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7389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北京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2.昆明市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最新】3月27日晚20:

30~21:

30全球号召熄灯一小时的活动。

与该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的下列说法是()

A.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关注全球气候D.欣赏城市夜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奶富含蛋白质

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

4.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橡胶都是人工合成材料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

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5.请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分析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是氧化反应

B.

反应物都是单质

C.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3:

2:

5

D.

生成物质量比反应物增加了

6.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括号内是方法),错误的是()

A.面粉和小苏打(加水振荡)B.白酒和白醋(看眼色)

C.食盐和味道(尝味道)D.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

7.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温度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9.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

11.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1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3.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14.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15.右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的是()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H2__________________②Cu2+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______②硝酸银_______

⑶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17.

(1)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a.蒸馏水b.镁条c.汞d.碳酸氢钠e.氢氧化钡溶液f.碘

①属于单质的是______;②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80

1

1

反应前的质量/g

1

待测

45

19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请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N的待测值为__g。

18.请回忆“溶液”这个单元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要求谈两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有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____b(填“﹤”或“﹥”或“=”符号)。

(3)将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热和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其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降温到原温度(20℃)时,此时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

20.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观察下列图示并回答问题:

(1)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______。

(2)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应使酒精灯______后,再添加酒精。

2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现有下列物质:

稀盐酸、熟石灰、纯碱、小苏打、大理石五种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物质。

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2)有三瓶标签已损坏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

某同学认为不用任何实际即可鉴别,他的鉴别依据是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混合时会产生沉淀的两种溶液是,会产生气泡的两种溶液是,无明显现象的两种溶液是。

22.请回忆“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泥沙已除去),可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水溶解②加过量的_____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盐酸,顺序不能交换的原因是_____。

(2)蒸发滤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蒸发皿中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三、简答题

23.结合学科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一谈学习了“金属的锈蚀与防护”后,你防止家中的菜刀生锈的方法是:

_______。

(2)通过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知道了“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请你就“水体污染”的防治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请举出一个属于“低碳”能源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回忆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演示实验,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6)“瘦肉精”时间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又接踵而来,这些事件与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你学习的课文“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对人体有益的食品添加剂的解释是“食品添加剂是用于_______的一类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

24.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1)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_____

(2)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_____

四、计算题

25.生活中有些胃药含有氢氧化铝[Al(O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

(2)Al(OH)3中铝、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6.100g某硫酸铜溶液恰好与5.6g铁完全反应。

求:

(1)生成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五、科学探究题

27.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

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

(填“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

②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28.现有银、铁、铜三种金属丝,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根据他记录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实验现象”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1

取铁丝浸入稀硫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铜丝浸入稀硫酸中

无现象

3

取银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9.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_____: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给好变成_____色为止。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属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0.我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帮我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1)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

方案_____。

(2)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另一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六、推断题

31.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

B是_____,D是_____。

七、实验题

3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b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为______。

表示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3.请回忆观察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根据下列教材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组成,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组成,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过滤:

①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说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为_____;

②若滤纸上留有黑色、红色固体,而滤液呈蓝色,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地球一小时”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每年3月27日晚上熄灯一小时,这个活动能起到节约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A正确;

B、由于熄灯减少了用电,从而从使用化石燃料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所以B正确;

C、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等气体,它们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故D说法正确;

D、欣赏城市夜景,城市夜景主要是由各种灯光所构成的,这需要消耗很多电能,与活动目的不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

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

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A、橡胶材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故A错误;

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故B正确;

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属合成材料,故C正确;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5.D

【详解】

A、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镁和氧气都是单质,故B说法正确;

C、各物质的质量比就是前面的系数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2×24):

(16×2):

[2×(24+16)]=3:

2:

5,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故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

A、通过加水振荡,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为小苏打,振荡后变浑浊的为面粉,故A正确;

B、白酒和食醋均为无色透明的溶液,看颜色无法分辨,故B错误;

C、食盐的成分为氯化钠,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同时含有氯化钠,所以一个很咸,一个淡,故C正确;

D、棉织衫的成分为纤维素和羊毛衫的成分为蛋白质,抽丝灼烧,羊毛衫有烧焦的羽毛气味,闻气味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7.A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A

【详解】

A、因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A说法不正确;

B、因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的质量不同,即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B说法正确;

C、在一般情况下,物质的溶解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对易溶于水的物质来说,浓稀溶液中只是溶质的多少不同,故C说法正确;

D、由溶液的概念可知,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9.D

【详解】

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

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

C、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

A、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正确;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

C、试管1中的气体是氧气,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通电2H2↑+O2↑,正确,故选B。

11.D

【详解】

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危及生命,因此具有毒性,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因此具有还原性,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空气体积的10%时就会使人死亡,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死亡,选项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选项D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

A、闻到香味是因为桂花中芳香性化合物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的,选项A正确;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质量很小,选项B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造成的,选项D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

A、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类物质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是碱,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是都含有金属离子的缘故,选项B不正确;

C、酸是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H+,选项C正确;

D、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都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选项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

A、常见的化肥中氮肥一般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状固体,因此可通过观察鉴别出氮肥和磷肥,选项A正确;

B、碳酸氢铵不稳定,容易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碳酸氢铵通常情况下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铵常温下比较稳定,无刺激性气味,因此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选项B正确;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钾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此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选项C正确;

D、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选项D错误。

故选D。

15.B

【解析】略

16.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P2O5AgNO3非金属

【详解】

⑴①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H2中“2”的含义是:

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u2+中“2”的含义是:

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③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中“2”的含义是: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⑵①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顺序是相反的,而且几某化几某的读法告诉了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因此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是:

P2O5;②硝酸银是盐,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根据银显+1价,硝酸根显-1价,硝酸银的化学式是:

AgNO3。

⑶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因此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7.b、c、faB18

【详解】

(1)镁条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是一种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碘是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镁条,汞,碘都是单质;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是氧化物;

故答案为b、c、f;a.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N的质量为(80g+1g+1g+1g)-(1g+45g+19g)=18g;

由表中数据可知,质N、P、Q三种物质反应后质量均增多,为生成物;物质M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的反应物;则该反应为M→N+P+Q,属于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18.

18.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饱和

【详解】

(1)溶液的用途很多,如①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2)溶液具有均一性,故a=b。

(3)60º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ºC时,会有晶体析出,故此时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19.

【详解】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规范书写和认真检查即可。

(1)

(2)

(3)

20.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冷却至室温

【分析】

根据实验室酒精灯使用方法,进行原理推导。

【详解】

(1)酒精灯倾斜时容易使酒精流出,此时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现象,因此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故填:

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

(2)添加酒精时酒精灯不能是燃烧着的也不能温度较高的时候,这样都可能引起火灾,导致危险的发生;故填:

冷却至室温。

21.

(1)①稀盐酸②熟石灰

(2)BaCl2和Na2CO3;盐酸和Na2CO3;盐酸和BaCl2溶液

【分析】

(1)根据给出的物质,结合物质的成分并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判断能发生的反应,然后符合题意的物质的化学式;

(2)利用溶液两两混合,结合复分解反应来分析其反应现象来解答.

【详解】

(1)因金属表面的锈是金属的氧化物,在稀盐酸、熟石灰、纯碱、小苏打、大理石五种物质中,只有酸能与金属的氧化物反应,则可选稀盐酸来除锈,

又因酸性土壤中含有酸性物质,为降低酸性,可选择碱性物质来发生中和反应降低酸性,熟石灰、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