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3484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0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

西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①。

不久,法、

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②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本原因:

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

1839年6月,③领导禁烟运动,开展虎门销烟。

2•过程

(1)④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清政府革职查办林则徐,派琦善与英方“议和”。

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⑤,威逼广州。

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4)在镇江,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同敌人浴血战斗,最后壮烈殉国。

(5)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

(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⑥》。

条约规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⑦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

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

⑧国家。

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随后,⑨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⑩》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

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

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3)不久,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4)1860年,清政府又与英法分别签订《?

》条约规定:

承认《?

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5)美俄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

,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

领土。

3.影响

(1)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

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

中国?

的程度加深了。

K知识参考答案

①工业革命②自然经;齐③林则糕©1S40⑤香港岛⑥南京条约⑦上海⑧半殖民地半

封建⑨法国⑩天津条约⑪北京条约g天津条约⑬俄国⑭主权⑮半苑民地半封建化

1.必然性:

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弱的国力造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

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是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的必然性。

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2.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客观原因:

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3)主观原因:

清政府在战争中军事指挥不当,在作战策略上左右摇摆。

(2018届天津市河北区二模文综)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

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

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

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一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岀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泞,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対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梗得矛盾扩犬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我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透视

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比较及认识

项目

中国

英国

政治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

力强盛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思想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技洛后,文化专制

思想文化繁荣,近代科技世界领先

外交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民霸主

认识

通过对比可知,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日渐落后,英国日益强大,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1.继续

(1)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从战争的手段看,侵略者都是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

(3)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在这两次战争中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各种主权。

(4)从战争的发动者看,以英国为主

2.扩大

(1)从战争的进程来看,第一,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国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共同出兵。

(2)从侵略时间来看,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

(3)从列强侵略区域来看,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沿海地区一直深入到北京。

(4)从战争的危害和影响来看,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增多,鸦片战争开放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十一处。

(5)从中国的主权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到中国内地。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

【参考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十处通商口岸;第一

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主要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

条约》开放的口岸从北方(辽宁营口)至『东(海南岛的琼州),整个沿海全面开放,

使中国门户洞开;汉口、九江等地口岸的开放,使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

便利了对华商品的输入和原料的掠夺。

【试题解析】本冋主要考查对相关史实进行比较的能力。

可从材料中两幅囱片中所开放的通商口岸所处的地理位置作答。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参战国

英国vs中国

英法vs中国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剧变

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3.思想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人从“天

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迈出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4•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外

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

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清朝统治政策上,清朝统治阶级对西方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卖国,继而又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兴办洋务。

6•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打开。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6月月考)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

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

"(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

英国领事答复道:

“……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

”这说明中

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据材料“1850年……走私……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

开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英商走私行为的妥协与退让,从本质上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朝海关职权逐渐丧失,故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然经济快速解体,英商走私也不能快速瓦解自然经济,故C项错

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不是1850年,故D项错误。

重点透视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整体史观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

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条约签订时的相关信息,该条约涉及的内容还有

历史的

时H)!

I860年10H24II(咸丰*年九円卜一11)

地点匕中国北京清政府礼部

内萄锻轨割让广东新安县(今呑谁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A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增开天津为商埠

3.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部分执行情况如下表。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省

1841年1月6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

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作者

这一观点

A.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

B.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

C.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

D.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

5.据英国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一些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6•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爆发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侵略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K能力

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

“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

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

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2.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英国钦

差大臣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等;“会晤文移,均用

平礼”,英国钦差大臣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

回复,并不得使用“夷”字;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3.《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

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

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K真题

1.(2018年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

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2.(2018年新课标II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

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

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3.(2015年安徽卷)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

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

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2014年江苏卷)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1•宀rM•上舟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E.

5.

(2014年上海卷)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1.【答案】A

【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走,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J应该交给迭国官员办理,法国入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栽判权,故选山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略

2.【答案】D

【解析】材料中时间“I860年”“九龙半岛给英国”可知是《北京条约》,该条约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故D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内容;B是《天津条约》内容;C是《辛丑条约》内容。

3.【答案】A

时间间隔大

【解析】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的部分执行情况来看

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筹,A项符合题意;B项结

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4.【答案】C

【解析】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清朝拒绝与英国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这一认识

虽然强调了当时英国的贸易诉求,但忽视了英国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事实,即掩盖

了英国的侵略本质,并不是订立平等的国家关系,故排除B、D,选G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制

度问题,排除A。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

材料提及中国民众面对外来侵略者不但不反抗,

反而帮助侵略者谋取私利,将战争看成与自己无关的“西洋景”,可见民众的国民、民族意

识尚未形成,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不是材料主旨。

6.【答案】B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国家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销售商品,可见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故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爆

发背景不同,故A项错误;侵略方式也不同,故C项错误,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军,故D项错误。

1.【答案】B

【解析】本题王要考查鸦片战争。

据材料啦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走,可知%平价过于情绪化与題竜不符,排除丸项,由-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走“可知该学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倩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J故B项正确,材料壬要是站在经济角度看待《南京条约》,不能以此否定该学者在政治上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过多关注仓促幵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员面作用,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大部分内容确实丧权辱国,损害主权,例如割让九龙司

地方一区,开放通商口岸等。

但材料中所提的都是正常的外交礼仪,即使列强之间也互派大使,

不行跪拜礼,所以D项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说明清政府看重的是关税是否减少,而没有意识到协

定关税是涉及到国家主权的丧失,也没有看到条约的不平等性,故排除C而选D;题干中没

有提到外交谈判中的博弈,更没有说到清政府的重视,故排除A;“协定关税”制是在列强

打击和逼迫下实现的,故不是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排除B。

K裏龜

*•

1.【答案】A

【解析】依IB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芾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零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人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彗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

是否厚有治外法权琲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具结是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文件,即对自己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

表示。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缴烟、具结”的外贸政策,旨在断绝外来鸦片,

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的坚决,究其原因是清政府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

因此在

解题的过程中通过题干中的具结分析当时政府官员的态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试题以清政府官员坚决禁烟态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弘扬

了民族精神,是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2.【答案】D

【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

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

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

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

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

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名师点睛:

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

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

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

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

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

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可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可得

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

京条约》,B项符合题意;而AC、D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

故选B。

4.【答案】B

【解折】本题考查学生解渎團片史料茯取信息的能力。

團片中煩门、宁泯、上海准其贸易氓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咅港仍坚持赏借体现了清朝皇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当时《南京条约》还沒有签订』故C、D两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甲口岸应该是上海,上海地处南北海运的中点,有

广大的长江流域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频繁,所以关税收入呈上升趋势。

所以选C其他各口岸关税收入上升缓慢,甚至下降,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