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651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docx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

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

李永胜

【摘要】摘  要: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也是一种根本思想方法。

理论之所以必须联系实际,就在于: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理论自身科学性的内在要求,它是理论应用的实际需要,它是理论生命力的保障机制,它是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决定的。

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主导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把理论转化为思想方法,并保持理论向实践的动态开放性;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突出问题导向,并以辩证思维为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从实践维度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动地改造世界;从理论维度看,是为了验证理论,创新与发展理论。

探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搞清楚理论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联系什么样的实际,联系实际的目的何在等深层次理论问题,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44)002

【总页数】9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学问,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思想方法与生存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种服务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既给我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又给我们提供观察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

在此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进步与文明提供了科学思维方法与行动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同时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深入系统地探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问题,搞清楚理论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联系什么样的实际、联系实际是为了什么等深层逻辑问题,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与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精髓,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一、理论为何要联系实际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说: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1〕。

毛泽东还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2〕。

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生活实践,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与科学总结,并且随着历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拓展。

它的彻底科学性以及具有持续不衰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就在于它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深度关联。

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原则分析和把握任何科学理论,客观上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抽象的、普遍的、深刻的、单纯的、相对稳定的,实际是具体、生动、复杂多样而富于变化的,正如歌德所言: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理论与具体实际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并不完全一致,它只是大体上概括了实际生活,没有也不可能涵盖丰富生动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所以,研究、思考并应用理论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实际,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历史统一。

只有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具体历史统一,才能使理论与实践保持深度互动,直接关联,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实际中驱除迷雾,厘清脉络,直抵问题要害,发现规律,揭示本质,接近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经指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科学理论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是服务于一定目的的,那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进行灵活变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就必须紧密联系具体实际,使普遍性的理论随时、随地、随不同情形下的具体生动的实际生活的变化而变动,即要与特定时间、空间、情景中的实际相结合。

这是因为,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3〕。

任何科学理论只是对丰富生动的实际生活的一种大体概括与近似反映,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事物的丰富性、多样性与特殊性,并达到绝对地、完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既然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距离,并不总是完全一致,那么,无论从理论力求趋近实际、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实践原则(唯物主义原则)出发,还是从理论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的能动性原则(辩证法原则)出发,都必须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达到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差异,使理论更加接近实践的目的。

正如列宁所说: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4〕。

如果我们使理论脱离客观现实,使理论与其在现实实践中的辩证运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那就会窒息理论。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支配行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目的性支配下的历史活动。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演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深切呼唤科学理论的引领与正确指导。

理论作为“一般”“普遍”“抽象的原则”要想成为某一具体历史的民族国家的现实指导思想,就必须和特殊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完成理论的民族化、具体化、本土化,使理论更加接近复杂具体的实际情况,即理论必须和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这种深度结合中生发出特殊化的实践方案与模型推动理论的发展。

这是因为,社会实践呼唤理论的指导,然而,理论所涉及的往往是抽象原则、普遍本质与一般规定。

这样,理论的运用总是有其限定性的,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特定实践的具体情况(条件),对普遍涵盖一般规律的理论做出个性化处理(紧密结合特定现实的情境化条件)。

同时,理论只有紧密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巨大威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自身科学性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形成深刻、精辟、严谨而科学的理论。

优秀的、卓越的学术思想来自于深刻的理论概括、深入的实践观察和学者对重大问题长期探索基础上的深思熟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是否结合实际,学术研究是否扎根生活,理论是否全面深刻而精辟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

一般来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越持久、越广泛,思想创新的源泉就越旺盛,理论分析的逻辑就越缜密,学术观点就会越多样,学术论据就会越可靠,学术论证就会越严谨、越充分,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理论概括就越深刻、精辟、全面而缜密。

植根于火热生动的现实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引导下,深刻反思、系统关照和科学破解现实难题,形成“理论(问题)—实践—补充、修正、完善—发展”的良性思想循环,才能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逻辑严谨的理论精品。

人类科学与思想发展史表明,越是科学的理论,就越是贴近生活实际,越是精准而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越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深厚沃土之中,承接生活地气,因而就越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

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相对论、剩余价值论等理论,莫不如此。

这些理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思想结晶,真实准确地反映着客观实际情况,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相反,任何理论一旦脱离实际,远离实践,就会沦落为玄学思辨或空洞抽象,失去科学性。

所以说,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理论研究获得科学性、接近客观真理的内在要求。

一般来说,理论的思想深度、反映精度、时代高度与学术厚度往往取决于其思想联系实际的广度、联系实际的深度与反映实际的精准度。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应用的需要

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来实现的。

而理论的实际应用,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不能生搬硬套。

这是因为,实际是具体、生动、丰富、多样的,理论作为实践的科学抽象、经验概括与思维结晶,往往高于实际生活,并过滤掉了实践的丰富个性。

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使其从抽象、一般落地生根(接生活地气),融入境遇化、情景化的特殊实际生活,即依据其所应用的具体环境与特殊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找到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特定时间、地点、空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特殊形式(民族形式的特殊理论),才能精准落地,生根开花。

例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等,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特殊形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它是从当代中国的社会需求出发,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环境和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形态,更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任何理论要应用于实践,并对世界发生实际作用,指导人们的实践,完成变革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都无法脱离其时代与民族的具体实践(实际),就必须从抽象的思辨、纯粹的推理与去境遇化的宏大叙事降到现实的尘世,同变动的现实密切接触,并紧密结合新的具体实际进行阐发和运用,实现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深度融合与精准对接。

所以说,理论要指导实践,真正成为行动指南,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并根据现实实践的时空特点和现实约束条件,构建出一定的实践模式(实践操作模型)。

例如,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并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与特定条件,立足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与新的实践模式,以此引领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实践证明,任何思想理论,凡是符合实践需要,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来运用的,就会取得成功,如果脱离实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生搬硬套,就必然遭遇失败。

(五)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生命力的保障机制

理论产生于活生生的现实,现实实践是理论生长与发展的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要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与变化的实际相结合。

任何科学的理论,要想保持持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就要伴随着现实的发展,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

对于感性实践的认识主体——人来说,理论往往是苍白的,现实是丰富多彩的。

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作用、深度互动。

生动的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声音往往透露最鲜活的实践经验和最具原创力的思想灵感,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汲取实践的丰富营养与民众智慧,就能使理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获得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早在我国的《易经》中就有“与时偕行”的要求,“偕行”就是要求认识(理论)要适应变化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地说新话、走新路、向前奔,从而永远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一种思想理论,要想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的顽强生命力,就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的完善工作机制保障。

这是因为,对于一种思想理论来说,社会实践(客观实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剂”,离开了社会实践的滋养,理论之花就会因营养不良而枯萎、凋谢,丧失生命力。

(六)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科学实践表明,理论不是凝固不变的既成知识体系,而是随着实践的拓展和深化,不断地成长、壮大并发展完善的。

按照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的观点,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一种“真理的近似”,都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都需要予以批评,并必须进行批评,以便发现并克服其中的错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促进知识的增长〔5〕。

这也就是说,科学理论只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

丰富生动而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不断地对原有理论提出各种挑战、质疑、批评与诘问,迫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同时,日益广阔而纵深推进的社会实践也为纠正理论偏差、修正错误并验证理论提供了广阔舞台与更大平台。

社会实践的能动性越强、创造力越大,越有助于思想创意或精神创造力的孕育、哺育、激励和成长,而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来贯通。

理论越是与鲜活生动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交流越频繁和直接有效,二者之间的碰撞越是激烈,越有助于人们对理论的深刻反思与检讨批评,发现其中的错误,纠偏匡正,就越有助于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使理论更加接近真理。

例如,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于欧洲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思想武器。

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所造成的各国彼此紧密联系的状态,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自觉地运用于俄国社会,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的生动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科学阐发与丰富拓展,创立了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突破与发展。

列宁立足于现实,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所形成的新特点、新矛盾、新趋势,根据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6〕。

可见,历史与现实实践都表明,理论联系实际,依据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变化了的具体实际情况,对理论作出适当调整、改进、修正与补充,才能真正发展理论。

这是因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在与具体实际的直接对照中才能真实地映照理论的错误症状,帮助我们准确诊断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新的突破。

由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理论、真理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不断接近客观事物及规律的过程,因而,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七)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决定的

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即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愿景通过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使世界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然而,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实际生活)必须相结合。

这是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无效的实践,不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是空洞的、纯粹的思辨理论,二者都是不可取的〔7〕。

只有使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有效地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

二、理论如何联系实际

上文已述,无论从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还是从实践发展的历史要求来看,抑或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看,理论都必须联系实际。

然而,理论怎样才能做到联系实际呢?

(一)坚持以实践为主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以实践为基础,坚持以实践为主导。

这是因为,在理论与实际(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实践处于中心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8〕所以,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际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根本尺度、评价标准、最终目的,在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用抽象的理论去裁剪现实(实际),削足适履,也不是随意地抽取一些孤立的、表面的、偶然的、支流的、碎片化的现象简单机械地对照理论,而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从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出发对于纷繁复杂的现实实际进行认真细致的科学鉴别与透彻分析,努力做到用真正体现事物发展变化趋势与规律、体现普遍联系、具有总体性特征的实际(现象)与关系检验理论、修正理论与完善发展理论。

理论是否正确、是否有效、生命力之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否能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并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实践发展。

实际(实践)才是理论联系实际、真正鉴别和判断思想理论对错、真伪、作用如何、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与标准。

毛泽东说: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9〕。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是以实践为基础,从具体实际出发,以主体实践为思维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去审视、检验、应用和发挥理论。

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能验证理论并正确地发挥理论的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得好,就既要注意实践的具体特点,使理论能够与特定时间、地点、条件的实践相结合,又要注意着眼于实践的发展变化,让理论去主动适应实践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0〕。

可见,从实践出发,着眼于具体历史变化的现实实际,以实际为轴心进行深入思考,自觉顺应实践的发展变化,找到理论与实际相契合的特殊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点。

(二)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转化为思想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融会贯通理论的思想精髓,把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并把它转化为一定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生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

正如毛泽东所说: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使它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而不能把它当作教条去背诵,当成公式去套用”〔11〕。

理论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实践的,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尤其是要善于洞悉和领悟其思想深层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实际,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以此为指导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正确途径。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为我们提供捕捉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在深刻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与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把它转化为一定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转化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即善于把握并运用科学理论之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此为指导,认真研究现阶段社会各个领域的客观实际,探索、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重大实际问题,找出破解实际问题的科学答案与现实路径。

(三)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保持理论向实践的动态开放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根本体现和内在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作为奠基于实践,在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科学理论要保持其生命活力,就必须敞开胸襟去主动拥抱实践、面对实践、顺应实践、因势而动,自觉地融入实践发展的洪流之中,与实践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实践同频共振。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动态可变的,而不是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其本质就是直面实践,始终保持主观思想向客观实际、思想理论向社会实践的动态开放性,使理论与实践时时刻刻都能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实践智慧,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拓深拓宽理论知识,使理论不断走向发展着的社会现实,不断贴近日新月异的生动实践,不断接近客观真理。

理论向实践的全方位动态开放,坚持一种能动地面向生活和实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始终保持与实践的密切接触,随时接受实践的评判,随时回应实践的挑战,随时倾听实践的呼声,向实践学习,向实践看齐,敞开胸襟拥抱鲜活生动的火热实践,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做出补充、调整、改进、修正与完善,理论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由于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运动过程,那么,理论向实践的开放就是一个随时随地全方位进行的永无止境的动态持续过程。

(四)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突出问题导向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以问题为导向,关注时代问题,在分析、研究和创造性地回应和解决时代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和发展理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脉搏与实际状态的现实呈现,问题也是现实社会矛盾的直接反映。

实践是一切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直面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获取创新灵感,激活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尤其关注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问题,仔细观察和研究重大问题,从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并努力回答和解决问题,在破解问题并对现实问题做出创造性回应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理论。

只有勇敢地直面和大胆地应对时代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能从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汲取思想智慧,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只有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思考理论,观察现实,深入到历史实践的根基之处,紧密结合具体实践提出的问题去阐发理论,检验理论,考察理论,才能逼迫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执着探索,敏锐地发现理论的不足,洞悉理论的逻辑矛盾,不断纠正理论的偏差,找到理论创新与变革完善的重要突破口,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问题也是理论创新的发源地、逻辑起点和重要生长点。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以“真问题”求得“真学问”的思维方法,深入实际,扎根生活,才能够帮助我们超越简单生活表象,进入到一个更丰富、更深刻、更广阔、更复杂的社会分析场域中,刨根究底,得出真知灼见,取得理论创新的突破。

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当物体从空中自由下落时,其速度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运用逻辑推理敏锐地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逻辑矛盾,进而对这一统治物理学界长达1800多年的观点提出了大胆质疑与批评,然后试图通过排除逻辑矛盾重新确立新的落体学说,并用进一步的精确实验(实践)来补充和验证。

1589年,伽利略用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在罗马的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这个实验推翻了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不正确的落体学说,伽利略紧密结合这一实验(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认为自由落体在阻力相同的条件下,下落速度是相同的,与其重量无关,从而取得了落体理论的重大突破。

(五)理论联系实际要以辩证思维为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为思想统领和行动指南。

一是要坚持全面、具体、联系的辩证思维。

因为实际生活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各种现象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当我们在考虑如何去联系实际时,需要以全面、总体、联系的思维去捕捉和收集那些具有全面性、反映事物总体特征、体现事物内在必然联系的实际信息、数据与资料,真正做到从事实的整体、从事实之间的普遍联系中去把握实际情况,以清晰地把握实际生活的全貌,而不能信手拈来一些实际现象;二是要坚持辩证、转化、发展的动态思维。

既要看到事物的历史形态,又要看到事物的当下状态,还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转化趋势,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视野中联系实际,以精准把握实际的动态演变过程;三是要坚持矛盾思维。

在联系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以矛盾思维为指导分析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搞清楚哪些是主导、支配、统辖的实际,哪些是从属、被支配和协同的实际,真正做到辩证分析、全面把握、区别对待;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辩证思想方法。

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12〕,立足本国、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高度,辩证理解与深刻把握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

解放思想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思想解放不解放,往往与人们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解放思想就是要改变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形成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使思想不断地与动态变化中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趋近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只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理论联系什么样的实际

那么,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具体指什么?

必须对此做出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一)动态流变全方位开放的过程集合体

实际是一个复杂、多样而内涵丰富的哲学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