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3800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docx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

妇产科诊疗规范基础方

-1-遵化市中医医院妇科常见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遵化市中医医院妇科常见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癥瘕一中医疾病名称癥瘕:

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二西医疾病名称: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三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妇科学》第1版罗元铠主编。

1、症状:

小腹有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

重点检查面色红润,苍白,无华,晦黯;舌质红,紫黯,淡胖;舌苔薄白,苔厚而干,白腻,黄腻;脉象沉弦,沉涩有力,弦滑数等。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

(2)实验室检查:

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内窥镜,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气滞型血瘀型痰湿性毒热型四治疗措施

(一)基础治疗措施1、癥瘕护理常规-2-2、分级护理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等。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型症状:

小腹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

舌红,苔白,脉沉弦。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

香棱丸木香6g三棱10g莪术10g枳壳6g青皮12g川楝子6g小茴香12g2、血瘀型症状:

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治法:

活血破瘀,散结消癥。

方药:

桂枝茯苓丸桂枝12g茯苓10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

3、痰湿型症状:

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除湿化痰,散结消癥。

-3-方药:

开郁二陈汤半夏6g陈皮12g茯苓10g青皮6g香附10g川芎12g莪术10g木香6g槟榔10g甘草6g苍术6g生姜3片(三)辨证选择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1、气滞型黄芪针2、血瘀型丹参川芎嗪针3、痰湿型茵栀黄针喜炎平针(四)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气滞血瘀型桂枝茯苓丸2、痰湿型通经甘露丸(五)其他疗法1、外治法灌肠治疗:

湿热型包块用柴胡蒲公英败酱草赤芍;血瘀痰阻型加莪术炙乳没寒凝气滞型去蒲公英败酱草加官桂乌药2、取穴法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留针10-20分钟不宜刺包块部位,不在经期进行。

六、手术治疗适应症:

(1)月经过多导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严重腹痛,性交痛,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3)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4)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5)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

七、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癥瘕消失-4-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癥瘕减小无效临床症状及癥瘕大小无变化八、疗效评价在癥瘕住院病人的选择上,我们选择子宫肌瘤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

回顾发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表现和分型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应用中药汤剂大多有效。

子宫肌瘤患者则要分清瘤体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区别对待。

-5-妇人腹痛一、中医疾病名称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

亦称妇人腹中痛。

二、西医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瘀血症。

三、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妇科学》第1版马宝璋主编1、病史既往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

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3、按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面部红润、苍白、无华、晦黯;舌质红、紫黯有瘀斑、淡胖;舌苔薄白、白滑、苔少、黄腻、白腻;脉沉弱、脉细无力、弦涩、弦滑而数、沉紧等。

4、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

子宫常活动受阻或粘连固定,输卵管发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包块。

(2)实验室检查:

查血常规,血沉,宫颈活组织检查,阴道TCT检查等。

(3)其它检查:

B超、盆腔及输卵管碘油造影、盆腔经脉造影。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结合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以-6-确诊。

四、治疗措施1、基础治疗措施

(1)妇人腹痛护理常规。

(2)分级护理。

(3)饮食禁忌:

禁辛辣、油腻制品。

(4)完善辅助检查。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

配合灌肠及针刺疗法。

2、辨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首先辨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结合全身症状、月经和带下的情况,以审其寒、热、虚、实。

临床以慢性腹痛多见,因此,本病多属虚中挟实的病证。

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

对于发病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1)肾阳虚衰型主要证候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腰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夜尿量多,大便不实。

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10g补骨脂12g菟丝子10g肉桂6g附子6g杜仲10g白术10g山药15g芡实10g人参3g

(2)血虚失荣型主要证候小腹隐痛,喜按,头晕眼花,心悸少寐,大便燥结,面-7-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和中止痛。

方药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当归12g桂枝9g芍药18g甘草6g饴糖生姜3片大枣5个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中,缓急止痛;桂枝、生姜温中,通经止痛;甘草、大枣、饴糖补气建中,生血养营。

全方共奏补血养营,和中止痛之功。

(3)气滞血瘀型主要证候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胸肋乳房胀痛,脘腹胀满,食欲欠佳,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舌紫黯或有紫点,脉弦涩。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牡丹散(《妇人大全良方》)。

牡丹皮15g桂心6g当归20g延胡索10g莪术10g牛膝10g赤芍10g荆三棱12g方中当归、赤芍、牛膝、牡丹皮养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桂心温经通络。

全方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使气畅瘀消而痛自除。

(4)湿热瘀结型主要证候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

舌红,舌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

-8-若热结血瘀甚者,症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腹痛拒按,宜邪热化瘀散结,可用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加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

(5)寒湿凝滞型主要证候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舌白腻,脉沉紧。

治疗法则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苍术12g茯苓10g。

小茴香12g干姜10g延胡索10g没药12g当归15g川芎12g肉桂6g赤芍10g蒲黄12g五灵脂15g3、辨证选择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

(1)湿热瘀结型丹参注射液或香丹注射液

(2)寒湿凝滞型川芎嗪注射液(3)血虚失荣型参麦注射液4、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1)湿热瘀结型妇炎康、妇科千金片、金鸡胶囊

(2)寒湿凝滞型妇科白带片、少腹逐瘀丸5、其它疗法

(1)中药灌肠:

湿热瘀结型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苦参等

(2)中药外敷:

湿热瘀结型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打粉、布包外敷下腹部,十次为一疗程,一天一次。

(3)针灸:

中极、天枢、归来、三阴交、关元俞、阴陵泉、阿是穴等穴,不在经期内进行。

-9-五、疗效标准痊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机理化检查正常,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70%,95%。

有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70%。

无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

六、疗效评价在妇人腹痛病人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盆腔炎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

回顾发现,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更具优势,而且以湿热瘀结、寒湿凝滞为主,必须区别对待。

-10-崩漏一、中医疾病名称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止者,称为崩漏二、西医疾病名称: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三、诊断依据1、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有时持续数日、数十日不等,血量时多时少,出血常发生在短期停经之后,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癥瘕等证候。

2、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顺序检查重点检查面色淡黄、苍白、面赤、晦黯;舌质红、淡黯、淡胖、紫黯;苔少、薄白、黄;脉细数、沉弱、缓弱、涩。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功血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增大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甲胎蛋白测定、碱性磷酸酶测定,CA125、CA199|、病理检查等。

(3)其他检查血常规,B超,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胸部X线平片。

(4)中医证候分析肾虚型(阴虚、阳虚)、脾虚型、血热型、血瘀型四、治疗措施-11-

(一)基础治疗措施1、崩漏护理常规2、分级护理3、饮食禁忌(禁辛辣,油腻之品)4、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尿液分析,肿瘤标志物、CT,核磁。

5、与护理部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较重者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7、中西医综合治疗配合外治法及针刺疗法。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阴虚型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

左归丸加减:

熟地10g山药15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鹿角胶15g龟板胶10g2、肾阳虚型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

大补元煎。

酌加补骨脂10g鹿角胶10g艾叶炭10g熟地10g山药15g人参6g杜仲10g当归20g山茱萸6g枸杞10g炙甘草6g3、脾虚型-12-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

固冲汤白术10g黄芪1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山茱萸6g白芍10g海螵蛸10g茜草根12g棕炭10g五倍子6g4、血热型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

清热固经汤生地10g地骨皮15g牡蛎粉10g阿胶6g黄芩10g藕节6g棕炭10g甘草6g焦栀子10g地榆10g4血瘀型症状: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治法:

活血祛瘀,固冲止血方药:

逐瘀止崩汤当归10g-30g川芎9g没药10g三七6g五灵脂15g丹皮炭12g炒丹参12g炒艾叶10g阿胶(蒲黄炒)10g龙骨20g牡蛎20g乌贼骨10g(三)辨证选择静脉点滴中药注射液1、肾虚参麦针2、脾虚型黄芪针-13-3、血瘀型丹参注射液(四)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2、肾阴虚六味地黄丸2、脾虚型人参健脾丸3、血瘀型桂枝茯苓丸五、手术治疗1刮宫术2子宫内膜切除术3子宫切除术六、针灸止血艾灸关元大墩穴(双)隐白穴(双)三阴交七、疗效标准治愈出血停止或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伴随症状改善,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显效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伴随症状明显好转,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

有效出血减少,伴随症状好转无效出血量及月经紊乱无改善,伴随症状无好转。

八、疗效评价崩漏患者有两种类型,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与分型,应用中药汤剂疗效显著;对于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则要分清瘤体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区别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