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8936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根谭 译文三 评议篇 082131.docx

菜根谭译文三评议篇082131

菜根谭译文【三】评议篇(082--131)

《菜根谭》注译

【三】评议篇

○八二、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雲: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

”事莫大于揖遜征誅,而康節雲:

“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

”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矣。

  【译文】

  物体没有大过天空大地太阳月亮的,然而杜甫却说:

“日月是笼中的鸟雀,天地是水上的浮萍。

”事情没有大过迎揖逊让征伐诛灭的,然而邵雍却说:

“唐虞谦让不过三杯酒,汤武交争只是一局棋”人们能够用这样的胸襟眼界容纳天地四方,古今久远年代,事情到来犹如沤泡产生在浩瀚的海洋,事情过去如同幻影湮灭在辽阔的天空,自然是经纬纲纶万般变化也不能移动一粒微尘了。

  【注解】

  子美:

即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

诗见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

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

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大意为:

李勉南行,节度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两句极壮其威严浩荡,而“青冥”二字尤为峻洁,吾人之权力出于天赐,宜其浩浩荡荡,风行洞庭也。

接以北风、南斗、爽气、文星,皆助其高兴而发其高格也,随、避二字涵蕴进退,得礼教之旨。

此四句写他人。

然则转到自己时,便有空前之感慨。

日居月诸,我身多难,笼中之鸟今仍在笼中,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

庄子曰,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今既感吾人之境遇,忽又悟天地之广大似乎仍处在更大之包裹中。

明此义,承乾坤一语,顺水推舟也,无非此理。

然后引出不堪之原因,当此送别之时,你我皆已垂垂老矣,以此故,相送不能再见,使人悲伤。

更进一步观之,则老年犹自飘零,一生大半在飘零中度过亦可推知矣!

  揖遜征誅:

揖逊,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叶适《外论一》:

“自景德元年与契丹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迎揖,迎接时作揖为礼。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逊让,亦作“逊攘”,犹谦让。

《汉书·萧望之传》:

“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

”颜师古注:

“攘,古让字。

”征诛,讨伐。

《荀子·乐论》:

“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

”征伐,讨伐。

唐·邵谒《战城南》诗:

“武皇重征伐,战士轻生死。

”诛灭,屠戮除灭。

《战国策·中山策》:

“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

  康節:

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

其先江北范阳人,幼随其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又称百源先生。

北宋哲学家,理学的代表人物之--,创立北宋象数先天之学。

  唐虞:

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论语·泰伯》:

“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汤武:

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易·革》: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

诗见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之二十·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之一百一十五》: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

只被人间多用诈,遂令天下尽生疑。

唐虞(一云罇前)揖让三杯酒,汤武(一云坐上)征诛(一云交争)一局棋。

小大不同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句意为:

唐尧虞舜的谦让不过三杯酒,商汤周武的交争只是一局棋。

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

“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历史哲学。

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

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

明·李贽《杂说》曰:

“尧夫云:

‘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

’夫征诛揖让,何等也,而以一局觑之,至眇小矣!

呜呼!

今古豪杰大抵皆然,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此自至理,非干戏论。

  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

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吞吐:

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

宋·范成大《望海亭赋》:

“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六合:

天地及东南西北,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

《庄子·齐物论》: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成玄英疏:

“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

”天下;人世间。

清·潘耒《赠杜于皇》诗:

“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上下千古:

上下,犹言古今。

《汉书·叙传下》:

“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补注:

“上下谓古今也。

”千古,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

“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上下千古,即古今久远年代。

  沤:

〈名〉水中浮泡。

苏轼《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沤泡,水泡。

《随园诗话》卷一引元·胡天游诗:

“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

  经纶:

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

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见○三二【注解】。

经纬,织物的纵线和横线。

比喻条理、秩序。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孔颖达疏:

“言礼之於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如天地得礼始成就。

”纲纶,即纲常纶理。

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

“古今有不可亡之理。

理者何?

纲常是也。

”纶理,犹伦理。

纶,通“伦”。

事物的条细。

《管子·幼官》:

“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

  一尘:

一粒微尘。

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

“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八三、好名伪善 避名善为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

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

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

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于小人也。

  【译文】

  君子喜好名誉,就会引发欺骗他人的念头;小人喜好名誉,犹如介怀畏惧他人的心思。

所以人人都喜好名誉,就会开启诈伪善良的门户。

促使人们不喜好名誉,就能杜绝作为行善的道路。

这样讥谏喜好名誉的人,应当严厉指责君子,不应当过分要求小人。

  【注解】

  好名:

爱好名誉;追求虚名。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

“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怀:

〈动〉本义想念,怀念。

《说文》:

“怀,思念也。

”心里存有,怀藏。

《楚辞·九章·怀沙》:

“怀瑾握瑜兮。

”注:

“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介怀,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

《南史·张裕传》:

“勿以西蜀介怀。

  诈善:

假装为善。

汉·王充《论衡·答佞》:

“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故诈善设节者可知。

”亦谓行诈以为善。

《后汉书·张湛传》:

“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

‘我诚诈也。

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

  讥:

〈动〉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说文》:

“讥,诽也。

”进谏,规劝。

《广雅》:

“讥,谏也。

”讥谏,劝谏。

《后汉书·崔琦传》:

“管仲相齐,乐闻讥諫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

○八四、防绵里针 远刀头蜜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須防綿里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之蜜。

  【译文】

  重大恶行多数从柔和地方伏击,贤哲人士必须防备绵帛里的刺针;深重仇恨常常自恩爱当中到来,通达的人应当远离刀头上的蜜汁。

  【注解】

  大恶:

大恶行,大罪过。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哲士:

哲人,贤明的人。

贤哲,贤明睿智。

见○七九【注解】

  绵里针:

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

“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

”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

《后汉书·董卓传》:

“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

”刺针,指尖细象针那样的东西。

《山海经·西山经》“枳叶而无伤”晋·郭璞注:

“枳,刺针也,能伤人,故名云。

  达人:

通达事理的人。

《左传·昭公七年》: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疏:

“谓知能通达之人。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

“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刀头蜜:

刀头上的蜜汁。

成语“刀头舔蜜”,舔:

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比喻利少害多。

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语本《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八五、持恒守一 葆真人品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

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

  【译文】

  把持身心涉足世事,不可以跟随环境变化而变迁。

必须是强大火力熔化金属中保持清凉微风的和美而化养万物,严冽霜雪肃杀万物中坚持和蔼气度的和善而亲近自然,阴沉霾雾蔽翳天空中秉持智慧日光的明朗而豁然开朗,洪大波涛翻倒大海中守持岩坻柱石的稳固而巍然屹立,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为人品质。

  【注解】

  流金:

谓高温熔化金属。

多形容气候酷热。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九:

“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

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

  清风穆然:

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

唐·杜甫《四松》诗: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穆然,和敬貌。

《资治通鉴·晋元帝永昌元年》:

“宫省穆然,必无虞也。

”胡三省注:

“穆然,和敬之意。

”清风穆然,即“穆如清风”,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语本《诗经·大雅·烝民》: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毛传:

“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郑玄笺:

“穆,如也。

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严霜:

凛冽的霜,浓霜。

《楚辞·九辩》: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严冽,犹凛冽。

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

“霜雪依然极严冽。

  和气蔼然: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

万物由此“和气”而生。

《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温和的气度。

《礼记·祭义》: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蔼然,温和、和善貌。

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閒。

”和气蔼然,即“和蔼可亲”,和蔼:

和善。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语本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

“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阴霾:

天气阴晦、昏暗。

唐·柳宗元《梦归赋》:

“白日邈其中出兮,阴霾披离以泮释。

”阴沉,指天色阴暗,云层厚重。

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

“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

”霾雾,尘雾。

《后汉书·郎顗传》:

“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翳:

〈动〉遮蔽,掩盖。

《广雅》:

“翳,障也。

”蔽翳,遮蔽,隐蔽。

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慧日朗然:

慧日,佛教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荫法云於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昏夜晓。

”李善注引刘蚪曰:

“菩萨圆浄,照均明两,故曰慧日。

”朗然,光明貌。

《隋书·天文志上》:

“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慧日朗然,即“豁然开朗”豁然:

形容开阔,开朗:

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语本晋·陶潜《桃花园记》:

“极初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智慧日光明朗而豁然开朗。

  洪涛:

大波浪。

汉·张衡《西京赋》:

“长风激於别隯,起洪涛而扬波。

  坻柱屹然:

坻,〈名〉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说文》:

“坻,小渚也。

”《尔雅》: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

”岩坻,崖岸。

《文选·木华〈海赋〉》:

“若乃巖坻之隈,沙石之嶔,毛翼产鷇,剖卵成禽。

”李善注:

“郭璞《上林赋》注曰:

‘坻,岸也。

’”柱,〈名〉本义屋柱。

《说文》:

“柱,楹也。

”柱石,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

唐·元稹《有鸟》诗之九:

“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

”屹然,稳固挺立貌。

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

”坻柱屹然,即“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八六、爱知割舍 识力扫除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译文】

  爱惠是万般缘分的根源,应当知道割爱舍弃;意识是众多欲望的本源,需要努力打扫清除。

  【注解】

  爱:

〈名〉惠,仁爱。

《韩非子》: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爱惠,慈爱仁惠。

南朝·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

“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彊猾。

  割舍:

丢开,舍弃。

唐·张鷟《游仙窟》:

“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愿娘子稍自割捨。

”割爱,舍弃所爱。

宋·黄庭坚《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诗:

“青云已迷津,浊酒未割爱。

  识:

〈名〉见识,知识。

苏轼《贾谊论》: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思想或意识。

南朝·宋·颜延年《五君咏》: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意识,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

南朝·梁武帝《浄业赋序》:

“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注03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八七、不可矫俗 不可趋时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译文】

  做人行事要脱离庸俗,不可以留存一点矫正世俗的心念;应付世事要顺应时势,不可以起动一点趋附时势的念头。

  【注解】

  作人:

语本《诗·大雅·棫朴》: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孔颖达疏:

“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

”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

做人,指立身行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王敦)问温(指温峤)曰:

‘皇太子作人何似?

’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

’”

  脱俗:

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

见○五七【注解】

  矫俗:

矫正世俗。

唐·司空图《丁巳元日》诗:

“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

”谓故意违俗立异。

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

“诗画仿郑板桥,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汩没。

  应世:

应付世事。

清·刘大櫆《吴锦怀墓志铭》:

“(文采)童儿时,即早具应世之才,而祖父母尤爱怜之。

  随时:

顺应时势,切合时宜。

《国语·越语下》:

“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

”韦昭注:

“随时: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趋时:

亦作“趍时”,迎合潮流;迎合时尚。

唐·白居易《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

“不背俗以矫逸,不趍时以沽名。

”趋附,趋承依附。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

“(孙策)因此激怒,言:

‘我为不如吉耶?

而先趋附之。

’”时势,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

《庄子·秋水》: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紂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注040】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八八、不违求全 不逐非分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译文】

  宁可有保全声誉的毁谤,不可以有超过常情的赞誉;宁可有平白无故的灾祸,不可以有不是本分的福气。

  【注解】

  求全之毁:

毁:

毁谤。

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语本《孟子·离娄上》: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过情:

超过实际情形。

《孟子·离娄下》: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孙奭疏:

“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无妄之灾:

无妄:

意想不到的。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周易·无妄》:

“六三,无妄之灾。

或系之牛,行人之得。

邑人之灾。

  非分:

不合本分,非本分应有。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市虚华之名於秉势之口,买非分之位於卖官之家。

○八九、释回增美 转祸为福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译文】

  毁谤他人的人不美善,但承受他人毁谤的人遭遇一番讥讪毁谤就增加一番修身反省,可以去除邪僻而增加美善;欺侮他人的人不是福,但承受他人欺侮的人遭遇一番横祸厄运就增长一番器识气宇,可以转变祸患而成为幸福。

  【注解】

  讪谤:

讥讪毁谤。

《关尹子·九药》:

“不可以轻忽道己,不可以訕谤德己。

  修省:

修身反省。

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

“謫官闤扉,伺其修省,既迷所履,太乖乃心。

  释回:

谓去除邪僻。

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

“故处心积虑,博蹇之道,表于朝端;弼违释回,朴忠之诚,沃于帝念。

”即“释回增美”,语本《礼记·礼器》:

“礼,释回,增美质。

”郑玄注:

“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

”后以“释回增美”谓去除邪僻,增加美善。

  横逆:

横流逆行。

宋·苏舜钦《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

“大中祥符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河,河弗胜兼任,湓噎横逆,大决於凝阳。

”犹横祸,厄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

  器宇:

度量,胸怀。

唐·王勃《秋日饯别序》:

“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

”器识,器量与见识。

晋·陆机《荐贺循郭讷表》:

“前蒸阳令郭訥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气宇,胸襟,度量。

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

“於是散髮解带,盘旋巖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转祸为福:

把祸患变为幸福,指把坏事变成好事。

《战国策·燕策一》:

“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九○、梦幻泡影 如露如电

  夢里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後假;閑中演偈談玄,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

  【译文】

  睡梦里悬挂金饰佩戴玉器,样样事情就像真的,睡梦里虽然真实觉醒后虚假;闲暇中讲演偈颂谈论玄理,句句言语极其相似,说起来虽然是用的时候不是。

  【注解】

  悬金佩玉:

悬挂金饰佩戴玉器。

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

“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借喻升官发财。

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

“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