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7904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初二期末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列是大赛中涉及的成语,其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掩耳盗铃B.耳熟能详C.闪烁其词D.震耳欲聋

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速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3.关于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某种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5.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

21B.21:

10C.10:

51D.12:

01

6.物体在凸透镜前

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

后,得到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9.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A.5:

2B.2:

5C.5:

4D.4:

5

10.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骑自行车的小红,小红的速度是.

13.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14.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39℃时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_态。

15.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绿、________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画面,它的摇控器是利用________来工作的.

16.一个瓶子能盛13.6kg的水银,用这个瓶子能盛g水(水银密度是13.6×103kg/m3).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用m、a表示).

17.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实心球是(填“A”或“B”)球,它的密度为kg/m3.

18.如图所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秀丽全景.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水上高度约为46m,地下最深处为﹣32.5m,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________现象形成的,倒影与国家大剧院构成一个浑然天成的“金蛋”,这个“金蛋”的总高度应为________m.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保留作图痕迹).

(_____)

20.如图C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的像,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焦点(作出一个焦点即可).

四、实验题

21.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____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

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已知ρ水=1.0×1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2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小红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6)小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的方法.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五、计算题

24.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

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25.医院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末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密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声音的重要依据,从成语的含义分析哪个成语表示声音大小即可.

解:

A、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B、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C、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

D、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首先明白成语的含义,根据成语含义再判断是声音高低,还是声音大.

2.B

【详解】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

B.全新的2B铅笔长与学生用尺差不多,学生用尺长为20cm,所以B符合;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5℃,故C不符合;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0.1mm,故D不符合;

应选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ρ=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密度的本质,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所以选项B正确,A、D、C错误.

故选B.

【点评】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密度的定义式ρ=与数学中的函数式是有区别的,定义式中各量之间除了数量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有特定的物理含义,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不能说与质量成正比或说与体积成反比,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很重要.

4.C

【详解】

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当u>2f,2f>v>f;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满足2f>u>f,v>2f,由于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解:

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

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性,对于给出钟表在镜面中的像,来读取时间问题可以把试卷反过来直接去读.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由物距决定.解题时可通过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先推测出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再比较物体移动后的新物距跟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再次利用凸透镜成像条件判断成像的性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

物体在凸透镜前能成倒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

f<20cm<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f<20cm.

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条件可知,得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点评】能否通过物体成像的性质得出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7.A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解:

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

8.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决本题要知道: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

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在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

C、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

D、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9.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分别设甲物质和乙物质的体积为V甲和V乙,然后根据质量公式m=ρV分别得出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表达式为5V甲和2V乙,将它们相加从而得出混合后的总质量为(5V甲+2V乙),总体积为(V甲+V乙),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建立一个方程,求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解:

设甲物质的体积为V甲,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

则甲物质的质量:

m甲=ρ甲V甲=5g/cm3×V甲=5V甲,

乙物质的质量:

m乙=ρ乙V乙=2g/cm3×V乙=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质量:

m总=m甲+m乙=5V甲+2V乙,

甲和乙混合后的总体积:

V总=V甲+V乙,

则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为:

ρ总=

=

=

由于混合后的密度为3g/cm3,所以

=3,

则5V甲+2V乙=3V甲+3V乙,

解得:

V乙=2V甲,

所以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m甲:

m乙=5V甲:

2V乙=5V甲:

(2×2V甲)=5V甲:

4V甲=5:

4.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围绕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去分析求解,而要围绕公式去分析求解(因为该题中只告诉密度这个物理量),就需要先设出公式中的某个物理量(体积或质量),然后建立方程从而求解,这也正是解答本题的难度所在.

10.B

【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

图像和

图像的能力。

【详解】

A.该图像与速度轴平行,即时间不变化,而速度是不同的,A不符合题意;

B.该图像为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该图像表示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该图像表示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11.天平(物理学中所学的任意测量工具都可以)质量(与第一空所填的测量工具对应正确的物理量即可)

【详解】

初中阶段接触的物理测量工具有很多,例如:

刻度尺—长度、弹簧测力计—力、天平—质量、电流表—电流、温度计—温度、电压表—电压等.

12.东;西;5m/s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然后再根据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来解答此题;

汽车与自行车同时到达同地时汽车追上自行车,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自行车的速度.

解:

因为空气流动形成风,当天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这说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红是向西行驶的.

汽车的速度:

v汽车=72km/h=20m/s,

由速度公式v=可知汽车的路程:

s汽车=v汽车t=20m/s×30s=600m,

自行车的路程:

s自行车=s汽车﹣s0=600m﹣450m=150m,

自行车的速度:

v汽车=

==5m/s;

故答案为:

东;西;5m/s.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要根据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室内;凝华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冰花”是固态,是由室内的水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而成的.

解:

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

室内;凝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形成的位置与温度对比有关.

14.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液

【详解】

[1][2]水银的熔点是﹣39℃,﹣39℃等于其熔点,则处于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8℃高于其熔点,则为液态。

15.紫外线蓝红外线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所以才看到电视上有多彩的画面;

(2)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画面.

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

故答案为紫外线;蓝;红外线.

【点评】此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光的三原色的应用,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

16.1000;

【解析】试题分析:

(1)瓶子的容积一定,装满水银时水银的体积和装满水时水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这个瓶子能盛水的质量.

(2)知道正方体金属块的边长可求体积,又知道金属块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

(1)∵瓶子的容积一定,装满水银时水银的体积和装满水时水的体积相等,ρ=,

∴V=,

=

,即

=

,则:

m水=1kg=1000g.

(2)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体积:

V=a3,

金属块的密度:

ρ==

故答案为:

1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一定即装满水银时水银的体积和装满水时水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A;8×103kg/m3

【解析】试题分析: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AB两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体积小是实心的.反之,是空心.

解:

A、B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ρA=

=

=8g/cm3,

ρB=

=

=5g/cm3,

∵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

∴A球是实心的,且密度ρ=ρA=8g/cm3=8×103kg/m3.

故答案为:

A;8×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18.光的反射92

【解析】

试题分析: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根据“金蛋”的水上高度约为46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求得这个“金蛋”的总高度.

解: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因为“金蛋”的水上高度约为46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这个46m正好是“金蛋”的一半高度,所以这个“金蛋”的总高度应为46m+46m=92m.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92.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9.

【详解】

以平面镜为对称轴,做点S的对称点S′,即灯泡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PS′,其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0,连接SO,得到入射光线;连接OP,得到反射光线;OP交EF与点N,即为第二个亮点.如图所示

20.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光路可逆和图示作出透镜和焦点的大致位置.

解:

像物在两侧,故是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连接物像的端点S、S′与主光轴交于A点,A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过A点垂直主光轴作出凸透镜;从S点平行于主光轴作一条入射光线折射后过S′,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焦点F,如下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1.

(1)游码未归零;

(2)18.6;30;0.62.

【解析】试题分析:

(1)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木块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求出木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木块的密度.

解: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m=10g+5g+3.6g=18.6g;

根据公式ρ=得,排开水的体积V水=V木=

=

=30cm3,所以木块的密度ρ木=

=

=0.62g/cm3;

故答案为:

(1)游码未归零;

(2)18.6;30;0.62.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金属块没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自身的体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2.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3)不能;虚;(4)不变;(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6)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解析】

试题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5)当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A的像会偏向上方,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6)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

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和水平桌面没有垂直.

(6)用手电筒照亮跳棋子,棋子反射出的光线增多,棋子成像更清晰.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3)不能;虚;(4)不变;(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6)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23.下缩小照相机靠近变小完整的像

【解析】

试题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