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439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docx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

食药监局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

  **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发展**的医药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调研,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意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

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

国家20XX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

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

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

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

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云南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

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

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

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

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

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为引进品种。

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XX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

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

经云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XX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为**县原生品种。

云南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

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

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

目前长势良好。

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

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县原生品种。

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县原生品种。

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 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XX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品种

  面积(亩)

  产量(千克)

  主要分布

  草 果

  5000

  200

  上江乡亩,老窝乡504亩,大兴地乡60亩,鲁掌镇60亩

  砂 仁

  10

  ---

  上江乡

  萝芙木

  850

  ---

  上江乡590亩,大兴地乡100亩,老窝乡90亩,鲁掌镇70亩

  黄 连

  160

  ---

  鲁掌镇 150亩,秆杆乡10亩

  薏 仁

  1060

  ---

  **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

  桔 梗

  15

  ---

  老窝乡

  木 香

  15

  ---

  秆杆乡堵堵洛村

  茯 苓

  130

  ---

  老窝乡分水岭120亩,崇仁、银坡各5亩

  芍 药

  130

  ---

  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0亩

  重 楼

  40

  ---

  老窝乡老窝村

  牡 丹

  135

  ---

  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5亩

  杜 仲

  10

  ---

  老窝乡中原村

  天 麻

  20

  ---

  老窝乡

  党 参

  200

  ---

  老窝乡

  黄 草

  16

  ---

  六库镇13亩,老窝乡3亩

  合 计

  7791

  ---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

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

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

 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

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

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

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

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

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

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

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

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

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

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

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

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

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十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面,在舆论宣传方面予以正确引导,宣传到位,使企业或个人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吃透政策,充分调动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包装,大力宣传优良品种和优质产品,树立我们自己的中药品牌和龙头产品。

  (十三)引导规范化种植,逐步推进gap认证。

引导和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开展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增强我县的中药材在省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