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383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docx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

2018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期末

历史2018.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

2.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

图1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行仁政,民之悦之”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燔诗书,贱游学之人”

 

图1

3.图2是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中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砝码),上面刻有篆字: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件文物可以

①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资料

②用来研究秦朝郡县的设置问题

③用来研究秦朝衡器的标准问题

④用来研究秦朝的文字统一问题图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

“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

A.计口授田B.设立三长C.议定俸禄D.移风易俗

5.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

表1

《旧唐书·高祖本纪》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旧唐书·夏侯端传》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秘书温大雅箸)

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

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

6.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

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7.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和欧洲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B

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

绘画由关注人物转为对自然景物的写实

C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标志着我国京剧艺术的成熟

D

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体现了对“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贯彻

9.有史学家认为:

连接每个时期独领风骚的城市,就是一部历史的缩影。

与下列表述相吻合的城市是

◆外国势力较早进入此地

◆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

◆维新思想较早在此传播

◆国民革命军在此誓师北伐

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

10.1867年,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曾说过“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

”据此可知徐继畲

A.倡导君民共治B.赞同西方教育

C.主张民主革命D.关注美国制度

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下列事件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戊戌变法③义和团运动④预备立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A.结束了专制统治B.促进社会习俗变革

C.推动工业化进程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3.有学者指出:

“在对洋货的选择上,尽管人们有着复杂的心理,也经历了一个由排拒到接受的漫长过程,然而洋货最终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占据了近代城市人的生活,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该材料表明洋货涌入导致中国

A.自然经济解体B.贸易顺差出现C.思想观念改变D.生活西化普及

14.图3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D.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15.1877年,清政府派遣学生赴格林威治大学留学的考试科目为:

“……四曰铁甲穿弹;五曰炮垒;六曰汽机;七曰船身浮率定力;八曰风候海流;九曰海岛测绘。

”据此判断其目的是

A.学习航海技术B.增强海防力量C.发展军事工业D.创办民用工业

16.中国革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下列纪念章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17.某部法律文献序言指出“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

据此可知,该部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8.党中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该论断提出时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一五计划已经胜利完成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19.中国人的姓名文化,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下列名字大量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是:

A.文明立宪复兴B.解放建国援朝

C.超英跃进文革D.抗敌太行和平

20.加拿大学者认为“他(周恩来)常常与欧洲各国外交所维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发生冲突,而当后者要加固这种不平等的模式并增强亚洲及非洲国家对殖民主义的依赖时,这种冲突尤为激烈。

”下列史实中可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②万隆会议③第26届联大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希腊史》指出:

“雅典公民拥有相当丰富的行政和司法公务的经验,那是古代和现代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相比的。

更有甚者,这个通过抽签、公职的轮换和取消了财产资格(除个别行政官职而外)的经验,已普及于公民社会的所有阶级。

”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B.贵族和平民的对立已消除

C.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D.所有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

22.古罗马人已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罗马行政官并没有立法权,但他可以依据每个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习惯法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罗马法具有灵活性D.万民法优于公民法

23.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现在,每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要感谢上帝挑选他们生活在这一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时代,它业已为过去上千年世间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

”下列代表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苏格拉底B.达•芬奇C.加尔文D.卢梭

24.图4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

该漫画意在

图4

基督将高利贷者从祭坛前赶走教皇用赎罪券把信徒们吸引过来

A.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B.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

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D.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5.表2是英国温彻斯特学院(贵族学校)购买日用必需品的价格表。

表2数字单位(先令)

年代

物品

1500

1580

1630

1700

红酒(每12加仑)

8

-

64

96

校服布料(每套)

40

80

80

120

蜡烛(一打)

1

2

4

5

牛肉(每14磅)

-

1

2

2

与表2现象相关的是

1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②英国海上殖民霸权已经确立

③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扩大④欧洲封建地主势力逐渐衰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6.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

“所有这些革命者的行动体现了‘对某种平等的新感觉,或者至少是一种对旧式社会分层和正式等级的不快’”。

可以体现该观点的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27.美国通过1787宪法构建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从而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当时,这种平衡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③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④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致力于巩固新生政权。

有人绘制了以下漫画来展示他与各邦选出的议员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常常叹息:

议员们既没有沉默不语,也没有坚定不移地拥护自己。

图5《驯兽师俾斯麦》

A.中央集权体制尚未真正形成B.国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体已完全确立D.首相俾斯麦对议会负责

29.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

30.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

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

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

A.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建立第一国际

31.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

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  ②设立议会机构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挽救民族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1836年,参加宪章运动的英国工人们高举着旗帜集会,旗帜上写着:

“自由之神再一次召集大军,发抖吧,你们这些暴君!

难道你们还讪笑这是虚张声势?

到头来,你们会流血而非流泪!

”这首名为《自由》的诗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12分)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制约与分权

材料一表3

思想家

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董仲舒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放弃不用)矣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

(6分)

 

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