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199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docx

广东高考地理详细解析

2007广东高考地理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C

D

D

A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D

D

B

B

D

B

二、双项选择题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C

BD

AC

BC

BD

CD

BD

AD

AB

CD

31.(本题共10分)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高。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

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

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32.(本题共1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00-1300,>1600。

(2)13°-17°和17°-21°;A、B、C、E。

(3)C

(4)优势:

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

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

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33.(本题共1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

体会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英文名对也算对!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

(4)R(或俄罗斯)。

(5)A、B、C、D。

34.(本题共18分)本题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1)下降。

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

加速上升(或增长)(3)下降(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

(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35.(本题共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3)不可以。

理由:

①NO2(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36.(本题共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方法的了解,及其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A、C、D、F、G。

(3)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或春夏季)。

(4)①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利于加强西藏与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37.(本题共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

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2007广东高考地理

1、森林火灾

【考查目标】结合实际,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森林火灾。

【有效信息】顺风逃离、放心休息、坑洞躲避、逆风突破。

【调用知识】火灾发生时,火势顺风蔓延,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从而危及生命。

地面受热,空气会上升,与地势低洼处的冷空气间形成对流。

空气冷热变化剧烈,导致风向多变。

【思维路径】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

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如果处在下风向,要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切不可顺风逃生,这样会使自己置身火海之中。

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

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2~3、大气

【考查目标】结合图表分析,天气对SO2浓度的影响;不同海拔处大气的密度变化、对流层厚度变化。

【有效信息】图表显示,①③时段空气中SO2浓度较高,②④时段空气中SO2浓度较低;在拉萨和上海上空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

【调用知识】冷空气入侵时,冷暖气团交汇,往往会产生锋面降水;拉萨海拔比上海高,空气稀薄,且近地面平均气温比上海低,大气对流运动比上海弱。

【思维路径】随着降水过程的发生,大气中的SO2浓度应降低。

大气越稀薄,对流运动越弱的地方,大气的顶托作用越小,因此打开降落伞的安全高度应越高。

4~6、工业区位

【考查目标】依据图像分析工业区位要素,联系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布局的特点,以及该工业的原料供应、市场联系等。

【有效信息】图像显示,甲、乙、丙三类企业投入比重最高的要素分别为原料费、科技工资。

【调用知识】不同工业的指向类型,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经济地区在原料、劳动力、科技等区位要素中的比较优势。

【思维路径】甲原料费的投入比重最高,应接近原料地;乙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产品“轻、薄、短、小”,耗能少、资源消耗少,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航空港和高速公路)、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的地方;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已经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同上述三个地区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比较突出。

7、地质作用

【考查目标】依据地理原理示意图,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有效信息】图像显示的是,坚硬的岩石在各种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变成沉积物的过程。

【调用知识】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具体由风、流水、海浪、冰川、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造成。

【思维路径】过程①主要表现为在冰川、风、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崩解为碎屑,属于物理风化过程;过程②主要表现为松散的碎屑物,变成沉积物,必然要经过搬运、沉积作用才能实现。

8、饮食店合理布局

【考查目标】环境因素对生产活动布局的影响。

【有效信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饮食店四种布局方案选择。

【调用知识】饮食店属于市场指向性,同时存在较重的烟尘、废水、废渣污染。

【思维路径】本题可运用排除法,饮食店远离居住区,脱离了消费人群;集中布局在商业区或居住区,不利于环境保护;分门别类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消费人群,同时又减少污染是最合理的。

9、生态农业

【考查目标】运用纲要信号图,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可持续发展。

【有效信息】图示由太阳能、作物、饲料、牲畜、沼气、食用菌、蚯蚓等组成的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圈。

其中“牲畜——沼气——食用菌”是核心,太阳能、沼气为动力。

【调用知识】青藏高原海拔高,终年气温较低,属于高寒区;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南方丘陵地区热量充足,农业类型多样。

【思维路径】青藏高寒区种植饲料、发展沼气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饲料也不可取,且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均以游牧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沼气必须建造玻璃温室,才能为冬季沼气池的运行提供温度;而“猪——沼——果(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有代表性,沼气一年四季均可运行。

10、地理信息技术

【考查目标】了解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优势。

【有效信息】沙漠中迷路如何获知自己的具体位置。

【调用知识】GPS接收机能自动显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海拔等信息,而且精度高,使用方便。

【思维路径】本题采用最优选项法,遥感图、地形图虽然具备定位功能,但误差较大,不能自动显示,动态显示;而指南针只能指示方向,不能用于定位。

11~12、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质灾害

【考查目标】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

【有效信息】等高线形态、河流、指向标。

【调用知识】河流始终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流动;地震、火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其发生的共同条件是岩石破碎、坡度陡峻,长时间降水等。

【思维路径】从地形图特征分析,图示区域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且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河流走向为东西方向,因此河流自西向东流;图示区域地质灾害主要应表现为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泥石流的发生一般在陡峻的谷地,图中的北部坡度陡峻的地方并不是山谷,中部河流流经的地方,地形起伏很小,因此最有可能的地质灾害为在北部出现滑坡。

13、河流水文特征与人类活动

【考查目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与适宜的人类活动。

【有效信息】长江截流、黄河调水冲沙、珠江口补淡压咸、海河紧急泄洪的季节。

【调用知识】长江夏季为丰水期,黄河冬季为枯水期,珠江口冬春季节易发咸潮,海河夏季易形成洪涝灾害。

【思维路径】长江截流应选择在枯水期,黄河调水冲沙应选择在丰水期,珠江口补淡压咸发生在冬春季节,海河紧急泄洪发生在夏季。

1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目标】正确提取图像信息,分析说明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有效信息】城市面积变化曲线、地下水位变化曲线。

【调用知识】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日益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思维路径】本题应选择地理要素之间有直接关系、主要关系的选项。

图像直接反映的是城市面积与地下水位之间的负相关性,与全球气候变暖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可结合排它法,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出现在1965年左右,城市迅猛发展的时期出现在1980年后。

15~16、区域经济发展

【考查目标】正确分析某地产业构成及其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效信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比值变化直方图,及其就业比例变化折线图。

【调用知识】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一般第一产业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大致下降,第二产业的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应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则持续上涨。

【思维路径】本组题只要正确提取图像信息,错误选项可以逐个排除。

15题:

从产值折线图来看,当地第二产业的比值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因此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而且主要靠第三产业的拉动,而不是工业化的拉动。

16题:

从就业比值直方图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值最大,除中间略有下降外,基本稳定在80%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值最低,但略有波动;第三产业就业比值变化比较明显,且大致呈上升趋势。

17~18、人口再生产

【考查目标】正确提取图像信息,学习和处理新素材的能力,分析不同人口最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有效信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折线图,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直方图,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

【调用知识】如不考虑人口的机械变化,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人口自然增长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一般是人口总量的峰值;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总量会逐步减少。

【思维路径】17题:

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折线图分析,当地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出生率迅速下降后也稳定在较低水平,但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总量应该保持增长趋势。

18题:

本题特别需要注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为1990年~2000年,此期间≥65岁以上的人口比值由5.59%增加到了7.74%,不同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

19~20、气温与等温线

【考查目标】通过等温线图,在准确的空间定位基础上,分析不同地点气温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有效信息】海拔、纬度,7月均温等温线图及其所在的经纬度。

【调用知识】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一般冬季寒冷漫长;低纬度地区,如果海拔低,会终年湿热,如果海拔高,则四季气候凉爽。

80°E~90°E,在40°N经过的地区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以南为青藏高原地区。

【思维路径】19题:

通过调用知识或同已知的“春城”昆明、巴西利亚等进行类比,即可得出低纬度、高海拔的特征。

20题:

在对甲、乙进行准确定位后,得出两地纬度差异和距海远近差异都不大,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地形与海拔差异。

21、资源型城市

【考查目标】分析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有效信息】城市经济依托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用知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依赖某种矿产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开发,必然出现环境破坏,主导资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导产业下滑,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

但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发展第三产业等,可以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思维路径】扩大资源的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枯竭速度;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多,对环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22~24、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考查目标】通过局部经纬度与晨昏线组合图,分析直射点的位置、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有效信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经纬度、晨线、远日点附近。

【调用知识】20°W往东到160°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晨线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在地球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反之越往南,夜越长。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往南、往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思维路径】22题:

晨线与赤道相交于160°E,160°E往东,经度相差90°的经线,即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110°W。

此时应注意,160°E往东20°即到180°经线,180°经线再往东70°,即到110°W经线,属于西半球。

23题:

甲位于25°N,不可能有太阳直射;由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夜越长,因此夜长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丙、甲;同时昼越长,太阳升起的时间越早,日出的先后顺序应为甲、丙、乙。

24题:

已知160°E地方时为6点,郑州(114°E)的地方时约为3点,应为黑夜,即使考虑此时郑州昼长夜短,天空已经明亮,但学生也不可能3点钟就上学;雅库茨克(130°E)地方时约为4点,由于其纬度位置高,昼增长,因此处于白昼是可能的。

地球位于公转远日点附近,南京处于夏季;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正午同样高度接近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照射进房屋的面积应接近最大值,而不是最小值。

25、气候特征与成因

【考查目标】通过区域背景地图,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有效信息】经纬度、海陆轮廓。

【调用知识】在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通过海陆轮廓也可将M地大致定位为意大利的罗马附近。

【思维路径】罗马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26、城市的空间结构

【考查目标】通过实例,具体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成因。

【有效信息】城市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调用知识】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流大,建筑物高大密集,集中了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机构。

【思维路径】罗马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布局在城市中心,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符合CBD的特点;而工业区多布局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地带,靠近工业区的往往是低级住宅区的特征。

27、天气

【考查目标】通过图像,具体分析一年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天气出现的特点、成因。

【有效信息】一年中月均最低气温变化曲线、浓雾出现频率曲线。

【调用知识】雾主要是晚上辐射冷却、冷暖不同的空气交汇等,使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成水滴,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使能见度下降的现象,冬、春、秋季节多发。

【思维路径】从图像信息判断,浓雾出现的频率与月均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且6、7、8月发生频率最低,因此“主要发生在夏季”的说法是错误的,“与月均温相关”的说法也不如“月均最低温”更密切、更直接。

28、有机农业

【考查目标】具体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效信息】有机农业符合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化肥、农药,其在我国发展的有利因素。

【调用知识】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气候类型多样、雨热同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更少,不利于大型机械化等不足。

【思维路径】通过调用的知识可知,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样是最符合题意的选择,而大型机械化在我国并未广泛使用,我国耕地资源十分丰富的说法也欠佳。

29、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考查目标】通过图像,具体分析温室气体的纬度分布,及其与其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有效信息】CH4、CO2浓度随纬度分布的直方图。

【调用知识】人类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农业活动、天然气泄漏等都会导致大气中CO2、CH4增多;洋流主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沿岸气候、渔业资源、航海、污染物等方面。

【思维路径】直接依据图像信息可判断,CO2浓度除在70°N~80°N有小的波动外,随纬度分布大致呈下降趋势;CH4浓度在40°N~90°N之间一直呈递增趋势;同时洋流对CH4、CO2浓度的纬度分布并无直接影响。

本题迷惑性最大的选项是“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H4、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沿线,CH4、CO2浓度并不完全与人类的活动集中区呈正相关,例如,CH4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0°N~90°N,此纬度人类活动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不多,因此该选项并不符合题意。

30、农业区位

【考查目标】具体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有效信息】高速公路通车、政府引导。

【调用知识】交通条件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市场距离,促使农业大市场的形成;政府的引导,可以促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特色。

【思维路径】本题可以通过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直接对应到相关的选项中,从而摒弃题干中没有提到的“资金、劳动力素质高、机械化程度高、集聚条件好”等区位要素的选项。

31、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

【考查目标】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效信息】南北美洲局部地图、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亚马孙河水系、南北美洲GDP、水资源总量、开采量、利用结构等指标比较表。

【调用知识】秘鲁寒流的地理位置与流向;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植被特征,森林覆盖率;南北美洲主要国家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状况。

【思维路径】

(1)南极企鹅适宜于在常年低温的环境下生长,而科隆群岛纬度低,只可能是附近的秘鲁寒流为其降温。

(2)亚马孙河流域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高,流域面积大,全年降水充足,季节分配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径流量世界最大,河口宽阔,有“河海”之称。

(3)南北美洲水资源总量可直接读取相关数据比较,而水资源利用率,需将两地水资源开采量与其总量进行估算后,再行比较。

(4)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构成的差异,可直接将表格中工业、农业、生活三类用水比值状况进行分析,考生如果从相同点与不同点两方面展开描述则最佳。

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类比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潜力上展开,其明显的不同点是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而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占主导。

31.【解析】本卷综合题注重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进行有机融合,反映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该题考查考生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洋流、水资源。

(1)本小题着意考查考生对企鹅生存环境的理解以及分析形成适宜企鹅生存环境的影响因素。

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如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等国都有分布。

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适应于冷水环境。

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却栖息有南极企鹅,说明当地水温较低,其影响因素只能是秘鲁寒流。

(2)本小题考查亚马孙河的概况,属于识记性地理知识。

亚马孙河发源于西部安第斯山,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流经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流量季节变化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流域内分布着世界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

故可选出A、C、F。

(3)图表分析题型,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北美州少于南美洲,而开采率北美州高于南美洲(北美州为发达地区,资源利用率高)。

(4)本小题要求考生能够把图表语言转换成简洁的文字语言,这是地理简答题的一种常规考法。

同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比较、判断和分析能力。

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北美洲以发达国家为主,两个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不同。

32、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考查目标】从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信息】云贵高原某省,图表中相关要素及其相关性,正值为正相关、负值为负相关,且绝对数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调用知识】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山东丘陵、云贵高原的地貌、河网密度特征。

【思维路径】

(1)依据题干信息,正相关的为正值,从图像中读取这样的高度区间有两个,800~1000M、1000~1300M,考生应注意不要漏掉其中某一个区间。

负相关的为负值,从图像中读取这样的区间有三个,但其绝对值最大的是>1600M的区间,考生也不要把所有的区间都写出来。

(2)同理,从表格中读取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的两个区间,其所对应的坡度为13°~17°、17°~21°。

对于水土流失而言,降水丰富、地形崎岖是其自然原因,植被破坏、陡坡开垦是其人为原因,而修筑梯田是其治理措施之一,不因该选择。

本题为多选题,考生应审清题干要求,把正确选项选全,也不要选取了不合理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