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3929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 2.docx

《教育学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 2.docx

教育学2

第5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选择、论述】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调控功能。

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评价功能。

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论述】

(1)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论述】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其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是它过分夸大了其作用。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它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4)教育无目的论。

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

他指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简答】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落实我国教育目的

人才素质的这几方面:

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此外,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6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的概念【简答】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智育的概念【简答】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体育的概念【简答】

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型和娱乐性。

美育的概念【简答】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功能【论述】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体育的功能【选择、简答】

(1)健体功能。

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

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教育功能。

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

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

(3)娱乐功能。

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简答】

(一)传授知识

(二)发展技能

(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简答】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第七章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的概念【选择、简答】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安排的。

国内外关于课程本质的定义主要观点【选择、论述】

课程是知识:

基本思想:

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这样的课程主要关注并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过程。

容易导致“重物轻人”。

课程是经验: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

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

课程是活动: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选择、论述】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为主的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

(2)知识与能力。

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比【选择】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选择】

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选择】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即aims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

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即goals(语、数、英等)

3.课程目标。

即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选择、简答】

(一)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

(二)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

(三)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课程实施,由教师进行再设计。

国内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选择】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简答】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简答】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4个特征:

【简答】

(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2)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

【选择】

(1)连续性

(2)顺序性

(3)整合型

 

回忆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评价课程程序的四个步骤:

【选择、简答】

(1)确立评价目标

(2)确定评价情境

(3)设计评价手段

(4)利用评价结果

第八章教学(上)

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定义【选择、简答】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教学的任务【简答】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简答】

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

(一)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时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选择、简答】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原则的概念【选择、简答】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该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简答】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

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简答】

(1)班:

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变成固定的班级

(2)课:

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

(3)时:

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简答、论述】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简答、论述】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的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第九章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简答】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那些基本环节【选择、简答】

一般过程: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

其他过程:

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

第十章

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

学生集体的概念【简答】

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通过集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学习民主精神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是学生集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学生集体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

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论述】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首先,集体的特征首先是共同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

其次,要有针对性;

再次,应具有吸引力、时代感,能鼓舞全体成员达到目标而努力奋进

(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第一,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要有严格的要求;

第二,要耐心引导;

第三,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轮流的置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

(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培养健康的舆论,

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

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

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的概念【简答】

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

班级在教育学中的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

班级组织结构主要包括:

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论述】

第一,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

其一,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其二,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其三,班主任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四,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

最后,班主任要团结学校、科任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

(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

(4)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评定学生操行

(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简答】

1.干预与矫正。

缺陷矫正;早期干预

2.预防与发展。

问题预防;发展指导

3.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

(1)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

(2)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开展

(3)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

(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

(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

(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过程与方法

咨询的目标与原则【选择、简答】

咨询者的直接目标,当然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的危机。

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

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主要咨询方法【简答、选择】

(1)着重调整感情的方法

1.鼓励表达

2.深入共感

3.身体放松

(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1.系统脱敏法

2.行为契约

3.模仿学习

(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4)关于游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

(5)关于团体咨询

(6)关于环境因素

 

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简答】

(1)建立询访关系

(2)澄清和评估问题

(3)确定改变的目标

(4)促成改变的实现

(5)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选择、简答】

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测验仅指一分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测验的类型:

根据测验目的分:

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根据测验内容分:

成就测验、学能测验

根据规范程度分:

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根据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

常模参照性测验、标准参照性测验

 

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1.实用性:

(1)便于组织

(2)测验便于实施(3)容易评分

(4)结果要容易解释

2.可信度

3.有效性:

(1)内容效度

(2)效标关联效度

4.难度

5.区分度

 

如何进行测验的编制【识记】

(一)确定试题内容:

(1)确定知识点

(2)确定认知水平(3)设计双向细目表

(二)选择试题类型:

(1)客观题

(2)论文题

(三)评分:

(1)等级分

(2)百分制

(四)测验分数的解释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识记】

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可以分成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群体中进行对比,衡量标准是相对的。

绝对评价要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

从评价的功能上分区,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选择】

具有两种主体资格: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简答】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我国学生的法律地位【简答】

国家公民;受教育者;未成年人

 

法律责任的定义【识记】

广义:

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第一性义务)、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第二性义务)

狭义:

第二性义务

 

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

根据违法行为性质:

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根据违法主体:

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违法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学校事故的定义【识记】

学校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

意外事故:

发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

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责任

过错事故:

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

 

法律救济的定义【识记】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教师申诉制度【识记】

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识记】

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