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
2017.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
“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
”由材料可知
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2.1924年11月,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说:
“十三年来,民国绝无起色,党务并不进步,皆由尔等不肯奋斗之过……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可见其奋斗之成绩。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
A.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B.赞赏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C.责备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D.依靠共产党发动北伐战争
3.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
这说明
A.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4.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提出“短促突击”的战术,“御敌于国门之外”,让装备很差的红军同用现代武器装备的敌军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
其结果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为武装斗争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C.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 D.造成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
5.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格处应该填入的
国民革命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
……(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
……(略)
红军长征
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D.抗日战争时期
6.右下图为埃德加·斯诺1936年8月在豫旺堡(今宁夏同心县豫旺堡)拍摄的经典照片《抗战之声》。
对照片出现的历史背景解释准确的是
A.中央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7.中国近代生产与旧式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近代生产
旧式生产
1914年
产值
2.90
149.91
比重
1.89%
98.11%
1936年
产值
13.12
193.35
比重
6.35%
93.65%
由上表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国民经济中传统部门和近代部门并存②近代企业生产增长缓慢,规模小
③民国成立后政府压制近代经济的发展④传统的自然经济成分仍大量存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1937年9月,毛泽东发出指示:
“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
”毛泽东在此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
A.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 B.从侧翼辅助正面战场的抗战
C.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人 D.以空间换时间延缓日寇进攻
9.《文汇年刊》(见右图),初版于1939年5月,它以浩大篇幅反映抗战以来举国上下全面抗战的情势,其中以较大篇幅刊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战略和战术》,还有八路军抗日的多幅照片。
该书的出版
显示了选编者尊重事实的进步立场
对推动当时抗战形势起到关键作用
开创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新局面
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当时抗战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0.“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言论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老照片是对历史的形象记录。
以下老照片拍摄的背景是
A.战略反攻取得决定胜利B.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全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2.右下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
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
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
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3.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14.历史学家徐中约说:
“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实施“211工程”计划D.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15.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事件
意义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
“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7.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的研制出
A.原子弹和导弹B.喷气式战斗机C.人造地球卫星D.神州载人飞船
18.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A.批评了文艺领域中僵化教条思想B.纠正了对于学术研究的政治干预
C.确保了文艺创作持续和长期繁荣D.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
19.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20.右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时农民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联产承包好”的体现在
A.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C.加速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D.推进了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
21.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
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22.下列老照片反映了北京历史的变迁。
按照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朝阳区深沟村土地改革工作会②北京居民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③崇文区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④北京第一家肯德基炸鸡店开业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
23.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
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
这一虚构剧情反映了
A.民主政治促使戏剧艺术繁荣B.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C.男女地位不等妇女无权参政D.滥用民主权力导致政治混乱
24.在古代罗马,罗马公民都可以为诉讼当事人利益进行辩护。
在拉丁文里已经出现“律师”(Advocate)这个名词,其含义是指保护人(Patronus)代表被保护人(Cliehtes)所进行的诉讼行为。
这表明罗马法
A.是贵族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工具B.给予了律师最高司法裁决权
C.通过律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D.滥用律师降低了法律的权威
25.1496年,在罗马教皇调停下,西、葡两国签订条约,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葡萄牙,线西则归西班牙。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表明
①新航路开辟带来西欧殖民国家间的冲突
教会势力对世俗事务有重要影响
③确认由葡萄牙控制欧洲通向印度的商路
④整个美洲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控制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6.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
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由上述材料推断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C.文艺复兴开阔了人们视野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27.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
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创作的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为主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2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
“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B.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
C.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29.在威廉登上英国王位后,因为他是荷兰执政,利益在欧洲大陆,只要议会为他提供遏制法国所需的财务,他就无意干预议会的权力。
直到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没有哪位英国君主企图控制议会领袖,议会领袖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
这种制度体现为
A.《大宪章》的签署B.《权利法案》的实行
C.两党政治的出现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0.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
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亨利八世在①通过“至尊法案”
B.加尔文在②提出“先定论”
C.彼特拉克在③发表《歌集》
D.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31.下图所示两个文件的共同点是
《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A.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B.宣告了新国家制度诞生
C.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D.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32.史学家评论道:
“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
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
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展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2分,第35题22分,共52分。
)
33.(18分)近代以来,殖民活动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商业城镇几乎都和奴隶贸易相关。
利物浦是奴隶贸易中心,利物浦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振兴了棉都曼彻斯特。
工业化时期,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英国向殖民地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0%,英国的出口以工业品为主,英国产的棉纺织67%出口到殖民地,纺织业是决定英国经济的“台柱”。
殖民地对西方国家有“社会安全阀”的功用,工业化期间,欧美农村人口移往城市,城市人口过剩危及社会稳定,几千万过剩人口移居殖民地,减轻西方国家人口压力,提高了国内工资率和就业率。
——摘编自葛正鹏主编《西方经济史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地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6分)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
1924年
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不平等条约”,作为一个被赋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在此前报刊上使用不多,此后广为传播。
苏联宣布放弃原沙皇俄国的在华租界。
1927年
英国水兵在汉口杀害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激起大规模反英运动,国民革命军和工人纠察队进入英租界,实行接管。
此后,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
1941年
日本对美国、英国宣战,日本占领各国在华租界。
1943年
签订《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收回租界的历史过程。
(6分)
材料三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国际关系历史上,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列强参加的情况下欢聚一堂,讨论自身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印度总理尼赫鲁评价说:
“亚洲今天不再是被动的了,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卑躬屈膝的亚洲了。
今天的亚洲是有活力的,亚洲是充满了生气的”。
万隆会议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迅速发展,从1956年至1965年的十年间,非洲共有33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被称为“非洲年”。
同时,亚非会议极大地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并且确定了和平共处、国际安全、裁军和反殖等合作方向。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
(6分)
34.(12分)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受各种因素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戈拉从具体感性的人出发,提出了“感觉即知识”的观点,“感觉是对于存在的感觉,既然它是知识,也就是无误的”,那么,像神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承认其真实性,对它只能存疑”。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本质存在于概念思维中,个人的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者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他们,我的灵魂就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更好些”。
这种知识论反映在实践理性上,他把对“善”的目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统一起来,实现哲学和伦理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良、朱晓明《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论轨迹探寻》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及积极意义。
(6分)
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法国受到推崇。
伏尔泰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里找到了他进行论战所需要的理论。
中国在他心目里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文化成为伏尔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
伏尔泰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他惊叹:
早在四千年前,我们还不知读书识字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我们今日拿来自己夸口的那些非常有用的事物了。
——摘编自艾丹妮、何兆武《旧制度时期的法国与中国文化》等
(2)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和赞美中国文化?
你是否赞同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描述,说说你的理由。
(6分)
35.(22分)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
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前后欧洲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6分)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八七会议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列为党的总方针,提出: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为获得农民的支持,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1931年,形成了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全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地改革。
到1949年10月,全国一亿多农民分得土地。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90%以上的农业人口完成了土改。
1952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新政权获得农民信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土改后建立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央决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变农民个体土地所有为集体所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
(8分)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序号
史实
1
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6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9
2010年,中国工业中的粗钢、水泥、化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0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的角度,任选两项史实,提炼一个主题。
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运用这三项史实对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史实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请按照答题示例格式答题,抄写答题示例内容不得分。
)(8分)
【答题示例】
所选序号:
1、3。
主题:
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补充史实: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简要阐释:
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C
B
A
D
A
D
B
B
D
D
B
C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
A
D
A
A
A
C
C
B
D
B
A
D
C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12分,第35题22分,共52分。
)
33.(18分)
(1)(6分)奴隶贸易等殖民活动使英国等西方国家聚集大量财富,促进西方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方工商业的发展。
(2分)殖民地成为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促进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工业革命)的进程。
(2分)殖民地容纳了西方大量的过剩人口,保证了西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分)总之,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对殖民地的侵略掠夺分不开的。
(1分)(本题得分不得超过6分)
(2)(6分)1924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兴起,推进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社会运动。
(1分)社会主义苏联率先主动放弃在中国的租界。
(1分)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军民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分)全面抗战开始后,美英与日本的矛盾激化,西方国家丧失对在华租界的控制。
(1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的贡献,美英等国同意放弃租界等其他各项侵略特权。
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捍卫了民族的权利。
(2分)
(3)(6分)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独立自主探讨自身发展的国际会议。
(1分)万隆会议表明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亚洲的崛起。
(1分)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此后有大量的亚非国家赢得独立。
(1分)会议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分,如学生回答“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可得1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1分)
34.(12分)
(1)(6分)普罗泰戈拉:
知识来自于个人的感觉;因为感觉不到神,所以质疑神的存在。
有利于确立人的中心地位。
(3分)
苏格拉底:
知识来源于理性的思维;认为美德即知识。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分)
(2)(6分)赞美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
中国文化有自身的优越性;可以利用中国文化批判和改造法国的旧制度。
(4分)
赞同与否的理由: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分)
35.(22分)
(1)(6分)变化:
商路中心转移;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构出现;欧洲出现了通货膨胀。
(3分)
影响:
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地中海经济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3分)
(2)(8分)【评分标准】
阶段划分清晰、明确;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准确、完整。
8-6分。
阶段划分清晰、明确;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比较准确、完整。
5-3分。
阶段划分、土地制度和社会变革阐释不清、逻辑混乱。
3--0分。
解读示例:
国共十年对峙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总之,农民和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3)【评分标准】
第一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炼主题逻辑关系合理,简要解释准确、完备且总结提升准确。
8-6分。
第二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练主题逻辑关系合理,有简要解释,但不够准确完备,无总结提升。
5-3分。
第三等,所选史实序号、补充史实与提练主题之间缺乏逻辑关系,有解释或总结但逻辑关系混乱,部分准确。
3--0分。
答题示例,见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