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3832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docx

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高考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生物讲练试题高中全程质量检测卷(三)(含2019高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硝化细菌中不存在既有蛋白质又有核酸的结构

C.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

D.肺炎双球菌中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答案 D

解析 T2噬菌体只含DNA,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B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另外在细胞质的质粒中也有,故大肠杆菌拟核环状DNA上含有控制大多数性状的基因,C错误;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的碱基组成为A、T、G、C,RNA的碱基组成为A、U、G、C,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故由G、C可分别组成两种核苷酸,而T、U则均只能组成一种核苷酸,所以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正确。

2.(2019·北京市顺义区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酸中的N只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只存在于氨基中

B.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化合物含量的相对稳定

C.新鲜的小麦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D.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答案 B

解析 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化合物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新鲜的小麦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葡萄糖,D错误。

3.(2019·江西南康中学、于都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DNA受损伤,对神经细胞吸收K+没有影响

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对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对神经细胞吸收K+有影响,A错误;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有的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有的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也有的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错误;胰岛B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C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4.(2019·河北武邑中学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条件下,蛋白酶与鸡蛋清稀释液混合,反应后滴加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反应

B.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如温度、酸碱度实验中可使用自身对照

C.利用差速离心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原理是各种细胞器的沉降系数不同

D.卡尔文利用18O标记的CO2,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答案 C

解析 高温条件下,蛋白酶及鸡蛋清变性,但蛋白酶及鸡蛋清中的肽键并未断裂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应该设置对照组,而不能使用自身对照,B错误;差速离心是指低速与高速离心交替进行,使各种沉降系数(不同的细胞器有不同的沉降系数)不同的颗粒先后沉淀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C正确;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CO2,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合成过程,D错误。

5.(2019·哈九中上学期期末)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C.依据4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提取色素

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答案 C

解析 在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必须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A正确;质壁分离或复原是一个逐渐失水和吸水的过程,因此该操作要重复几次,从而使细胞完全浸泡在溶液中,B正确;依据4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色素,C错误;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了,D正确。

6.(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一学期期末)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但酒后开车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危害极大。

因此,我国把酒后开车按严重违章论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进行无氧呼吸,虽产物不同,但二者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

B.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等,说明酒精能够影响人的大脑、小脑等神经中枢

C.酒精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D.交警让驾驶员向装有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中吹气,如果颜色变为灰绿色,则确认驾驶员为酒后驾车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的细胞结构存在较大差异,A错误;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等,说明酒精能够影响人的大脑(言语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躯体平衡中枢)等神经中枢,B正确;酒精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

7.(2019·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月考)某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0~3小时植物叶肉细胞中的ATP只来源于细胞质基质

B.实验中绿色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30小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强

D.48小时内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实验中绿色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也就是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时刻,即第36小时,B错误;由2个24小时的积累量可推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错误;据曲线分析,实验开始48小时后,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该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表明此段时间内有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

8.(2019·湖北沙市中学第七次测试)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大棚使用绿色薄膜能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B.对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C.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

D.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O2浓度和水有关

答案 B

解析 植物对绿光的吸收效果最差,温室大棚应该使用白色薄膜,能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农作物增产,A错误;根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能量,而给板结的土壤松土,可以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使植物有氧呼吸增强,为根吸收无机盐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B正确;干旱环境下的土壤缺少水分,不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因此增施有机肥不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有关,D错误。

9.(2019·湖北名校冲刺第二次模拟)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

C.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

D.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

答案 B

解析 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A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乙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及其行为特点可推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与丙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极体为丁细胞所示,B错误;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综上分析,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一次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一次),D正确。

10.(2019·湖南益阳上学期期末)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关于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甲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体内精原细胞(乙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则每个子细胞内都有甲病的致病基因

B.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C.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会出现控制甲病等位基因的分离

D.乙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需变形才能成为成熟配子

答案 D

解析 若乙细胞连续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只有2个含有甲病的致病基因,A错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精原细胞内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但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细胞,精细胞需变形才能成为精子(成熟配子),D正确。

11.(2019·广东惠州市第二次调研)已知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果(A)对黄果(a)、子房二室(B)对多室(b),分别为显性。

现将该种植物的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子代(数量足够多)表现型有4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

B.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C.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

D.若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该有9种

答案 B

解析 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子代表现型有4种,则该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A、C正确;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未知,因此该未知植株产生的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比例未知,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该有9种,D正确。

12.(2018·广东揭阳一模)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染色体缺少某一片段,用“-”表示)。

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

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2

D.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答案 D

解析 果蝇后代性别理论比应为1∶1,根据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可判断1/2的雄性个体死亡,即X-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A错误;F1中白眼的基因型为X-Xr,B错误;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RXr、1/2X-Xr,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RY,雌雄个体杂交,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4XR、1/2Xr、1/4X-,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2XR、1/2Y,后代红眼个体比例为(1/4×1+1/2×1/2+1/4×1/2)÷(1/4×1+1/2×1+1/4×1/2)=5/7,C错误;F2雄性个体中致死比例为1/4,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D正确。

13.(2019·河南名校联盟2月联考)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

有两对夫妇,甲夫妇表现型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也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

B.推测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C.乙夫妇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乙夫妇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甲夫妇中的男性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杂合子),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说明女方为纯合子,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因此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A正确;推测某白化病产妇后代的发病率需要对其本人及其丈夫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可确定女方有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概率各占一半,由此推测乙夫妇若生男孩,患血友病概率为1/2×1/2=1/4,C错误;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传给女儿,乙夫妇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概率为0,D错误。

14.(2019·四川成都市高新区一诊)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

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 B

解析 当二倍体为MM纯合子时,细胞分裂时经过DNA的复制,细胞中可出现4个M基因,A错误;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故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在细胞核中,根据起始密码子为AUG,可知基因的模板链上应为TAC,从右数观察R基因可知,应该以a链为模板进行转录,B正确;根据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可知基因M以b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CUC,C错误;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

15.(2019·河南六市一模)弹状病毒为单股负链RNA(记作“-RNA”)病毒。

除RNA外,弹状病毒还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等蛋白质成分。

如图是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RNA→DNA→RNA→蛋白质

B.①过程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脱氧核苷酸

C.该病毒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能合成病毒蛋白

D.弹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有关

答案 D

解析 “弹状病毒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说明病毒可以通过此酶进行从RNA到RNA的转录,则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RNA→+RNA→蛋白质,A错误;①过程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核糖核苷酸,B错误;病毒无细胞器等细胞结构,C错误;弹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有关,D正确。

16.(2019·福建龙岩市3月质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杂合子个体因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所以不表现出镰刀型贫血症状,还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致病基因的出现对个体是不利的

B.该病杂合子在四分体时发生交叉互换可实现基因重组

C.该病杂合子个体中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表达的机会均等

D.该致病基因的产生是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替换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利突变,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害突变,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说明带有该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疟疾流行地区就是有利变异,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一对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根据“杂合子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可知,该病杂合子个体中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表达的机会均等,C正确;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引起的,D错误。

17.(2019·甘肃白银一中第二学期模拟)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多倍体生物细胞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通常是不可育的

D.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

答案 A

解析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偶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植物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配对,因而一般是可育的,而具有奇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一般是不可育的,C错误;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D错误。

18.(2019·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海豚和鲨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

B.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C.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D.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海豚哺乳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近于海豚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故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B正确;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C正确;环境因素不能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19.(2019·湖北八市第二次联考)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狗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取液。

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

C.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

D.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A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故可以水解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B错误,C正确;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后取狗的胰制备的粗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但只能注射不能饲喂,D错误。

20.(2019·河南信阳高中上学期期末)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

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

B.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图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D.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A

解析 图甲显示:

靶细胞1分泌的激素等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2,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2,既可以是肝细胞,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合成糖原或脂肪的体细胞,A错误;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则受刺激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此时,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图中②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⑤是神经递质,因此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前膜释放的递质无法结合到后膜受体上,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则受刺激后,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21.(2019·厦门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

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答案 B

解析 兔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通过体液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A正确;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根据题中‘乙再次注射新鲜提取物不患病’可得第一次注射入乙的干燥提取物激活了乙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因此干燥提取物中的病毒仍然具有抗原的特性,B错误;注射新鲜的提取物后,甲体内既发生了非特异性免疫,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C正确;由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因此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正确。

22.(2019·重庆南开中学3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C.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答案 D

解析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A正确;植物激素的合成需要的酶要受基因的控制,但最终合成的激素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对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C正确;脱落酸主要是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D错误。

2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树林中黄杨树高低错落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K值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C.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松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人类的某些活动可能会干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 B

解析 K值(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B错误。

24.(2019·石家庄一模)我国“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内设计了一个密封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罐,搭载了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作为样本。

实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

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

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

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答案 A

解析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具有全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