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工作计划.docx
《医药行业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工作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药行业工作计划
医药行业工作计划
一、"九五"医药行业发展状况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
"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XX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
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
化学药品出口交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
XX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
海正集团和华东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
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
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
"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
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
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
"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
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
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XX年达2180亿元,比XX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XX年达5400亿美元。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
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
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
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
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代理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
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
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
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
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XX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
到XX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XX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
工业领域:
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
第一层次:
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
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
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
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
流通领域:
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
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以台州椒江入海口两岸开发区为中心区域,并辐射金华、绍兴等地的若干重点企业和工业小区为卫星区,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突出区域集约化优势;顺应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坚持环境综合达标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5-12年的努力,建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建成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高的化学原料药产品为依托的世界级化学药生产基地。
同时,发挥多种所有制优势,加速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一批年出口额超过2-3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争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出口达到50亿美元,占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约25%。
在集中力量建好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的同时,全省的化学原料药工业突出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努力改造提高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品种,进一步提高现有主导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和7-acx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广泛采用高产菌种,提高现有发酵品种的发酵水平和后处理技术;提高合成、半合成药生产水平及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普利类他汀类、奥美拉唑等合成药的工艺水平;加强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运用手性药物合成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加强对头孢曲松、ve、扑热息痛等大品种的结晶工艺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和操作。
二是着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紧跟国际药品开发进程,加快仿制一批国外专利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产品,特别是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并迅速产业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占领国内外市场。
(二)建设中药现代化工程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符合现代用药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以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科研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中药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传统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
"十五"期间,全省中药现代化工程规划投入30亿元。
争取到XX年,中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中药现代化工程主要从药材生产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科研现代化三个方面着力,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提升,促使中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药材生产现代化。
推进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
实现大宗、地道中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
以产地品质管理为中心,有重点地推行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建成5个以上符合gap要求的种植示范基地,全省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
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创建优质药材品牌。
--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
突出中药提取、饮片、成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建成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3个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浙八味"为重点,建立2个以上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生产点;开发一批中成药新产品,规划研究1个以上一类中成药新药,5个以上二类中成药新药,及20个左右其它新药;大规模实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在率先建成具有90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
--推进中药科研现代化。
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中药研究、开发水平。
中药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中药机理、建立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基地、推广中医药理论等中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选择20个传统名优中药实施二次开发,"老药新做",提高产品档次和适应现代用药习惯。
争取2-3个品种以新药的标准通过美国fda认证。
(三)建设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重点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辅以优惠政策,建设杭州"新药港",努力使杭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起点、优结构、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
园区发展重点:
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并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引进和发展新的化学专利药、制剂新剂型和先进医疗器械。
重视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制剂等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医药企业共组科技创新平台。
争取经过5-12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园区全部建成后,达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中,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是:
--制剂产品。
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品种。
针对病原结构的变化,开发一批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病等高发病源的特效药。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剂型。
主要是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制剂和复方制剂,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多剂型、高附加值及高生物利用度的新产品。
--生物制药。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挥我省民间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在瞄准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起点上发展生物制药,力争有较大突破。
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疫苗、诊断和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针对神经系统、肿瘤、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发白细胞介素类、造血因子类和其他细胞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
重点发展医用制冷设备、医用光学内窥镜、无损伤检测设备、便携式新型心电监护系统等产品。
加强与省内知名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庭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适应国际医药竞争形势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发展医药高技术产业。
到"十五"期末,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6%,重点骨干企业达8%以上。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系"和"三个机制"
--"一个体系":
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
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三个机制":
一是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资金支持的投入体系。
完善企业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外向型人才。
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医药技术、经济交流合作。
二是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扩大企业"产学研"联合,吸引国内外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开发。
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医药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
建立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作用的技术服务机构。
三是加速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
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入的意识,提高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中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比例。
设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对全行业具有导向性的、高水平的医药研究开发项目。
引导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金开办医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
2、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
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要从过去追踪了解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选择受让科研成果的被动科研为主,积极向先期介入科研、进而逐步主导研究进程的主动科研为主转变。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研究机构。
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
技术开发战略的重心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全面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膜过滤、手性反应、光化学反应技术、多肽药物固相合成技术、耦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是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合成和发酵过程,推广全过程计算机控制,采用膜过滤等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生产。
中成药提取采用膜过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新技术,改造传统提取方法。
制剂生产,采用新型的连动性的装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机械。
推广全自控精密微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
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
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
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
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
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
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
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
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
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
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
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代理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代理、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
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采用自营或委托代理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
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代理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
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
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