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653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设备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设备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设备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设备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docx

《设备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管理.docx

设备管理

一、制度的定义:

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

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规章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制度的分类、发布方式

制度可分为岗位性制度和法规性制度两种类型。

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

如《办公室人员考勤制度》、《机关值班制度》。

法规性制度是对某方面工作制定的带有法令性质的规定,如《职工休假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制度的发布方式比较多样,除作为文件存在之外,还可以张贴和悬挂在某一岗位和某项工作的现场,以便随时提醒人们遵守,同时便于大家互相监督。

三、制度的特点

1.指导性和约束性。

制度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同时也明确相关人员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因此,制度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特点。

2.鞭策性和激励性。

制度有时就张贴或悬挂在工作现场,随时鞭策和激励着人员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3.规范性和程序性。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

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

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四、制度的写法

(一)标题。

制度的标题主要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以适用对象和文种构成,如《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另一种是以单位名称、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大学校产管理制度》、《××市工业局廉政制度》。

(二)正文。

制度的正文有多种写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

引言、条文、结语式。

通篇条文式;多层条文式。

1.引言、条文、结语式

先写一段引言,主要用来阐述制定制度的根据、目的、意义、适用范围等,然后将有关规定一一分条列出,最后再写一段结语,强调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2.通篇条文式

将全部内容都列入条文,包括开头部分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的种种规定,结尾部分的执行要求等,逐条表达,形式整齐。

3.多层条文式

这种写法适用于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制度,特点是将全文分为多层序码,篇下分项、项下分条、条下分款。

如某省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一、二、三……”来表示大项,用“

(一)、

(二)、(三)……”来表示大项下的条,用“1、2、3、……”来表示条下的款。

(三)制发单位和日期。

如有必要,可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和日期,其位置也可以在正文之下,相当于公文落款的地方。

规章制度的写法:

规章制度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规章制度的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内容、文种组成。

如《××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细则》等。

单位名称,或是规章制度适用的单位或范围,或是制订、颁发单位名称。

2.正文。

规章制度的正文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

(1)分章列条式(章条式)。

即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分成若干章,每章又分若干条。

第一章是总则,中间各章叫分则,最后一章叫附则。

总则一般写原则性、普遍性、共同性的内容。

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制定依据、制定目的(宗旨)和任务、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该项有时也可视具体情况置于分则或附则中)。

分则指接在总则之后的具体内容。

通常按事物间的逻辑顺序,或按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或按工作活动程序以及惯例分条列项,集中编排。

表述奖惩办法的条文也可单独构成罚则或奖罚则,作为分则的最后条文。

附则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施行程序与方式,有关说明(该文书与其他文书之间的关系,规定附件的效用,数量以及不同文字文本的效用等),施行日期。

(2)条款式。

这种规章制度只分条目不分章节,适用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规章制度。

一般开头说明缘由、目的、要求等,主体部分分条列出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

其第1条相当于分章列条式写法的总则,最后一条相当于附则的写法。

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1)体式的规范性。

规章制度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效力,因此在体式上较其他事务文书,更具有规范性。

规章制度,用语简洁、平易、严密,在格式上,不论是章条式,还是条款式,本质上都是采用逐章逐条的写法,条款层次由大到小依次可分为七级:

编、章、节、条、款、目、项。

一般以章、条、款三层组成最为常见。

(2)内容的严密性。

规章制度需要人们遵守其特定范围的事项,因此其内容必须有预见性、科学性,就其整体,必须通盘考虑,使其内容具有严密性,否则无法遵守或执行。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高效的有保障设备管理体系、解决好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问题一直是设备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设备点检制自20世纪80年代从工业先进国家引入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探索适应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对流程工业企业更具有其重要性和先进性。

但把这种先进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却经历了认识——初步应用——再认识——成熟应用的过程。

有的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半途而废。

然而国内不少大型的、先进的企业最终都成功地应用了设备点检制,建立了以设备点检制为主体的设备管理体系。

点检

中文名称

点检

定点

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定法

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

定标

制订维修标准;

定期

设定检查的周期

定人

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目录

1简介

2特点

3点检要素

4点检分类

5点检素质

6点检职责

7设备管理

展开

1简介

2特点

3点检要素

4点检分类

5点检素质

6点检职责

7设备管理

+1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XX贴吧人人豆瓣

1简介编辑本段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高效的有保障设备管理体系、解决好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问题一直是设备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设备点检制自20世纪80年代从工业先进国家引入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探索适应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对流程工业企业更具有其重要性和先进性。

但把这种先进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却经历了认识——初步应用——再认识——成熟应用的过程。

有的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半途而废。

然而国内不少大型的、先进的企业最终都成功地应用了设备点检制,建立了以设备点检制为主体的设备管理体系。

2特点

⑴定人:

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⑵定点:

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⑶定量:

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⑷定周期:

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⑸定标准:

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⑹定点检计划表:

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⑺定记录:

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⑻定点检业务流程:

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

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

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

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

点检是动态的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

点检的五定内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3点检要素

(1)压力;

(2)温度;(3)流量;(4)泄漏;(5)给脂状况;(6)异音;(7)振动;(8)龟裂(折损);(9)磨损;(10)松弛。

4点检分类

·日常点检.点检员所进行的常规点巡检.

·重点点检.重要设备每周进行的重点项目的检查和调整,或发现异常时进行的重点检查.

·简易诊断.点检员用简易仪器进行设备运行状态量的测量,以及时重要设备进行的定期检测和趋势分析.

·精密点检.由专业人员进行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点检制的基本框架

点检工作由设备主管厂长领导,设备职能部门管理,按生产工序,地域划分区域.每个区域设立机械点检员,电气点检员各1名.

5点检素质

有一定的设备管理理论,技术素质和实践经验,能进行一般的机械制图;有较强的故障判别能力,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有一定的业务协调能力,与维修站,设备组,工段进行横向联络;全面熟悉所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规程.

6点检职责

点检员是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员,是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管理的中坚力量,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负责.

①负责对所辖区域设备技术状管理,按点巡检要求,设备技术维护要求定期按时进行设备的现场巡视并作好记录;

②负责设备的检修计划,备品备件计划,设备技术维护计划的制定和现场故障处理;

③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组织实施,质量监督验收等;

④负责与维修工段(公司)联络,开出检修委托工作量签证;

⑤负责设备故障的检测分析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和检修,改进方案;

⑥负责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指导,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搞好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

⑦负责设备运行档案的填写与管理;

⑧负责本区域岗位人员的设备知识培训.

7设备管理

①负责对点检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②负责重点检修项目的管理;

③负责备品备件的组织,管理;

④负责点检员开出的委托和工作量复审;

⑤负责重点设备的技术改进和改造;

⑥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

⑦负责对维修公司的评价;

⑧负责建立与点检制相适应的《设备点检员管理制度》;

2特点编辑本段

⑴定人:

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⑵定点:

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⑶定量:

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⑷定周期:

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⑸定标准:

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⑹定点检计划表:

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⑺定记录:

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⑻定点检业务流程:

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

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

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

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

点检是动态的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

点检的五定内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3点检要素编辑本段

(1)压力;

(2)温度;(3)流量;(4)泄漏;(5)给脂状况;(6)异音;(7)振动;(8)龟裂(折损);(9)磨损;(10)松弛。

4点检分类编辑本段

·日常点检.点检员所进行的常规点巡检.

·重点点检.重要设备每周进行的重点项目的检查和调整,或发现异常时进行的重点检查.

·简易诊断.点检员用简易仪器进行设备运行状态量的测量,以及时重要设备进行的定期检测和趋势分析.

·精密点检.由专业人员进行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点检制的基本框架

点检工作由设备主管厂长领导,设备职能部门管理,按生产工序,地域划分区域.每个区域设立机械点检员,电气点检员各1名.

5点检素质编辑本段

有一定的设备管理理论,技术素质和实践经验,能进行一般的机械制图;有较强的故障判别能力,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有一定的业务协调能力,与维修站,设备组,工段进行横向联络;全面熟悉所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规程.

6点检职责编辑本段

点检员是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员,是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管理的中坚力量,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负责.

①负责对所辖区域设备技术状管理,按点巡检要求,设备技术维护要求定期按时进行设备的现场巡视并作好记录;

②负责设备的检修计划,备品备件计划,设备技术维护计划的制定和现场故障处理;

③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组织实施,质量监督验收等;

④负责与维修工段(公司)联络,开出检修委托工作量签证;

⑤负责设备故障的检测分析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和检修,改进方案;

⑥负责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指导,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搞好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

⑦负责设备运行档案的填写与管理;

⑧负责本区域岗位人员的设备知识培训.

7设备管理编辑本段

①负责对点检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②负责重点检修项目的管理;

③负责备品备件的组织,管理;

④负责点检员开出的委托和工作量复审;

⑤负责重点设备的技术改进和改造;

⑥负责技术资料的管理;

⑦负责对维修公司的评价;

⑧负责建立与点检制相适应的《设备点检员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编辑本段

1.1设备管理的基本职能

合理运用设备技术经济方法,综合设备管理、工程技术和财务经营等手段,使设备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效益比(即费效比)达到最佳的程度,即设备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1.2设备管理的工作要求和范围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动过程从物资、资本两个基本面来看,可分为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

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从设备的物质形态的基本面来看,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本运动形态,是从设备资本价值形态来看,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两方面管理的综合和统一,偏重于任何一个层面的管理都不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要求。

2管理概述编辑本段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产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

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

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

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量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分类介绍编辑本段

3.1设备管理的分类

设备管理分为自有设备管理和租赁设备管理。

自有设备按照设备折旧、使用台班进行自有机械费的核算;租赁的机械费按照租赁时间和单价核算机械租赁费;自有机械使用费、机械租赁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机械费,进行成本核算。

3.2自有设备管理

系统根据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处理现场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

主要包括:

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

3.3设备租赁管理

根据工程预算和整体进度计划,结合自有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租赁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根据租赁数量、租出时间、退租时间、租赁单价核算租赁费,根据租赁费、赔偿费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机械料费的核算。

主要包括:

租赁计划、租赁合同管理、设备进场、机械出场、租赁费用结算等费用结算支付。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IS09000验证的设备管理内容)

3.4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

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3.5设备凭证管理

1.含义:

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2.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

(1)满足需要的原则

(2)简明适用的原则

(3)科学规范的原则。

3.凭证设置要求

(1)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凭证的具体管理要求

(1)明确凭证的管理部门(科、组)

(2)明确凭证的设置单位和设置程序

(3)明确凭证的启用、检查、监督办法

(4)明确凭证的填写,使用部门和人员

设备管理(5)明确凭证的审核

(6)明确凭证的传递和保存办法。

5.设备凭证参考(附表2-1-26)

1.设备前期管理凭证

(1)设备购置(更新)凭证

①设备购置(更新)申报表

②年度设备购置(更新)计划项目明细表

(2)设备订购凭证

①设备订货合同书

②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

③设备入(出)库单

(3)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凭证

①安装调试记录

②机械设备精度检验记录单

③设备资产转固交接验收单

2.设备使用期管理凭证

(1)设备状况交接班记录

(2)关键设备点检卡

(3)保养检查记录

①设备一级保养记录卡

②设备二级保养登记表

③定期精度、性能测试记录

(4)精密封点泄漏检查记录

(5)润滑换油记录

(6)设备维修管理凭证

①维修通知单

②修理记录单

⑧设备修复试运转记录单

④修理质量检验单

⑤修理费用核算表

(7)设备事故报告单

(8)特种设备安全鉴定凭证(一般由劳动局鉴定)

①压力容器检验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②特种设备使用证。

(9)设备技术改造凭证

①生产设备封存申请表

②设备技术改造验收单

(10)设备资产管理凭证

①生产设备封存申请表

②生产设备启封申请表

③设备租赁合同书

④设备报废单

3.6设备数据管理

1.含义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有的信息

仍是以数据表示的)。

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排序、检索、修改、存储、传输、计算、输出(报表或图形)等这一整个过程。

设备数据,主要指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内所产生的数据。

设备管理2、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

(1)通过对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设备完好,为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2)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3)通过统计与分析,计算和输出各种数据值与目标值对照,采取措施控制超标指标,并为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维修决策等提供依据。

3.数据管理内容的确定方法

(1)用系统思想进行数据管理

(2)确定数据的管理范围

(3)确定输出数据

(4)确定数据处理逻辑

(5)优化数据管理系统

(6)注重数据的收集管理

4.数据管理程序

(1)数据收集

(2)数据存储

(3)数据传输

(4)数据处理

(5)数据输出

5.数据汇总——账、卡、图表、登记册的建立

数据汇总是指对设备管理环节发生的数据进行分类累加,求其总数的计算。

下面列出常用数据汇总图表和方法。

l、设备台账和设备卡片

设备验收移交生产后,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均应建立单台设备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

数据主要来源于设备订货合同,使用说明书和安装移交验收单等。

(1)设备台账:

分主要生产设备(F≥5)和非主要生产设备((F<5)见表2-27

一般设备台账分三种:

①设备序号账

②设备分类账

③分车间(使用单位处事、工段)账

(2)设备卡片:

设备资产管理除应建立完善的台账外,还需要按使用单位(车间、科室等)的顺序建卡片册。

随着设备的调动、转让和报废,卡片位置可在卡片册内调整,转出或撤出注销。

为了便于核对,保证账、物相符,设备卡片应一式两套,(设备管理和使用部门各执一套)。

设备卡片在账薄商店有售。

(格式见表2-28)

(3)设备分类与资产编号

在填写设备台账和卡片时,均要涉及设备资产编号,而资产编号又与设备分类有关,必须实行统一的划分与编号。

另外,为了便于设备管理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企业应对设备进行科学编码,使其既有识别,又利于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

①设备分类(见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

(用于资产编号前一段)

②设备资产编号

资产设备的编号由三段数字组成,每两段之间为横线。

一段表示设备类别;二段表示设备使用单位(包括分厂、车间、科室)代号;三段表示同类设备的顺序号,表示方法见图2-1。

2.设备运行管理数据汇总

①主要生产设备润滑卡片(见表2-30)

②不完好设备登记册(见表2-31)

③设备事故登记册(见表2-32)

3.设备备件台账(见表2-33)

4.设备资产变动数据汇总

①设备购置(自制)调入登记册(表2-34)

②设备封存(启封)登记册(表2-35)

③闲置设备登记册(表2-36)

④设备转让登记册(表2-37)

⑤设备报废登记册(表2-38)

5.主要生产设备操作证发放登记册(表2-39)

6.数据统计

1.设备资产状况统计,包括以下三方面:

(1)设备拥有量及分类拥有量(分三个层次)

①全部设备:

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

②生产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