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计算书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404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计算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桥梁计算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桥梁计算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桥梁计算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桥梁计算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计算书DOC.docx

《桥梁计算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计算书DOC.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计算书DOC.docx

桥梁计算书DOC

织女桥第2号桥台桩基计算书

原始数据表(单位:

kN-m制)

受力模式

台帽顶至低水位距

台帽顶至设计水位线

台帽顶至设计地面线

盖梁顶自由

2.10

2.10

2.10

台后土压力系数

溜坡土压力系数

程序自动计算

程序自动计算

稳定时的杆件计算长度系数

柱顶截面

柱底截面

冲刷截面

2.00

2.00

2.00

台后填土的容重

台后填土的浮容重

台后填土内摩擦角

18.00

10.00

30.00

正常使用裂缝宽度计算

裂缝宽度限值mm

计入冲击力

0.200

联数

1联孔数

1

2

孔径1

孔径2

16.00

16.00

加载方式

制动系数1

制动系数2

自动加载

1.00

2.00

车道荷载

车辆荷载

人群集度

车道数

车道车辆荷载提高系数

等代土层高荷载提高系数

公路-II级

公路-II级车辆

3.500

2

0.000

0.000

注:

1、加载方式为自动加载。

重要性系数为1.1。

2、横向布载时车道、车辆均采用1到2列分别加载计算。

内容\加载方式

双孔(边孔搭板)加载

边孔加载

搭板加载

1列汽车作用制动力(kN)

自动计算

自动计算

自动计算

计算墩(台)制动比例系数

0.310

0.310

0.310

车道荷载数据

边孔搭板均加载集中力

边孔加载集中力

搭板加载集中力

边孔搭板均加载均载

边孔加载均载

搭板加载均载

199.080

199.080

162.000

7.875

7.875

7.875

注:

集中荷载Pk已经乘以1.2系数,使得竖直力效应最大。

双孔加载按左孔或右孔的较大跨径作为计算跨径。

车道边轮距护轮带

横向轮数

1~2轮距

轮距合计

2列车横向近轮距

0.500

2

1.800

1.800

1.300

车辆荷载数据

车辆轴数

1~2轴距

2~3

3~4

4~5

轴距合计

5

3.000

1.400

7.000

1.400

12.800

1轴重

2轴重

3轴重

4轴重

5轴重

轴重合计

30.0

120.0

120.0

140.0

140.0

550.0

车辆边轮距护轮带

横向轮数

1~2轮距

轮距合计

2列车横向近轮距

0.500

2

1.800

1.800

1.300

边孔搭板、边孔、搭板分别加载时对应的冲击系数

加载方式

边孔搭板同时加载

边孔加载

搭板加载

冲击系数

分别使用边孔、搭板

0.4500

0.4500

注:

桥台“边孔搭板均加载”的冲击系数分别采用边孔加载、搭板加载对应的冲击系数。

摩阻系数、温度力

摩阻力用户选用

摩阻力

边孔支座摩阻系数

搭板支座摩阻系数

桥台温度力(kN)

判断组合

计恒车人

0.120

0.300

88.8

上部横断面宽度数据

右偏角(度)

桥面净宽

左护栏宽

左人行宽

左隔离栅宽

右隔离栅宽

右人行宽

右护栏宽

75.000

8.000

0.300

1.700

0.000

0.000

1.700

0.300

梁(板)数、梁(板)横向距离

左右支座

梁板数

间距1~2

2~3

3~4

4~5

5~6

对称

18

0.94

0.31

0.94

0.31

0.94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0.31

0.94

0.31

0.94

0.31

0.94

0.31

0.94

0.31

0.94

0.31

0.94

每片上部梁(板)、搭板恒载反力

梁(板)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边孔支反力

160.6

121.1

109.0

83.6

83.6

搭板支反力

0.0

0.0

0.0

0.0

0.0

合计

160.6

121.1

109.0

83.6

83.6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11号

12号

13号

14号

15号

16号

17号

18号

合计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109.0

121.1

160.6

1785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83.6

109.0

121.1

160.6

1785

边孔、搭板跨径数据

边孔标准跨径

边孔计算跨径

边孔支座与背墙斜距

搭板折算标跨

搭板折算计跨

搭板支座与背墙斜距

16.00

15.30

0.37

5.00

4.80

0.10

位置

1号边梁与桥面护栏外侧垂直距离

1号边梁与盖梁端垂直距离

靠左侧孔支撑

0.530

0.530

靠右侧孔支撑

0.530

0.530

基桩地质材料

桩基特性

内摩擦角

桩容重

桩扣除比重

嵌岩或支承桩

30.0

25.0

10.0

注:

冲刷线以下桩基重量的扣除部分桩重,取决于桩端持力层透水性。

桩端

成孔直径增值m

土层数

顶层岩处于第几土层

不透水

0.00

3

3

内容

土层厚m

比例系数

透水性

摩阻力标准值qik

第1层土层

6.33

5000

透水

0.00

第2层土层

1.00

100000

不透水

0.00

第3层岩层

1.93

100000

不透水

0.00

注:

单位:

地基土比例系数:

kN/m4,摩阻力标准值qik或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qrk:

kPa。

影响系数C1=0.36。

内容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rk

岩石影响系数C2

第3层岩层

92500.00

0.030

墩身材料

混凝土等级

受力钢筋种类

受力钢筋直径

保护层厚m

最少钢筋根数

C30

HRB335钢筋

22

0.075

24

桩基材料

混凝土等级

受力钢筋种类

受力钢筋直径

保护层厚m

最少钢筋根数

C30

HRB335钢筋

22

0.075

24

挡块数据

挡块设置

顺桥挡块盖梁

挡块宽度

挡块高度

左挡块距梁端

右挡块距梁端

内侧斜坡加宽

两侧设置

齐平

0.33

0.50

0.00

0.00

0.00

支座高度m

垫块高度m

0.04

0.10

盖梁全长

盖梁宽度

盖梁悬距

变高悬长

12.42

1.20

2.21

0.00

盖梁混凝土等级

盖梁端高

盖梁高度

C30

1.20

1.20

注:

岸侧台身与台帽垂距为0.10米。

台身数据

台身截面形状

台柱高

柱数

柱距1~2

2~3

圆形截面

0.00

3

4.00

4.00

系梁高度

系梁宽度

桩的直径

桩基长度(含嵌岩)

嵌岩深度

冲刷段桩长

0.00

0.00

1.00

9.00

0.77

0.90

桥台耳背墙数据

耳墙设置

耳墙长度

耳墙厚度

耳墙外端高度

耳墙根部高度

耳墙底水平斜长

两侧设置

3.00

0.50

0.60

2.26

0.10

背墙形式

背墙宽

背墙高

搭板墙宽

搭板墙高

牛腿端高

牛腿变化高

牛腿底进背墙

牛腿式

0.32

1.06

0.30

0.31

0.50

0.75

0.00

桥头搭板线载kN/m

背墙总厚度m

19.50

0.32

锥坡顶点与耳墙端距离

耳墙顶高于锥坡顶

锥坡最陡坡度

锥坡顺桥坡度

0.75

0.10

1.5000

1.5529

恒载作用力表(表1)

内容

上部

台盖梁

台身

系梁

冲刷以上桩

管线

耳墙

背墙

搭板

合计

竖直力

1785

447

0

0

53

0

91

187

242

2804

低水位浮力

0

0

0

0

0

0

0

0

0

0

设计水位浮力

0

0

0

0

0

0

0

0

0

0

顺桥柱中心弯矩

138

0

0

0

0

0

-154

-106

-91

-213

注:

1、盖梁容重25kN/m3,台身容重25,扩基容重25,水容重10。

2、支座支撑线与柱中心桥轴线方向距离0.08m,垂直于盖梁轴线方向的距离0.077m。

3、垂直于盖梁轴线方向的盖梁中心与柱中心距离0m。

活载支反力表(表2)

内容

加载方式

边跨反力

搭板反力

总轴重

冲击系数

车列走向

重轴距原点

重车轴重

人群/米

边孔搭板

28.1

8.8

0.0

0.0000

-

0.00

0

边孔加载

28.1

0.0

0.0

0.0000

-

0.00

0

搭板加载

0.0

8.8

0.0

0.0000

-

0.00

0

1辆车辆

边孔搭板

382.6

0.0

550.0

采用单孔

向左行驶

15.67

550

边孔加载

382.6

0.0

550.0

0.4500

向左行驶

15.67

550

搭板加载

0.0

245.0

280.0

0.4500

向右行驶

15.67

550

1列车道

边孔搭板

267.1

19.7

-

采用单孔

-

-

-

边孔加载

267.1

0.0

-

0.4500

-

-

-

搭板加载

0.0

185.1

-

0.4500

-

-

-

注:

1、“人群/每米”指横向1米宽度的支反力,不是总宽度对应的支反力。

总宽度为3.4米。

2、“总轴重”指一联加载长度内(边孔或搭板加载)的轮轴总重。

计算水平制动力使用。

3、“边孔、搭板支反力”未计入汽车冲击力的作用。

4、双孔加载车道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的跨径采用“单孔左或右跨不利作为计算跨径”。

5、边孔与搭板、边孔、搭板分别加载车道均布荷载为7.875、7.875、7.875kN/m,集中荷载为199.08、199.08、162kN。

6、边孔、搭板支反力合计:

人群荷载36.839kN/m,1辆车辆荷载382.647kN,1列车道荷载286.783kN。

7、边孔(或搭板)加载时1辆车轮轴只作用在边孔(或搭板)内,同车辆的前后轮轴不进入另一孔。

8、边孔搭板均加载冲击系数采用单孔指边孔以上荷载取边孔、搭板以上荷载取搭板对应冲击系数。

桥台盖梁顶活载作用力、制动力表(表3)

内容

加载方式

竖直力

弯矩

最小制动

加载长

加载重

10%制动

制动比例

制动力

冲击力N

冲击力M

人群/米

边孔搭板

36.8

-1.1

-

-

-

-

-

-

-

-

边孔加载

28.1

2.2

-

-

-

-

-

-

-

-

搭板加载

8.8

-3.3

-

-

-

-

-

-

-

-

1辆车辆

边孔搭板

382.6

29.6

90.0

-

-

-

0.31

27.9

172.2

13.3

边孔加载

382.6

29.6

90.0

-

-

-

0.31

27.9

172.2

13.3

搭板加载

245.0

-92.3

90.0

-

-

-

0.31

27.9

110.3

-41.5

1列车道

边孔搭板

286.8

13.3

90.0

37.0

490.5

49.0

0.31

27.9

129.1

6.0

边孔加载

267.1

20.7

90.0

32.0

451.1

45.1

0.31

27.9

120.2

9.3

搭板加载

185.1

-69.7

90.0

5.0

201.4

20.1

0.31

27.9

83.3

-31.4

注:

1、边孔与搭板的支座支撑线:

①到背墙前缘桥轴方向距离分别是0.37米、0.1米。

②到柱中心桥轴方向距离分别是0.08、-0.39米。

③到柱中心垂直距离分别是0.077、-0.377米。

该值大于0指在柱中心的河心一侧,小于0指河岸一侧。

弯矩的力臂按桥轴向距离投影到垂直于墩台轴线的方向计算。

2、“竖直力”向下为正,桥台“水平力”指向河心为正,“弯矩”指向河心为正。

3、制动力“边孔搭板均加载”由最小制动力控制,“边孔加载”由最小制动力控制,“搭板加载”由最小制动力控制。

4、“竖直力”、“弯矩”未计入汽车冲击力的作用。

“弯矩”由竖直力产生(未计水平力引起的弯矩)。

5、“最小制动”指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的规定值,见2004年桥涵通用规范4.3.6。

6、制动力作用的“加载长”计入一联的长度计算加载重。

柱分配系数表(表4)

内容

横向布载

1号柱

2号柱

3号柱

合计

人群

向左偏

2.2425

-0.6509

0.1085

1.7000

向右偏

0.1085

-0.6509

2.2425

1.7000

对称

2.3509

-1.3019

2.3509

3.4000

1辆车辆

向左偏

0.6132

0.4465

-0.0597

1.0000

向右偏

-0.0597

0.4465

0.6132

1.0000

里对称

0.0375

0.9249

0.0375

1.0000

外对称

0.0375

0.9249

0.0375

1.0000

2辆车辆

向左偏

0.5957

1.3522

0.0522

2.0000

向右偏

0.0522

1.3522

0.5957

2.0000

里对称

0.2579

1.4843

0.2579

2.0000

外对称

0.2579

1.4843

0.2579

2.0000

1列车道

向左偏

0.6132

0.4465

-0.0597

1.0000

向右偏

-0.0597

0.4465

0.6132

1.0000

里对称

0.0375

0.9249

0.0375

1.0000

外对称

0.0375

0.9249

0.0375

1.0000

2列车道

向左偏

0.5957

1.3522

0.0522

2.0000

向右偏

0.0522

1.3522

0.5957

2.0000

里对称

0.2579

1.4843

0.2579

2.0000

外对称

0.2579

1.4843

0.2579

2.0000

注:

1、表中活载横向作用视上部与盖梁为整体形成双悬臂多跨连续梁计算柱的横向分配系数得到柱顶竖直力。

2、单独盖梁计算时,活载横向作用先传递给上部梁板,再传递给盖梁计算得到柱顶竖直力。

3、车道或车辆荷载加载两列及以上时横向分配系数值已经计入车列数和横向折减系数。

4、人群向左偏仅左人行道布载,向右偏仅右人行道布载,对称表示2侧人行道布载。

5、人群横向分配系数已计入左、右人行道宽度1.7m、1.7m。

横向折减系数表(表4_1)

横向布置设计车道数

1

2

横向折减系数

1.000

1.000

一座桥台摩阻力表(表5_1)

荷载

加载方式

反力

人群反力

1列反力

冲击系数

1列摩阻

2列摩阻

车道荷载

边孔搭板

1784.7

125.3

286.8

采用单孔

318.7

373.7

边孔加载

1784.7

95.5

267.1

0.4500

301.2

347.6

搭板加载

1784.7

29.8

185.1

0.4500

332.7

413.2

车辆荷载

边孔搭板

1784.7

125.3

382.6

采用单孔

330.2

396.8

边孔加载

1784.7

95.5

382.6

0.4500

321.3

387.9

搭板加载

1784.7

29.8

245.0

0.4500

358.7

465.3

注:

1、边孔支座摩阻系数为0.12,搭板支座摩阻系数0.3。

2、1列支反力未计入冲击力的作用。

3、上部恒载摩阻力:

1784.735*0.12+0*0.3=214.168kN。

4、搭板线荷载引起的摩阻力:

242.255*0.3=72.676kN。

5、人群边孔搭板均加载时:

边孔反力为95.491kN,搭板反力为29.762kN,合计支反力为125.254kN。

6、1列车道荷载边孔搭板均加载时:

边孔反力为267.087kN,搭板反力为19.696kN,合计支反力为286.783kN。

7、车辆荷载边孔搭板均加载时:

边孔反力为382.647kN,搭板反力为0kN,合计支反力为382.647kN。

8、人群支反力已乘以人行道总宽度3.4米。

桥台盖梁顶水平力表(表5)

内容

加载方式

制动系数

1柱制动

1柱温度

1柱制+温

1柱摩阻

1柱H

1柱投影H

1列车道

边孔搭板

1.000

11.2

29.6

40.8

106.2

40.8

39.4

边孔加载

1.000

11.2

29.6

40.8

100.4

40.8

39.4

搭板加载

1.000

11.2

29.6

40.8

110.9

40.8

39.4

2列车道

边孔搭板

2.000

22.3

29.6

51.9

124.6

51.9

50.2

边孔加载

2.000

22.3

29.6

51.9

115.9

51.9

50.2

搭板加载

2.000

22.3

29.6

51.9

137.7

51.9

50.2

1辆车辆

边孔搭板

1.000

11.2

29.6

40.8

110.1

40.8

39.4

边孔加载

1.000

11.2

29.6

40.8

107.1

40.8

39.4

搭板加载

1.000

11.2

29.6

40.8

119.6

40.8

39.4

2辆车辆

边孔搭板

2.000

22.3

29.6

51.9

132.3

51.9

50.2

边孔加载

2.000

22.3

29.6

51.9

129.3

51.9

50.2

搭板加载

2.000

22.3

29.6

51.9

155.1

51.9

50.2

注:

1、摩阻力由“车道荷载+人群+上部恒载”乘以“摩阻系数”计算得到。

2、摩阻力用户选用“判断组合”,因此表中“水平力”取“温度力+制动力”与“摩阻力”小的值计算得到。

3、表中“1柱制动”按照整个桥台制动力平分给每根柱后再提高20%得到。

4、表中“1柱H”指单根柱受到的桥轴线方向水平力(配筋等计算使用)。

5、表中仅列出投影水平力,结构计算时水平力采用桥轴方向的水平力。

6、表中“投影H”指斜交时垂直于墩台的水平力,由桥轴线方向水平力乘以COS(φ)得到。

7、人群荷载(kN/m)已乘以人行道总宽度3.4。

台后土压力系数计算表

台后土内摩擦角

台背与竖直面夹角

填土表面与水平面夹角

台背与填土间摩擦角

主动土压力系数

30.00

0.00

0.00

15.00

0.3014

台前溜坡土压力系数计算表

土内摩擦角

台背与竖直面夹角

溜坡表面与水平面夹角

台背与土摩擦角

溜坡主动土压力系数

30.00

0.00

-33.69

15.00

0.2178

破坏棱体破裂面的水平长度计算表

计算截面

棱体高度

台后土内摩擦角

台背与竖直面夹角

破裂面与竖直线的夹角

破坏棱体水平长l0

所有截面

3.15

30.00

0.00

33.14

2.06

注:

棱体高度取设计地面线以上土层高度计算得到等代土层高。

车辆荷载等代土层高计算表(表5_2)

计算截面

1列车道重

1辆车辆重

土压力车道

车道折减

总车道重G

总车辆重G

车道等代土层高

车辆等代土层高

所有截面

232.22

280.00

2.00

1.00

464.43

560.00

1.26

1.26

注:

1、单位:

kN-m制。

等代土层高度计算式:

h=G/(B*L0*r)*(1+xs),其中

土容重r=18,横桥向垂直台宽B=12,荷载提高系数xs=0。

破坏棱体长L0见相关计算表。

2、布置在B*L0面积内车辆车轴重力G见表中计算值。

3、计算车道等代土层高时,车道重G按车辆荷载值计算得到。

一个柱(桩)土压力计算表(表5_3)

分段位置

背墙

盖梁

上半柱

下半柱

系梁

桩顶~地线(桩)

地线~地线

柱底合计

地线合计

分段长度

1.06

1.20

0.00

0.00

0.00

0.90

0.00

2.26

3.15

段底距顶

1.06

2.26

2.26

2.26

2.26

3.15

3.15

-

-

作用宽度

相对单柱

4.14

4.14

1.67

1.67

3.00

1.67

1.67

-

-

台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