将对方置于死地,很快便兴味索然。

于是两人干脆挥手告别,各干各的活去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空战便这样草草收场了。

但是,两个人在空中的这番斗气却让军事家们茅塞顿开。

汉斯回营后一通诉苦,令德国人大为激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架武装战斗机由此诞生了。

用于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

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

有多种分类:

按执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按载弹量分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3-5吨)轰炸机;按航程分为近程(3000千米以下)、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远程(8000千米以上)轰炸机、中近程轰炸机一般装有4-8台发动机。

机上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如各种炸弹、航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航空机关炮等。

机上的火控系统可以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

轰炸机的电子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地形跟踪雷达、领航设备、电子干扰系统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用以保障其远程飞行和低空突防。

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

 飞机的发明,使人们在普遍受益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满足。

飞机起飞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应的跑道和机场。

这就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有人开始探索可以进行垂直起落的飞行器,通称直升机。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机。

西科斯基原籍俄国,1930年移居美国,他制造的VS-300直升机,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桨,后来经过多次试飞,将3副尾桨变成1副,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世界上第一架使用型直升机

 VS-300直升机诞生之后,影响巨大,尤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发展迅猛。

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处在活塞式发动机时期,此后就进入了喷气涡轮轴时期。

旋翼材料结构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为金属木翼混合结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为金属结构,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为玻璃纤维结构,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新型复合材料结构。

  本世纪20年代飞机开始载运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开始把大量的运输机改装成为客机。

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运输机和超音速运输机,逐渐推广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

著名的有前苏联生产的安-22、伊尔-76;美国生产的C-141、C-5A、波音-747;法国的空中客车等。

超音速运输机有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式和原苏联的图-144。

然而,超音速客机的发展并不乐观。

“协和”式飞机售价过高,影响效益,因而已于80年代停止生产。

前苏联的图-144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第一架民航机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SpaceShuttle)是美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它的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①轨道飞行器,包括三副引擎火箭、驾驶员舱、乘务员舱和载货舱。

②用作提供推进的外贮箱。

③火箭助推器,共有两枚,使用固体燃料。

航天飞机的主要用处是空间运输、卫星服务,它可以靠近其他航天器,为其输送物品及修理等服务项目。

还可以进行星际观测,军事、地理观察及拍照。

由于其本身体积较大(高20多米,长50多米),也可以做为大型空间建筑。

航天飞机起飞时可以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减轻负担,可以把工作完毕后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推进外贮箱抛掉。

航天飞机的主要机械在返回地面后经过整修还可以继续使用。

隐形飞机

  隐形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这些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

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

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

  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

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让我们看看隐形飞机在设计上遵循的规律。

隐形飞机最重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

首先,隐形飞机的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这样可以使散射的信号偏离力图接收它的雷达。

例如,SR-71“黑鸟”飞机和B-1隐形轰炸机采用的弯曲机身;贝尔AH-1s“眼镜蛇”直升机最先采用的扁平座舱盖;在海湾战争中发挥重要的F-117A“大趋势”隐形战斗机采用的多面体技术;美国波音F-111实验机上的任务自适应机翼等。

这些飞机的造型之所以较一般飞机古怪,就是因为特种的形状能够完成不同的反射功能。

  其次,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的能量。

雷达吸波材料分两大类,一类是谐振型,一类是宽频带型。

其中谐振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为了某一频率而设计的、以磁性材料为基础、能把相消干涉和衰减结合起来的吸波材料。

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通常通过把碳-耗能塑料材料加到聚氨酯泡沫之类的基体中制成,它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有效性。

把雷达吸波材料与雷达能量可以透过的刚性物质相结合,形成雷达吸波结构材料,这种材料还属于保密的吸波材料之一。

运用最新的材料,隐形飞机在雷达上反射的能量几乎能够做到和一只麻雀的反射能量相同,仅仅通过雷达就想分辨出隐形飞机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应尽量减少机身的强反射点或者说是“亮点”、发动机的噪声以及机体本身的热辐射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存在也容易“出卖”飞机的存在。

例如,SR-71黑鸟飞机就采用闭合回路冷却系统,把机身的热传给燃油,或把热在大气不能充分传导的频率下散发掉。

  

隐形飞机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派出了42架F-117A隐形战斗机,出动1300余架次,投弹约2000吨,在仅占2%架次的战斗中去攻击了40%的重要战略目标,自身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随着材料技术和更新的技术的出现,隐形飞机的隐形能力会越来越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有隐形就有反隐形,随着对隐形技术的不断了解,各个国家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反隐形的技术。

虽然隐形飞机的材料和形状十分巧妙,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在雷达上会留下一点痕迹。

而且,隐形飞机为了隐形,牺牲了另外的一些技术性能,比如F-117A这种先进的战机的速度就远远低于普通的战机,而且飞行高度甚至在肉眼观察范围之内,这样地面发现成为了这种隐形战机的敌人,而且已经有通过地面火炮成功击落F-117A的战例。

  目前,隐形飞机从最早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TR-1型飞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F-117“夜鹰”隐形战斗机、F-22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和A-12“复仇者”海军舰载隐形攻击机等,隐形和反隐形的不断较量将使未来飞机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进一步优化。

B52轰炸机

 歼-10战斗机

西方按其划分战机的方法,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

  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鹰狮”、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

其中美国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

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F-16A的“狮”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歼-10正是以色列战机“狮”的中国翻版。

但事实上,歼-10的方案确定(1984年)与“狮”是同一时间,歼-10参考“狮”的说法并不属实。

事实上,歼-10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歼-9战斗机。

 

歼-15”是中国第四代战斗飞机的名称,采用前掠翼布局。

主要用于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机动力强,双矢量发动机,外加一台辅助升力发动机,双垂尾,无鸭翼,无尾翼,在隐身和空气动力又很好的结合,歼-15武器内藏,作战半径2200公里,拥有先进座舱系统,主动加油系统,该机最大M数达到2.5倍音速,因武器内藏,发动机推力大而阻力小,在考虑飞机重量因素后,其单位重量剩余功率(其绝对值等于同等状态下飞机的爬升率)相当惊人。

2009年8月31日上午,歼-15战斗机在沈阳成功实现原型机首飞。

歼-15战斗机的原型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苏-33战斗机。

苏-33“海侧卫式”战斗机(Су-33,Su-33“Flanker-D”)是一架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所开发生产的单座多用途舰载机。

由于苏-33是由苏-27战斗机所衍生出来的舰载机种之一,因此延续了苏-27的北约代号,被称为侧卫D型(Flanker-D)。

苏-33于1985年5月首次飞行。

2009年9月11日,美国“国际战略与评估中心”网站刊登理查德-费舍尔的文章,分析了中俄军用航空领域相对位置的新变化。

文章称,2009年9月份早期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有沈飞新战机类似Su-33的说法,或者叫做J-15并在8月底首飞。

  1.空警-2000预警机:

这是一种大型战略预警机,它采用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的机体(据说该机的气动外形也是使用俄罗斯的A-50U预警机的),装载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平面预警相控阵体制雷达,其功能作用相当于美国的E-3A“望楼”大型预警机。

中国空军的空警2000大型战略预警机采用的是3部定向相控阵雷达,呈三角形排列在机体背部的圆形雷达罩内,每部负责扫描120度空间范围,三部可构成360度全方位探测。

该机可以同时引导30架以上的苏27或苏30(包括歼-11和歼-11B)等战机进行攻击,但是根据中国空军新的训练体制和战术,一般2架苏系列战机能同时引导和协同4架中国国产的歼-7新型号战机联合作战。

所以,如果一个固定编制内的24架苏系列战机同时出动,就可以和48架歼-7并肩作战(这大约是一个中国标准空军师的编制),理论上一架空警-2000是完全能够指挥控制好的。

但是,因为空警2000是所谓的战略预警机,中央军委赋予它更加重要的任务,起码在现阶段,它不可能担任具体的战区指挥任务。

cgw316认为,空警2000可能会直接受中央军委总参的直接指挥,更多的是向各大战区提供战略性的军事情报,不到万不得已,空警2000不会直接进入战区执行指挥控制任务。

空警200预警飞机

  2.空警-200预警机——运八大圆盘预警机:

这就是我国空军真正的战术预警机,它具有探测能力强、滞空时间长等优点。

该机采用我国国产的大型运八运输机机体,使用和俄罗斯的A-50U预警机一样的雷达整流罩,为了防止雷达整流罩产生的气旋对飞机的垂直尾翼和平衡尾翼产生影响,平衡尾翼特意进行了改装。

该机使用常规的旋转式探测雷达,就探测距离而言,这类预警机可以探测300公里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标,对于高空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600公里左右;就探测数量而言,可以同时追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可同时指挥数十架作战飞机进行有限空域的空中作战。

根据该机的性能特点,它特别适合作为战区预警机使用,比如我们解放军空军的七大军区,就应该每个军区配属至少四架,这样起码保证在战时,能维持24小时的轮流执勤任务(预留一架作预备或维护使用)。

此外,该机所装设的我军通用数据链,可以直接接收我军地基预警雷达、战略预警机和侦察卫星传来的情报信息,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实时信息数据的更新。

该机的功能作用类似美军的E-2A~D预警机。

运八平衡木预警机

  3.运八平衡木预警机:

这应该是我军发展的一种相对“低档”预警机,由运八运输机改装而成的中型预警机。

该机因为采用的是和瑞典“平衡木”预警机一样的平衡木状相控阵雷达而得名,该雷达由瑞典爱立信集团微波系统公司(EMS)研制,探测空中目标距离为300-450千米。

该型机可以自动或手动与"空警-2000"进行情报信息交换和共享。

这种平衡木雷达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呈细扁长结构,几乎不对载机的气动外形产生影响。

该机配备有多功能中继通信线路和自动工作程序,能够将空中收集到的情报、数据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自动传回己方的地面指挥控制站,也能对一定数量的作战飞机进行指挥控制,因此是一款比较实用的中小型区域预警飞机。

该机可以作为师及师以下作战单位的空中预警指挥机使用,也能够和战区预警机实现实时信息共享,是一种作用范围有限但费效比较高的战术通用指挥控制飞机。

“全球鹰”的大型无人机

兼顾侦察与攻击的“捕食者”无人机

中国在无人机大型化和通用化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无人机

波音747,又称为“珍宝客机”(JumboJet),是一种双层客舱四发动机飞机,是世界上最易识别的客机之一,亦是全世界首款生产的宽体民航客机,由美国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制造。

波音747原型大小是196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波音707的两倍。

自1970年投入服务后,到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载客量最高飞机的纪录长达37年。

民用飞机一,波音747编辑本段波音747飞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四发(动机)远程宽机身运输机。

是一种研制与销售都很成功的宽机身客机。

1965年8月开始研制,1969年2月原型机试飞,1970年1月首架747交付给泛美航空公司投入航线运营,开创了宽体客机航线服务的新纪元。

它的双层客舱及独特外形成为最易辨认的亚音速民航客机。

当然也很不幸的成为恐怖分子的首选破坏目标。

自波音747飞机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垄断着大型运输机的市场,这种情况近几年都不会改变。

1990年5月起,除747-400型外,其他型号均已停产。

 

波音777是一款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长程双引擎广体客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双引擎广体客机,三级舱布置的载客量由283人至368人,航程由5,235海里至9,450海里(9,695公里至17,500公里)。

波音777采用圆形机身设计,起落架共有12个机轮,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双发中远程宽体客机。

波音777在规格上介于波音767-300和波音747-400之间。

波音777首飞时是民用航空历史上最大的双发喷气飞机。

777

波音787系列属于200座至300座级客机,航程随具体型号不同可覆盖6500至16000公里。

波音公司强调波音787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较低的污染排放、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点对点不经停直飞航线。

以及较低噪音、较高可靠度、较低维修成本。

波音787梦想飞机是航空史上首架超长程中型客机,打破以往一般大型客机与长程客机挂勾的定律。

预计2010年787的单位造价为$1.38--1.88亿美元。

  最早于2005年1月28日,波音787在拥有正式名称之前,被称为「7E7」。

2004年4月,随着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

波音787原型机2006年开始生产,2009年12月15日成功试飞,预计2010年交付使用。

  787在技术和设计上的突破,使中型尺寸的787具有在同座级的飞机中,无以伦比的航程能力与英里成本经济性。

倘若乘客偏爱不经停直飞服务及更高航班频率,那么787就是开辟这种新航线的完美机型,尤其是不适合大型飞机的客源少的远程航线。

波音787除了让中型飞机尺寸与大型飞机航程的实现结合,还以0.85倍音速飞行,这也使其点对点远程不经停直飞能力得以更好的体现,从而能在450多个新城市对之间执行点到点直飞任务,这让运营商能更灵活地把机型与市场相匹配。

787

空中客车A380

空中客车A380(AirbusA380)是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四发550座级超大型远程宽体客机,空中客车A380投产时也是全球载客量最大的客机,空中客车A380有「空中巨无霸」之称。

  空中客车A380

客机全机身长度双层客舱与四台发动机成为最易辨认的独特外形。

空中客车A380在单机旅客运力上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在典型三舱等(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布局下可承载555名乘客。

空中客车A380飞机被空中客车公司视为其21世纪的“旗舰”产品。

A380在投入服务后,打破波音747在远程超大型宽体客机领域统领35年的纪录,结束了波音747在市场上30年的垄断地位,成为载客量最大的民用客机(不过载重量最大的民用飞机仍是安东诺夫的An-225梦想式运输机)。

  空中客车A380采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改进了气动性能,使用新一代的发动机、先进的机翼、起落架。

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减少了油耗和排放,座公里油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更低。

降低了营运成本,A380飞机机舱内的环境更接近自然。

客机起飞时的噪声可达当前噪声控制标准(ICAO)规定的标准要低得多。

A380是首架每乘客(座)/百公里油耗不到3公升的远程飞机(这一比例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家用汽车的油耗)。

 

  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同时还寓意,就是立志要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要与Airbus(空中客车公司)和Boeing(波音)一道在国际大型客机制造业中形成ABC并立的格局。

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919”之后未来的型号可命名为“C929”,其中“29”代表这一机型的最大载客量为290座。

 

神舟

百科名片

“神舟”载人飞船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由此进行的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均获得巨大成功。

另有以神舟命名的电视剧和IT公司。

  

[编辑本段]载人飞船

  

飞船简介

  “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3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

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

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

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

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

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舟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SpaceShuttle)是美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它的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①轨道飞行器,包括三副引擎火箭、驾驶员舱、乘务员舱和载货舱。

②用作提供推进的外贮箱。

③火箭助推器,共有两枚,使用固体燃料。

航天飞机的主要用处是空间运输、卫星服务,它可以靠近其他航天器,为其输送物品及修理等服务项目。

还可以进行星际观测,军事、地理观察及拍照。

由于其本身体积较大(高20多米,长50多米),也可以做为大型空间建筑。

航天飞机起飞时可以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减轻负担,可以把工作完毕后的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推进外贮箱抛掉。

航天飞机的主要机械在返回地面后经过整修还可以继续使用。

  1、前苏联: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

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

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

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

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

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

间歇时间与此相同。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2、美国: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

该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

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3、法国: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

该星重约42公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

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4、日本: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

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

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

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