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3740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6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卷版+解析版

热点小专题6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热点剖析】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1)单一制

(2)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所有制。

(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

在坚持土地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

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化发展的需要。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意义

①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培养农民的观念。

③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土地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化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农村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利润。

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非农产业和产业的发展。

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化发展。

【真题再现】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2018.4·浙江高考·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1)

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4.(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

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5.(2017年北京卷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7.(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针对训练】

1.(2019·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16)读表

1949—1952年企业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状况表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产值

8.11亿元

58.98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11.88%

56.04%

公私合营

产值

2.2亿元

13.67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3.1%

11.5%

以上表格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B.国家调控经济能力加强

C.私营企业获得较大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2019·淄博二模,31)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国家机关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妨碍了企业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应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利”。

这一思想(  )

A.否定了三大改造成果B.触及经济体制的弊端

C.具有突破性指导意义D.加快了“一五”计划进程

3.(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4)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被称为“二道贩子”。

到了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

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  )

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

C.计划经济最终被废止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

4.(2019·乐山一模,31)下图是我国1952—2002年国民收入变化图。

其中,国民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推行科教兴国战略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5.(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981年,《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年广久炒卖瓜子发家致富的报道——《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社会上流行起顺口溜“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

这反映当时(  )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企业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

C.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6.(2019·成都一模,35)1990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成立。

第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在发生资产拍卖、转让,企业的兼并、出售、股份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企业租赁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这表明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发展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加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7.(2019·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8.(2019·湖北孝感考前预测题)杨继绳指出: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

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

这些政策(  )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10.(2019·山西太原调研)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

“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

”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11.(2019·山西康杰中学月考)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

“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这意味着(  )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12.(2019·湖北荆州调研)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400万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5%。

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

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

13.(2019·山东青岛模拟)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

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变迁反映了(  )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4.(2019·湖南怀化调研)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

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

518942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190

568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116

财政收入(亿元)

1132

117254

A.产业的转型升级B.抓住战略机遇期

C.国家政策的调整D.主动融入全球化

15.(2019·福建漳州调研)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6.(2019·威海高三期末,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

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

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

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

——摘编自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

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2分)

(2)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

(13分)

热点小专题6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热点剖析】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1)单一公有制

(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

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意义

①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

③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利润。

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城市化发展。

【真题再现】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

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8.4·浙江高考·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1)

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4.(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

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

5.(2017年北京卷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是1959年的百货零售网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成是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我;根据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与所学知识可知,报告显然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一致,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