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7446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世界近代现代史 执笔人张典胜.docx

省淳中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世界近代现代史执笔人张典胜

专题三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史

●知识整合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

二十世纪初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②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列举世界近现代史上三种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思想,简要指出它们的核心内容,实践措施,并分析它们兴衰的原因。

①重商主义(非考点)

②自由主义:

核心内容: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实践措施:

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兴衰原因:

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③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脉络:

(1)英国的兴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曲折与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时代和蒸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场”。

与之相适应,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光荣孤立”政策。

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英德矛盾激化,为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英国调整了对外政策,与俄法协约。

一战后,英国工商业衰退,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政党政治随之发生变化,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国际地位下降。

二战使英国削弱,以后逐渐恢复,但很快就进入了“滞胀”状态。

(2)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

路易十四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元气大伤。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工业生产退居第三。

一战中损失惨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

对外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二战后,追随美国,由于民族解放运动,法国力量大大削弱。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上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称霸美洲的野心也迅速暴露。

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南北战争,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取得胜利,19世纪末美国工业上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则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

美国是一个托拉斯帝国主义。

一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妄图凭借经济实力支配全世界,但遭到英法抵制。

20年代,出现“柯立芝繁荣”,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1929年就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外企图称霸全世界,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胜。

但霸主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动摇。

(4)德国三落三起:

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中。

19世纪中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长足进展,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野心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败。

《凡尔赛条约》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受到严格限制。

在美英等国扶植下,迅速成为经济、政治大国。

为了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困扰,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投降,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后来形成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分裂局面。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6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0年代末,民主德国合并于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

(5)亚洲强国日本: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接着,在政府扶持下产生垄断组织。

日本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积极侵略朝鲜和中国,并趁一战之机暂时独霸了中国。

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继承了德国在华特权,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受到压抑,美日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斗争激烈。

30年代,为了转嫁经济危机,1931年发动“9.18”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中国。

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5年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于美国庇护,战后没有受到严厉制裁。

日本政府大力改革,并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订货之机大力发展经济,60年代末,日本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

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力量,为其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并发动了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苏联解体。

(7)意大利:

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撒丁王国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接着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

一战爆发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协约国作战。

战后经济混乱,革命运动高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党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后来又伙同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二战爆发后,致力于北非扩张。

1943年9月,宣布投降。

●规律认识:

一、简单协作时期的资本主义(14世纪~16世纪)

特征: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兴起,封建社会逐渐解体。

经济:

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出现(意大利)。

条件: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非常繁荣——>雇佣关系(特征)欧洲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根源)

政治: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天主教会)斗争(宗教异端形成,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

思想: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性质:

反天主教会]主张人性的解放。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对外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二、手工工场资本主义(17世纪~18世纪)

特征: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控制工业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政策广泛盛行——>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

1.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任务:

反封建

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旧的封建传统统治)

文件:

英《权利法案》,法《人权宣言》,美《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限制封建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革命过程曲折。

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应少数国家确立,工业资产阶级还未真正掌权,处于劣势。

思想: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自由,平等。

主张:

天赋人权

对外: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市场体系进一步形成。

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英和西:

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英和法:

世界殖民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

以美洲为中心,反对殖民统治的解放运动。

(由资产阶级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

同一时期的中国

特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表现:

明度丞相,清设军机处。

思想文化:

明——八股取士,明清——大兴文字狱,科学技术逐渐落后,总结性科学巨著的出现。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危机四伏,腐朽落后的制度。

三.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870年)

特征:

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

思想理论:

自由主义

经济: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在法、美相继完成,德意志、俄、日等国也陆续开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政治: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广大人民及被压迫民族不满自身的地位,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

维也纳体系受到严重动摇。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扫除障碍,加快发展的步伐,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

亚洲革命风暴新特点:

反殖反封建。

同一时期的中国

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

经济:

1、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洋务运动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始产生(原因:

条件,)

政治:

列强侵华开始,农民阶级掀起反侵反封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思想文化:

新思潮出现。

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四、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特征:

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度(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思想理论:

自由主义

经济:

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组织)—>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迅速),英、法(缓慢),日、俄(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政治:

1.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干预国家政治。

2.实行民主政治,各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开始对外扩张—>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正式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同盟国,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扫除障碍,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垄断组织出现.调整。

对外关系:

资本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亚非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民族解放:

世界亚(亚洲觉醒,中国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非(反对英国殖民)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解放运动。

新特点;经济:

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

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获得胜利。

性质:

1.旧式的农民战争仍然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工人运动:

新阶段:

1.欧美工人运动(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2.第一国际与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的泛滥。

同一时期的中国

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

1.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

条件,戊戌,辛亥背景中有)

政治:

70年代以后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法,甲午,八国联军侵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界地,划分世界范围,农民阶级掀起反帝斗争——义和团,资产阶级的反地主的民族民族运动(辛,戊戌),清政府自救运动(戊戌)新政与预备立宪。

思想文化:

80.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传播。

特点:

1.与儒家大同思想向隔阂。

2.主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人)。

陈天华:

明确反帝。

五、一战后的资本主义

特征: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

1.战后欧洲经济的衰退(英法有战前的债权国转为战后的债务国,20世纪中期开始复苏。

美国金元外交政策,道维斯计划)。

2.美国经济实力大增(由债务国转为债权国)

美国:

金元外交政策—>20世纪的经济繁荣—>一战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国际经济结构变化(表现:

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转至纽约)

政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列强各国矛盾重重十分尖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变化:

德国法西斯专政。

3.无产阶级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的成立,建设及外交。

建设:

战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对有错,1921年“新经济政策”正确的,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

1922年苏联成立,25年工业化方针,27年农业化方针,向社会主义改造过度(1936宪法的颁布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对有错—>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原因:

(1)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各国经济发展措施。

国际关系:

美国实力大增,苏联的诞生,国际关系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两侧转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凡尔赛:

欧洲与中东。

华盛顿: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其中美国是最大的收益者。

体系瓦解,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二战爆发。

民族解放:

一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特点: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民族民主革命属民主革命范畴。

工人运动:

高潮(社会主义运动,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夺权)—>只有苏联一个国家。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建立。

同一时期的中国

特征: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

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主要是日本。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

政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资产阶级掀起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活动(一大,二大,三大)。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思想:

新文化运动。

达尔文《进化论》《天赋人权》结合起来。

二阶段五四运动: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六、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概况

45~5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时期(美国除外)

50~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期(黄金时代)

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时期

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低速发展期

9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时期

美国

1、45~5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时期(美国除外)。

50年代中期,一半产品由美国制造

原因1.客观:

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观:

采纳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工业。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生产关系布局调整。

采取有效经济政策,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3.战后夺取经济霸权,大力拓展经济市场。

2、7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增加一倍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布”崩溃,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中东石油国提高油价,引发第四次中东战争,经济危机爆发。

客观原因:

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作用有限)

3、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低速发展期

开始复苏且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降低,政府采取降低税率。

经济增长加快,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递减,信息产业为主等,经济繁荣。

4、9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时期

减少政赤字,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等措施。

政府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

西欧

概况

1、50年代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原因

原有自身生产力基础较好。

1.客观:

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观:

各国采纳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工业。

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生产关系布局调整。

采取有效经济政策,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3.客观:

马歇尔计划援助。

4.主观:

政治改革,根除法西斯势力,国民经非军事化,劳动者素质提高。

2、50~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德国发展迅速。

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67年欧共体成立。

3、70年代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霸主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经济格局变动:

美国:

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崩溃经济危机)西欧,日本:

经济迅速崛起,在许多领域赶超美国。

三足鼎立(经济)—影响—>政治:

两极格局被冲击—>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日本

概况

1955年后,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政治上谋求大国地位。

80年代以后发展高科技产业。

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原因

1.2.(略:

同美国)

3.客观:

美国由战后单独占领到扶植,朝鲜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定货,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4.主观:

社会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原因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显示出先进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因素。

④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也极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思考题:

日本和俄国同样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改革,同样是改革成功,同样是保留封建残余,而日本成为强国,俄国却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薄弱环节。

请根据你的理解,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管理体制、国际环境几个方面分析问题出在哪里?

(1)生产关系。

日本改革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自下而上已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俄国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较薄弱,1861年只改革了生产关系的一个环节:

农民和土地,且问题解决的并不好,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2)上层建筑。

日本发生了政权的变动和转移,即政权从幕府转移到天皇;而俄国没有发生政权的变动和转移,原来的沙皇统治者和专制体制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贵族利益没有受到丝毫触动。

(3)管理体制。

日本比较彻底地改革了旧体制,建立了新体制;而俄国改革后并没有形成新的体制,旧体制是在五十多年后的二月革命时才被推翻的。

(4)国际环境。

日本改革时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日本在远东没有竞争对手,更没有争霸对手,反而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俄国主要是欧洲国家,欧洲大国林立,争霸形势复杂,俄国难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霸权。

●重点讲解

一、关于三次技术革命

除了要掌握前提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因这些中学课本叙述较详,略)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点:

1.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已经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般称前两次为工业革命,而最后一次(也只有这一次)为科技革命,即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前两次革命的实质是解放人手,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是解放人脑。

2.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科学的发展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虽然尚未结合,但自然科学已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三次技术革命中,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更是显而易见。

二、关于工业革命

(一)关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英国?

(1)英国有安定的环境。

(2)英国有大量的资金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沦为可雇佣的廉价自由劳动力;在广大殖民地进行的掠夺和野蛮的奴隶贸易中,英国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原始资本。

(3)英国有高度发展的手工工场,为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提供了可能。

而英国政府又十分重视和鼓励发明创造。

这就为从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扩大,使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对商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刺激了生产上的技术革新。

市场的扩大呼唤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因为:

(1)投资少、技术简单、资金周转快、利润高。

(2)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