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性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3535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料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原料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原料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原料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原料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料性质.docx

《原料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料性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料性质.docx

原料性质

一、邻甲酚

邻甲酚又称:

邻甲苯酚、邻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2-羟基-1-甲苯、2-甲酚、邻羟基甲苯;邻甲酚是甲酚的第二种异构体。

邻甲酚主要用作合成树脂,还可用于制作农药二甲四氯除草剂、医药上的消毒剂、香料和化学试剂及抗氧剂等,其下游产品主要有合成树脂邻甲酚酚醛树脂、邻甲基水杨酸、对氯邻甲苯酚、邻羟基苯甲醛、2-甲基-5-异丙基酚和抗氧剂等。

此外还可用于癸二酸生产的稀释剂、消毒剂以及增塑剂等。

邻甲酚基本概况

英文名称:

O-Cresol

分子式:

C7H8O;

分子量:

108.14;

CAS编号:

95-48-7;

甲酚的第二种异构体

  邻甲酚是合成农药、染料、塑料抗氧剂、阻聚剂及香料等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国内前几年基本上没有邻甲酚的生产装置,需求完全依赖进口,是我国亟待发展的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精细中间体之一。

邻甲酚基本理化性质

  邻甲酚为无色或略带淡红色结晶,有苯酚气味,有毒,有腐蚀性。

熔点30.9℃,沸点190.8℃,相对密度1.0273,折射率1.5361,闪点81.1(闭杯),自燃点598.9。

属有机腐蚀物品。

溶于约40倍的水(水中溶解度40℃时达3%,100℃时达5.3%)。

溶于苛性碱液及几乎全部常用有机溶剂

邻甲酚基本理化性质表

  中文名称:

邻甲酚英文名称:

O-Cresol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略带淡红色结晶

  分子式:

C7H8O分子量:

108.14

  CAS:

95-48-7熔点:

30.9℃

  沸点:

190.8℃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72蒸气压(kPa)0.13(38.2℃)

  燃烧热(kJ/mol)3689.8折射率:

1.5361

  闪点81.1(闭杯)自燃点598.9

  危险标记14(有毒品)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具有腐蚀性

  溶解性:

溶于约40倍的水(水中溶解度40℃时达3%,100℃时达5.3%)。

溶于苛性碱液及几乎全部常用有机溶剂。

邻甲酚的毒性及安全处理

毒性

  急性毒性:

LD50:

121mg/kg(大鼠经口);890mg/kg(兔经皮)。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将小鼠暴露于含有饱和本品蒸气的空气中,短暂接触看来无害,但反复接触却能引起死亡:

大鼠在室温下吸入大致为蒸气饱和的空气以后,尚能存活。

  代谢:

本品通过破损皮肤、胃肠道及呼吸道的黏膜而吸收。

经皮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接触的部位和方式,其次为接触的浓度。

甲酚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

甲酚在体内部分被氧化为氢醌和焦儿茶酚,大部分是以原形或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根结合,从尿中排出,但从胆汁排出的量亦相当多,还有微量随呼气排出。

甲酚三种异构体的吸收、代谢、解毒和排泄速度与酚相似。

正常人的尿中对甲酚每日排出量为0.148~0.38mmol/24h(16~39mg/24h)。

  中毒机理:

酚类为细胞原浆毒,能使蛋白变性和沉淀,对皮肤及黏膜有明显的腐蚀作用,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

经口中毒时,口腔、咽喉及食管黏膜有明显腐蚀和坏死,周围组织有出血及浆液性浸润。

蒸气经呼吸道吸收时,可引起气道刺激,肺部充血,水肿和支气管肺炎伴胸膜上出血点。

吸收入血后,分布到全身各组织,透入细胞后,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酚类主要对血管舒缩中枢及呼吸、体温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使心肌变性坏死。

肝细胞肿胀、炎性变化及脂肪变性。

肾表现实质性损害和出血性肾炎。

还可作用于脊髓,引起阵挛性抽搐和肌束颤动。

危害

  刺激性:

家兔经皮:

12500μg(24h),轻度刺激。

家兔经眼:

100mg,轻度刺激。

  致癌性:

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

4800mg/kg(12周,间歇),致肿瘤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生物降解性:

水中浓度11~16mg/L时,活性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降低75%;浓度50mg/L时,荧光假单孢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浓度600mg/L时,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

预防保护措施

  预防措施:

操作、贮藏、运输等过程须有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凡加热酚的操作,应采取密闭,辅以吸风设备,注意防火防爆,并防皮肤接触。

在洗涤贮酚的容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

生产车间在明显标志处多设置冲水设备,以作急救用水。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

催吐。

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操作的管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邻甲酚的包装及储存

液态

  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固态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二、甲苯

无色澄清液体。

有苯样气味。

有强折光性。

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0.866。

凝固点-95℃。

沸点110.6℃。

折光率1.4967。

闪点(闭杯)4.4℃。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

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

有刺激性。

中文名:

甲苯

外文名:

methylbenzene

别名:

甲基苯,苯基甲烷

分子式:

C7H8

相对分子质量:

92

化学品类别:

有机物-苯的同系物

管制类型:

甲苯(易制毒-3)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甲苯简介

管制信息

  甲苯(易制毒-3)[1]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用途

  合法用途:

溶剂。

萃取剂。

电子工业用洗涤剂。

温度计校正的标准。

制造染料、香料、苯甲醛、苯甲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非法用途:

在制造海洛因,可卡因,苯丙胺中用作溶剂。

[2]

安全措施

  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与氧化剂等共储混运。

  误食,饮温水,禁止催吐。

  灭火: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介绍

  甲苯(toluene,又名methylbenzene)

甲苯系苯的同系物,亦名“甲基苯”、“苯基甲烷”,具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沸点(常压)110.63℃,熔点-94.99℃。

甲苯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

如甲苯溶解溴后,在光照条件下,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与甲烷相似)而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基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与苯相似);但甲苯分子中存在着甲基和苯基的相互影响,使得甲苯又具有不同于苯和甲烷的性质,如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等),甲苯比苯容易进行,甲苯分子中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

性质

物理性质

  

  

甲苯(Toluene)是最简单,最重要的芳烃化合物之一。

在空气中,甲苯只能不完全燃烧,火焰呈黄色。

甲苯的熔点为-95℃,沸点为111℃。

甲苯带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与苯的气味类似),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清澈如水的液体,密度为0.866g/cm³,对光有很强的折射作用(折射率:

1.4961)。

甲苯几乎不溶于水(0,52g/l),但可以和二硫化碳,酒精,乙醚以任意比例混溶,在氯仿,丙酮和大多数其他常用有机溶剂中也有很好的溶解性。

甲苯的粘性为0.6mPa·s,也就是说它的粘稠性弱于水。

甲苯的热值为40.940kJ/kg,闪点为4℃,燃点为535℃。

化学性质

  

  

甲苯的结构简式

甲苯是有机化合物,属芳香烃,结构简式为C6H5CH3。

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无色、易燃。

它的沸点为110.8℃,凝固点为-95℃,密度为0.866g/cm³。

甲苯温度计正是利用了它的凝固点比水很低,可以在高寒地区使用;而它的沸点又比水的沸点高,可以测110.8℃以下的温度。

因此从测温范围来看,它优于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另外甲苯比较便宜,故甲苯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也便宜。

  甲苯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和苯的溶剂中。

甲苯容易发生氯化,生成苯—氯甲烷或苯三氯甲烷,它们都是工业上很好的溶剂;它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但不能和溴水反应;它还容易硝化,生成对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它们都是染料的原料;它还容易磺化,生成邻甲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它们是做染料或制糖精的原料。

甲苯与硝酸取代的产物三硝基甲苯一份甲苯和三份硝酸硝化,可得到三硝基甲苯(俗名TNT,梯恩梯),是威力很大的炸药。

  甲苯与苯的性质很相似,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

但其蒸汽有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危害,危害等级为乙类,使用和生产时要防止它进入呼吸器官。

制备

  我国对甲苯的生产技术如下:

  我国石油级甲苯的生产主要有两种生产路线:

  一、由炼厂抽提,原料是催化重整汽油。

  二、由石化厂抽提,原料是加氢裂解汽油(PYGAS)。

  另外,甲苯歧化技术也可通过切换开工模式来制取甲苯,相应的生产装置叫TDP装置。

这种装置有两种生产模式:

  甲苯->纯苯+异构级二甲苯

  纯苯->甲苯+异构级二甲苯

  上述工艺生产出的都是石油级产品,除此之外,用炼焦的副产品焦化粗苯也可生产苯、甲苯、二甲苯,但产品的级别为焦化级,其精度低于石油级产品,只能在少数行业部分替代后者使用。

对(石油级)甲苯、(石油级)二甲苯而言,焦化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可以忽略。

  甲苯到TNT

  

(1)CH3(C6H5)+3HO-NO2==>CH3(C6H2)(NO2)3+3H2O

(2)甲苯到TNT反应是取代!

  

制取2,4,6-三硝基甲苯

实验室制法:

  用苯和一氯甲烷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进行反应,注意:

:

所有药品必须无水,所有仪器必须干燥,反应必须在无水状态下进行,否则会造成产率降低.

  用傅-克反应,苯+一氯甲烷=甲苯(三氯化铝催化)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性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理学资料

  毒性:

属中毒类。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

人经眼:

300ppm,引起刺激。

家兔经皮:

500mg,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豚鼠吸入390mg/m3,8小时/天,90~127天,引起造血系统和实质性脏器改变。

  致突变性:

微核试验:

小鼠经口200mg/kg。

细胞遗传学分析:

大鼠吸入5400µg/m3,16周(间歇)。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5g/m3,24小时(孕1~18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和肌肉发育异常。

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500mg/m3,24小时(孕6~13天用药),致胚胎毒性。

  代谢和降解:

吸收在体内的甲苯,80%在NADP(转酶II)的存在下,被氧化为苯甲醇,再在NAD(转酶I)的存在下氧化为苯甲醛,再经氧化成苯甲酸。

然后在转酶A及三磷酸腺苷存在下与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

所以人体吸收和甲苯16%-20%由呼吸道以原形呼出,80%以马尿酸形式经肾脏而被排出体外,所以人体接触甲苯后,2小时后尿中马尿酸迅速升高,以后止升变慢,脱离接触后16-24小时恢复正常。

一小部分苯甲酸与葡萄醛酸结合生成无毒物。

甲苯代谢为邻甲苯酚的量不到1%。

在环境中,甲苯在强氧化剂作用或催化剂存在条件中与空气作用,都被氧化为苯甲酸或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残留与蓄积:

据WHO1983年报道,甲苯约有80%的剂量人人和兔的尿口以马尿液(苯甲酰甘氨酸)形式被排泄,而剩余物的绝大部分则被呼出。

这些作者还报告,0.4%~1.1%的甲苯以邻甲酸被排泄。

加一研究表明,主要代谢产物马尿酸从尿中迅速排出,在通常职业性接触条件下,马尿酸在接触终止24小时后几乎全部被排出。

但由于每天工作中要重复接触8小时,继以16小时的不接触间隙,在工作周中马尿酸可能有一些蓄积,周末以后,马尿酸的浓度恢复至接触前的水平。

  尿中马尿酸的会计师因食物种类的摄入量不同而就化颇大(0.3~2.5g),且有个体差异。

因此,不能完全以尿中马尿酸会计师来推断甲苯的吸收量,但在群体调查中,对正确判别有无甲苯吸收有一定准确度。

大鼠用苯巴比妥作预处理,可增加甲苯从血中的消失率(Ikeda和Ohtsuji,1971)缩短注射甲苯后的睡眠时间,因此肝微粒酶系统的诱发作用可能刺激甲苯的代谢。

  迁移转化:

甲苯主要由原油经石油化工过程而制行。

作为溶剂它用于油类、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煤焦油、沥青、醋酸纤维素,也作为溶剂用于纤维素油漆和清漆,以及用为照相制版、墨水的溶剂。

甲苯也是有机合成,特别是氯化苯酰和苯基、糖精、三硝基甲苯和许多染料等有机合成的生要原料。

它也是航空和汽车汽油的一种成分。

甲苯具有挥发性,在环境中比较不易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并且通过雨和从水表面的蒸发使其在空气和水体之间水断地再循环,最终可能因生物的和微生物的氧化而被降解。

对世界上很多城市空气中的平均浓度进行汇总,结果表明甲苯浓度通常为112.5~150㎎/m3,这主要来自与汽油有关的排放(汽车废气、汽油加工),也来自于工业活动所造成的溶剂损失和排放。

  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也是燃料的重要万分,使用甲苯的工厂、加油站,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

城市空气中的甲苯,主要来自与汽油有关的排放及工业活动造成的溶剂损失和排放。

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甲苯的又一个污染源。

甲苯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一级易燃品。

进入人体的甲苯,可迅速排出体外。

甲苯易挥发,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广泛分布在环境中。

水中的甲苯可迅速挥发至大气中。

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重度甲苯中毒后,或呈兴奋状:

躁动不安,哭笑无常;或呈压抑状:

嗜睡,木僵等,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

甲苯微溶于水,当倾倒入水中时,可漂浮在水面,或呈油状分布在水面,会引起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

受污染水体散发出苯系物特有刺鼻气味。

甲苯为一级易燃物,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

发生爆炸起火时,冒出黑烟,火焰沿地面扩散。

进入现场,眼睛、咽喉会感到刺痛、流泪、发痒,并可闻到特殊的芳香气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监测方法

  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水质

  气相色谱法:

GB/T14677-93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

WS/T152-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水质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苯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环境危害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3.1~30、3.6~36

  三级4.7~46、5.5~54

居住区甲苯、二甲苯的检测

  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1737-8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

  本标准适用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

也适用于室内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测定。

  1.1检出下限

  当采样量为10L,热解吸为100mL气体样品,进样1m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下限分别为0.005mg/m3、0.01mg/m3;0.02mg/m3;若用1mL二硫化碳提取的液体样品,进样1μL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检出下限分别为0.025mg/m3、0.05mg/m3和0.1mg/m3。

  1.2测定范围

  当用活性炭管采气或水雾量太大,以致在炭管中凝结时,严重影响活性炭管的穿透容量及采样效率,空气湿度在90%时,活性炭管的采样效率仍然符合要求,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的干扰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已予以消除。

  2原理

  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或用二硫化碳提取出来,再经聚乙二醇6000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经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试剂和材料3.1苯:

色谱纯。

  3.2甲苯:

色谱纯。

  3.3二甲苯:

色谱纯。

  3.4二硫化碳:

分析纯,需经纯化处理,处理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

  3.5色谱固定液:

聚乙二醇6000。

  3.66201担体:

60~80目。

  3.7椰子壳活性炭:

20~40目,用于装活性炭采样管。

  3.8纯氮:

99.99%。

  4仪器和设备

  4.1活性炭采样管:

用长150mm,内径3.5~4.0mm,外径6mm的玻璃管,装入100mg椰子壳活性炭,两端用少量玻璃棉固定。

装限管后再用纯氮气于300~350℃温度条件下吹5~10min,然后套上塑料帽封紧管的两端。

比管放于干燥器中可保存5天。

若将玻璃管熔封,此管可稳定三个月。

  4.2空气采样器

  流量范围0.2~1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5%。

  4.3注射器:

1mL,100mL。

体积刻度误差校正。

  4.4微量注射器:

1μL,10μL。

体积刻度误差应校正。

  4.5热解吸装置:

热解吸装置主要由加热器、控温器、测温表及气体流量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调温范围为100~400℃,控温精度±1℃,热解吸气体为氮氯,流量调节范围为50~100mL/min,读数误差±1mL/min。

所用的热解装置的结构应使活性炭管能方便地插入加热器中,并且各部分受热均匀。

  4.6具塞刻度试管:

2mL。

  4.7气相色谱仪:

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8色谱柱:

长2m、内径4mm不锈钢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