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803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饲料与营养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一、问答题:

1.胃、小肠、胰脏、肝脏能分泌哪些消化酶和消化液?

这些消化酶和消化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

胃:

①胃酸-降低pH值,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蛋白质变性。

②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裂解邻近氨基酸肽键。

胰脏:

①HCO3--中和胃酸②胰蛋白酶-裂解肽键③淀粉酶-分解淀粉④脂肪酶-分解脂肪⑤几丁质酶-分解几丁质。

肝脏/胆汁:

胆酸盐、胆固醇-乳化脂肪。

小肠:

①氨肽酶-裂解N末端氨基酸②二肽酶-裂解二肽③卵磷脂醇-使磷脂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④糖类分解酶-分解糖类

2.什么是消化率?

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哪些方法?

答:

消化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饲料中该物质总量的比例。

常用的方法有:

常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

内源指示剂和外源指示剂、体外模拟法、根据饲料养分回归分析法

3.试说明直接法(全收粪法)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步骤。

答:

原理:

准确记录饲料的摄食数量,同时全部无损地收集所对应的排粪量。

从二者中营养物质量之差求出消化的数量,进而算出其消化率。

步骤:

试验动物:

应健康正常。

一个测定需用10-20尾鱼虾,以消除个体间的差异。

试验期:

消化试验的关键是统计食入与排出的营养物质的差值。

为了动物适应试验条件和排出前消化道中残余物质的影响,在正式试验期前要设预试期。

预试期内除不收集粪样外,一切处理均同试验期。

AD——表观消化率I——饲料或某一成份的总摄入量E——粪便或某一成分的总排出量

4.试说明指示剂法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步骤。

外源指示剂法的预试期和试验期与全收粪法相同。

Cr2O3必须在预试期开始时均匀拌在日粮中投喂。

每日投喂和收粪可以不计量,把整个试验期粪样混合,再取样分析粪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Cr2O3含量。

ADN-某营养物质消化率IR-日粮指示剂含量IF-粪中指示剂含量NR-日粮某营养物质含量NF-粪便中某种营养物质含量

5.什么叫外源指示剂和内源指示剂?

答:

指示剂有两种:

外源指示剂是饲料中不含有的按一定比例加入饲料中的,内源指示剂是自然含村于饲料中的。

6.有哪些物质可作为指示剂?

指示剂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

可作为外源指示剂的物质有很多种,如Cr2O3、SiO2和一些稀土。

元素的氧化物。

Cr2O3是最常用的外源指示剂。

内源指示剂如SiO2、木质素、AIA,酸性不溶灰分较为常用。

基本条件:

不干扰动物的消化代谢;没有毒性;在消化道不被吸收;在消化道与食糜以相同的速率移动。

7.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动物方面,动物种类、动物的年龄(生长阶段)和性别动物的生理状态;2.饲料方面,饲料种类、饲料成分、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的部位、饲粮组分、饲料调制和加工方法、饲养水平(投饵率)3.环境因素,水温。

  

第二章蛋白质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EAA):

指水产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非必需氨基酸:

指水产动物体内能利用其他物质合成足量的氨基酸,不从饵料中供给,也不会出现缺乏症。

3.代谢氮:

水产动物在摄取无蛋白质饲料时,其排出的粪和尿中亦有含氮代谢产物,从粪中排出的氮为代谢氮。

4.内源氮:

从尿排出及鳃分泌出的氮为内源氮。

5.氨基酸平衡:

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水产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6.限制性氨基酸:

当必需氨基酸中的几种缺乏时,会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这几种为限制性氨基酸。

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

8.总蛋白利用率:

动物体氮的增加量与食入氮之比。

9.净蛋白质利用率:

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10.蛋白质效率比:

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量

11.蛋白质化学评分:

待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比值最低的那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该蛋白质相对于标准蛋白质的化学比分

12.必需氨基酸指数:

饲料蛋白质中的必须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二、问答题:

1.简述测定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

答:

(1)蛋白质浓度梯度法:

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养鱼类,测定各试验组鱼类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的需要量。

(2)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3)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最大需要量。

(4)正交试验设计法,可以在一次实验中同时得到多种营养素的适宜含量。

2.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水产动物种类,一般的规律是肉食性动物要求蛋白质水平高,草食性动物要求低,而杂食性动物的要求居中。

2)水产动物规格,幼体时代谢旺盛,生长潜力大,对蛋白质的要求较高,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生长潜力渐小,对蛋白质的要求也渐低。

3)蛋白质质量(营养价值)和饲料种类有关。

4)非蛋白能量不足,蛋白质分解。

5)天然饲料6)投饲率,蛋白质需求量=蛋白质含量×投饲率,若投饲率较高,饲料中有少量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反之,则要多量方可满足需要。

7)环境因素,水温和溶氧,二者低,需要量也低

3.水产动物对蛋白质需要有什么特点?

答:

水生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陆生温血动物的饲料蛋白质水平;海洋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淡水动物;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

随着鱼虾的生长发育,其蛋白质需求量降低。

环境条件(水温、溶氧量、盐度等)影响对虾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

 

第三章糖类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非淀粉多糖(NSP):

非淀粉多糖是由若干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多聚体,包括除α-葡聚糖以外的大部分多糖分子。

二、问答题:

1.简述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答:

1)单糖:

丙糖、丁糖、戊糖(木糖、核糖)、己糖(葡萄糖、果糖)。

2)低聚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三碳糖(棉籽糖);四碳糖(水苏糖)。

3)多糖:

淀粉多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等);活性多糖(植物多糖(枸杞、海藻、香菇多糖),动物多糖,微生物多糖);结合多糖(糖蛋白、糖脂);甲壳素

2.NSP的抗营养作用是什么?

答:

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1)对饲料代谢产生影响;2)对蛋白质等养分吸收的影响3)刺激消化道生长4)使消化腺增大,增加胰液胆汁的分泌5)增加肠道食糜的粘度,阻滞食糜的蠕动6)增加大肠内发酵,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

3.粗纤维对水产动物的作用。

答:

1)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调节饲料中营养物质浓度,作为填充料,可以吸水膨胀填充消化道给动物以饱感。

3)粗纤维可调节颗粒饲料密度,吸水后,重量可增加到原重量的30倍,并能形成溶胶和凝胶,改变消化物的物理特性,增强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延缓食糜的排空时间。

4)粗纤维表面带有很多活性基团,可吸附螯合胆汁酸、胆固醇等有机分子,其中木质素对胆汁酸的吸附能力最强,纤维素弱些。

同时粗纤维还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有毒物质,并促使它们排泄。

4.简述鱼类对糖利用的特点。

答:

1)鱼类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低。

2)糖类不能有效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3)鱼体肌肉中胰岛素受体数量少,致使控制血糖代谢机能差。

4)鱼体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也就是亲和力差。

5)糖原分解酶活性低(解糖酶),而糖原合成酶(生糖酶)活性高。

 

第四章脂类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EFA):

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这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2脂肪氧化:

是指体内细胞膜性结构中的多介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自由基的作用生成的脂质过氧化,膜脂质的过氧化。

二、问答题:

1.淡水鱼和海水鱼需要的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其需要有何差异及其差异的原因。

答: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中其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

一般来说对n-3系列PUFA的需求次序为:

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

淡水鱼:

虹鳟型:

亚麻酸或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罗非鱼型:

亚油酸或ARA(与畜禽同)

鲤鱼型:

马苏大马哈鱼、鲤鱼和日本鳗既需要n-3,也需要n-6

海水鱼:

EPA、DHA和ARA

原因:

淡水鱼和海水鱼有不同的脂肪酸代谢途径,因为参与脂肪代谢的磷脂质中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是EPA、DHA和ARA,淡水鱼由于能将亚麻酸、亚油酸有效转化为EPA、DHA和ARA所以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海水鱼由于缺乏18C以上的碳链延长酶所以海水鱼的必需脂肪酸是EPA、DHA和ARA。

2.简述EFA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状。

答:

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2)作为前列腺素类、前列环素、凝血恶烷、白三烯等类二十烷酸的前体物,对动物的胚胎发育、骨骼生长、繁殖机能、抗凝血及免疫反应等具有重要的作用;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4)参与类脂胆固醇的代谢。

5)对鱼虾蟹类的生长繁殖、脑和神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症:

淡水鱼类,缺乏LA:

体表白化,脊椎弯曲,受精卵孵化率低下等;缺乏LNA:

皮肤、鳍条腐烂,休克症,肝体指数增加及脂肪肝,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及膜脆性加大,肌体水分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受精卵孵化率低下等;缺乏n-3HUFA:

皮肤、鳍条腐烂受精卵孵化率低下等。

海水鱼类,缺乏DHA:

仔稚鱼活力差,游泳异常,浮于水面打转,腹水症,抗应激能力差,神经和视觉发育不良,比目鱼出现非正常色素沉着,皮肤白化等;缺乏n-3HUFA:

亲鱼产卵量减少,卵的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仔鱼脊椎弯曲或侧凸,鳔发育不正常,死亡率高,皮肤、鳍条腐烂,休克症等。

3.请叙述磷脂对水产动物有哪些重要生理作用?

答:

为细胞的形成和更新提供磷脂;提供能量;促进脂类的吸收;影响脂类的转运;影响机体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提高饲料中水溶性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影响ATP酶的活性

4.请叙述虾蟹类对脂肪酸需求特点?

答:

种类:

亚油酸、亚麻酸、EPA、DHA,海水甲壳动物比淡水种类需要更多的HUFA。

HUFA≥20C,>3双键。

海水种类需要更多的亚麻酸相对于亚油酸;淡水种类需要更多的亚油酸,较少的亚麻酸

5.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答:

生物膜主要成分,在膜特性中起关键作用,参与磷脂合成;为前列腺素、前列环素等类二十烷酸前体物,对动物的胚胎发育、骨骼生长、繁殖机能、抗凝血、免疫机能有重要作用;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的不通透性;参与类脂胆固醇代谢;对鱼虾类生长繁殖、脑活性影响 

第五章能量

一、名词解释:

1.GE:

总能,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2.DE(ADE,TDE):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ADE:

表现消化能,=总能-粪能

3.ME(AME,TME):

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鳃排泄能(EE)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AME:

表现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气能-鳃排泄能-表面能;TME:

真代谢能,=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鳃排泄能-表面能

4.NE(NEm,NEp):

净能,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NEm维持净能:

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NEp生产净能:

只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的部分。

5.热增耗:

绝食动物投喂饲料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就叫热增耗。

6.标准代谢:

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

7.活动代谢:

指鱼、虾以一定强度作位移运动(游泳)时所消耗的能量。

即是鱼随意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二、问答题:

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或分配流程)。

答:

总能(GE)=消化能(DE)+粪能(FE);消化能(DE)=代谢能(ME)+排泄能(EE);代谢能(ME)=净能(NE)+热增耗(HI);排泄能(EE)=尿能(UE)+鳃排泄能(ZE);净能(NE)=生产净能(NEp)+维持净能(NEm)

2.表观消化能与真消化能的区别。

答:

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即:

ADE=GE–FE

真消化能=总能-(粪能-内源物质所含的能量),即:

TDE=GE-(FE-FmE)FmE:

代谢粪能;表观消化能(ADE)<(TDE)真消化能

3.表观代谢能与真代谢能的区别。

答:

AME=ADE-(UE+ZE)=(GE-FE)-(UE+ZE)=GE-(FE+UE+ZE)

TME=TDE-[(UE-UeE)+ZE]=[GE-(FE-FmE)]-UE–ZE+UeE=GE-(FE+UE+ZE)+(FmE+UeE)

=AME+(FmE+UeE)

TME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比AME准确,但其测定更麻烦,故实践中常用AME。

我国的饲料成分表中的饲料代谢能和动物营养需要(饲养标准)中的代谢能需要指标,都是表观代谢能。

通常所说的代谢能,即是指表观代谢能而言。

4.影响消化能的因素。

答:

1)总能:

影响不大,消化能(Kcal/Kg)=总能-粪能/进食量(DM)。

2)粪能:

损失最大的部分,消化率取决于饲料中的粗纤维(CF)含量,DE(MJ/Kg)=17.15-0.41CF,CF:

粗纤维含量。

3)动物种类

5.影响代谢能的因素。

答:

ME=总能-粪能-尿能-鳃排泄能1)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CF):

粪能2)蛋白质水平:

尿能3)AA平衡:

尿能、鳃排泄能

6.热增耗的来源。

答:

⑴消化过程产热,消化道运动产热。

⑵营养物质的代谢做功产热。

⑶营养物质代谢增加了不同器官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⑷肾脏排泄做功产生热量。

⑸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

7.影响净能的因素。

答:

⑴动物种类,主要体现在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的区别。

⑵养分组成,不同的营养素热增耗,蛋白质体增热最高,饲料中蛋白质或AA过高,会引起热增耗增加。

脂肪体增热最低。

脂肪转化为体脂的效率高。

碳水化合物居中。

⑶饲料中的CF和饲料形状,饲料中缺乏某些矿物元素或维生素时,热增耗增加。

⑷投饲率。

热增耗随投饲率的增加而增加,水温太高水产动物本能地降低采食量。

  

第六章矿物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微量元素:

在动物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必需矿质元素。

铁锰铜锌钼钴碘硒镍铝硅铬

二、问答题:

1.矿物元素的分类及基本营养作用。

答:

分类:

非必需矿质元素与必需矿质元素,后者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功能:

1)构成体组织:

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a、P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Mg、F、Si也参与骨和牙的构成;2)少部分Ca、P、Mg及大部分Na、K、Cl以电解质形式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膜通透性和肌肉兴奋性等;3)某些微量元素参与酶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

2.钙磷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状。

答:

钙的生理作用:

构成骨骼牙齿及甲壳;软组织:

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酶的激活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维持;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缺乏症:

骨中灰分含量降低;生长差、饲料转化率低、死亡率高。

干扰Fe、Mg和Zn的正常生理功能的行使。

磷的生理作用:

构成骨骼、牙齿、鳞片及甲壳;促进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缺乏症:

骨中灰分含量降低;脊椎骨弯曲、肋骨矿化异常;生长差、饲料转化率低、死亡率高。

3.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

答:

1)水环境中矿物元素组成情况:

2)水产动物品种3)水产动物体内矿物贮存状态4)矿物质的化学结合形式5)饲料的营养成分,维生素D调节钙磷吸收,镁、铜、锌等会抑制钙的吸收6)饲料的工艺。

4.铁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营养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参与氧气运输;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黄素蛋白等的组成成分。

缺乏症:

典型的小红细胞性贫血病,生长缓慢、死亡增加、腹泻和肝脏细胞组织病理上的损伤。

5.锌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锌是鱼体中比较大量存在的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是构成胰岛素及维持其功能的必需成分;参与核蛋白的结构;参与前列腺素的代谢;促进细胞增殖、组织生长和修复。

缺乏症:

血清中锌和碱性磷酸酶含量下降,骨中锌和钙含量下降;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蛋白质消化率降低;皮肤及鳍糜烂、躯体变短、白内障;生长缓慢、食欲减退、死亡率高。

6.铜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营养作用:

在动物体内参与铁的吸收和新陈代谢,为血红蛋白合成及红细胞成熟所必需;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血蓝蛋白的组成成分,作为血液的氧载体参与氧的运输;是细胞色素氧化酶、铬氨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成分,具有影响体表色素形成、骨骼发育和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细胞电子传递链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相关,促进饲料中能量的释放。

缺乏症:

斑点叉尾鮰缺乏铜时心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减少和肝脏痛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鲤鱼摄食灰分含量高的鱼粉而不补充铜时出现生长减缓和白内障

7.锰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参与硫酸软骨素合成,保证骨骼发育;参与胆固醇合成;参与蛋白质代谢;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其他代谢。

生长缓慢,骨骼变形

8.硒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主要作用是抗氧化,作为甲状腺素代谢相关酶的组成部分,协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细胞膜的完整,参与碘的代谢,并在降低某些金属毒性、增强繁殖能力、抗肿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缺乏症:

抑制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死亡率增加。

和VE同事缺乏会导致肌肉营养不良和退化。

第七章维生素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料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维生素原:

天然存在的维生素前体,在动物体内可转变成有生理活性维生素的物质。

二、问答题:

1.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特点。

答: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

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

特点:

不参与机体构成;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性大;过量易中毒

2.维生素A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维持正常视觉;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能合成粘多糖。

缺乏症:

(1)降低食欲,生长失调,出现水肿,影响生长;

(2)死亡率高,疾病抵抗力低。

因为VA缺乏导致免疫器官发育受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降低;(3)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

因为VA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

胆囊颜色变深,脾脏萎缩;(4)鳃盖变形,扭曲,充血,出现瘦背。

3.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功能:

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的骨钙化;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缺乏症:

生长受阻;骨灰分减少,对钙磷利用率低;影响钙的代谢,导致畸形

4.维生素E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功能:

抗不育;生物抗氧化作用:

与Se协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防止过氧化产物形成;保护细胞膜—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

缺乏症:

肌肉损伤,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骨骼肌变性,导致运动障碍;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渗出性素质病-导致出血和水肿;红细胞生成减少;严重贫血

5.维生素K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答:

主要是参与凝血活动,是凝血酶原(因子Ⅱ)、斯图尔特因子(因子X)、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Ⅶ)和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的激活所必需的。

凝血时间延长、体内出血、死亡

6.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

答:

溶于水-吸收、运输、代谢、沉积;作用方式-主要作为辅酶;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容易产生缺乏症;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毒性相对较小。

7.维生素B1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8.维生素B2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9.烟酸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0.维生素B6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1.泛酸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2.生物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3.叶酸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4.维生素B12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5.胆碱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6.维生素C的营养作用。

答:

合成胶原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需物质;能使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起到保护酶的活性SH基,解除重金属毒性的作用;作为一种还原剂,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体内其他代谢反应,如在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都需要VC;肠道对铁的吸收也需要VC   

第八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能量蛋白比:

每千克饲料中所含的总能量与粗蛋白的比值

蛋白能量比 

二、问答题:

1.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2.试述能量与蛋白质及氨基酸间的关系。

3.粗纤维与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间的关系。

4.能量与矿物质及维生素间的关系。

5.氨基酸间的关系。

6.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间的关系。

7.蛋白质与矿物质及维生素间的关系。

8.矿物质间的关系。

9.说明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生理功能与缺乏症的异同点。

10.说明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饲料分类及其评述

1.饲料的含义是什么,国际和国内对饲料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

能为饲养动物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素,使饲养动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叫做饲料。

饲料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基础。

国际饲料分类法:

分类的原则,以饲料干物质的主要营养特性为基础,水分、粗纤维、蛋白质,能更准确反映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地位。

饲料类别:

八类

(1)青干草和粗饲料

(2)青绿饲料(3)青贮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饲料(6)矿物质饲料(7)维生素饲料(8)添加剂

中国饲料分类法:

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

饲料的类别:

1.青绿多汁类2.树叶类3.青贮4.块根、块茎、瓜果类5.干草类6.农副产品类7.谷实类8.糠麸类9.豆类10.饼粕类11.糟渣类12.草籽树实类13.动物性14.矿物质15.维生素16.饲料添加剂17.油脂类及其他

2.什么叫蛋白质饲料?

什么叫能量饲料?

答:

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饲料。

(CF<18%DM,CP≥20%DM)

能量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CF<18%,CP<20%

3.植物性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为哪几类,有些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答:

1、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物质:

1)蛋白酶抑制剂:

主要是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抑制剂

(2)凝结素(3)皂角苷(4)多酚化合物:

单宁、酚酸类(5)胀气因子:

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低聚糖类。

2、影响矿物质、微量元素利用的抗营养物质

(1)植酸

(2)草酸(3)硫葡萄糖苷(4)棉酚。

3、影响维生素利用的抗营养物质

除去抗营养物质的方法:

(1)加热处理法:

干热处理法、湿热处理法、压热处理法和蒸汽处理法

(2)水浸法(3)坑埋法(4)微生物发酵法(5)化学方法(6)培育无毒或低毒品种。

4.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答:

(1)无氮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