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1一定大于t2D.t1一定等于t2
19.如右图所示,木块b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块a放在b上。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
则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A.2个B.3个
C.4个D.5个
20.将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与物体B叠合在一起,二者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上端与O点等高,如图.弹
簧自由伸长时上端与C点等高.现用一力作用于A,将AB往下压至一定程度,然后撤去该力,关于以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从最低点到C点所在的高度,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C.AB将在弹簧到达C点所在的高度时分离
D.分离后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
21.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两图线交点时刻为t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两球在t=t1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8s时相遇
D.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29分)
22.(6分)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测出其自然长度,在其下端悬挂砝码.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所挂砝码质量m与弹簧的长度l作出的m-l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弹簧原长是:
_________________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9分)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
取下,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运动.
②在实验过程,某次打出纸带如下图,相邻计数点A、B、C、D、E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该纸带对应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
图线.从
图线求得合外力大小为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12分)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25.(20分)质量为m=0.5kg、长L=1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某时刻质量M=1kg的
物体A(视为质点)以v0=4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F=5N,求从开始到二者共速所需时间,和该时间内A相对B滑行的距离;
(2)若F=5N,在同一坐标系内,定性画出A在B上滑动全程二者的v-t图线(无需计算数值,但必须在图线上标明A、B物体,未标明的不得分);
(3)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求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6.(15分)如下图,在a溶液中滴入b溶液,充分振荡,根据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
选项
a
b
试剂或操作说明
离子方程式
(1)
硫酸
KI
置于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2)
酸性KMnO4
NaHSO3
(3)
H2SO3
氨水
H2SO3过量
(4)
氯水
FeBr2
氯水过量
(5)
明矾
Ba(OH)2
滴至SO42-完全沉淀
(6)
NaOH与Na2CO3混合液
HCl
NaOH、Na2CO3、HCl物质的量比为1:
2:
3
27.(15分)氢化钠NaH和氢化铝钠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也都可以作为生氢剂,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
(1)写出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
(2)氢化钠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NaAlH4储放氢时发生反应:
__NaAlH4
——Na3AlH6+__Al+__H2↑,请配平上述方程式(系数为1时也要写出),反应中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每生成5.6L(标准状况下)H2,转移_______个电子。
(4)NaAlH4与水反应也可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NaH。
某同学认为:
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8.(15分)氯化亚铜(CuCl)广泛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难溶于水和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1)从化合价的角度判断,CuCl_______________。
A.仅有氧化性
B.仅有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已知CuCl能溶于FeCl3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1.99g的CuCl固体溶于100mL0.1mol/L的FeCl3溶液中,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所得溶液中Cu元素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Cl-的浓度为_______mol/L。
(3)为了测定工业产品CuCl的纯度,现准确称一定量的CuCl固体先溶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并用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
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配制100mLamol/L的K2Cr2O7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烧杯、容量瓶、烧瓶等仪器
B.实验时未将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将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小
C.该溶液中含有Cr6+的数目是0.2aNA
D.将该溶液继续稀释至1000mL,K+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已知实验中wg的CuCl样品需要消耗VmLamol/L的K2Cr2O7溶液,则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9.(8分)将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g/mL蔗糖溶液和0.5g/m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1)在A、B、C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的快,这是因为______;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______;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0.5g/mL。
(3)B曲线表示植物细胞发生了______过程。
30.(7分)下图中的A、B是人体呼吸道壁纤毛细胞和黏液腺细胞结构示意图。
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呼吸道可通过A、B两种细胞包裹异物成黏液,并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将黏液即痰排除体外。
回答下列问题,其中[]内填字母或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表示的是黏液腺细胞,因为其中的[]______特别发达,这与其______功能相适应。
(2)由图可知,纤毛细胞的细胞内部结构特点是[]______数量多,原因是______。
(3)由以上分析可知,最能体现细胞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结构体现在______。
A、B细胞结构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1.(12分)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和探究某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加入淀粉酶溶液
0.1mL
0.1mL
0.1mL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控制温度
0℃
60℃
100℃
测定
(1)在实验一中,pH属于______变量。
表格中最后一步需要测定______的量来代表淀粉酶的活性。
(2)实验一的实验设计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①;
②。
(3)如果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成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你认为实验是否科学合理?
请判断并解释原因:
______。
实验二:
探究某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0
6.0
7.0
8.0
9.0
H2O2完全分解所需时间(s)
300
180
90
192
284
(4)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如果实验二是预实验的实验结果,在正式实验时,应当在pH为______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32.(12分)缺镁会导致植物光合能力下降。
观测不同镁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速率,结果见下图。
(1)用______方法可将叶绿体色素分离,缺镁组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______,这直接影响了植物对_____光的吸收。
(2)从图中分析,缺镁导致植物产量降低,除了与光合速率降低有关,还与______升高有关。
A点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B点之前影响对照组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______。
B点之后限制光合速率升高的内部因素有_______(答2点)。
8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缺镁组植物的真实光合速率约为(用CO2吸收量表示)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各选一题作答。
33.
(1)(5分)汽车拉着拖车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车加速运动,则人在车厢内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后,球将落在起抛点的后方
B.若两车加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两车的速度增加后将更难以停下来,说明车的惯性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D.若两车匀速运动,则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受地面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E.若汽车与拖车脱钩,则拖车会慢慢停下来,这是由于摩擦力比惯性大
(2)(10分)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120°,∠COD=60°。
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
①绳AO所受到的拉力FAO和杆OC所受到的压力FOC的大小;
②若在O点施加一个力F(图中未画出),要使两绳AO和BO中的张力为零,杆CO位置不变,则F的最小值为多大?
36.(15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无毒、难溶于水的固体,温度过高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
其制备流程如图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Ca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已知搅拌后会产生CaO2•8H2O晶体,写出流程中生成CaO2•8H2O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
(3)母液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4)CaO2·8H2O加热脱水的过程中,需不断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氧气,目的是。
(5)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途运输鱼苗时常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为鱼提供氧气,请说明加入过氧化钙的优点有(至少说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15分)下图为水稻栽培示意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1)水稻种子干重中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
在种子储存前,往往会对种子进行晒干处理,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减少种子__________。
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在播种前要进行浸种催芽,其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同时,人们还需不时翻动正在萌发的种子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通过检测,发现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新的RNA在种子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在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合成,推测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储存有相当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秧苗适时搁田蹲苗,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发达,原理是:
。
(4)秧苗叶轻度发蔫,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秧苗叶发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小组测得种皮未突破前种子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之比为1:
3,此时水稻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物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D
B
A
B
CD
AC
BCD
三、非选择题
22.
(1)0.25-0.27(3分);
(2)8.6~8.8cm(3分)
23.
(1)砂桶(1分),匀速直线(1分,写成“匀速”也给分;写成“均速”或“缓慢”不给分);
(2)0.60(2分);
(3)描点、连线如图所示(3分,只描点不连线给1分,只连线没描点不给分)
0.30(2分,没有按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不给分。
0.28~0.32N都给分)
评分细则:
a.连线不过原点当做没连线;靠近原点画成虚线或
实线都给分
b.连线弯曲,求得0.3N也不给分(即明显不是从
图线求得的)
24.(12分)
(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L=
a0t
(1分)∴a0=10m/s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ma0(1分)
f=μN
N=mg(1分)
解得:
μ=0.5(1分)
(2)有拉力时,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37°-μN=ma(1分)
N+Fsin37°-mg=0(1分)
撤去力F后,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
μN=μmg=ma1(1分)得a1=10m/s2
由题意得:
at=a1t1(1分)
L=
at2+
a1t
(1分)
代入数据得t=
=1.15s(2分)
25.(20分)
(1)(9分)物体A滑上平板车B以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μN=MaA
N=Mg
得:
aA=μg=2m/s2(2分)
平板车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μN=maB
得:
aB=14m/s2(2分)
两者速度相同时有:
v0-aAt=aBt(1分)
解得t=0.25s(1分)
对A:
(1分)
对B:
(1分)
相对运动距离:
(1分)
(2)如图:
(2分)
(3)①(5分)当F较小时,物体A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