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7118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docx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

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等三校18-19学度高二上年末考试-语文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22题,总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卷须知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基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虔诚/掮客编辑/缉拿国殇/河水汤汤

B.翘楚/讥诮缔造/孝悌泥淖/卓尔不群

C.发轫/妊娠毗邻/癖好逐渐/东渐于海

D.熨帖/驾驭诽谤/滂沱奢靡/靡计不施

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B.尽管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差不多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C.那个人本事特别大,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以汤沃雪。

D.这部轻喜剧逗得大伙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苦恼都涣然冰释了。

3.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家肖复兴认为,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鼓舞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明阅读的乐趣。

C.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的象征物。

D.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那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纳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4.依照律诗的特点,本诗颈联空缺处应填的诗句是()

朔漠紫台连雁门,明妃遗迹傍荒村。

黑河滚滚风声疾,青冢漫漫日色昏。

 

春草有情犹识路,_____________。

和亲果使边风静,麟阁何人许并论。

 

A.环佩空归月夜魂B.纱窗日落渐黄昏 

C.关山明月杜鹃魂 D.平沙无处可招魂 

阅读宋词,完成5-6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对此词首句“春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对美人迟暮的感慨之情。

B.流露了作者的思归、盼归之情。

C.抒发春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愁绪。

D.抒发厌倦漂泊、忧虑国事之情。

6.对此词形式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色彩对应,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

B.上片运用对比:

一方是漂泊不定的客船,一方是江岸上稳定的酒楼,一动一静,在对比中,愁对酒的渴望,酒对人的诱惑,也就显得更加强烈。

 

C.下片前三句,词人运用想象描写归家之后的情景:

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D、此词的词眼是“归家”二字,它呼应“春愁”,表达诗人倦游思归的急切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7-13题共35分〕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那么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那么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那么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那么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①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那么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

“为谁?

”那么曰:

“昨日之客来。

”那么怒曰:

“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如今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那么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那么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

“进!

”那么再拜,故迟不起,起那么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那么固请;主者故固不受,那么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那么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那么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门者答揖。

大喜奔出。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且虚言状。

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②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③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间道经其门,那么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假设有所追逐者。

斯那么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那么愈益不顾也。

每大言曰: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注释:

刺:

名帖②考虑③重大节日

7、对以下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至于不孚之病孚:

信任

B.那么又固请固:

坚决

C.然后命吏内之内:

通“纳”,同意

D.间道经其门间:

从小路

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

B. 岂有相公如今出见客乎?

其孰能讥之乎?

C.假设有所追逐者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门者怒曰:

“为谁?

重为乡党所笑

9、以下句子全都描写“客”进谒时甘心受辱丑态的一组是〔〕〔3分〕

①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②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③那么惊走匍匐阶下。

④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⑤起那么五六揖始出。

⑥某也贤,某也贤。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

10、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B.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能够看出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那个问题上深有感触。

C.作者最后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相孚,文章在讽刺和鞭挞丑恶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每句3分,共6分〕

⑴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7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从体裁上看,此诗属于________诗。

〔1分〕

⑵诗中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

〔2分〕

答:

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3.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⑴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⑶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

⑷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⑸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⑹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三】论述文阅读〔14-17题共16分〕

论宋诗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截了当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只是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

批判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如此一位英雄今后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所以,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只是,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那么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因此,前代诗歌的造诣不然而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够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同意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特别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

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确实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但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明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判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特别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儿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毛泽东同志早指出: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依照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然而继承和借鉴决不能够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

”宋诗就能够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

那个危险倾向在宋往常早有迹象,然而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进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

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那个毛病,江西派也害那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

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

“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

“除却书本子,那么更无诗。

”宋代诗人的现实感尽管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然而有时也差不多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间或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

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能够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

14、依照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只是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B、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尽管褒贬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那确实是批判有失分寸。

C、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

D、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

E、宋人的诗歌创作,差不多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15、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         B、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

C、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D、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

16、宋诗的成确实是什么?

它有什么不足?

〔4分〕

答:

17、导致宋诗不足的全然缘故是什么?

〔4分〕

答:

【四】有用类文本〔18-20题共15分〕

感动的中国更有力量

——访《感动中国》总策划梁建增

曹建文

记者: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今年已是第九年举办,“感动中国”初创时是什么背景?

如何想到用“感动”两字作为招牌内涵?

 梁建增:

《感动中国》属于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

2003年是《东方时空》创办十周年,大概是2002年秋天的时候,我们想尝试求新求变,就想到了年度人物评选这种方式,盼望从年度人物入手,梳理过去一年什么人什么事对公众有妨碍。

    有了想法,然而从什么角度进行评选?

如何评选?

大伙内心的确没底,也没经验可循。

    从最早的讨论开始,各种有激情的想法开始碰撞。

讨论到最后,大伙有了一个简单的共识:

“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这应该是“感动中国”最早的“核”。

    有了“核”,然后再打磨“细节”、“瞬间”、“故事”、“感性”这些关键词,最本源的东西——情感就浮出来了。

“感动”两个字随后就蹦出来了。

    记者:

《感动中国》被人们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感动”两个字确实是表达精神倾向的。

那么,怎么样才确实是感动,怎么样才确实是“感动中国”?

    梁建增:

“感动”如此一个词,能够说是特别感性的。

它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

假如你问一个人:

除了悲伤,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流泪?

他的回答可能特别出乎你的意料。

假如每个人都把那个理由写出来,可能是特别奇妙的。

而且“感动”也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事。

过去感动的事,你现在可能只是会心一笑。

年轻时候无动于衷的,年纪大的时候,会突然被触动。

    我们提倡的感动,不是文学家、美学家所说的那种细微的、个体的感动,这应该是一种会产生广泛妨碍的、属于一个巨大社会群体的心理体会,能够向社会传播,也能够让受众同意认可的一种情绪和价值判断。

具体说,它首先应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有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精神,有为人民服务的利他传统。

在我们年度人物里,比如钱学森、钱伟长,这基本上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

我们向科学家致敬,因为他们的成就,更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改革创新精神。

更多的来自基层的平凡人,比现在年的郭明义、刘丽、王万青,基本上特别典型的利他主义。

记者:

作为媒体人,常年与冷静客观的新闻打交道,“感动中国”如此一个情感丰富的节目,是不是也给您本人带来特别的感受?

    梁建增:

正如我前面说的,这是一个和传统电视新闻特别不一样的节目。

做如此的节目,需要客观冷静的眼光,也特别需要热情,这种热情不是工作热情,而是作为一个人,他内心所拥有的善良、责任和激情。

    说实话,这是我特别偏爱的一个节目。

节目的制作过程特别艰辛,但也特别愉快。

我们的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每次在节目开场的时候都有简单的表白,特别有特点。

比如,今年他们说:

    依旧那个季节,依旧那个时间,依旧对温暖的渴望,依旧您期待的目光。

    在那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里,总要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让我们向前走的时候,会更踏实。

    这基本上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观众期待那个节目,主持人期待,我们整个团队都特别期待。

我们期待的是什么呢?

是一种温暖,一种来自人内心的力量。

感动人物的作为,正是这种温暖和力量的源泉。

    记者:

明年是《感动中国》十周年,一个节目能做十年,而且持续受到欢迎,这在今天是少见的。

作为如此一个品牌节目,《感动中国》明年有什么规划和打算?

    梁建增:

对《感动中国》的十周年,我们的确有一些考虑。

    2018年,那时候我们有整整十年的“感动”。

这是100多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么多感动捧在手里,谁都会觉得自己有一笔精神财富。

这十年来,每年一度收获感动,尽管说核心不变,然而我们每次都在争取创新,争取从新的角度观看社会,发明新的感动。

每次有新生事物,新的价值取向,我们都会悉心考察。

    十年沉淀下来的感动,是中国人心灵的历史,是一种慢慢变化的精神价值。

这段历史,这些价值,需要我们站在2018年如此一个维度重新观看和思考。

使《感动中国》这一精神品牌,更好发挥社会效益,更好履行国家级媒体的社会责任。

〔选自2017年2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8.被访者要紧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4分〕

答:

19.对“怎么样才算感动”的提问,文中划线文字是否答非所问?

什么原因?

〔5分〕

答:

20.联系文本,谈谈感动中国这一节目受到欢迎的缘故。

〔6分〕

答:

【五】语言运用〔21题共6分〕

21.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能够增加表达的情趣。

请参照例如句,另选人体部位,再仿写两组句子。

〔字数可酌情增减〕

例如:

一过元旦,期末考试差不多迫在“眉睫”了。

取义:

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比喻情况差不多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⑴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60分〕

22.阅读这首小诗,依照诗意,选择恰当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作文。

悲凉

走过那样多的路

穿过那样多的鞋

竟没有一个脚印属于自己

要求:

⑴立意自定。

⑵题目自拟。

⑶文体不限。

⑷许多于800字。

高级中学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

【一】基础选择题〔1-6题共18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虔诚/掮客编辑/缉拿国殇/河水汤汤

B.翘楚/讥诮缔造/孝悌泥淖/卓尔不群

C.发轫/妊娠毗邻/癖好逐渐/东渐于海

D.熨帖/驾驭诽谤/滂沱奢靡/靡计不施

Aqián(同)jí/jīshāng(同)

B.qiáo/qiàodì/tìnào/zhuó

c.rèn(同)pí/pǐjiàn/jiān

D.yǜ(同)bàng/pāngmímǐ

答案B.

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B.尽管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差不多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C.那个人本事特别大,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以汤沃雪。

D.这部轻喜剧逗得大伙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苦恼都涣然冰释了。

【答案C】以汤沃雪比喻情况轻而易举;A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的小心慎重,不指客观情况的危急。

B.如沐春风:

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

原句直指春风,是不妥的

D.涣然冰释:

比喻疑团消除,那个地方用来指“苦恼”,显然用错了。

3.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家肖复兴认为,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而变得是优是劣,要看能否坚守核心的传统要素。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鼓舞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明阅读的乐趣。

C.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的象征物。

D.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那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纳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答案A】B重复累赘,把“旨在”去掉C项,语序不当,应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

D.句式杂糅,可改为“一般以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4.依照律诗的特点,本诗颈联空缺处应填的诗句是()〔3分〕

朔漠紫台连雁门,明妃遗迹傍荒村。

黑河滚滚风声疾,青冢漫漫日色昏。

 

春草有情犹识路,_____________。

和亲果使边风静,麟阁何人许并论。

 

A.环佩空归月夜魂B.纱窗日落渐黄昏 

C.关山明月杜鹃魂 D.平沙无处可招魂 

答案:

D“有情”对“无处”,“犹”对“可”,“识路”与“招魂”基本上动宾结构的短语,对仗工整。

阅读宋词,完成5-6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对此词首句“春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对美人迟暮的感慨之情。

B.流露了作者的思归,盼归之情。

C.抒发春光易逝,年华易老的愁绪。

D.抒发厌倦漂泊,忧虑国事之情。

5.答案A

6.对此词形式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色彩对应,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

B.上片运用对比:

一方是漂泊不定的客船,一方是江岸上稳定的酒楼,一动一静,在对比中,愁对酒的渴望,酒对人的诱惑,也就显得更加强烈。

 

C.下片前三句,词人运用想象描写归家之后的情景:

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D、此词的词眼是“归家”二字,它呼应“春愁”,表达诗人倦游思归的急切之情。

答案:

D词眼是“春愁”

【二】古诗文阅读〔7-13题共35分〕

报刘一丈书〔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那么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那么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那么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门者故不入,那么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即门者持刺①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那么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

门者怒曰:

“为谁?

”那么曰:

“昨日之客来。

”那么怒曰:

“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如今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那么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那么惊走匍匐阶下。

主者曰:

“进!

”那么再拜,故迟不起,起那么上所上寿金。

主者故不受,那么固请;主者故固不受,那么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那么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那么五六揖始出。

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