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3351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拙政园水系理解.docx

拙政园水系理解

拙政园水系理解

 

积水而成池

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

 

 

积水而成池,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

拙政园是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即以“中亘积水,浚治成池”点明,造园的主要思路对全园进行布局,形成弥漫处“望若湖泊”,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

充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因地制宜、法乎自然造园手法。

图1拙政园水系图

拙政园以水为骨架,布控全局,以水为主线,把各景点串联成一体。

可以说拙政园各景皆有水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浅谈拙政园中各个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梳理拙政园水体设计的特点。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从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看出水在拙政园中的作用。

图2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四

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以水为线索进行描述,寻着文徵明的线索,探索拙政园各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

小飞虹

“堂之前为繁香坞,其后为倚玉轩,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曰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图3小飞虹

小沧浪亭

逾小飞虹而北,循水西行,岸多木芙蓉,曰芙蓉隈。

又西,中流为榭,曰小沧浪亭。

小沧浪亭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了一个闲静的水院。

从小沧浪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

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志清处

经竹而西,出于水澨,有石可坐,可俯而濯,曰志清处。

柳隩

至是,水折而北,滉漾渺弥,望若湖泊,夹岸皆佳木,其西多柳,曰柳隩。

意远台

东岸积土为台,曰意远台。

台之下植石为矶,可坐而渔,曰钓。

遵钓而北,地益迥,林木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植莲其中,曰水花池。

净深亭

池上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曰净深。

循净深而东,柑橘数十本,亭曰待霜。

听松风处

又东出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冷然有声,曰听松风处。

自此绕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曰怡颜处。

又前循水而东,果林弥望,曰来禽囿。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有风拂过,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图4听松风亭

得真亭

囿尽缚四桧为幄,曰得真亭。

亭之后,为珍李坂,其前为玫瑰柴,又前为蔷薇径。

至是,水折而南,夹岸植桃,曰桃花沜,沜之南,为湘筠坞。

又南,古槐一株,敷荫数弓,曰槐幄。

其下跨水为杠。

槐雨亭

逾杠而东,篁竹阴翳,榆櫰蔽亏,有亭翼然,西临水上者,槐雨亭也。

亭之后为尔耳轩,左为芭蕉槛。

王徵明在短短的641字的段落里以水为线,一口气列举了25个大小景点,诸如使用了“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循水西行”、“出于水澨”、“水折而北”、“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水折而南”、“其下跨水为杠”等与水相关词句。

最后王徵明对全园景物做了总结“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点明了拙政园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而已。

先留存下来的大都是后来增加的,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整个山水布局确变化很小,基本上保持了疏朗、雅致、天然的布局。

拙政园虽然历经修改,景观与水的关系保持一脉相承。

涵青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芙蓉榭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图5涵青亭图6芙蓉榭

香洲

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

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

图7香洲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图8梧竹幽居图9远香堂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堂名因荷而得。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浮翠阁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

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图10浮翠阁图11倒影楼

倒影楼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

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

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

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塔影亭

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

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

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就是最后一节音符。

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

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余韵不绝,让人回味。

与谁同坐轩

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

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图12塔影亭图13与谁同坐轩

波形廊

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

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若远看水廊,便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

图14波形廊

可见:

拙政园不管是建筑景观还是花木景观皆以水为依托,以水为主,总有一面是可观水的。

然而不同景点面水方式却有所不同,所见水面景观又有所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