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991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讲了解生物圈.docx

第2讲了解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2讲了解生物圈

基础练习

1.(2017贵港)蝉在炎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

2.(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3.(2018原创)蜾蠃(细腰蜂)捕捉螟蛉的幼虫,用毒液将其毒死放在窝内作为细腰蜂幼虫备用的干粮。

蜾蠃和螟蛉的幼虫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合作C.共生D.捕食

4.(2017益阳)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5.(2017苏州)某兴趣小组选取了校园内三个不同的地点,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了空气湿度的测量,并绘制成如图。

其中,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

第5题图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6.(2017保定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

B.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

C.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影响环境

D.“雨露滋润禾苗壮”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7.(2017柳州)“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空气→小虾→小鱼→大鱼

B.水→小虾→小鱼→大鱼

C.阳光→小虾→小鱼→大鱼

D.浮游植物→小虾→小鱼→大鱼

8.(2017梧州)在被DDT(杀虫剂)污染的食物链“草→蝗虫→食虫鸟→蛇→鹰”中,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A.蝗虫B.食虫鸟C.蛇D.鹰

9.(2017衡阳)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水稻、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青蛙和鸟是捕食关系

10.(2017渭南)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1.(2017黄冈模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的

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

C.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只有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2.(2017长沙)如图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图。

请补充完整。

第12题图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13.(2017河池)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鼠妇,又叫做潮虫。

由于花盆或石块的移动,鼠妇很快就会爬走。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受到了惊吓?

还是环境变明亮了?

某同学非常好奇,并对此进行了多个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的探究实验之一,请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第13题图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如图)。

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

(4)实验结论:

能力提升

14.(2017湘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4题图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15.(2017常德)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图

A.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B.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共有5种

C.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狐

D.图中蛇和鹰只具有捕食关系

16.(2017张家界)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

B.除动、植物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

分和分解者

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写成:

阳光→草→兔→狐

D.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17.(2017眉山模拟)下列各项中,有关生物与环境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18.(2017株洲)研究小组对一个乌鱼塘进行了研究。

下表是该池塘中5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其中乌鱼捕食泥鳅,其余以此类推)。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河蚌

泥鳅

水蚤

(1)表格内容没有完全呈现乌鱼塘生态系统全部组成,缺少的成分为。

(2)根据表格内容写出这些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网。

(3)泥鳅和水蚤之间的关系是。

(4)若泥鳅被人大量捕食,则一定时间内各种生物数量有明显变化,水蚤数量将迅速(上升/下降),由此可见该人工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简单,其能力较弱。

19.(2017滨州A卷)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乙图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19题图

(1)俗话说:

“万物生长靠太阳”。

阳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

(2)若乙图表示昆虫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B对应的生物是。

(3)猫头鹰与蛇除构成捕食关系外,还可以构成关系。

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同时占有个营养级。

(4)甲图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5)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了1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千焦。

(6)生态系统有能量流动,也有物质循环。

其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是以的形式循环的。

答案

1.A2.C

3.D【解析】蜾蠃(细腰蜂)捕捉螟蛉的幼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4.C5.D

6.B【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生物并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

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故选B。

7.D8.D

9.C【解析】昆虫是消费者,A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该图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渠道进行的,C正确;青蛙和鸟都以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D错误。

10.C

11.C【解析】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许许多多的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干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A正确;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B正确;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合作和竞争关系外,还有捕食、寄生等关系,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D正确。

12.①生物部分②消费者③自动调节④能量⑤森林

13.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光设置对照(4)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解析】

(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

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

(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4)如果实验结果显示,黑暗一端的鼠妇数量比明亮一端的多,可以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能力提升

14.D【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蛇;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第三条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水稻,水稻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生产者;若昆虫数量锐减,蜘蛛、青蛙会由于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短时间内也会导致蛇的数量减少,故A、B、C正确,D错误。

15.D【解析】蛇和鹰存在着吃和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但是它们又都以鼠为食,因此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16.B

17.C【解析】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并从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A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植物→蝉→螳螂→黄雀”,C错误;草和豆苗共同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18.

(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

(3)捕食和竞争(4)上升自动调节

【解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表格中呈现的乌鱼塘生态系统只有植物和动物,因此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因此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球藻是生产者,所以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小球藻,小球藻被河蚌、泥鳅、水蚤捕食,水蚤被泥鳅捕食,泥鳅被乌鱼捕食,从而形成食物网。

(3)泥鳅捕食水蚤形成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泥鳅和水蚤均捕食小球藻,争夺同一种食物,形成竞争关系。

(4)人类大量捕食泥鳅,泥鳅数量大量减少,水蚤失去泥鳅的控制而大量繁殖,因而数量将迅速上升,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19.

(1)非生物

(2)食虫鸟(3)竞争三(4)猫头鹰

(5)25(6)二氧化碳

【解析】

(1)阳光属于非生物因素。

(2)分析得出,所指食物链为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

数量排位第三的是食虫鸟。

(3)猫头鹰捕食蛇,其是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和蛇捕食老鼠,构成竞争关系。

猫头鹰在这个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两条食物链营养级别相同,占有3个营养级。

(4)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猫头鹰。

(5)根据能量的传递率最大为20%,传递了两级,故至少需要消耗草25千焦。

(6)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