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德观1000字论文.docx
《我的道德观10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道德观1000字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道德观1000字论文
我的道德观1000字论文
篇一:
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1000字论文急
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1000字论文急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
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
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
[/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
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
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
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
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
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
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我
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iexcl;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
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
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
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
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b]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
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
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
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
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
《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
《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
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
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
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
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
[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
《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
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软硬兼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由软变硬,才能真正做到软任务硬化,软意识强化,软指标量化,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
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教育的功能。
(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宏观含量。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考察,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里研究。
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自我循环。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中心:
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
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两个矛盾:
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不能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三个压力:
学习、经济、就业压力。
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
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
经济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占5%。
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特困生是指每月伙食支出80元以下的。
家庭经济能力脆弱,难以支撑学生完成学业。
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断送。
四个转变:
由关心西方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从80年代的“西方热”转向90年代的东方文化热;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
五个更多:
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
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
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
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
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兼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主体性。
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部分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
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多样性。
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
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1)以学业为目标;
(2)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3)以出国、经商、赚钱为目标;(4)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正确目标。
时代性。
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
不稳定性。
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处于不稳定状态。
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
矛盾性。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
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就教育对象讲,首要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高校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重点工作和希望工程,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
不是一般任务,而是根本任务,不是武装一批大学生,而武装一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
理论的魅力在于认识现实,理论的生命力在指导实践。
理论学习能否深入,关键在于是否与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理论学习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我们要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坐标、人生境界、人生道路这五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最近,刚刚结束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学生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
中华民族有着“仁义济世”、“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庄诚恭敬”的优良传统。
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
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会,会议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三级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发达的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扩大个人自由,相反,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美国把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作为21世纪道德教育的首位目标。
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核心,七十年代是
篇二:
我的道德观
我的道德观
班级;英语1122班姓名;陈素芬学号;在当代,我国提倡应实现在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居其首,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
由此可见,道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随着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加强,加上大众对道德的忽视,以道德教育为先的地位逐渐被文化教育所取代,致使我们公民的道德素质日趋下降,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如“小悦悦事件”、彭宇案、三鹿奶粉事件、课桌文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打架斗殴、“水长流”等时刻危及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我认为目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锤炼人们的道德品质、端正人们的道德观,迫在眉睫。
而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越来越得到当代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道德贯穿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观,根据它来行事、做人。
但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道德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引起我对道德观的重新重视。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受益匪浅,对自己的道德观又有全新的认识。
在古代,孔子曾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短短数字,足以见得他“德育为先,文育为后”的主张。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道德的重要性、本质、功能以及它的作用,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道
德观,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当代社会,融入这个社会。
首先,我们知道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其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在,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最后,道德具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它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它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它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也许,有人会觉得道德差也没什么大碍,因为现在无论是高考、考研还是求职考试,都对道德素质的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低,无论他文化知识水平怎么样,都是害人害己,无助于国家和社会的。
而且根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来看,高考、考研或求职等考察的综合素质或能力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道德的影响,道德素质是以上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一种指引人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明确地警示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知”与“行”的偏差。
虽然大学生有比较好的道德意识,但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难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还是不尽人意的、有待提高的。
尤其是作为当代先进的大学生群体的我们,既是21世纪的开创者,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当今这个以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还可以促进他们脚踏实地地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