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333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docx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语 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

⑴蝉噪林逾静, 。

(王籍《入若耶溪》)

⑵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⑶劝君更尽一杯酒, 。

(王维《渭城曲》)

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⑹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 ,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

⑻古诗词中有许多歌咏春天的诗句,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连续两句:

_ ,

2.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准确地写出汉字。

(3分)

蓦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

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 (nǎo)时,你曾闷闷不乐

这三年,老师馈赠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同学留给你一串串甜美的回忆。

课堂是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 (yánɡ)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 (lán),实现你的梦想,铸就成功的希望。

3.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格处。

(3分)

【备选词语:

平等 仁爱 沟通】

生活中不同的开始方式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陌生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 的开始;市民和进城民工在心中用尊重握手,是 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漂泊者,递上一瓢水

,是 的开始;送人玫瑰,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4.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划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4分)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1)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2)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5.根据提供的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4分)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准备贴春联。

小王请朋友写了两副对联,一副贴在自家门口,一副送给隔壁王奶奶

⑴小王拿到春联时,发现上下联顺序乱了。

请你帮小王搭配好两副对联。

(2分)天增岁月人增寿花香满院春风至春满乾坤福满门喜气盈门幸福来第一副上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

第二副 上联:

花香满院春风至 下联:

⑵如果你是小王,将哪副对联送给王奶奶?

为什么?

(2分)

送第 副,因为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6年5月21日,网易新闻中心发布了一条消息:

北航大学生五一期间在延庆县海坨山活动后留下大量垃圾,遭到众多自助游爱好者网上声讨。

5月15日,网友“嘟嘟阿标”在绿野论坛发帖称,在海坨山发现遗留的“垃圾川”,并发布现场图片。

网友根据垃圾中几张落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军事协会”的活动海报,找到北航军协的网站,并把网址贴到绿野论坛,号召大家声讨此种行为。

北航军协会长张长保得知网友在声讨海坨山被垃圾污染一事后,召集了参与此次活动的十多位成员开会,决定在课程较少的18日,一起重返海坨山,他们花了9个小时清理垃圾,并带走了别人留下的垃圾。

看到网上贴出的军协会员整理垃圾的图片后,网友也在绿野论坛和北航军协网站留言,表示原谅他们的行为。

声讨发起者“嘟嘟阿标”说:

“这样就达到了最好的结果。

⑴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2分)

⑵看了这则新闻,如果让你在绿野论坛和北航军协网站上分别给“嘟嘟阿标”和张长保留言,你最想说什么?

(4分)

答:

给“嘟嘟阿标”留言

给张长保留言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第7—18题。

(一)(11分)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2000多颗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

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

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

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

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

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

1966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月亮10号”。

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

因为这颗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

其实,当时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

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46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溅落在太平洋上

卫星或飞船生“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

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

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

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卫星要合算得多。

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星期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

科学家建议,今后

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7.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

答: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

(4分)

“疾病”类

“不治之症”

“小毛病”

“急性病”

病因

轨道低

结果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9.文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2分)

答:

10.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和比喻来说明,请你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3分)

答:

(二)(14分)

“信任”试验

①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理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②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

“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③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

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

,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

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

,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④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

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⑤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

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⑥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

“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

是最成功的。

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

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

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

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

”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

“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

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⑧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选自《新青年》2005年第11期)

1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插叙“我们”曾经私下做游戏的情景。

(3分)

答:

12.请任选一句,细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⑴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⑵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答:

选 句:

13.用原文回答,什么是“信任”?

什么是“值得信任”?

(4分)

答:

14.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先做信任别人的人,再做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4分)

答:

(三)(12分)

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

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

,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

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3分)

答:

16.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2分)

答:

17.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

(3分)

答:

18.“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请你结合下面任何一则链接材料,从“人

”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链接材料:

⑴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

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